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人物形象分析

一、 小說的創作背景

魯濱遜漂流記人物形象分析

十八世紀初,英國正處於資本主義上升階段,工業革命蓬勃發展,對外貿易和殖民擴張極大地促進了英國經濟的發展。國內新興的資產階級,尤其是中小階層的資產階級,他們充滿自信,對未來滿懷希望和熱情,認為踏實、勤奮的工作和堅強的毅力,一定能夠幫助他們實現巨大的物質財富。由於英國國土面積狹小,資源有限,那些有抱負,積極渴望成功的自信的人們紛紛選擇到海外去開闢天地,創造財富。於是英國的對外經濟掠奪和海外殖民擴張也隨之興起和迅猛發展起來。正如當時英國著名作家艾狄生所說的那樣:“那些年紀較小的孩子們,儘管不諳任何技藝和專業,但他們所走的生活道路卻使他們能與家庭中的佼佼者一較長短。因此,我們發現有些僅攜薄資闖入世界的公民,依靠誠實的勤奮,比他們的兄輩積累了更多的資產。”在那個時代,來自中下層的“無名之輩”,幾乎每天都有在商業冒險中暴富發家的。《魯濱遜漂流記》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產生的。經過被譽為“歐洲現實主義小說之父”的笛福的巧妙構思和精心設計,一位具有新興資產階級一切特點的魯濱遜便脫穎而出,他集冒險家、商人、資產者、殖民者於一身,稟承了他們的一切優點:勇敢、智慧、堅強、樂觀、既冒險拓新,又求實苦幹。魯濱遜就是時代的代言人,是“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尤其是中小資產階級的理想化身”,也是笛福刻意放在孤島上展現時代風貌的代表。

在魯濱遜身上,體現出英國新興資產階級所特有的積極進取,永無止境地去佔有並創造物質財富的精神。正如英國評論家傑克遜《英國小說與小說家》中所

談的那樣:“如果人們要抓住資產階級年輕的、革命的、上升時期的旺盛而自信的精神,那麼最好的導引莫過於笛福與《魯濱遜漂流記》了。”

二、魯濱遜的人物形象

第一, 勇於追求新生活的冒險家

14至15世紀新航路開闢以來,航海成了每個青年人都抱有的一種理想在那個時代,工業革命帶來了絕好的發財致富的機會,技術發明接連不斷,新興行業如雨後春筍,對外貿易財源滾滾,海外擴張伸展到了全球各個角落,即使一無所有的貧民,只要敢於冒險,大膽進取,也就有發財的機會。

小說中的魯濱遜作為一個資產家,他極具冒險精神。在英國新興資產階級掠奪侵略的大背景和潮流之下,魯濱遜也有了要外出航海經商獲得暴利的慾望,並想要將自己的想法立刻付諸於行動[1]魯濱遜畢業之後放棄了父母為他安排的優秀工作和看似安逸的生活,毅然決然下海經營貿易,剛開始的時候,他抓住了機遇,好運的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但他仍不知足,於是他把目光緊緊地放在非洲的黑奴貿易上,在他眼裡,金錢的誘-惑大於一切,在前往幾內亞途中,遭遇狂風,船沉到了海底,他差點被海水淹沒,好在有上帝的保佑,最後才有幸流落到了一個荒島上,不至於失去性命。

在那個不知名的荒島上,如何生存又成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不過,多虧了前幾次的航海經商經歷,魯濱遜積累了很多野外生存的經驗,於是,這位勇敢的冒險家開始了他在島上的新生活。

第二, 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勇者

在蒼涼寂寞的孤島上,魯濱遜憑著對上帝的信仰,始終堅信只要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就一定能開創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魯濱遜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我會盡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1]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力氣,費好長的時間, 連做一塊木板都要42天,並且他做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的,但他從來都沒有灰心過,總是冷靜地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把種種可能都分析出來,這使得他能夠冷靜下來,從空想中解脫出來,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從而勇敢地面對現實,迎難而上。最終,堅持不懈地辛勤勞動換

來了回報:有了船,有了盛東西用的器皿,有了麵包他把原本荒涼的小島建造得美麗而富饒,他非但沒有被困境壓倒,反而勇敢的解決了種種生存的難題,過上了自得其樂的生活。

其實,魯濱遜也不過是個平常人,他沒有什麼驚人的本領,可他發揮出超出凡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住了可怕的打擊,這正是他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成果。

