教學改進措施(通用16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都跟措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絡,措施是指標對問題的解決辦法、方式、方案、途徑,可以分為非常措施、應變措施、預防措施、強制措施、安全措施。那麼什麼樣的措施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改進措施,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改進措施(通用16篇)

教學改進措施 篇1

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我的工作按學期初制定的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為了今後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就教育教學中的差距和問題及制定的改進措施如下:

一、數學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的課堂教學現狀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忽視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自主性,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思想轉變不夠及時,創新意識較差,特別是實行新課改以來,思想不能與時俱進,“經驗教學論”束縛了手腳。

2、沒有對學生更深一步的瞭解,對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掌握不是很準確,練習的時候缺乏針對性,梯度性。

3、沒有保證恰當的練習時間與數量。學生對於基本問題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別是對於計算題這樣的最基本的題目,錯題仍然比較多。

4、對於學困生的瞭解、幫助不夠。

5、課堂教學注重知識傳授,卻忽視情感互動。由於數學學科自身的屬性,數字羅列,缺乏知識自身興趣,在課堂教學中,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興趣,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6、課堂教學存在教師講的多,學生練的少; 優秀學生表現機會多,學習困難學生表現機會少;導致數學教學成績不夠理想。

7、學生合作學習目的不明確,注重於形式,效果並不明顯。教師為主角,少數優等生唱配角,多數學生當聽眾,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8、對新教材準備不足,研究不夠,適應力差,對教材挖掘不夠,備課難以充分到位,導致教學效率不高。

二、教學方面改進措施:

1、創設良好氛圍,激勵自主學習,教給學生自學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點是教給學生自學的程式與方法。激發自主學習動機,讓學生在學習中尋求快樂,快樂中產生興趣,興趣中產生求知的渴求欲。轉變師生角色,準確定位,不能越位,營造和諧、平等、民主氛圍。

2、搭建自主平臺、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給全體學生提供自主、合作、多方參與的機會,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轉變觀念,與時俱進,適應教學要求。“一日不學十日空”,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探究優化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素質,才能很好地駕馭課堂,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4、有必要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5、爭取家長的配合: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絡,及時瞭解學生回家鞏固知識的情況,爭取家長的配合,進一步協助孩子發展。

6、給學生提供有適度的難易、坡度的教學內容,學生才能在解難和爬坡中去享受成功的歡樂。

7、實施情感教育,培養其自信心,要感動學生,感化學生,首先不能高高在上,要平視學生,要與他們交朋友。不僅在課堂上,更要在課餘時間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係。

三、對班主任工作的改進措施:

1、要鼓勵,賞識學困生。學困生長期以來在學業上抬不起頭,上課想聽但又聽不懂;想回答,又怕回答錯誤。他們很自卑,也很痛苦。在教育教學中要特別關注他們、鼓勵他們、賞識他們。在他們身上努力尋找閃光點,及時的給與表揚和肯定,增強進步的信心。

2、大膽管理學生,嚴格按校規校紀辦事,同時注意工作方法。堅持多表揚、公開場合少點名批評,不放縱學生,要下一定力量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此外,要知人,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瞭解學生、熟悉學生,學生也瞭解、熟悉班主任,二者之間就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總之,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備課要深、教學要實、作業要精、方法要活、觀念要新、工作要勤、管理要嚴、輔導要細、質量要高。

教學改進措施 篇2

我校多年來非常重視教育教學工作,近幾年來學校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各科課程標準為依據,重視過程評價及方法,建立了發展性的教學制度,切實促進教師教育觀念和行為的改變,促進學生素質的良好發展和全面提高。現就我校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計劃與落實情況,制定了一些改進措施。

一、制定了科學的教學制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按學校要求,採用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的方式做到開學前提前兩週備好課,平時提前一週備好課,在教學過程中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結合實際生活的各種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生機盎然,體現了三維目標的要求。在學校領導的引領下,教師不僅能備好課上好課,對學生的作業學校要求也特特別嚴格,每學期定期檢查學生的作業、教師的教案、各項筆記、記錄等,針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情況做出的總結,並在每次總結後都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使全體教師的工作都不得力爭一步一個臺階,使學校的教學工作也逐漸上升。

二、制定了嚴格的考試製度。

每學期學校除了參加學期末縣裡統一組織的考試外,不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但每學科教師可結合自己學科的教學情況進行一些隨堂揣測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校按照教學質量監測制度,嚴格了考紀,嚴格按照縣裡的統一部署,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組織地組織考試。針對每次縣裡組織的考試,各年級、各學科均由學校領導統一監考,同年部教師對換批卷,批完試卷後,由學校教學領導統一閱卷,作出科學合理的質量分析。

三、完善學生作業批改制度。

1、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反思教學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和手段,必須十分重視,做到精心設計,要求明確,佈置清楚。

2、作業分為課內和課外,口頭和書面、實踐操作作業等。課內作業當堂完成,課外作業要注意深度和廣度。作業要求不能一刀切,要有基本題和提高題。

3、嚴格控制作業量,當天無課的學科不準留作業,當天各學科作業累計總量不得超過1.5小時。

4、佈置作業努力做到“三不練”,即知識覆蓋面不大的題目不練,不能培養學生能力、開發智力的題目不練,不緊扣課標和教學要求的'題目不練。

5、凡書面作業要及時批改,及時進行講評訂正。普遍問題集體講,個別的要面批面改。一般要求語文作業在教完另一課之前批改,每次作文要在另一篇作文寫出前批改好。數學作業在教下一課之前批改好。

6、教師批改作業的語言文字要規範、端正、清楚、正確,要使學生認得出、看得懂。

四、加強教學質量分析,制定改進措施。

通過各種形式的期末測試,各年級、各學科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針對這些不足作出全面的分析,並提出改進建議。

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學校的全體教師加強對新課標的學習,儘快地掌握教學新理念和把握好各學科的特點,一定要學習、學習、再學習,提高、提高、再提高,才能跟上改革步伐,才能做合格的教師。

教學改進措施 篇3

國小數學是國小教學的重點,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對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要有正確的認識,積極採取措施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以提高國小數學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國小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創設教學情境重視不夠。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教師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只重視運算原理、運算順序和運算技巧的教學,在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粉筆、黑板枯燥地講解教材內容,忽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忽略在教學中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把匯入新知識、開展新課程以及知識的講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更加完善。通過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忽略新舊知識的銜接。任何學科的知識都是相互聯絡的,通過複習舊知識可以成功匯入新知識,而學習新知識又離不開舊知識做基礎。有些教師卻不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總是孤立地講解某一方面的`內容,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沒有系統的認識,容易產生學了這個忘了那個的現象。基於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進行認真分析,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加全面、系統,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師生間缺乏交流和互動。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只是注重學習成績的提高,在教學中採用灌輸式教學,一味地進行知識的講解,並且通過題海戰術加強對學生的訓練,但是卻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致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需求缺乏瞭解,不能按照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國小生在上課時不能太久地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師整堂課都在講解,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厭學,反而不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改進國小數學教學的措施

1.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國小生認知事物還處於感性認識階段,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動態的認識,致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積極為學生搭建自由發揮的學臺,通過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知識有感性的認識。通過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對所學知識有全面系統的認識,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及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至關重要,通過師生間的交流,便於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以及掌握知識的情況,以便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有針對性地學習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強學生間的交流,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還能增強學生間的團結,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3.把理論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由於國小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不容易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針對國小生對身邊事物感興趣的特點,把學生熟知的事和教學聯絡起來,使學生對課堂上無法理解的知識在實踐中得以解決,這樣不僅可以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數學知識、探索數學規律。

4.加強知識間的聯絡和銜接。學生接受知識需要一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過程,而且數學知識的關聯性比較強,前面所學的知識往往是為後面的學習打基礎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知識間的銜接,在上課前通過複習舊知識匯入新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應用舊知識,這樣才能加強知識的聯絡,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教師還要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引入到數學課堂上,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這樣在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通過師生間的交流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國小數學教學效果。

教學改進措施 篇4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關係著我們學校的生存和教育的發展。通過這次試卷反映出的弱項,及對自己以前的教學方法的反思,我認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不夠。

