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散文(精選21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的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你知道寫散文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土地的散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土地的散文(精選21篇)

土地的散文 篇1

已經很久沒有親近過真正的土地了。還記得小時侯,在老家的稻田裡,微溼的土地上,光著腳和表哥表弟一起玩耍,溼潤的土從腳趾間鑽出,就已註定了我的腳永遠依戀土地。正是這樣,我不會游泳,腳底的空蕩會讓我產生一種虛無的恐。在水裡,我甚至不能感到自己身體的存在。就像是離開地面的。

希臘之神,失去了神奇巨大的力量。於是,我對土地的崇敬日益加深。我想起了馳騁在草原上的縱橫決蕩的蒙古騎兵,是什麼給了他們力量?是坦蕩的草原,一望無垠的土地吧。我相信,土地能夠帶給人的是悍的氣魄,最堅強

的力量和最原始的血脈膨脹。但是,殘酷的現實卻讓我不得不遠離土地的芳香,我所能感覺到的沒有“土”,只有“地”,水泥做的,沒有一絲味道的地。

它帶給人的只有圓滑的世故,浮華的喧囂,人的精神沒有了真正的歸宿,只能在水泥森林裡遊走。這樣看來,“足蒸暑土氣”的農人無疑是幸福的。禾下土裡的一滴滴汗珠,是對自己辛勤勞作的讚譽,全部與永恆的土地融為一體。

這樣看來,從田坎上走過的采詩官也是快樂的。蒼蒼的蒹葭旁留下的一串腳印,是對平凡生活中美的最不懈最真切的追求,烙在土地的時間表上。

我也是幸運的,因為我把自己最美好的童年留給了田間的溼土,金黃的稻杆,和一路上永遠迴旋的歡聲笑語。只是,我希望還能如此親近土地,找回自己靈魂的真正居所。因為它早已暗自膜拜了曾經擁有的那一片土地。

土地的散文 篇2

翠竹青山環繞,在這山坳中,生命在蔓延。在記憶中的印象,片段交叉,不是混亂,只是真切的感受到了歲月無情,帶走了太多的東西,我們都還來不及溫習,就消失殆盡,只留下殘缺不全的記憶,在腦中纏繞,不會再理得清晰。童年的時光,在學生時代的記憶少得可憐,更多的記憶裡是暑假中,熱情得過分的太陽,無休止的蟬鳴,層層的熱浪,以及汗流浹背不知疲憊的自己。是寒假中,打霜的樹枝,枯黃的雜草,依稀的麻雀叫聲,通紅的手指,僵硬的臉頰,不知寒冷,滿山遍野竄。這一年四季,我記得嚴寒酷暑。

還記得那場景。每次去外公家,無論外公或外婆,都會出家十里相迎,一是我們還年幼,二是外公家在山裡面,小路交縱,路況複雜,三是當時條件有限,還沒開通山間公路,與顛簸的大土路,小路更方便。也許是那時人煙濃濃,一處轉彎,遇見熟人,三三兩兩在田間勞作,人們享受隔著老遠的呼喚。那些錯綜的小路,直達心間,轉過一彎,直接就走。小路明滅可見。一路上,清澈流淌的小溪,孱孱水流聲,空靈,透徹,乾淨。夏天,不斷的蟬叫聲,喳喳的鳥叫聲,伴著絲絲山風,一路綿延。冬天,枯黃枝椏四處招展,寒風亂竄,枯槁時節,青松依舊如常,只有拔高的身影在證明他們的時間動態。山中的冬天,在暖陽裡,也可以很溫暖,直奔人心。於是,我喜歡在山丘上放風,不高的海拔,依然可以來一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另種視覺體驗。也許沒有多彩顏色,也許無法真切體會詩人情,但在我的視界,那時已足以。因為不是那時那景那人,那情也就無法再滿,“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我們所需要的不過是心理上共鳴,何須計較。

