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衝刺階段文言文教學的注意事項論文

作為語文教學中的別樣篇章,本該給學生帶來智慧啟迪和審美薰陶的文言文,卻長久以來不能得到大多數同學的喜歡,尤其在高中階段,一提到文言文,學生們往往叫苦不迭,學習起來相當費勁,常常是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卻在文言考查上失分最多。到了高三衝刺階段,許多老師和學生會花費一些精力在文言衝刺上,伴隨著句句的精準翻譯、各類文言現象梳理的還有學生的抱怨,顯然,這種複習方法,給高三學生帶來的只有痛苦。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文言文的美,帶給衝刺階段的學生以美的感受,讓他們真正喜歡上文言文從而自主學習,領悟到位呢?一線教師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思考:

高三衝刺階段文言文教學的注意事項論文

一、挖掘精粹,不捨本逐末

高中學段文言文作品的教學應著眼於作品的解讀與賞析,而不應只侷限在疏通詞法句法、總結文言現象、積累文言常識上,古漢語知識課較於文言作品鑑賞課總是枯燥無趣的。其實,文言作品的精髓往往蘊含於艱澀的文字背後,佶屈聱牙的文字後面是作品的情感,是跳脫的思維,是寶貴的文化精神……人教版必修五的第二單元“古代抒情散文”專題的《陳情表》一文,語言委婉,款款祖孫之情流於字裡行間,千餘年間流傳不衰。該文語言真摯,忠君之情與孝親之情最為打動人心,文章出於情,歸於理,於情於理讓君主無法拒絕。李密對個人遭遇與家庭悽慘境況的闡述絲毫不覺做作虛偽,抬出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又給了自己最大的支援,先盡孝方可侍奉君王成就霸業的結論任誰也推翻不了。如果只就這篇的字面含義進行梳理,未免錯過了文字真正的`“旖旎風光”。知恩圖報,親情大於天的家國情懷在當今這個社會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教書的最終目的是教做人,教學《陳情表》一文應牢牢抓住一個“情”字,先入為主地用情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再談字詞的理解,句子的翻譯,現象的整理,教師應帶著文言文字的溫度引導學生展開學習,而不是呈現給他們一個冰冷的文字。

二、選類教學,不面面俱到

高三是衝刺的階段,一切科目的複習都應講究效率,不能毫無節制地拼時間。重點文言知識固然重要,但浩如煙海的古代文言精品不可能在高中階段一股腦兒地倒給學生,本身選入教材的也都是經過專家學者遴選的精品,其目的就是希望“用這一個帶動這一類”。因此,教師的文言文教學要樹立“類”的觀念,在教學時要注重以舊知引新知,及時豐富一字多義,定期整理課內特殊用法並提供課外的相似表達,在與今義的對比中區分古今異義詞等。文言知識本身是比較瑣碎的,不及時歸類整理是很難有紮實的掌握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其大量做題,不如借題庫文字豐富文言知識的整理,形成“類”的觀念。不僅是文言文,詩歌意象,常見古人情感都可以形成“類”的整理,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文言文。沒有人願意在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的事情上浪費精力,既然真正流傳給後代的是原文,說明原文的留存價值之大,教師也就沒有必要要求每位學生字字落實,選取重點鋪開一類,學生學起來省勁,教師教學也更順暢。

三、注重積累,不臨時抱佛腳

文言文的學習自國中階段開始,絕非高三一年就可完成,所有文字的學習都是一以貫之的,文言文當然不能例外。有些教師在高一、高二不重視,到了高三企圖通過突擊彌補,顯然不能收到成效。文言文是“古老的回聲”,是一種不再“說”的語言,但卻是老祖宗智慧的載體,傳統的種子紮根於此,是炎黃子孫血脈傳承的證明。何不用今人的踐行使得這些語言“再次復活”?設立文言表達日,規定用文言寫作,挖掘文字中的國學知識,展開知識競答……每天做一點跟文言相關的事情,不要讓學生對文言文產生疏離感,漸漸的,文言文便會成為高中生生活中一道別樣的風景。當積累成為一種習慣,當文言表達不再成為負擔,當文言習作在學生中展開交流,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諸子行吟的灑脫不羈,百家合奏的優美動聽,才能體會太史公的悲情人生、無悔選擇,才能品出陶淵明酒中的複雜情感,領會杜工部的濟世情懷。如此,面對考試,學生們才能有信心,不畏懼,收穫付出後應得的那份喜悅。學生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迴歸傳統和眺望未來的過程,文言精品是中國民族魂魄的載體,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思想精髓,傳統的需要揚棄,亟待整合,但不能否認那是我們賴以成長的“根”。因此,文言文教學應真正把握作品的內在價值,教師的任務是教會學生知人論世,品味涵泳的方法,讓他們主動地積累一類詞語或句子。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還應結合文字特點和實際,用新的教學理念靈活多變地處理教材,力求既要夯實基礎又要挖掘精髓,通過豐富多彩的讀寫活動引導學生自主解讀文字,感悟哲思,積累精華,真正建立起今人與古人的對話,讓學生在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潤澤,成為一個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