2、對新知識點的鞏固不夠及時。

3、缺乏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針對以上問題,我準備採取以下措施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一、努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過程。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應注意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教案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自己所講的知識將會在學生的頭腦中得到怎樣的理解,並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二是控制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數學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但另一方面又必須根據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反饋和思維活動情況靈活選擇教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識的講授,更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維進展情況。此外還應面向全體學生,儘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因此,備好課和課堂教學中的積極引導是我應努力做到的。

二、及時鞏固新的知識點;在糾錯中鞏固已學知識。

學生在做練習或考試中經常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次錯了,改正了;下次變換了題型,又做錯了。由此,我想應從錯題入手,要求每個學生將自己無論是作業還是考試中的錯題收集彙編,保留錯誤的答案,用紅筆寫上正確的答案,加上分析理由,讓學生在平時有空和臨考前翻看,加深印象,這樣既能鞏固知識,大大減少錯誤率;又能提高解題能力,從而在考試中發揮出最佳水平。

三、精巧設計課堂環節,實施情感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知識與情感的交融,要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的、良好的教學氛圍。首先要抓住匯入環節,設下懸念和情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點燃思維的火花。第二要抓過程環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投入情感,積極點撥,引導學生把這種情感轉化為理性思考,使學生在激情中明理,在明理的基礎上激情,從而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第三是抓住結束環節。設計懸念激發其探索的興趣和精神,使學生感到課雖盡,意無窮,留下難忘的印象。但要做到這些非常難,還需要我不斷探索、積累經驗、逐步提高。

總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任重而道遠,我會盡我所能為實現這一目標不斷探索和付出不懈的努力。

教學改進措施 篇5

當前,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歷史課程是一門由原來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課程,這就要求在歷史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學生勇於質疑、敢於爭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從事歷史教學工作的8年時間裡,我從自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認真反思,從中感觸很大,具體如下。

一、老師應該做到的

1、重視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技巧性

確嚴謹、精練簡潔、通俗生動、語言幽默、聲情並茂、生動有趣的講述能撥動人的心絃,陶冶人的情操,使聽者樂此不疲。一個合格的教師在不斷鑽研歷史專業和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

著名歷史教育家趙恆烈教授畢生研究歷史教學,他對中學歷史教師的語言表達技能分出了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東西能如實表達出來,使學生聽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樣想得清楚、說得明白,能完整地表達思想。第二境界是聲情並茂,使語言、表情、動作配合起來,表達得活靈活現,使之傳神而動聽。第三境界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教師的講述,如帶領學生到了歷史現場,入其境、見其人、聞其聲;選詞有方,文有限而意無窮;點撥著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盡。"我們教師不妨"對號入座",按照這"三個境界"的標準進行自我檢測,明確自己已達到的"境界",而後繼續努力,向更高"境界"前進。

2、改變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聽後背的教學模式,總是以語言文字貫穿始終,頂多再有一副歷史地圖。而不善言辭的學生在這裡只會更加沉默。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僅限於一張大卷。學生的個性受到了禁錮,他們特有的專長無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歷史課堂,因其枯燥無趣而在歷史課上做其他科作業。

而這次的課改,恰恰要求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於是,在歷史課堂上出現了許多旁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現象。如,有些學生在畫房屋,這是學生根據書中文字介紹進行再創造所描繪的半坡聚落的村莊,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課上,學生們發揮想象,設計歷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紀年數軸方式的,還有的完全以圖畫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歷史。學生們在用他們擅長的方式敘述著歷史口演話劇、講故事、撰寫小論文、繪畫,等等,都是他們施展特長的渠道。在歷史課堂中,更加註重的,是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全程評價,是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歷史教學內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歷史雖然講述的是已經發生的事實,但是我們要看到:歷史是有生命的,歷史的生命源於生活。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將歷史史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絡起來,豐富歷史教學內容,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1、利用學生的生活常識,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

在歷史教材中,不僅包含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還有一些關於社會生活、習俗方面的內容,利用好歷史教材本身所蘊涵的"生活"內容,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而且有利於學生對歷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比如在教學《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我們現在的生活進行聯絡、對比,找出其中的相同點與區別,尋找沿襲和改革的痕跡,通過對比得出什麼結論。通過教師有效、得法的引導,學生將宋代生活與現代習俗做了比較,並且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這樣的課堂教學,必然是活躍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學,必然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也必然能夠促進學生進行思考探索,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2、聯絡時事熱點,豐富歷史教學內容。

中學生年齡小,熱情高,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對於時事熱點問題具有很高的關注度,他們希望瞭解這些時事熱點,並且希望跟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自古以來就是政史不分家,時事熱點問題與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絡,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發現這些時事熱點問題與歷史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絡,將它們引進課堂,將教材內容與時事熱點結合起來進行講解,不僅豐富了歷史教學內容,而且可以使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思考,並對一些歷史現象、歷史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通過這樣的聯絡教學,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設計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歷史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設計特點,利用好課文中的有關插圖、每個歷史人物身上可以評說的故事及通過活動課的開展,對引發學生興趣、增進學生的求知慾、增強學生記憶、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把師生的生活、經驗、智慧、理解、問題、困惑、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能夠真實地引入教學過程,教師才會充滿激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才會充滿智慧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有可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積極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提問和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四、寓教於樂,提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會主動學習,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因此,教師必須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充滿趣味性。

1、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

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學生年紀小,正是愛玩愛鬧的時候,而將遊戲引進課堂教學之中,可以發揮遊戲的啟真、啟善、啟美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遊戲情境中進行自主地探索,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秦王掃六合》時,關於秦始皇為鞏固統一所採取的措施,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遊戲:讓每一位同學都用自己的家鄉方言來朗誦同一段話,結果可想而知,什麼樣的口音都有,大家的情緒一下被調動起來了,也認識到了統一文字語言的重要性,在歡聲笑語中對秦朝的鞏固統一的措施有了深刻的理解。

2、利用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歷史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是常見的教學手段之一。歷史教學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歷史故事,在日常教學中,如果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插入一些歷史故事,將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學習《鴉片戰爭》時,教師可以插入奕山"馬桶御洋兵"的故事,讓學生在笑的同時感受到清朝將領的愚昧無知,清朝統治階級的軟弱無能,也深刻地認識到戰爭失敗的原因。當然,歷史故事只是課堂教學的調劑和使課堂教學趣味化的一種教學手段,要有原則性,不能為了調動學生的興奮度,而濫用歷史故事,導致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避免出現課堂氣氛雖然活躍、但是學生根本沒有學到知識的現象。

五、注重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1、有效利用教學輔助手段,為歷史教學增添"異彩"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走進中學歷史課堂,並且發揮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深受師生的歡迎。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聲像、圖片、文字、視訊等手段營造一個動態的歷史情境,展示了更加豐富的歷史資訊,在大量的聲電光影資訊中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感受,節省了教師的時間,增大了課堂知識的容量,有利於重難點問題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學習八年級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時,教師可以將開國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內容製成精美的課件,通過原聲再現、場景再現等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情緒,就會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教學相長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歷史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地收集學生反饋的學習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形式,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中,學生的表情、學生的回答、學生的練習、學生的疑惑等都是反饋學習資訊的途徑,教師要注意觀察,將學生反饋的資訊進行及時地分析。這樣做不僅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改變教學計劃,還能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查漏補缺、鞏固知識,也會使教師的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新課程給我們提出了更高、更遠、更全面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要全方位,多層次地不斷充實、提高自己,才能適應教材,適應學生,只要我們教師能夠高屋建瓴,整體把握新教材的特點,自己駕馭教材漸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形成系統學科思想,才能去引領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提升。

教學改進措施 篇6

隨著中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已初步確立,中職教育結合了技能培養和文化教育的雙重職能。然而,中職語文教學的效果卻不甚理想。

一、中職作文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能幫助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中職語文教師更注重引導寫作理論教學,忽視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作文一直是學生非常頭痛的事情,所以思想認識的偏差會導致學生逐漸對寫作失去了興趣。另外,中職學生寫作基礎較差,學生在寫作中經常受挫,容易產生畏難情緒。

