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學聯考文綜地理應試答題技巧

要想在文綜地理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首先還得掌握好相應的應試答題技巧。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文綜地理應試答題技巧,希望大家喜歡。

2018大學聯考文綜地理應試答題技巧

  大學聯考文綜地理應試答題技巧

總體穩定,選做部分變難

孫英偉說,今年大學聯考地理學科新課標考綱的變化,是選修部分刪去“自然災害與防治”模組,考生從“旅遊地理”和“環境保護”模組中任選1個模組作答。

雖然在難度和結構上,大綱未發生實質性的改變,但考生要明白兩點:一是刪除不等於不考,選修部分刪除“自然災害與防治”不代表不會考自然災害。“自然災害”作為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延伸,即使不作為單獨的選修模組,也會在11個單選題或者2道大題中有所涉及,考生不可大意。二是選做範圍縮小,難度加大。“旅遊地理”問題的設定越來越生活化、多元化,很難準確把握答案,“環境保護”近幾年在問題設定難度上有增大趨勢。考生必須明白各種新型環境問題的多樣性和產生的複雜性,爭取選做題不失分。

孫英偉預測,今年的地理試題結構穩定,大氣、地球、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人口、農業、工業、區域地理等主幹知識仍是重心,主導因素判別類問題會有所涉及,側重能力選拔,打壓死記硬背,並會出現一道大閱讀量的主觀題,地球運動有可能出現,地方卷或往年課標卷類似考點會出現。

孫英偉說,今年地理試題最明顯的特徵將是“以人地關係的分析”為支點,要求考生善於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學以致用。

找準規律,注重“三個研究”

具體到備考策略,孫英偉總結為“三個研究”:

一是研究標綱,明確方向。考生要把課標和考綱結合,兌換成課本上的知識點並總結提升。對照每部分標綱的要求找到得分點,通過專題訓練增強能力,反思錯誤點和失誤點,修正自己的思維,總結方法,不斷增強得分能力。

二是研究考題,知曉趨勢。近幾年命題呈現“高”“大”“尚”特徵,“高”即對綜合能力要求高;“大”即思維考查深度大,閱讀量大;“尚”即緊扣生產生活,新穎時尚。考生要認真選題並總結歷年對主幹知識的必考點。比如對自然地理,要注重原理和規律的理解,注重地理事物的成因,重視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人文地理要注重知識網路的構建,抓住核心知識,拓展知識的聯絡,結合熱點分析問題;區域地理要注重比較與綜合分析,通過比較和綜合分析,抓住區域特徵的本質,進而有效解決相關問題。

三是研究資訊,領會精神。瞭解各類新素材,提升辨析能力,關注時事熱點,知曉天下,研究學術性資料,嘗試建構解決方案,注意具有普適意義的鄉土材料,重視視角轉換,用“地理眼”看待地理問題。

因“題”制宜,選擇答題技巧

孫英偉建議,不同的題型,要選擇不同的答題技巧。

具體到選擇題中的正誤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直選法來選擇,但必須將所有選項都看完再決定對錯;最佳選擇題可用比較法、優選法、直選法來選擇;因果選擇題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選法、推理法、逆向思維法;組合型選擇題可用排除法,先確定明顯正確或錯誤選項,最後分析剩下的選項;時間和空間順序排列選擇題的解題關鍵,是根據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點,確定一個或多個,即可選擇正確順序。

綜合題的答題技巧為:細審文字、數字、圖例、比例尺、註記、圖形等背景材料;細審題目設問中的`行為動詞、中心詞、關鍵詞、限定詞,以及設問的角度、限制性條件、所屬知識範圍等;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儲備,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成功“對接”,找到解答試題的基本思路;從材料和試題情景出發,依據答題思路組織答案,分點寫,找準中心詞。(洛陽日報記者 常書香)

  大學聯考地理農業複習知識點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圖判讀出:地形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勢低平或地形平坦開闊

氣候:由地圖判讀出:是×氣候,(雨熱同期、光熱水組合好,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水源:臨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區),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場:該地區人口稠密或工礦業發達或城市較多,市場廣闊(對商品農業影響大)

交通:臨近河或湖,水陸(海陸)交通便利或河流交匯處,內河航運發達(對商品農業影響大)

政策:國家政策的支援(扶持、鼓勵)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發達

勞動力: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勞動力工資低

工業基礎:工業發達,工業基礎雄厚

3.自然對農業的不利的區位因素

洪澇、乾旱、颱風、春季低溫、寒潮等氣象災害;熱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鹼度偏高

  大學聯考地理工業複習知識點

1.自然因素

原料:臨近某原料產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業

能源:臨近某能源產地(如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能源充足──動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開闊,利於建廠

水源:臨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經濟因素

市場: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場廣闊(對市場指向工業更明顯)

交通:臨海或海港、臨河湖或河流交匯處、臨鐵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勞動力: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密集型工業

技術:科教發達或臨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勞動力素質高──技術密集型

農業基礎:臨近商品糧基地或農業產區,農業基礎雄厚或農業發達

3.社會因素

國家政策:國家政策的扶持、鼓勵,國家政策變化(解決就業的工廠設在不盈利的區位;為縮小經濟差距進行的西部大開發)

國防安全:某時期國防需要

個人行為(或偏好):如海外華人、華僑的投資

工業慣性:考慮搬遷費用或政府的影響或出於對當地經濟的考慮等

4.環境因素

風向:嚴重汙染大氣的工廠,應該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口地帶,或者在主導風向的垂直兩側選擇廠址,季風區佈置在當地最小風頻的風向的上風地帶

水源:有廢水排放的工廠應佈局在遠離水源地或遠離河流上游區;自來水廠佈局在居民區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區

距離居民區、農田的遠近:佔地面積小無汙染的工業,佈局在城區;用地規模較大、汙染較輕的工業可佈局在城市的邊緣或近郊地區;嚴重汙染難以治理的大型企業,宜佈局在遠離市區的遠郊或郊外

生態環境:工業佈局應遠離生態環境脆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