山間走夜路,是一場奇妙的冒險。我雖然生在農村,但走夜路的經歷卻只有那僅有的兩次。一次很小,至今,畫面依稀,只記得周身一片黑,踩在落葉上的嚓嚓聲,在父親溫暖的大手牽領下,忘卻恐懼,向前走。再一次,是外公帶領下,一大幫人的穿行,在深夜,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路過荒屋,穿過林間,白色月光照在亂石階上,走在窄窄的田埂上,視野豁開,遠處的竹叢像大手一樣,五指招展。恐懼是有,但在伴隨下,不斷交談中,將其拋之腦後,路過別家的田,外婆還不斷用手電照射,嘴中唸叨,“誒,張嫂嫂家豇豆長得真好,茄子也巴適,看,王婆家今年稻子很拽實嘛,我們家稻子不著蟲,肯定一樣……”此時隊中姨嬸都會隨聲附和,也都拿手電晃晃,表示贊同。不過人家的土狗可不贊同,一聲響起,此起彼伏,驚得主人出門大聲呼應。發現是熟人。明明只是回家路,中途還來個見面會,我從不否認他們的熱情,只是有時太熱情,聊家常從不嫌多少,我們孩子於是只有望天數星星。其實,現在我是多麼羨慕那時數星星的我們,同一片天空下,我已經多久沒見過星星了。

這村中景緻是跳動的,隨著年輪。樹在長,人在老,村在荒。或許,不變的在記憶。

還在炊煙濃濃時,什麼都好。農人的談話聲,早早響起,夜深有時也不斷。記憶中,農村的夜來得早,很快夜色便籠罩,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一盞昏黃的燈,拼接木方桌,三方坐人,一方靠土牆,大碗豬油麵,吸面聲不斷。糙人慣了,我們懂得質樸的快樂。白天的煩惱,和著一碗麵就下肚,蜷縮在床上,感受小寸電視帶來的歡樂。猶記得那時廣告花樣還不多時,我還愛上了背廣告,於是,廣告時間我們一起說,常常引來外婆的哈笑聲。童年的歡笑,總是那麼簡單,吃飽喝足睡好,多麼輕鬆的事情。潑孩子的農村生活,總是會充滿自然味道,溪裡搗,田裡踩,土裡穿,草裡滾,樹上歇,山中竄,壩上翻,泥裡滾。我們有時候是有些髒的,刮花的衣服,凌亂的腳步,髒舊的單鞋,泥巴灰滿手,幹黃的泥巴嵌在指甲縫中,依舊滿手亂飛揚。曾經,沒有形象,大家都一樣,如今,誰還願意。一雙稚嫩的手,爬過樹,掏過鳥蛋,折過樹枝,搖過枝椏,弄出傷口,十之八九,擦乾血漬,揉一揉,一切照舊;一雙稚嫩的手,沒入溪中,抓過魚,逮過泥鰍,搬過螃蟹,血水染紅溪中一團,含手凝望,疼痛感依稀;一雙稚嫩的手,撫上一雙粗糙的大手,剜一坨凍瘡膏,塗在硬實的冰口上,大開的口,粉紅的肉。

在這寒風肆虐的冬日,我想到的是烈日當空照的夏天,熱氣騰騰,蟬聲綿綿。晌午,小孩似乎都不愛午睡,幾個成群,手拿一個竹竿,上頭編一個圈,網一蛛網,下頭削細,敲起竹竿,專找蟬殼,逮蟬,捉蜻蜓、蝴蝶,有時還會偷摘梨、黃瓜,摘來就啃。我們不會跑多遠,就是挨家挨戶轉悠,只會驚動雞鴨亂叫,土狗只吐著舌頭,流著口水,哀怨地盯著。一個夏天,我們會收穫幾大包蟬殼。夏天,炎熱也一段農忙,搬苞谷,剝苞谷,晒苞谷,那時以人力為主。烈日下,汗溼全身,肩上磨紅,皮爛,皮紫;星夜下,手戳起泡,左右輪換,繭一年一年硬實。這是農人的艱辛。搶“天咚”雨,一場速度的較量,預兆在一瞬間,風雲變化,烈陽隱沒,雷聲隱隱。當農人們接收到預兆,丟下手中活,大聲吆喝,下“天咚”雨嘍,奔向各自院壩,搶收苞谷,當裹上最後一床蓆,“天咚”雨傾巢而出,人們站在屋簷下,說著剛才的驚險。這雨勢短而促,大半會兒過去,雨過天晴,農人們又鋪開席,晒苞谷,直至太陽西下。大冬日裡,沒有大雪紛飛的模樣,只有霜打枝頭的冰冷。寒冷在外頭,溫暖在心頭。這是個大團圓的時節,村裡人氣旺盛,各家各戶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當暖陽當空時,一切都真正熱和起來,走家串戶,前前後後的談笑聲起伏不斷。夜晚時分,早早閉門,享受自家人的團圓,電視聲,說話聲,生火聲,炒菜聲,還有孩子間的吵鬧聲,聲聲不絕。我們都是快樂的,忘記了煩惱、憂愁,只是沉浸在一大家的溫暖中。荒沒的冬景,擋不住人們團聚的熱情,點燃臘梅的怒放,鬆的常青。