在中職作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成果往往只是教師評價學習成果的載體,令學生很難提起寫作興趣。根據中職生的寫作現狀,中職語文教師要採取多種方式改革作文教學方式,創新作文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作文教學效果。

二、中職作文教學的改進措施

1.依據專業需求,科學設定寫作課程

中職教學體現了專業化教學目標,語文教師更重視研究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所以專業性質的應用文成為中職生寫作訓練的重點。中職生不僅需要有一技之長,也要具備基本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設定具有專業特點的作文課程,結合中職生的特點,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適當地突出寫作目的,根據中職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保證所學知識與職業需求的相關性,激發中職生的學習動機,逐步提升寫作難度,幫助學生克服寫作的畏難情緒。

2.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寫作技能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進多媒體教學,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如教師可採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應用文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扮演應聘者和招聘公司,讓學生掌握求職信的'基本寫作方法;教師還可以模擬企業購銷過程,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掌握合同文書和招投標書的寫作方式。實踐證明,通過模擬實際環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3.積累寫作素材,鼓勵學生多看多寫

中職生的寫作功底比較薄弱,常常會覺得無話可說。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累素材。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並讓學生及時做好讀書筆記,積累寫作素材,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選擇書籍閱讀的範圍,輔導學生如何閱讀,認真琢磨、理解和消化詞句,並及時寫下所思所感,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豐富自身閱歷;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背誦自己記錄的筆記,或者教師選取的好文章和好事例,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將背誦的知識轉變為自身素養。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背誦方法,將背誦與理解結合起來,增加背誦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美感和文章包含的情感,豐富學生的情感經歷。

4.合理運用評價,激發學生寫作潛能

中職生的自尊心較強,但有時又很自卑,這就要求教師要關愛和尊重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因此,中職語文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見解,為學生創造輕鬆的氛圍,鼓勵學生主動發言和討論,讓學生在寬鬆的學習環境中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為了激發中職生的寫作動力,教師要將學生的專業與應用文寫作結合起來,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寫作技能,創新教學方式,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創作,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改進措施 篇7

一、認真分析,找準教學取得的成績與發現的問題。

根據我們對教師日常教學的觀察和視導活動中教研員老師的反饋,我們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也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找準教學取得的成績與發現的問題。

1、取得的成績:

(1)教學目標定位準,教學設計能力強,教學主線清晰、層次清楚;注重知識間的聯絡。

(2)大部分教師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各科拓展課外資源巧妙、恰當。

(3)課堂上,各科老師均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語文老師重學生的語言感悟及語言積累、運用,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數學老師挖掘數學學科特點,思維訓練意識強,體現新課改的理念;英語老師能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能關注學生語法知識的學習。

(4)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對教材的'開發,知識的整合,能夠利用多

媒體等手段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有效參與學習。老師們課堂上能尊重學生,分層施教,學生學習興趣濃,教師與學生關係和諧,體現了我校接納、包容、發展的辦學理念。

2、存在的問題:

(1)老師缺乏對課標的學習,鑽研教材仍需認真把握。數學教師對數學本質的認識,課標的定位欠到位。語文教師對各年級段教學目標如何落實,是訓練有效缺乏思考。科任教師對教材整體把握不夠,備課時缺乏細節思考。

(2)教學中落實學生的基本訓練目標的方式方法不夠豐富,目標落實不到位。

(3)學生的現狀分析不全面,教學設計中關注教師教法多,學生學法少,對學生課上生成的問題的認識和處理不夠。

(4)科任學科教學常規需要加強,部分教師語言不夠規範,個別教師知識概念有錯誤。

二、制定和落實教學工作改進措施,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上述教學各方面情況的分析,學校制定如下措施進行整改。

(一)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質量意識

結合學校辦學實際,組織幹部教師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深入理解“接納、包容、發展”的辦學理念,進一步強化質量意識,樹立“教學為中心”、“質量是生命”的思想,使“面向全體、善待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髮展”的教育觀形成共識。以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大力推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確保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二)加強制度建設,規範教學常規管理

1、學校組織教研組長形成核心組,進一步研討和修改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及相應的考核與獎懲制度。通過制度來規範、引導學校教研活動,使學校教研正常化、規範化、有效化。對老師的教學工作進行綜合考核並進行適當地獎懲,以激勵教師規範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2、通過修改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對備課、作業、輔導、測試等日常教學行為做出詳細的更加切實可行的規定,加強對各教學環節的嚴格考核,努力實現精細化教學管理,建立健全教學質量長效監控機制。隨機抽查教師的備課情況,及時復備課,寫課後反思及對後進生的輔導。

3、在加強質量監控的基礎上,本學年重點加大對教學單元目標檢測使用的監控力度。同一年級統一時間檢測,在單元教學結束後,要及時進行單元檢測並及時寫出書面質量分析,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查缺補漏。質量分析要及時送交教導處。

4、繼續深化考試內容和評價方式改革。在考試內容方面,要增加實踐性、綜合性較強的題目;在評價方式上,要結合課程特點,積極探索多元評價方式。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能力水平

1、不斷學習和實踐,提升幹部教學指導能力

(1)堅持幹部自主學習與集體理論學習研討相結合,每學期召開一次主題研討,每人有專題的交流。支援教育教學幹部參加有關培訓,提高幹部的教學指導能力。

(2)繼續堅持領導幹部“三個一”制度,深入一線,深入教研組,深入課堂,和老師們一起備課、上課、評課,共同研討教學、教材、學生,和老師們共同提高。將幹部落實“三個一”情況向教師公佈,自覺接受教師的監督。

(3)進一步落實領導班子每週集體聽課、會診及分散聽課制度,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派代表與教師說課反饋,促進課堂教學指導能力的提高。

2、強化教師基本功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1)細緻分析自身教學,制定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落實。要求老師們抓住區教師教學基本功培訓與展示活動這一契機,通讀一至六年級的全套教材,把握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更好地落實學段的教學目標,深入理解教材,採用豐富多彩的形式,使課堂教學更具有實效性。

(2)加強新任及兼職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困難較大教師的指導,儘快提高把握教材、設計教學的能力。通過幹部組長對新任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困難較大教師定期聽課和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間互相聽課等形式,用課堂教學例項剖析、解決課堂中的實際問題,促使教師教學能力提高。

(3)通過骨幹教師每學期做引領課、帶徒弟等形式,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

(4)支援鼓勵教師都參加區業餘教研組和跨校聯合教研組的活動,要求老師們充分利用資源,虛心向名師、教研員請教,抓住每次學習交流的機會,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四)加強校本教研,規範學科教研組活動

1、廣泛開展調研,瞭解教師教學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每次活動有主題,有準備,有反饋,提高校本教研的實效性。

2、針對教師基本功競賽反饋和視導反饋意見各教研組分別制定教研組整改措施,在活動中落實。

3、每學期初召開教研組長會議。研究、討論、分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確定研究專題,並制定研究計劃。每學期召開一次學科質量分析會,提出改進意見。

4、繼續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專家的指導作用,各學科繼續加強集體教學研究。各學科組每學期集體教學研究不少於10次。

5、繼續推進先進教研組評選工作,組織教研組長學習教學管理制度和先進教研組評選辦法,進一步規範教研組活動,完善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加強對教研組長的指導力度,每月組織組長進行一次交流,改進工作。五)家校合力,共商教育營造全社會關心孩子的氛圍,每學期組織一次教學專題家長會,提高家長對學生學習重要性的認識,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以年級組為單位,各年級與家長共同探討對學生的教育,家校緊密結合,學習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等,只有家校緊密配合,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總之,我們要牢固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對教學工作和教學質量要高度重視、常抓不懈;不斷完善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落實各項措施,進一步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學校又好又快地發展。

教學改進措施 篇8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加強教學基礎管理,是開展教學研究與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育人目標的基本保證。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強化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等方針的提出對當今學校的教學工作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過特級教師王玉華老師的講座,重新審視本校教學實際情況,發現學校教學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真正實現從教學結果管理向教學過程管理的轉變,進一步提高教學基礎管理的實效性,特制定我校教學改進方案:

