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注意力集中的習慣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要想養成注意力集中的習慣,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孩子一心二用,一邊學習一邊做其他事。有的小孩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這樣,學習不夠專心,注意力容易轉移。家長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培養孩子用眼睛聽的習慣:在安靜之處,將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不管什麼話題都沒關係,每天進行一次。只有視線相連線,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聽,只要每天持續不斷,就能培養出很會聽“話”的孩子。另外,家長注意,有的小孩玩得最起勁時不要叫他,因為這是他最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孩子在幼兒園以遊戲的活動為主要的學習形式,到了國小,將被正規的分科課程代替,原來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變成了長達40分鐘課堂教學和每天必須完成的作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能靜心地坐下來,開始的時間可以是20分鐘以後再逐漸延長,不可操之過急可以佈置一些“小作業”如讓他看看畫書,畫些畫,做這些事時培養一心一意不講話,不時常站秋來,認真做事的習慣。

二、養成寫字的習慣

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有的小孩雖然話說的很流利,卻不太會寫字,有的孩子寫字速度很慢,如果老師出的生字多一些,他就嘮叨半天,到中高年級就可能討厭作文,這是因為思考力、想象力、文字表現力不足的緣故。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例如小孩放學後,總想家長敘述:“媽媽,今天在學校……”即使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家長也可以準備一個日記本鼓勵他寫下來,慢慢的,家長可以問他:“為什麼這樣呢?”“你怎麼想?”“老師怎麼說?等等,讓他漸漸將文章擴大,加長。一年級的孩子喜歡用學過的文字寫字,家長看過之後要誇獎他、鼓勵他並慎重地儲存起來。

三.養成自覺的學習習慣。

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後再玩,按時獨立思考完成作業,學會預習明天的內容。做作業前先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做作業時要仔細讀題,做完後要認真檢查,做錯了要及時訂正。為孩子準備一本作業記錄本,告訴孩子“記作業”是他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一開始可以照葫蘆畫瓢、拼音代替、但必須堅持自己記作業。

四.文字與演算的練習本要認真準備。

讓孩子養成認真寫字的習慣,如果家長把不要的紙拿來當小孩的草稿紙、演算紙、孩子會認為反正扔掉,亂寫也無所謂,自然無法養成規規矩矩寫字的習慣。因此,為孩子準備好筆記本、演算本。可以吧能寫字的廢紙裝訂好再讓孩子使用,讓孩子方便書寫,養成認真寫字計算的習慣。選擇功能簡單、設計不花哨的文具,避免孩子上課分心。不要將剪刀、刀片等帶到學校,以防受傷。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篇2]

一、一年級國小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由於一年級國小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再加上剛離開幼兒園不久,還不能立刻適應國小生活。因此,一年級國小生在課堂和課後的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一年級國小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被少數學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陪襯。從日常的觀察記錄看,大多數國小生在一節課的前十分鐘時注意力比較集中,越往後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從家長反映情況來看,一年級國小生在完成家庭作業時,往往邊做邊玩,不夠專心,大部分家長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舉手,有舉的高高的,有站起來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終被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一臉高興,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未請到則垂頭喪氣,而不是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

(三)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提問時,所有的國小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請到個別國小生回答時候,他站起來後又不知道要說什麼;有的孩子站起來後,支支吾吾,聲音很輕;有的孩子表達內容的完全和題目的要求無關。

(四)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觀察發現,大部分一年級國小生還沒能掌握正確的作業的姿勢,做作業時候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師的反覆提醒。個別國小生做作業時隨意塗改,頁面不整潔,完成的作業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的要求。

二、一年級國小生應重點培養的幾種習慣

學習習慣需要訓練,但對於不同年齡的學生,在內容和方法上都有區別。對一年級國小生來說,主要是針對一些常規的學習習慣進行訓練。

(一)專心聽講。專心聽講是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應要求學生聽課時,不要思想開小差或做小動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們認真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有沒有需要補充的;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講課時應做到精神飽滿,語言生動有趣,方法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講。

(二)口頭表達。在培養一年級國小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中,努力使學生養成正確、有序、說完整話的好習慣。無論哪種情況都要要求學生先想後說,想好再說,然後強調語句完整,條理清晰,連貫流暢。並學會根據不同的場合調整語氣、音量和說話的方法。還要求回答提問時音量要大,語氣要肯定,讓全班同學都聽見;糾正他人發言時態度要誠懇,音量要適中;小組討論時要用商量的語氣相互補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響其他小組的學習。

(三)就語文學科來說讀的習慣的培養很重要,根據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從二個方面進行訓練:(a)初讀。讓學生藉助拼音掃除生字障礙,做到正確。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督促學生養成正確的姿勢以及自覺朗讀的習慣。(b)精讀。就是要培養學生帶著問題朗讀的習慣。同時,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涉獵天文地理,擴大知識面,使孩子們從小主動尋找科學的奧祕。

(四)認真書寫。寫字時,首先要求學生坐姿端正,握筆姿勢正確。寫作業之前,教師要帶著學生複習一下正確的書寫姿勢。在學生寫作業時,教師要認真觀察,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坐姿。其次,通過講解,使學生樹立形成正確、美觀的印象。再次,要求學生用本乾淨整潔;字跡清楚規範;有一定的書寫速度。為此,學生寫在田字格中的生字寶寶,教師要事先給他們寫好樣子,讓他們先觀察,再書空一次,最後在練習寫。

三、培養過程中需把握的幾個方法

一年級國小生好動、好問、模仿性強,所以良好習慣培養應以常規學習習慣培養為主,在培養方法上重激發慾望,反覆訓練形成習慣。

(一)及時提醒。在培養國小生學習習慣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非常必要的。永續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哪個學生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學生的注意。

(二)樹立榜樣。在孩子們的眼裡,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國小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特點,教師必須發揮示範作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學生耳儒目染,對其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國小生的另外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性強,還有爭強好勝心理,要多用國小生身邊的夥伴給他們做榜樣,激勵他們向小夥伴學習。

(三)恰當評價。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覺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金科玉律。”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課堂評價要多樣化,要有針對性,語言要豐富,不要總是一句:“你真棒”。對一年級國小生來說,一句表揚,或是一個小紅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行為變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