送我回城的小路上,走過田坎,淌過小溪,踩過野草。晴天,汗流浹背,野花開得耀眼,哞哞牛聲,淺淺傳來,路過玉米地,苞苞肥碩,麻雀偶飛。雨天,泥濘小路,噠噠作響,雨靴沾滿溼泥,一甩,溼泥飛出老遠,看著雨水混著泥沙順著山間溝壑流下,朦朦大山,繞過一彎,看不見下一彎,林間小道,清晰尋得。這一路又怎會少的了外婆的叮囑,她從來都嫌這時間走得太快,說得太少。粗糙的話語,透著直接的疼愛。世上最好聽的話,不需要包裝,簡單地傳遞,頃刻溫暖心間。而外公則不時附和,但更多的時候,他走在前面。

這兩季的日子,混野了,拋開了束縛,天性解放。

土地的散文 篇3

黃姚古鎮,廣西名鎮,鎮內有‘六多’,山水巖洞多、亭臺樓閣多、寺觀廟祠多、祠堂多、古樹多、楹聯匾額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有橋必有亭,有亭必有聯,有聯必有匾,一樹一花一菩提,黃姚能魅鎮,你亦魅我心。

盡收眼底的小橋流水人家,一點一點的把我帶回那年夏天。

依然記得,這條古街的盡頭,一家手工藝店,有你最愛的木偶娃娃,現如今還在那裡被視為鎮店之寶,這是緣分嗎?還記得,睡仙榕下的小橋流水人家,一對老嫗,相依相偎的蹲坐在橋上,你說未來我們也會像他們一樣,曾聽過最煽情天真的一句話,窗外下雪了,要約心愛的女孩出來逛街,這樣就可以一直到白頭,這會不會只能是大話?還記得鎖龍橋旁的那座枯井,是誰?在我無助時告訴我,雖然是枯井,卻在用別樣的美在證明著自己!

那時天真的我們以為,可以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像手工藝木偶娃娃留存那麼久,像睡仙榕下老嫗一樣白頭偕老,殊不知,畢業季 便是分手季,第一次的牽手,相約黃昏後,對影能三人?任時光匆匆,現在的你,是否還好?當再次踏上這座古鎮,場景裡充斥著回憶,斷橋是否下過雪,我望著姚江,水中魚影依舊,而你會在哪裡?不是愛情爛漫主義者,卻把愛情想得如此爛漫,可笑可笑,待到山花爛漫時,誰在從中笑。黃姚,你就像一個精靈魅獲著這一片小小的土地;你,就像月亮,時而圓滿,時而圓缺,古鎮因為有你而更美。

心裡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分手後,失去聯絡的是真愛,還是分手後有聯絡的是真愛,沒有一句聯絡。我和你不再聯絡,只是希望你過得更好,希望你不要介意,要怪就怪當初沒有堅持在一起.時隔之久,無論是否真愛,都應釋懷。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而立之年,再次回到熟悉的小鎮。五年時間,滄海桑田的鉅變。一條姚江水,一棵千年古榕,一座斑駁的石砌橋。時間無休止的在向前奔跑,那片土地,這座古鎮,卻依然瑰麗,桂林山水甲天下,黃姚古鎮甲桂林。那一片土地,這一座古鎮,埋藏著一個簡簡單單、小小的愛。

蒹葭蒼蒼,姚江為證,所謂伊人,在哪一方?