一、努力轉變教師滯後的教育觀念,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習慣於專制管理,要求教師抓學生的考試成績,片面地以考試成績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導致教師對學生實施滿堂灌,不斷加大對學生的學習壓力,逼迫學生延長學習時間,結果,教師和學生都淪為應試教育的奴隸。這種現象在我們學校仍然存在,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制約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同時也禁錮了教師素質的提升,阻礙了學校長足發展的道路。新課程理念下,改變教師滯後的教育觀念是教育改革的大前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今後我校會組織教師集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組織教師觀摩先進教師的課堂實錄,專題報告等活動,開闊了教師們的視野,拓寬了教師們的思路,並把他們所學到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最新的教育資訊帶回學校,使學校的發展充滿生機。幫助教師們開啟課改的新天地,引導教師轉變落後的教育觀念,真正將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識水平的提高作為工作的重點,實實在在地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二、全面提升教師的育人能力水平,全面紮實開展學校的德育工作。

學校教育致力於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新一代公民,而思想道德素質的靈魂是民族精神,教育的發展對於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要重視師德建設、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資訊科技的應用,更應該把自己的育德水平和能力作為專業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促使教師專業化的平衡和諧的發展,而如何以“大課程”的概念來拓展學校德育的內涵,提高教師育德水平,使教師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成為有意識的教育行為,將是我們進一步提品德教育實效性和針對性地關鍵。我校將建立“人文素養系列講座”等制度,保證教師先進教育文化思想的學習以及有關教育發展的資訊學習成為教師工作的組成部分,為德育課程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學中提供幫助。為教師學習職業禮儀、學習中西方文化差異等提供條件,使教師在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中提高人文素質,趕上教育現代化的'程序。逐步建立了諸如:班主任育人沙龍,“陽光之行”社群服務,青年教師心理健康輔導工作研究小組等。研究教育教學的新問題,激發德育創新。隨著教師群體人文素養的提高,必將整體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促進學校各項德育活動的全面紮實順利有效的開展。

三、建立健全教師專業化學習制度,打造高素質的專業化教師隊伍。

課程改革,教師是關鍵。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教師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教學技能、綜合素養都滯後於課程改革的需要,如何更新我校教師的觀念,引領教師專業發展,這是一個十分艱鉅的任務。王老師的講座,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我校將在原有的基礎之上,繼續建立健全教師專業化學習制度,建立以教研組、年級組為單位的教研組織,制定詳實的活動計劃,每一項計劃都要做到人員、內容、組織保障、檢查督促四落實。校長、主任具體包保一個教研組、年級組,參與活動。通過完善制度保障和強化規章的約束,促使教學研究活動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自發走向自覺,由無序走向有序。通過組織參觀考察、區域教研、教學座談會,課題研究等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與開展“四課”(即:組內研究課、個人精品課、骨幹教師公開課、優秀教師示範課活動)相結合,給教師寬鬆的發展空間,提升教師的專業化素質。要變教室為研究室,變教師為研究者,發揮集體智慧,促進每位教師自我反思創新,使教師習慣於教授者、研究者的雙重角色,主動把課堂教學實踐與新成果,新理論聯絡起來,縮短教學理論和課堂實踐的距離,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力求每位教師都真正成為研究型、反思型教師。將學校建成具有濃郁研究氛圍的學習化集體。

教學改進措施 篇9

一、當前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理念的墨守成規與矯枉過正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綜觀我市歷史教育教學現狀,我們不難發現我們不少教師在教育理念上,要麼墨守成規,要麼矯枉過正。 所謂“墨守成規”,就是我們一些歷史教師,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不思教育觀念的更新。在他們看來,歷史教育就是幫助學生記住教材中的歷史知識,學生能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因此,“不管白貓黑貓,只要學生考試成績好,我就是好貓”。

至於歷史教育眾多功能在學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實,似乎與其無關。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師把教材作為唯一知識來源,忽略了教材僅僅是“學本”這一事實。他們的歷史教學,無論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後練習都死死圍繞教材知識,反覆講練,並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如何記住有可能考試的重點知識,如何應對各種考試。學生所謂的“動”也是圍繞著教材知識記憶練習,思考的空間很小,“灌輸”的意味很濃。這樣的歷史教學結果,學生當然對所學習歷史毫無興趣,學習歷史的唯一目標,就是死記硬背歷史教材或資料,爭取考出好成績,向教師和家長“報喜”。學生成為背誦教材和應對考試的機器。

所謂“矯枉過正”,就是我們有些教師一方面對傳統教育理念缺乏辯證分析,對所有的傳統教育觀念進行簡單的全面否定;另一方面對不斷湧現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學的理解,囫圇吞棗,生搬硬套。於是出現弄巧成拙,形成矯枉過正的現象。如目前不少老師把接受性學習方式等同為“灌輸教學”,將其視為糟粕,置如棄履。過於單一地強調、突出研究性學習,就會有意無意地放棄對基礎知識的系統傳授,它的直接後果是弱化了基礎知識。實際上,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學習等,都是不同的學習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無所謂絕對的好與壞、對與錯。接受性學習只要運用得當,它在提高知識的傳授速度和增加知識傳授量方面,自有它獨特的用武之地。

(二)歷史課堂教學“創新”的失誤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創新教育相當多的歷史教師所接受,並不斷深入人心。“自主、合作、探究、創新”成為不少歷史教師說課、上課、賽課、評課的基本思想。應該說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在欣喜之餘,也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

第一,創新活動,不顧物件。一些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時,往往不顧學生的實際能力,也不考慮教材的難易度,生搬硬套別人的東西,片面追求課堂裡的熱鬧,整個教學設計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活動:閱讀、討論、辯論、觀察、表演、分析忙得學生焦頭爛額。在教師的牽制下,學生一會兒看書,一會兒前後討論、一會兒角色表演、一會兒展開辯論,而真正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於是各種問題接踵而來,懶的學生是一點事情也沒有,而想動腦筋的學生感覺忙不過來。同時,教師所設定的活動或問題,要麼過於簡單,要麼過於複雜。設計簡單時學生輕易就找出了答案,就會產生驕傲自滿情緒,漸漸會對參與活動失去興趣,對以後的教學產生不良後果,而設計複雜時,學生自己解決不了,難免會垂頭喪氣,對以後的教學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雖然說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個難題接著一個難題,對這些人生經歷不多的孩子來說,容易使他們失去自信心。因此不論是過於簡單還是過於複雜設計課堂活動,就必然使大部分學生閒置,侷限了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生,不能使每個學生的潛力發揮出來,也就談不上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標新立異,忽視科學。一些歷史教師為了達到“創新”的目的,往往不顧歷史科學性原則,任意標新立異。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教師在講紅軍長征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長征到達陝北,除了教材地圖中所標的紅軍長征路線外,你認為紅軍到達陝北是否還有更好的行軍路線?”教師設計這一問題的本意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髮現與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可以說,學生可以給我們無數個答案,也可以從瑞金畫一條直線到達陝北,因為連線兩點之間的距離直線最短。如果學生一旦設計出高明的行軍路線,教師為學生的“聰明才智”感到高興,還是為紅軍的“愚不可及”而遺憾?如果按照學生的“路線”行軍,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事蹟與精神還有意義嗎?在這裡,教師忽視了一個基本的歷史真實——紅軍長征所走的路線是種種歷史因素決定的,在當時歷史背景下,它是最佳路線。長征路線不是哪個人隨心所欲能任意改變的。

第三,嚴守預案,應變不足。教師作為教學過程指導者、組織者,課前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將探究過程和結果設想得自以為盡善盡美,是無可厚非的。但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的思維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師課前設想那樣發展。由於一些教師在基本功和教學技能方面的不足,往往出現與“創新”教育相去甚遠之事。其主要表現:一是以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因勢利導,一切教學活動惟教案為是,不敢超越一步,嚴格要求學生探究的結論必須與教師的預設重合。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思維個性的扼殺。二是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結果缺乏科學的評判。當學生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產生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意見,且相持不下時,有些老師在關鍵時刻不敢表明自己的態度,一句“大家的想法都很好”,還美謂之“教師不當裁判”、“不打擊學生思維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教師教學可以存疑,但不能稀泥,淪為學生思維的尾巴。否則,我們倡導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啟發者、促進者”,就變了成名存實亡。