第三, 樂觀積極,敢於創新的創造者

魯濱遜第四次出海,船隻遇難,他的同伴都淹死了,只有他倖存下來,流落到沒有人煙的荒島。在這裡,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

魯濱遜被困難嚇倒,他樂觀地堅信上帝,相信自己還活著,並漂流到這座荒島上,就一定有生存下去的希望。他堅信,只要自己能活著,就一定有機會回家的。在惡劣的環境下,他利用自己知道的知識來大膽創新: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 沒有食物,他嘗試著打獵、種穀子、馴養山羊、晒野葡萄乾等等;沒有器皿和傢俱,他自己摸索著做桌椅做陶罐,用圍巾篩麵粉做麵包通過大膽的創新和辛勤的勞動,生活所需的物品從無到有,並逐漸增加起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好好生存下去,等待回家的機會。所以,他在等待的同時,也在想盡辦法造船,希望能早日回鄉。於是,魯濱遜花費了數年的時間和無數的心血來造船,但由於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麼也無法讓船下水,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

但種種的不幸與困難並沒有壓倒魯濱遜,他憑著樂觀積極的態度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經過28年的艱苦奮鬥,最終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創造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王國”[2]。

第四, 知恩圖報的有情人

魯濱遜在荒島上艱難度日時,雖然孤苦伶仃,但他仍堅持每日誦讀《聖經》,衷心地感謝上帝用種種災難來磨練他,使他睜開眼睛,看清了過去的生活,併為自己的罪惡感到悲痛和後悔,從而冷靜下來,從絕望中尋找希望,更加努力地生活。

回到家鄉後的魯濱遜很感謝從前經商時給予他幫助和在他流落荒島,幫他保管財產打理公司的人們,積極地幫助他們,並給了他們大量的錢財。對待後來的

那些俘虜,魯濱遜用感恩的心來寬恕他們犯下的錯,沒有殺死他們,只是要求他們在那座孤島上生活。後來,魯濱遜在妻子死後,又一次出海經商,路經他住過的孤島,這時留在島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於是他又送去新的移民,將島上的土地分給他們,並留給他們各種日用必需品,就滿意地離開了小島。面對星期五的忠誠,他更是感動不已。

魯濱遜是個知恩圖報的有情人。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挫折都需要人們勇敢地面對,曠達地處理。一味地埋怨生活,一味地怨天尤人,只會變得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最終可能一事無成。魯濱遜懷著這樣一顆感恩的心,以知足的心去體察和珍惜身邊的人和物,深刻地領悟和品味命運的饋贈與生命的激情。正是這種感恩之心,使他一次次擺脫憂愁哀傷,成為一個剛強勇敢、意志堅定的人,使他的荒島生活變得不再那麼難以忍受,而是充滿了溫馨和希望。

三、現實意義

魯濱遜勇於追求新生活,堅持不懈、迎難而上,樂觀積極,敢於創新,知恩圖報,不論古今中外,他都是值得人們學習的模範。

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和父母無微不至的愛護,使我們像溫室裡的花朵,不堪一擊。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困難面前卻步了,一個小小的挫折都會讓他們一蹶不振。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縮,有他那種不怕困難的精神,在絕境中求生的信念,什麼樣的大山不能翻越,什麼樣的困難不能戰勝呢?

人生在世,不能安於現狀、貪圖享樂,而應該要學會在逆境中不斷成長,在逆境中更好地生活下來。理想很美好,現實卻是很殘酷的,要想從眾多佼佼者中脫穎而出,就要學會“在哪裡跌到, 就在哪裡爬起來”。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失敗而放棄重新站起來的機會,困難並不可怕,命運也不是天定的,通過我們的努力,困難或許就會變成你人生中的一塊墊腳石。

命運是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的。勤勞的雙手會使我們得到生活中的財富,魯濱遜在島上生活20多年,雖然環境如此惡劣,但他抱著堅定的信念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創造了一個個奇蹟,成就了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參考文獻】

[1]丹尼爾 笛福. 魯濱遜漂流記[M]. 沈小鳳, 譯. 北京: 時代 文藝出版社, 2001.

[2]耿世誠. 身處絕境 貴在堅強——賞讀 《荒島餘生》[J]. 中學語文園地( 國中版) , 200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