土地的散文 篇4

今年初六,因工作安排有幸來到了離鎮相對較遠的山裡工作一日。說到有幸,當然是有的,相比工作在過年氛圍尤為濃厚的那幾天,自然能這樣說。我所在的山脈屬於縉雲山脈,那綿延的山巒,可以說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將璧山和江津的地理位置明顯地劃分開來。那繚繞在山間的縹緲的煙雲,氤氳著猶如睡眼惺忪的孩子剛睜開雙眼感受世界一樣的迷幻,迷幻中可見若隱若現的重疊的山頭,宛若仙境。

在山上轉悠,山裡的空氣帶有一絲寒意,偶爾還是會因體溫的不協調自發地顫慄。環顧四周,到處生機勃勃。

山間歡騰著潺潺的流水,大地上零星地點綴著些許野花,老氣的鬆在微風的拂動下緩緩地伸展著筋骨。最讓我有所感悟的是那防火通道兩旁露出的新綠,這樣的綠從灰白、枯黃相間的暗色調中映射出來,像翡翠一樣地吸引眼球。我始終相信小草的綠是生命的顏色,也是新舊事物更替的結果;我也相信小草的破地而出是受到某種力量的牽引,興許我們能從陽光、雨露、土地、野草、微生物身上找到答案;我更相信,它們心中定然懷揣一方土地。草需要在生與死的不斷輪迴中完成對生命的解讀,這個過程中充斥著漫長的黑暗,還有難以述出的“重生”的痛苦。它們一次次地將自己的軀體植入土壤,從每一個腐壞的細胞中搜尋著來時的記憶,然後在大地上呈現嶄新的面容,最終以鋪天蓋地的綠來詮釋對大地的一片赤誠。總之,不管歲月的磨礪使得它們在黑暗的陰影裡如何的煎熬,只要到了來年,它們總能為這片土地貢獻點兒什麼。

路上,我還看見一株蒼勁的不知名的樹挺立在陡峭的懸崖邊,它不受任何庇護,坦然地裸露在有霧氣繚繞的環境中,想必它在風霜雨雪的天氣裡也是如此釋然。儘管它表現得從容,可是仍會像腳下突兀的石頭,日日受著環境的磨礪,時刻經受孤獨的侵蝕。不同的是,不論日子怎麼推進,樹仍然是樹,而且變得更為堅韌;而石頭已非石頭,它的軀體在日晒雨淋裡被消磨吞噬,繼而成為遊離的砂礫,失去了根。

這棵松樹就在這靜好的歲月裡,不斷地從石頭的軀體裡汲取養分,生長出強大的根系,以至於牢牢地攥緊大地,甚至成為了一個堅挺的守望者,繼而在任何時候都能平靜地凝視淵谷或仰望天空。這樣的姿態是何種的美麗!我試著從它美麗的背後揣想,這樣的美麗帶著一股怎麼樣的味道——我想那應該是一種難以想象的堅強與無畏。當然這股勁不止來自於樹的本體,還來自於大地。大地就像一座牢固的房子,樹的根系就住在裡面,任憑山風如何肆意、暴雨如何強勁、霜寒如何徹骨,樹都能泰然處之,就像那翱遊弋在浪頭的海鷗,總是表現得從容隨意。話說回來,我們更多的時候只是驚豔於樹的生存姿態,卻不知道它腳下的土地一樣美麗。

路上走著,隱約聽見一種聲音從遠處傳來,它隔著多個山體,隔著分佈不均的空氣,就像鄰家的絮語,又像天邊的悶雷,還像遠方的鼓聲。沒過幾分鐘,聲音漸漸清晰了,眼前經過的是一輛漆有大山顏色的森防巡邏車,車頂安置著一個喇叭,這聲音就是從這裡出來的。一路上,只要巡邏車經過哪裡,相關法律條例的宣傳便也傳到了哪裡。