(三)重知識能力教育,忽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我們的歷史課堂有了明顯的變化,老師講的少了,學生動的多了。但三維目標中情感教育目標因缺乏考試評價體系和可信度而被淡化,歷史教學仍未走出應付功利性考試的圈圈而正逐漸喪失歷史教育精神培養的本義。

第一,以知識能力為中心設計教學問題,不考慮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有這麼一個案例:一位教師在講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這段歷史時,為整合學科知識、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能力,特意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一個是:“假如董存瑞拉開的火藥包沒有炸,那會是什麼原因,怎麼辦?”另一個是:“你能為董存瑞設計出一個更好的炸碉堡方案嗎?”應該說,這兩個問題對於拓展學生的思維的確是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老師卻顯然忘記了講這段歷史的主旨是什麼。試想,假如(僅僅是假如)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終於找到了一種兩全的炸碉堡的方法,那麼,那位老師究竟是為學生的“聰明創意”而讚賞有加呢,還是為董存瑞的“思維遲鈍”而喟然長嘆呢?這不得不讓人反思隱藏在案例背後的更深層次的教育問題:新課程理念下歷史課情感教育的嚴重缺失。歷史課當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這既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歷史教育的使命,直接關係到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第二,歷史教學活動成為掌握歷史知識和提高應試能力的訓練場。屬於人文學科的歷史學科,說到底,歷史教育的本質也就是人文素質教育。從歷史學科內容的包容性看,歷史幾乎包括了人的思想、行為等各個方面,歷史教育的素材應該是最豐富的,而其中情感因素是歷史素材中固有的豐富的資源。歷史中,有悲,有喜,有美,有醜,也有真有假。在某種程度上,學習歷史,需要用心用情感去體會,去體驗。因而,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可以如詩般抒情,可以如畫般絢爛,也可以如歌般動聽。但由於傳統的教學習慣和當前功利性考試的需求,包括我在內的許多歷史教師自覺不自覺絞盡了腦汁,想了種種辦法,花樣翻新,設計了種種題型,來對學生進行一遍又一遍的“強化訓練”,以達到最終記住書本上的知識、結論,或者多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等等之目的。這種向學生大腦皮層反覆地施以簡單的訊號刺激的做法與馬戲團裡訓練猴子實際上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於是有人戲稱這種課堂為“訓獸場”。這種說法聽著刺耳,實際上毫不誇張。我們的歷史課堂太漠視“生命”的存在了。有人曾一針見血的指出,今日中學的歷史教育,講屈原只知《離騷》名,不知《離騷》事。當然,這裡更別奢望《離騷》情了。沒有情感的教育不是對人的教育,情感教育應該成為歷史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

二、對策建議

第一,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對“教育是什麼”的價值判斷和基本看法,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完成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任務的基本前提和保證。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種種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湧現。我們教師在面對這些新的教育理念時,一是要積極學習;二是要全面準確理解;三是要有科學批判精神,要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進行吸納,不要盲目模仿。

第二,歷史教學活動所追尋的是學生對歷史的建構和認識,因此教學的整體目標應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為基礎,並把歷史思維能力視為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從而把歷史教學的基本模式由傳授知識的型別轉變為發展思維的型別。

第三,歷史教學活動的意義和價值在於學生的歷史學習活動,而這種活動不應該是對歷史知識進行機械記誦的模式,而應該是學生對歷史原本進行分析與理解的模式,側重於學生正確地建構其心目中的歷史,使學生能夠識別各種對歷史的解釋,並提出他們自己的歷史解釋。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使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鑑別力、理解力、創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係。

第四,歷史教學活動的方法運用,主要是圍繞使學生對歷史的感受、瞭解和認識,側重於訓練學生掌握探究歷史的具體方法,尤其是透過師生對各種歷史資料的運用,培養學生在掌握證據的基礎上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

第五,歷史教學活動的組織,不應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穎,而應是注重於學生學習歷史時思維活動的具體操作,尤其是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獨立性,注重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學習能力。教師應成為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的助動器,要像導演一樣對教學進行引導、組織、控制,並隨時診斷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教師與學生的最基本的關係是教學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愛好和志向的,是互相瞭解對方的,是互動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間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觀臆想的。所以,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

第六,歷史教學活動的展開,要有利於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使學生經過歷史的學習和探究,學會用歷史的視野來認識和理解社會現實的問題,學會思考人類的發展和人生的價值。

第七,歷史教學活動的設計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的智力水平、要適合學生的特點;注意參考教材實際、符合教學規律;注意難易程度的搭配、挖掘,爭取把每一個學生都調動起來,否則,脫離了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無用功。

第八,歷史教學設計,要以探究問題為目的,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而歷史問題的設計要以思維訓練為核心,既要有定向思想的訓練,也要有發散式的思維、複合式的思維的訓練,以幫助學生形成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辨證的、變化的、發展的視野。

第九,要有一定的“史料”教學。人們認識歷史的前提是獲取承載歷史資訊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獲取史料的過程也是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過程。在對歷史資訊進行處理時,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儲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學習歷史的本來意義,甚至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對學歷史感到厭倦。所以,要改變歷史學習是對現成知識的記憶這種傳統的模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使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得以統一,而不是分離。我們提倡把學習歷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認識歷史,這就要訓練學生去掌握和理解歷史的資訊,注重史料的作用,通過對史料的彙集、整理、辨析、推論,把史料作為證據,用以解決歷史的問題。所以,歷史教學方法的運用,是離不開對史料的運用的,尤其是學生對史料的運用。

第十,正確對待教材中的史實和史論,對各種新觀點應慎重處理。歷史教材編寫的都是一些沒有爭議的廣泛論證的基本史實、基本史論,依據的是科學性的原理。當然,歷史上存在著許多有爭議的問題,但這些史實史論都是編寫教材者的謹慎選擇後編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學家的看法,具有科學性。而有些教師在上課時追求標新立異,通過活動得出的結論有別於教科書甚至相反,忽視否定了基本史論、基本史實。對學生的各種看法、新意見一律贊同,喪失了科學性、原則性,甚至於對學生從文學作品、電視電影作品中得來的印象表示支援,忘記了自己所擔當的任務。只要有新意、創意,不管科學性,甚至於對神話傳說中誇大的成分也不加以糾正,一方面使學生產生了錯誤的認識,認為歷史就是電視、電影、神話故事中所講的那個樣子,區別不了真實的歷史與小說中的歷史;另一方面很可能對發育成長的中學生產生負面影響,達不到學史使人明智,以史為鑑的目的。因此,一方面活動的開展能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另一方面教師要依據科學性原則,對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分析、開導、糾正,使老師成為一個真正的引導者。

第十一,科學認識和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首先,教師要端正教學思想,克服依賴性。教師不要以為有了多媒體課件就萬事大吉,而要克服依賴電腦和懶惰的思想,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電腦的主人而不是奴隸和工具。其次,教師要按新課改的要求規範自己的教學。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歷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實現歷史新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再次是認真備課,謹慎選材。製作歷史多媒體課件應以認真備課為前提。教師選擇課件素材要注意影視畫面宜短不宜長,圖片宜精不宜濫,一切只能為教學服務,不能一味地滿足學生觀賞的需求。最後多媒體歷史課件要畫面優美簡潔,聲音和諧。只有使課件的畫面、聲音與教師的語言、表情及教學技巧融合成和諧的整體,才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改進措施 篇10

這一段時間的培訓中,我比較認真地看了各位專家對於國小數學新課標的解讀,尤其對他們講解的國小數學教學中各個方面的問題、今後改進的措施、辦法進行了深刻的理解和領悟。確實收穫不小,感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我們僅僅在自己的一個狹小範圍內計劃著自己的工作。通過這次培訓,我有如下感想:

一、這次培訓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

我們要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徹底改變自己。這次學習使我的思想有了更深層次的轉變。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良好的思維品質,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們要在數學學習探究過程中,不再把數學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為學習集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學生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數學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夥伴和朋友。

二、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面向全體學生我們應做到:

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實踐,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三、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學科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因此我們要努力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關注學生我們應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

四、在數學教學中體現情感態度:

