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藝術在古詩詞歌曲演唱教學中的應用探究論文

古詩詞歌曲是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它是中國古代詩詞與歌曲的結合,包含著傳統文化藝術和歌曲藝術,既體現了文學的美,又體現了音樂的美。中國傳統詩詞極具韻律,不同的詩詞體現著婉約、委婉、悲壯等感情,樂曲襯托著詩詞,既要傳遞相似的情感,又要婉轉動人,使歌詞達到昇華,其藝術價值無可替代。

古琴藝術在古詩詞歌曲演唱教學中的應用探究論文

正因為古詩詞歌曲藝術的多重性,其表達也成為了一個難題。在表達方式上,它沿用民族聲樂演唱方法,傳統保守,情感拿捏比較困難,古詩詞演唱不僅要求演唱者有一定的演唱功底,而且要求演唱者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和一定的傳統文化修養,因此,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尤其是中國古代文化修養是古詩詞歌曲演唱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琴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樂器,在漢代流行開來,在古代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是高雅的代表,據史書記載,古人吟唱古詩詞時常用古琴伴奏,在古代有“左琴右書”之說。可見,古琴憑藉著其特殊的音色,悠揚的旋律成為文人墨客的寵愛。將古琴藝術應用到古詩詞歌曲演唱的教學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意境,更全面地詮釋古詩詞的意義,課堂上古琴的引入,能充分調動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

1.古詩詞歌曲的藝術特點

古詩詞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自國小開始,學生就接受著古詩詞的薰陶。古詩詞的特點是簡短,但字字有力,飽含著作者的感情。古詩詞歌曲表現手法比較複雜,伴奏佔的比重較大,字句比較整齊,曲調委婉動人。中國古詩詞歌曲正式起源於春秋時期,但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已經將詩歌吟唱用來娛樂和表演,代代演變,古詩詞歌曲發展到近代時受到西方的影響,伴奏增加了西洋樂器,包括鋼琴等形式,曲調更加扣人心絃。

古詩詞歌曲的譜曲尤為重要,曲調要和詩詞作者表達的感情基調一致,近代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曲作家,為《長相知》《卜算子》《大江東去》等著名詩詞譜曲,在創作過程中保留了中國傳統元素,突出了詩詞的優雅,又結合了多元化音樂,重視鋼琴的應用,以增加其韻味,展示一定的音樂技巧,使其曲調連貫,兩者的結合使古詩詞歌曲極具詩情畫意和豐富的意境,為了使情感飽滿,多采用一字一音的作曲方式,旋律舒緩,意猶未盡。

 2 . 古琴藝術與古詩詞歌曲藝術的融會貫通

藝術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多元化表達方式,古詩詞和古琴作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代表,有相似的誕生背景,可以用來傳遞相似的情感。在古代,古琴的演奏通常是與歌唱結合的,演奏者多會自彈自唱,頗有意境,可以想象,古琴與古詩詞的結合在古代文人墨客身上必會發揮得淋漓盡致,唯美細膩。古人雖未給我們留下二者完美結合的影像,但留下了古琴和古詩詞,現代我們依然可以將二者結合,體會中國的傳統文化,感受古人留下的偉大文化遺產。

據史書記載,吟詩和彈琴是古人聚會表演時常用的表現方式,二者的完美結合可以帶來極致的精神享受,但要求表演者有很高的.文化修養和歌唱演奏技巧,若其中有一者不能熟練掌握,或做不到二者相得益彰,則會影響整體的唱奏水平。表演者深刻理解詩詞含義,把自己融入到詩詞的意境,加上自己的感情進行適當修飾,演奏過程中抑揚頓挫,隨著詩詞感情的變化而變化,才能使整個唱奏過程飽滿生動,真正做到古琴藝術與古詩詞歌曲藝術的融會貫通,創造出極具音律美感的古詩詞。

3 . 古琴藝術融入古詩詞歌曲演唱教學,創造意境美

由於古琴藝術與古詩詞歌曲的相似性,二者可以相得益彰,把古琴藝術運用到古詩詞歌曲演唱的教學中便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既可以加強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絡,讓學生在古詩詞歌曲與古琴的欣賞中品味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的意境。