我來到一個岔路口,有一群人正集聚在那裡。我朝著前方走了過去,只見一位身著黃馬褂,臂膀戴著印有“森林防火”字樣的紅布籠子的人站在人群中,他正努力地勸說著執意上山祭祖的外來人群。幸運的是,經過苦口婆心地勸說,上山的人放棄了鞭炮和紙錢,唯拎著花束上了山。待上山的人漸漸離去後,他繼續沿著環山公路漫著步,表情很淡然,好像剛才的事情絲毫與他無關,又好像他已經對這樣的插曲習以為然。他的步子邁得很穩,穩到每一步似乎都與腳下的土地黏在一起。這樣的護林員我見過很多,幾乎都是當地村民,他們的形態特徵似乎沒有任何關聯,但有一點共識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一份責任。他們深知,腳下的土地源源不斷地供給他們甘甜的水源、清新空氣、純美悅耳的聲音、各種綠色食物以及大山的溫度,為他們解決了生活中的多數困擾。為此,他們情願行走在酷暑難捱的日子裡,甚至有的時候因突發情況撇下煮到一半的午餐,不論如何,他們總是表現得義無反顧。

一路上,感慨挺多的。不論是對於草的驚豔、樹的感慨,還是人的情懷,一切都與腳下的土地深繫著。大地上的每一種生命,從開始呼吸,直至死亡,永遠受到大地的無私眷顧。為了回報大地,它們用切實的美麗,抑或是真誠的行為來進行詮釋。眼下,人們為了更好地改造環境,有的不尊重自然,不尊重腳下的土地,破壞了生態,從而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後果,取而代之的是環境的報復。在這片可愛的土地上生存,我們應當始終懷揣一方土地,學會敬畏,學會用恰當的方式來回報自然,哪怕是一份美麗、一份責任、一份真誠,足以!

土地的散文 篇5

美麗的清化是我的家鄉,我出生在這片土地,長在這片土地。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收藏著我深邃的愛戀。啊!美麗的清化,最可愛的地方!

清化,顧名思義,可以想象,這兒是綠水青山點化的靈傑之作。你看,群山環繞,像是一群群士兵巡邏,連綿起伏,像一望無際的寶藏深藏不露。山,青得溢位水靈靈的清新味道,靜靜地,化為一縷縷甘泉,流進大河小溪。水,一塵不染,象極品的鏡子,無法沾染一點外物,魚蝦在水中自得其樂,不看遊人的眼色與喜好。山水相交,清掃白日裡人們不經意流出的汙穢,黑夜中淹沒人們夢中呼吸而出的惡夢。醒來的清晨,山帶著晶亮的項鍊,水唱著輕快的歌謠,風盛著香香的炊煙,我握著一朵燦爛的心花。

看吧!走來了,有“物種寶庫,嶺南明珠”之稱的車八嶺,這可是國家級自然保護

區。她的懷裡,古木參天,枝繁葉茂,連動物們都知道這兒的美與豐盛,來了不計其數。形色各異的珍禽異獸,停下腳步,安營紮寨,漸漸把這兒當成一片樂土,過著天堂般安逸舒適的生活,再也不願意離開。

還有呀,這兒不僅山美水美,人更美,這兒流傳著“清化女兒美”的傳說,你來看看,就會知道,清化的女子,很多都是白裡透紅,像嬰兒般的膚色,即使上了年紀的婦女,也都別有一番風韻。我小的時候,這兒的交通,住房,各種生活設施都還不完善,但這短短的十幾年,變化真的是一日千里。現在,到處可見高樓林立,商鋪緊挨,商店裡的貨物琳琅滿目。各類物品應有盡有。寬闊的柏油馬路上,常常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男女老幼,個個紅光滿面,衣著整潔華麗,一點不比城裡人差,甚至還比城裡人好呢。

當然,這裡算不上繁花似錦,但也算物產豐富,魚米之鄉了。清化的土特產米粉、香菇、木耳、筍乾、靈芝可是享有盛名的。香菇是清化人獨特的農產品,利用這兒天然的氣候和原材料,種出的香菇,個兒大,肉質鮮美,無論煎炒燉,熬湯,都別具一番風味,讓你胃口大開。特別是宰相米粉,傳說是唐朝宰相張九齡那時候就開始有了這種米粉,只要你泡軟了這粉,無論怎樣翻炒,都不會糊了,斷了,依然是一條條的,因此便有了“宰相米粉”的美名,這兒也就被人說成是宰相米粉之鄉了。可別走,這兒還有好多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也獨具一格的哦。除米粉外,還有既香又爽滑的河粉,以及河裡的大小魚兒,炒石螺,炒河蝦,爆螃蟹,釀豆腐等等,無一不讓你口齒生香,口水吞吐不止。