新課程強調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轉變為首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發展。在此,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數學教育中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應是與其數學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學習直接相聯絡的,也即在兩者之間存在記憶體的、必然的聯絡,而不是某種外在的、牽強附會的、偶然的.成分。因此,我們無疑應當強調通過數學教學幫助學生樹立在數學學習上的自信心,但是這絕不是指數學學習應當成為一種毫不費勁的愉快學習,我們應當努力增強學生對於數學學習過程中艱苦困難的承受能力,從而也就能夠通過刻苦學習真切地體會到更高層次上的快樂。這也是中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

五、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

對學生學習策略進行指導,即讓他們在學習和使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那麼,指導學生學習策略我們應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採用推測、查閱和協調的方法進行學習;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新課程改革不是說說而已,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即將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在課堂實踐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我樂於參與遠端研修,我也樂於與廣大同仁們共同成長,我也更樂於實踐課堂教學。

六、我也從班級成員的提問、評論、作業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培訓中,各位老師都能積極提出自己遇見的問題,也能毫不保留地講出自己對某一問題的看法認識。對班裡成員提出的問題能認真討論,各抒己見,有利於改進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

時代要求我們必須進步,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努力地在先進理論的指引下大力改進我的工作。

教學改進措施 篇11

面對新的時代、新的學生、未來的需求,回顧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感到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成為課程改革的瓶頸。要想很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從課堂教學入手,正確分析目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分析目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從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目標、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目標明確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

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應該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學、要怎樣去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知識、學會學習,更應該學會做人。這一問題反映在課堂教學上就是:老師每節課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務,而不是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中,很多教師佔據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導致教學中的教師中心化。一節課中教師的說話、活動時間佔了課堂的一大半,為板書而板書、為演示而演示的現象也不少見。教學中明顯地反映出是學生在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教學目標不明確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認知領域的目標而輕視情感領域的目標。只注重文化知識的教學而輕視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的培養等等。這些雖然都是一些表面上的事情且都是小事,但卻反映出我們老師的教育思想不是在實實在在地為學生服務。

(2)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不得當。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多年來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在這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在教學實踐中仍然是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反映在課堂教學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學。學習需要一種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內化的過程。而現在的課堂教學明顯突出它的外化作用。本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有時是不完全同步的,想得很好不一定能說得很好,會算不等於會說。但本來要求學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礎上能計算就可以了,可教師非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說上。本來學生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就可以了,可放著時間不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非得盯著幾道抽象得很的應用題去練習說理。要知道,有多少學生對數學的厭學是從那枯燥的沒完沒了的說理開始的。而學生說理的能力,等到對問題的理解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慢慢地形成。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想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只有達到有內容可說的時候才能很好地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才能形成思維與語言發展的良性迴圈。

方法不當反映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就是完全由教師安排教學程式,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做好一切準備,無須學生更多的思考。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茫然被動的狀態,只為教師的教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比如學習應用題時,教師不是讓學生面對新的問題來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先自己給學生準備好解決問題要用到的知識。要學習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時,先讓學生做兩步的和一步的應用題,再把它們合在一起就是所學的應用題了。學生解答新的問題時根本就不用再去思考解答的方法了,留給學生的只有繁難的計算。整節課學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反正老師叫怎樣就怎樣。這種方法很普遍,根本不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辦法。教學方法不得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反映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教學手段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可在實際教學中卻往往在這方面出問題。近年來隨著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的教學裝置不斷出現,這本來是件好事,可往往由於運用不當卻反而影響了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投影、微機的演示過多,減少了學生的操作時間,沒能真正發揮現代教育手段的作用。而真正應該發揮作用的時候卻因為受技術水平的限制而不能演示。比如在進行三角形的認識教學時,教師只用微機演示幾個靜態的三角形和一些習題。而在學生理解任意三角形這個概念出現困難時卻沒有發揮計算機的作用。其實,這時才是發揮計算機作用的時候。如果教師在螢幕上打出一個形狀、位置、大小不斷髮生變化的三角形時,學生就會很好地理解什麼是任意三角形了,這是用語言無法描述的,也是用其他教學手段解決不了的。而恰恰這時卻沒有發揮微機的作用,可見教學手段是流於形式。

二、積極想辦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

(1)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目標。

教育觀念是教師教學中的思想意識,它決定著教師的教育行為。每位數學教師應該明白自己的任務、明確自身的責任。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當己任,先育人後教書、邊教書邊育人。如果有了這種新的教育觀,就不會因為學生學不好而發脾氣,就不會非得為追求形式的完美而設計課堂教學,就不會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為教師服務,就不會只是為了答好試卷而教學。數學課堂教學就會出現新的生機和活力,一個很有人文意識的數學課堂教學就會再現在我們面前。

(2)提高教師素質,改革教學方法。

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程改革的成敗。教師的素質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其中與課堂教學改革密切相關的就是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因為教師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這時就更要求教師用更好的心態、更高的境界來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如,開始實行等級制時,老師們討論給學生的應用題評分的問題。如果一道應用題的解答正確,只是答語寫錯了,這題是否算過關。按常規這當然應該算,因為這不影響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但有的教師說如果這樣,那以後乾脆告訴學生一律不寫答語,反正不影響成績。這一個很小的問題反映出改革給我們教師帶來的新課題,要以更高的思想素質對待今天的改革。要自覺主動地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並不是立即見成效的學生學習習慣、創新能力、學習興趣、思維能力的培養上。

數學教師的業務素質包括各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主要是數學知識的深度、廣度和對國小數學教材的理解掌握程度。國小數學教師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從一定的高度來駕馭教材,才能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不至於出現和學生一個水平甚至跟不上學生的尷尬局面;也不至於出現總是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小問題上繞圈圈,而對那些關鍵問題卻一帶而過的情況了,也就能從把握整個知識體系的高度來研究國小生的學習了。比如,國小數學教材中的一些看似很簡單的習題,其實蘊涵著很深奧的道理。如果只是簡單地一做了之,就不會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如果沒有高深的數學根底又很難解釋清楚。如“抽屜原理”“排列組合”“奇偶性分析”“數列求和”等等。這些問題也只有真正把握其本質時才能給學生解釋得清楚。數學教學中新的資訊的增加和教材中新的內容的出現,也對教師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關於利稅問題、關於計算機問題、關於估算問題等等。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必須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存,走在學生的前列,才能搞好數學課堂教學。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素質,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革課堂教學,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地方、成長的搖籃,才能在實際教學中找到適合自己學生的學習方法,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

教學改進措施 篇12

目前的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是通過藉助各種教學手段及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實現教學的任務及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新課標的進一步落實,教師進行國小數學教學的手段及方法也在不斷地進行創新與變革。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看來,國小數學教學雖然進行了多次變革與創新,但仍舊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難題,因此,還需要教師不斷的進行完善與改進,從而確保國小數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本文分別就以下幾個方面對國小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1、培養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興趣

對於國小生來說,相較於其他學科,對於數學的學習具有更高的難度性,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進行良好的引導,便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數學是一門很特別的學科,其往往產生與自然、來源於生活、並能夠被重新應用於生活,因此,其與生活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密切聯絡。如果,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能夠將生活常識與數學知識進行聯絡性的教學,不僅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能夠自主進行學習,還能夠不斷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2、塑造學生的個人性格

每一個學生都會擁有自己獨特的性格魅力,而國小階段正是培養這種人格魅力的關鍵時刻,因此,教師在國小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情況,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並在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關注學生個人性格的塑造。

3、培養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創新能力

教師和學校等相關部門應該充分重視新課標中所提出的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於創新能力來說,首先需要具備基礎性的創新思維邏輯,而這種思維邏輯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因此,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為學生進行其它學科的學習提供基礎

在國小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進行計算的能力,使其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對自然事物的認知性。對於國小的學習,各門科目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絡性,即其他學科的學習不能夠離開數學而獨立存在,特別是在學生今後的國中、高中、及大學等各個階段的物理、化學等其它科目的學習過程中,因此,數學能力的培養對今後的理科學習具有不容小覷的重要作用。

二、國小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不能與新課標相匹配

教學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受到教學方法的影響。隨著我國新課標變革的不斷深入,摒棄陳舊的教學理念及方法、培養起學生的創新及問題解決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已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任務。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存在,這種新課標並沒有在實際教學中得到良好的實施,現今的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仍舊採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單方面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而忽視學生解決問題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2、課堂匯入效果不理想