古詩詞歌曲屬於民族聲樂的範疇,民族聲樂演唱的靈魂在於保留民族文化的傳統性,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有全面的認識,明白傳統文化的意義,引入古琴藝術是一種直接的方式。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古琴藝術與古詩詞藝術的聯絡從它們的演繹風格就可以看出,學生在古琴和古詩詞歌曲的雙重薰陶下會感受到傳統文化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古詩詞本身具有獨特的意境美,但其字詞深奧,不易理解,引入古琴後,學生可以在聆聽古琴樂曲的同時理解古詩詞內涵,理解作者悽婉、悲壯的感情,即使翻閱了很多歷史資料,理解古詩詞作者的生平,也不及聽覺感官刺激來得直接,聆聽古琴的聲音,感受它的高低、快慢,從而品味字句中作者激動或壓抑的心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選用簡單的樂曲,以《流水》古琴彈奏曲為例,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可以感受古琴樂曲的優雅, 《流水》描繪的是流水的動態畫面,展示出山河畫卷的秀美壯麗,樂曲演奏結束後,學生仍沉浸在流水的畫卷中,讚歎古琴帶來的意境。

 4. 古琴藝術融入古詩詞歌曲演唱教學,品味古韻味道

古琴彈唱結合是理想的表演方式,但對於沒有古琴基礎的學生,古琴彈唱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古琴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生最好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技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做音階練習,練習基本指法。首先可以進行五聲音階練習,古琴是七絃琴的一種,依次地撥動琴絃即為五聲音階,學生可以跟隨琴聲進行音階訓練,有利於五聲音階樂感的培養,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後,學生的韻律感將會增強,對古詩詞歌曲韻律將會更加敏感,便於接下來演唱技巧的教學。

學生對五聲音階練習較為熟練後,可以進行多音的連線,在練習各個音連線的過程中,會進一步體會其中的韻律。揉弦可以在一根弦上發出兩個相接的音,學生應當反覆練習,直至掌握各音階之間的連線技巧,如果可以做到音與音之間連線平穩,沒有突變,則表明學生的演唱水平有所提高,對古詩詞歌曲韻律有了一定的掌握。古詩詞歌曲演唱的重點在於尋找古韻,追尋古曲帶給人的空曠而細膩的感覺,對學生的培養更應該注重這一點,在細細聆聽古曲的過程中,學生適當做一些滑音練習,最後跟著樂曲的旋律練習古詩詞演唱,最初練習相同曲風,慢慢練習不同曲風,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古詩詞的韻律,逐漸找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古韻。

 5 . 古琴藝術融入古詩詞歌曲演唱教學,增強歌曲表現力

古詩詞歌曲與其他型別的歌曲不同,本身就具有很鮮明的特點。詩詞作為高雅的傳統文化,給人一種曲高和寡的感覺,古詩詞歌曲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表現力,它體現著表演者的文化修養,彰顯著表演者孤獨的心境。為了增強歌曲表現力,表演者在表演時需要做到專心致志,靜心凝神,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讓學生學會欣賞古琴,而且要向學生介紹古琴的歷史和每首樂曲的意義,加深學生的印象,便於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歌曲演唱的過程中聯想到古琴。

漢語本身的語言特點決定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字正腔圓是歌曲對錶演者的基本要求,歌曲的表現力也是從逐字逐句中滲透出來的,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獨特的意境美,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基本功,學生應該做到依字行腔,古琴是培養學生依字行腔的有效助教,只有多聽,多練,多思考,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經驗。

結語

古琴藝術融入古詩詞歌曲演唱的教學是跨學科的新嘗試,對於教師和學生都是新鮮的,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學習,教師在採取多樣化教學方式的過程中要始終以教學大綱為根本,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以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古琴的引入是豐富教學環節的一種方式,更是讓學生深入瞭解多元傳統文化的一種手段,把古琴藝術帶到課堂上,學生能在古琴旋律的伴隨中練習基本演唱技巧,在古琴渲染的意境中深入古詩詞作者的內心世界,古琴藝術的融入為活躍古詩詞歌曲演唱教學氛圍起到了獨特的作用,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