這兒雖然是小山村,但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遺產,有唐代宰相張九齡祠堂;“嶺南第一圍”之稱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物件——滿堂客家大圍;還有抗日愛國名將張發奎的家鄉,以及他家的墓群,還有天然形成的七斜八洞九湯湖,再加上一個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張棟水,處處獨特的無限風光,吸引了許多國內外的遊客來旅遊觀光。

清化,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環境怡人,是個休養生息的好地方,我愛清化,愛這兒的山山水水,愛這兒的一草一木,我為自己能夠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而感到幸福快樂。清化,永遠是我夢開始的地方,夢生長的地方,夢盛開的地方。

土地的散文 篇6

蒼茫的遠山,稀落的村莊,廣闊的原野,成熟的穀穗……大抵就勾勒了一幅厚重而深沉的秋意圖。它是屬於北國的。

北國有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但在我看來是遙遠的陌生。南國秋有輕羅小扇式的悠閒與優雅,有“夢裡花落知多少”式的感喟,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式的迷茫,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處的妙悟……但都不能給我留下強烈的印象。

其實無論是南國秋的雋永,還是北國秋的凝重,我都體會得不夠深刻。可是眼前的秋卻是那樣純樸,自然。這一幅靜止的圖片中蘊含原始的,不加雕飾的自然。

這是一塊平常的,沒有刻意雕琢過的原生態的玉石。那一垛垛隆起的穀子披上晚霞的盛裝點綴著農人的希望。筆直的夾埂,方方正正的田壟把中國的漢字“田”表現得玲瓏生動。司空圖《詩品·含蓄》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田野正用無聲的語言詮釋著秋的韻味。而這韻味無關乎風月,無關乎人生,沒有宋玉式的悲慼,亦沒有六一居士的感慨,只把最簡單的內容用最樸素的形式展現出來。

從這些靜靜躺著的谷麥中,秋的諸多況味便都濃縮在其中了。日月盈虧,四季更替,滄海桑田,世代傳承……人生諸相神祕莫測,而我能觸碰到的,只是自然以最可愛的方式奉獻的禮物。土地是溫暖的,那染上金黃的原野像神奇的火焰,燃燒著農家單調的生活,把生的意義鋪展到雲朵,天邊。但看整齊勻稱如健兒肌體的田畦,大小統一的麥垛,就給了我“天蒼蒼野茫茫”的遼闊之感了,就足以充塞我可憐的想象力而讓我寵辱偕忘,與世無爭了。這或許也是一種希望罷!

我理解自己的希望。我對土地有難以割捨的情懷。我在廣袤的原野中長大,在青青的稼禾中吸取自然的雨露滋潤混沌的尚未開竅的思想。藍天不會寂寞,因為有白雲的陪伴。土地也不會孤單,因為,那些低矮的希望,那些滲透到心底的橙黃足以撐起生活的脊樑。

如果,能夠迴歸自然,遠離塵囂,像聖·埃克絮佩裡筆下的小王子一樣,守望一份美好的念想,像靜立的麥垛那樣守望一份殷實的希望,那麼,從大地深處折射出的期待便會如知更鳥泣血的羽毛,染紅每一片耕耘者踏過的地方。

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土地的散文 篇7

有人說,看一個人喜不喜歡這邊土地,不是在於如何讚美這片土地,而是在於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這邊土地。

很多年以前,懷著對外面世界美好的嚮往,我來到了自己曾經嚮往的大都市上海,說起上海這座城市,最初的瞭解還停留在我通過書本或者雜誌上的瞭解,那時覺得她是一個浪漫而又充滿生機的地方,漸漸的,我瞭解這座城市的文化和習俗,但始終感到某些方面的差異,這些可能無法改變,也許只有慢慢適應了。我始終對這座城市充滿了好感,也許這裡有我實現理想的地方,也許這裡的某些特徵吸引了我,所以我沒理由用一種厭惡的方式來對待她。