良好的課堂匯入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展開學習。但是,在目前的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並沒有充分認識到課堂引入的重要性,缺少課堂內容引入的設計過程,從而因課堂引入不合理而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

3、師生關係不夠和睦

和睦的師生關係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性建設。新課標認為,師生之間主要是通過良好的交流、溝通及互動來促進兩者的共同進步。因此,教師想要進一步的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一旦出現錯誤,教師批評學生的現象會普遍存在,這便會導致師生之間產生隔閡,從而增加師生間的距離,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

4、教師不能確定教學目的

國小是學生步入學校的第一步,因此,國小教學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學生的人生轉折點,其對學生的一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國小的教學目標是在不斷豐富學生知識的同時,注意學生學習技能、人生態度及人生觀的建立。但是,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多數學校並沒有完全把握教學目標的深意,其所認識到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片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忽視對學生來說更重要的人生態度及人生觀的培養。

三、國小數學教學中採取的改進措施

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

國小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及地位。國小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之外,主要還是學生個人品質的培養。所以,教師在進行日常的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夠進行自主學習的平臺,為其提供充足的實踐與自由學習的時間,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培養學生的創新及動手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2、合理運用多種教學資源進行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有更多的科學技術被應用於教學過程,因此,教師在日常的國小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對新技術的應用,通過合理的使用新技術,實現學生學習內容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絡,讓學生在實踐中意識到數學學科的重要作用。此外,教師也要運用多媒體等新型的教學裝置,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生動的課堂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3、合理運用多種課堂練習形式進行教學

合理的課堂練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利用課堂知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同時也能夠不斷提高其隨機應變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國小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堂練習,利用小組討論、小組競賽等遊戲的模式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發揮學生進行學習的主體作用

在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師不能僅根據這種模式採取傳統以講述為主的陳舊教學方式,而是要積極採取能夠啟發並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新型教學方式,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同時,教師要轉變以往以自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積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促使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中手腦合用,積極展開數學的學習。

總而言之,在現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還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努力營造輕鬆的學習氣氛,培養起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建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及創新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我國國小數學教學更好、更快的發展。

教學改進措施 篇13

一、本學期教學目標:

(一)增加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瞭解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概念。

(二)由數學知識的傳授,訓練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四)培養學生對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與運用,熟練的掌握10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以及熟練的運用乘法口訣解決數學問題。

(五)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六)學習統計知識。

(七)學廣角的初次學習,集中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反思:

總結上次數學教學的不足,打算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考與進一步的探究實踐,爭取在教學水平上有所改進:

(一)不足:

1.沒有對學生更深一步的瞭解,對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掌握不是很準確。練習的時候缺乏針對性,梯度性。

2.沒有保證恰當的練習時間與數量。學生對於基本問題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別是對於計算題這樣的最基本的題目,錯題仍然比較多。

3.對於學困生的瞭解、幫助不夠。

(二)本學期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教師在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後,提出不同的要求,儘量採取多種生動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2.系統對學生進行復習,進行復習指導,增加練習及測驗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

3.有必要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4.要深入學習教師用書中對教材的把握與分析講解,積極開展對新教材的學習與研究,為新教材作好充分準備。

5.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

6.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重視歷史活動課的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積極開發地方鄉土歷史課程。 7.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掛圖、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教學。

7.有效組織教學及學生有效學習:

(1)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優良學風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認識數學知識的.能力。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梯度性;要提出新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

(2)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分析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單純地掌握知識,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3)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要堅持啟發式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與學習方法,學習和借鑑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

(4)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教學要求。

8.與家長配合:

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絡,及時瞭解學生回家鞏固知識的情況。爭取家長的配合,進一步協助孩子發展。

教學改進措施 篇14

一、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得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

國中三年級的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國中學生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並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並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以下幾個環節:

1. 努力開足學生實驗

根據教學進度努力開足學生實驗,本期完成演示實驗35個,探究實驗9個,實驗活動3個。學生實驗做到每2人一組,每次實驗都進行登記,並對每個實驗從課堂紀律、操作規範、整理儀器等方面對每一個學生打分。一學期下來,教學效果較好,完全改變了以前那種實驗課上亂轟轟的教學場面,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實驗習慣;對於一些較簡單的演示實驗,根據條件把它改成學生實驗,使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 加強演示實驗教學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為此,對於大綱規定的每個演示實驗我們都認真完成,併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範、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準確簡練。對部分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還作了適當的補充和改進,以增強實驗效果。有時根據教材的需要適當補充一些書本上沒有的演示實驗. 3.開發家庭小實驗

配合教學內容,每逢放假,都向學生布置一些既有濃厚生活氣息又與所學化學知識密切相關,同時學生在家中又能夠找到材料,獨立完成的家庭小實驗,並要求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的結論與所學知識的聯絡都詳細記錄下來,回校後在課上進行交流,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老師提出的要求。家庭小實驗的開發,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使學生擴大了視野,培養了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而且由於它們與課堂教學內容同步,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起到促進作用。

4.根據學校實際和學生情況要求學生開展課外實驗。

二、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實驗習慣,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國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

正確使用儀器、規範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節約藥品和實驗安全等。在教學中注意從科學態度、規範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範,對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則提出嚴格要求,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則加以具體指導。在填寫實驗報告時,我要求學生將實驗所觀察到的所有現象如實填出並對所產生的現象作出相應的解釋,以此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化學實驗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很大,讓學生在動中學、做中學、樂中學、趣中學,致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和素質在一次又一次的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形成。為化學知識的學習打好堅實基礎。

教學改進措施 篇15

本學期我們幾所學校組織了綠洲共同體,加強各個學校同個科目老師之間的交流。通過相互交流聽課,來發現不足和長處,進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技能。我僅對我所帶的體育教學進行反思,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

一、利用遊戲提高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

遊戲比賽在國小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通過遊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遊戲深受學生的喜愛,通過遊戲來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喜歡體育,喜歡上體育課。

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喜歡上體育課,但是很少學生喜歡上老師帶的體育課,而是喜歡自由活動。這說明我們上的傳統體育課不能得到學生喜歡,必須要革新。如果我們的每節體育課都能以遊戲的形式進行,在不知覺中讓學生學到體育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開朗的性格。那麼我相信每節體育課學生都在盼望著。

二、賞識教育法激勵學生進步。

賞識教育,也就是激勵教育,是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優點加以肯定,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更努力的學習。在體育教學中,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教育方式。

學生是有感情的,是有自尊的,是非常渴望別人尤其是老師的肯定和認可的。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找出學生的特長,優點,加以表揚,肯定。比如記得一次達標訓練課,練的是跳繩,一個六年級男生,甚至一下都不會跳。我教他好長時間,都沒有學會怎麼跳,我都想放棄了,對他說:“你自己練習一會吧”。接下來,他一直在練習,雖然到下課時候他還是一個不會跳,我還是表揚了他這種堅強的意志,並鼓勵他說:“下課找時間多練習,相信你一定能跳好的。”下一節上他們班課的時候,這個男生已經可以跳六十多個了,我又當全班學生的面表揚了他,讓同學學習他這種精神,並幫他制定了目標,最終達標的時候他的跳繩甚至比其他專案還要好。

賞識教育不僅要對學生肯定和表揚,還要在肯定表揚的同時,找到學生不足的地方,當然這些不足對他的特長來說只是“白玉微暇”,至少老師讓他覺得是這樣。然後幫他定個目標,讓他明白老師相信他能達到這個目標的,從而激勵他去努力學習。

三、培養善於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

在體育課上,因為是室外上課,難免發生一些意外。比如,一場班際拔河比賽中,因教師發現一名外班的學生參與了某班的比賽,故大聲斥責,結果使該班的學生轉移了注意力而導致失敗。

