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茗香散文

一直以為,左手捧一卷散著油墨清香的書本,右手著一杯淡而濃情的溫茶,斜倚著窗,噙一抹淡雅淺笑,是世界上最美的姿勢。

墨染茗香散文

咿呀學語的童年,浸染著暖橙色的陽光。記得他總是在小小的亭子裡,一杯茶,一卷書,一張木製藤椅,久久地享著,彷彿世界小得只剩下他一人。我終是剋制不住心頭的好奇,偷偷藏在柱後,眼巴巴地望著他,那美麗的姿勢深深地吸引著我的心,使我不由得跑上前去,融入他的世界,試品他的心緒。他稍一抬眸,微微莞爾,俯下身溫柔地抱起我道:“這是書。”——“那你拿著它做什麼呢?”“我在讀書。”

噢!原來這樣美麗的姿勢,它有一個更美的名字叫讀書。

那時起,我便每天捧著他送給我的童話小故事,搬一把小凳子,一張小桌子,坐在葳蕤疊翠的綠樹枝叢下,左手是童話,右手是清茶。“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小和尚名字叫一休……”童稚的嗓音迴響在小亭子裡,一字一頓,搖頭晃腦,頗有一番可愛趣味。偶爾讀累了,右手輕輕一抬,小啜一口香茗,復又放聲朗讀。我讀一個故事總是花很長的時間,字字細讀,句句慢讀,讀到動情時刻,更是放聲大哭。好像那可憐的醜小鴨,被自己的親人狠心趕走;好像那賣火柴的小女孩,地凍天寒卻只能躲在牆角里瑟瑟發抖;好像那柔弱的小人魚,為了愛,為了善,她堅強地行走在刀尖上,在愛與生命的抉擇間,化作了漫天唯美的泡沫……

嬉戲在書中的.淺水域,墨香染上淡淡的金黃色彩,隨著不知其味的茶水,刻印在記憶深處。

“夏商東西周,秦漢連三國,兩晉南北朝……”到了上國小的年紀,我逐漸撥開中華歷史的薄紗,每日如飢似渴地探索著其中的奧祕。而那讀書的姿勢,依然如故。“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走進秦漢時期,為天下紛爭帶來的支離破碎而痛心,為始皇的雷厲風行而震顫心絃,為儒士張良的運籌帷幄而拍掌叫絕,為秦二世的暴虐無邊而悲嘆連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走進東漢末年的硝煙亂世,我無可自拔地迷上曹公“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絕代風姿,卻又為郭奉孝的“天妒英才”而痛哭流涕,驚豔於曹植的七步成詩,又陶醉於洛神的“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品讀豔帝楊廣的風流才華,感嘆“紅顏詎幾,玉貌須臾。一朝花落,白髮難除。明年後歲,誰有誰無?”……

暢遊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長流之河,古典的墨香,勾勒著一位位偉人的面貌,摻著繾綣的茶香,盈滿了心的渴望。

閒暇時,或側躺,或斜支,或直坐,或站立,香風輕拂,泱泱流水,我輕叨著詩詞歌賦,流連於古人的情懷。“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輕拈一朵山園小梅,俯下身閉眼深嗅,馝馞的梅香霎時間充斥腦海,化作一句靈動的詠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立在山巔,彷彿看見衣袂翩飛的李太白,昂首在高高的站臺上,蔑視官朝,俾睨天下,著實豪情萬丈,壯懷激烈;佇足於赤壁蒼野,時空似乎在頃刻間倒轉回數載年前,我看見周公瑾飛揚自信的俊顏,是“小喬初嫁了”的雄姿英發,看見孔明睿智的雙眼,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怡笑自然……

聆聽著萬千風情的古韻詩詞,墨香氤氳,纏綿於縷縷煙嵐之間,傾訴著跨越時光的悲歡情仇。

“呼……”吐出一口濁氣,合上左手的書本,飲盡右手的香茶。我靜靜地凝望著遠方,尚在老屋子裡日日讀報的外公,他看到了嗎?這是他教給我,最美的姿勢,最美的讀書啊。伴隨著書與茶的交融,油墨味染淨了幽遠的茗香,我專注地讀著,渴求地讀著,讀著霧裡看花的朦朧,讀著春花秋月的溫情,讀著大漠孤煙的悲壯,讀著長河落日的蒼涼,讀著易水兩岸壯士悲歌,讀著梧桐後院綿綿怨艾,讀著昭陽殿裡環佩聲聲,讀著天姥山中高音低唱,讀著潯陽江畔司馬青衫,讀著紅樓夢裡兒女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