工作第四年了,從剛工作時,素質教學向新課程教學的改革,又到現在的新課程回到技能教學等,教學思想在實踐的教學中不斷的改變。在教學第一線的我在這幾年實踐教學中也有幾個疑惑,在課堂組織上,該充分地放手,還是要收?針對於國小低年級學生,動作要領到底要不要講得那麼細,課中的分解動作練習有沒有必要講的很透徹……等等?這幾年的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在學習了動作要領及分解動作之後,動作反而不協調了,很難把分解動作一一連貫起來,變形的動作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是不利的。怎樣才算是一堂好的體育課?一直困惑著我,看看名師、專家等一些講座後,都各有一套,我想這都是個人成功的經驗之談吧。要上好一堂好的體育課,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點去上,符合學校的實際。新課程期間我們有的老師認為上體育課沒有必要排著整齊的隊伍集合,慢跑。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及想法,不能讓學生覺得上操場好像上刑場一樣。提出了現在的體育教學有些教師還是以競技專案為主,以增強體質為教學目標。實際上增強體質在一堂體育課中很難體現,例如某一班級學生上課,教師用分組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分別推鉛球6次,立定跳遠6次。應該說每個同學在一堂課練完這個數字量不能說少,但算算運動時間,每次算它7秒鐘一次,6次42秒,立定跳遠10秒一次,6次60秒,總共是2分鐘的運動量,再加上慢跑,做操,頂多合起來10分鐘,10分鐘的運動時間能體現一堂課的強度嗎?顯然在這種課中很難體現運動強度,而且立定跳遠一直從一年級開始學到四年級還有這個內容,從技術教學來說,很簡單的一個內容一兩個課時都學會了,所以讓我們思考的應該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如何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從練習中提高身體素質。因此我們要改變只教運動技術不教身體鍛鍊方法的教學,要改變正規比賽的技能不教有鄉土氣息與生活結合密切的身體技能的教學,要使學生明白道理,學會方法,並能在練習的過程中與同學和睦相處。

新課程思想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求我們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健體,要重視培養獨立從事科學鍛鍊身體的能力。於是我們有些教師由此認為體育教學要實現多項轉變,由“重視學會”轉變為“重視會學”;由“重視體育技能學習”轉變為“重視體育能力的培養”;由“重視技能掌握”轉變為“重視情感體驗”。於是在教學中就出現了“自定目標、自主學習、自主鍛鍊”等名目繁多的教學手段。上學期我們去聽了幾堂教研課,整堂課的內容設計都合乎學生的興趣,但是總覺得少了些什麼,運動技能蕩然無存,教師和學生輕輕鬆鬆在歡笑中下了課。總覺得這樣的.體育課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了嗎?學生的體能得到鍛鍊了嗎?

作為基層的體育教師的總有一種迷茫的感覺,總覺得體育課程改革純理論的東西過多,具體實際指導的、可操作性的東西太少。我們是不是真要天天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不進行體育訓練與競賽?理論與實踐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像現在的班級,每個班都有50個學生,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興趣不相同,有的喜歡打籃球,有的喜歡踢足球、投擲等等。假如都依照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這樣的話和一堂活動課也就差不了多少了,況且在其他老師的眼裡認為這是一堂“放羊課”。其實“放羊課”是特別難上的課。所謂“放羊”,要有足夠的“草”讓“羊”吃,要有安全的場地讓“羊”吃飽。像這樣的課是不是一堂好的體育課還有待討論!而且像現在我們很多學校的環境也不允許,一堂體育課,操場上有三四個班在場地上,人很多,學校的場地、器材根本滿足不了學生的活動。常常出現這兒跑去撞到人,那兒投球砸到人了,更別說其它專案。高喊了幾年的素質教育,快樂體育,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還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打轉,四列橫隊集合、慢跑、講解示範等等。

上好一堂好的體育課,是每個體育老師追求的目標。一堂好的體育課的標準是什麼呢?我們都很彷徨、很迷茫。理論說的總是那麼好,很多專家的建議也很好,但是我想很多專家都是從體育硬體設施比較好的學校為出發點來講我們的課堂的。更多學校的設施還是跟不上現代教學的步伐的。

教學改進措施 篇16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所以改變國小學生對國小數學的學習態度,改變以往國小生對數學存在的偏見和討厭,讓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使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動力,這樣就能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取得理想的成績。所以希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合理的利用多媒體,響應新課改的要求,進行有特點的教學活動,改善學生們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態度,使得國小數學的教學質量出現一個新的高度。

一、國小數學教學的現狀

1、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忽視了學生的重要作用: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始終以老師為主體。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活動,卻沒有給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機會,老師利用黑板和粉筆進行教學,對課本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講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關注了黑板上的畫面,並沒有去認真的思考問題,更是沒有對其進行獨立的研究。學生只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對課文進行了簡單的和表面的瞭解,在老師的牽動下對問題進行回答。雖然這種學習方式能很快的將學習內容講解完畢,但是卻忽略了學習的漸進性特點,學生也沒有從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習到什麼技能和思維方式。

2、學生缺乏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國小數學的難點就是由於國小生還處在一個心智發展的階段,在此時缺乏一定的想象力,所以很難將抽象的數學圖案和理論知識結合起來。但是數學知識他本就有具體性,即如果把抽象的數學圖案轉換成一定的數學模式,就會將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這樣有助於學生將數學概念形象化,容易將數學概念和數學現象結合起來,有助於學生能夠更好更快的接受複雜的幾何圖案和數學公式,並且很清晰的找到彼此之間的聯絡,也培養了國小生們獨立自主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

3、教學資料單調,學生缺乏探索的領域:

國小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資料基本上都是來自於教材,教師並沒有去利用其他的工具進行詳細的瞭解,即這樣獲取的數學知識的內容就會很少,根本不足以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學生走不進數學的天地,也就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更甚者會給學生造成一知半解的局面,比較抽象的知識,教師也不知道如何將知識講的具體化,所以學生就會一直處在懵懵懂懂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影響教學效果,影響學生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

4、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真正地懂得學習的真諦:

像數學這種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科,需要學生進行定時的預習和複習,並且需要多做一些課外的輔導功課。但是國小生面對著大量的學習計劃和學習任務,只是一心的進行做題,並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本來學好數學就需要大量的學習時間,但是學生卻在故意和不經意中減少了原本屬於學習數學的學習時間,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數學效果不佳的現狀。

二、改善國小數學教學現狀的有效策略

1、運用資訊科技手段促進數學概念教學: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恰當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提高教學質量。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是新課程所努力倡導的。許多研究也表明運用恰當的現代資訊科技對於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等方面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複雜的幾何圖形用一種運動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看到圖形的各個方面,看到圖形的形成過程,看到圖形的整個立體畫面,讓學生在腦海裡留下圖形的基本情況,熟悉圖形。

2、利用多媒體改善教學方式:

多媒體是指主要以計算機為中心處理多種媒體資訊科技的綜合體。準確來說,就是利用計算機和其他的相關裝置對一些聲音,圖片,文字等進行處理的環境。多媒體教學就是利用眾多的技術設施和技術進行更有效更有趣的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進行世界史的教學活動,可以更好的處理掉歷史教學中出現的疑難問題,更加有利於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情境教學方式的創設,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料,增強了學生對世界史知識的記憶。例如,教師在講加減法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從網上找到關於演示加減法的真實含義的視訊資料,在講課之前先讓學生觀看視訊資料,對加減法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懂得什麼的情況是加法,什麼樣的情況是減法。進行一個形象的瞭解。再由教師進行課堂講學,對視訊中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證教學效率;另一方面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學習的記憶。利用視訊的方式,可以在學生的腦海裡形成一個經久不去的畫面,有利於學生可以長時間的.記住加減法變換的特點,加深學生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和記憶。這樣就有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

3、多媒體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增加了相互交流的環節,活躍了課堂氣氛。即多媒體教學在教學活動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育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進行情境創設,編設問題,加以鼓勵,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知識,開發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三、結束語

在社會的高速發展之下,社會對需要的人才的質量也提高一定的高度。21世紀是知識經濟和科技經濟的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是人才之間的競爭。因為無論是知識競爭還是科技競爭都是人才之間的相互競爭。面對著這樣的國家形式,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知識型、科技型的高素質人才。這個任務給現代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這就要求我們需要探討適應社會發展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改變了以往的傳統方式教學,增進了師生之間的關係,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所以希望教師能有效地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促進國小數學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