久而久之,另一種心情讓我變得煩躁起來,離開家鄉久了,總有一種難以言語的感情湧上心頭,每當我靜下心來的時候,或者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總能想起關於家鄉,關於童年的一些事情,這也許是鄉愁的一種表現吧!這一切只是隨著太陽的升起而慢慢消失,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喜歡當年生我養我的那片土地呢,還有那裡的一切,我總是在找各種理由,比如時間久了,或者工作的壓力讓我很少關注家鄉的變化,這些並不能改變我對家鄉的熱愛,我也不會忘記自己生活過的地方,不管以後怎麼變化,我都會永遠愛我生活過的地方和那裡的人們,還有我的父母。

偉大的詩人艾青曾經在一首詩裡寫過“為什麼我的眼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慢慢地為我們抹去曾經受過的傷,也在為我們講述自己喜歡的那片土地正在發生的變化,這一切帶給我們的只有更加堅定的熱愛這邊土地。

人本身就和其它的動物有明顯的區別,特別是在情感方面,有時候,為了自己的家鄉跟別人爭論不休,有時候又對所處的地方大加讚美。我倒覺得,我們可以學著隨遇而安,這倒不是對生活做出妥協,而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不管是自己的家鄉也好,還是暫時生活的城市也罷,總有讓我難以割捨的地方,我始終喜歡這邊土地,儘管她們出現很多困難和挑戰,這些並不影響我對她們的喜愛。

如果生活讓我們覺得不如意,可以選擇抱怨,也可以選擇奮鬥,但決不能不熱愛自己生活過的地方,因為這對你的人生有重要的意義。

土地的散文 篇8

曾經,不知有多少次想離開我人生第二次重生時踏足的這片土地。

記得那時,我把這兒還僅僅只是譽為我暫且寄居的場所罷了。16年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我得了“失憶症”,把最重要,最痛苦,最難熬的那兩年忘卻了。我忘記了我和老爸還有弟弟只吃粥的日子,我也忘記了寄人籬下的日子,更忘記了那兩年一家人為了吃和住筋疲力盡的日子。這些年,如果你要問我在兒生活的好不好,我會告訴你,我很滿足,我有一個聽話懂事的弟弟,我有一個為這個家不辭辛苦付出的老爸。我還有腳下這一小片每天不知要來來回回穿梭多少遍的家!

時間,在倒數著我離開家門的日子,也數清了,曾經我記恨,我討厭的這個家裡,又給我帶來了多少幸福。直到這一刻,我心裡才泛起一陣酸楚,因為我就要離開它,離開他和他。這幾天在家中的日子,沒有網路,沒有電視,倒顯得讓我安靜許多。甚至,我連吃飯的時間,都會坐在門口,看著家門口一花一草的變化,看著前沿屋後人家的家常瑣事。我想盡快把這一切的一切盡收眼底,可是,心裡卻被更大更重要的東西填滿了。

我聽著時鐘在倒數,心中也在逐漸加劇著不安,那一分,那一秒都聽的格外清晰,它似乎是在告訴我,它不會因為使命而忘記自己的生命只有24h。它告訴我,每當凌晨的鐘聲敲響,那就是它嶄新一天的開始,也是它一天生命的結束。想想這些,試問,我又是否能把昨天忘卻,開啟新的一天呢?中午,我坐在門前,和蒲公英對話,它告訴我,下午起風時,它就會飛走,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於是,起風時,我又出門看了看它,它走了,去往了它想去的地方。其實,回頭想想,有時自己真的沒有蒲公英豁達,它會選擇借力飛翔,即使沒有翅膀,在起風時,它也是讓你能去它想去的地方。身邊的這些靜物和植物都在告訴著我一個同樣的道理,那就是,認清自己,做自己該做的,只要執著,嚮往,即使沒有天生的本領,也照樣可以活的灑脫。

這不僅僅是生活,更是具有生命色彩的象徵。是啊,如果我想讓自己不離開這片土地,又有何不可,然而只是因為我們都身不由己。即使是讓你痛也好,笑也罷,那也只是生活色彩的渲染,從而讓你更加的相信,活著,就還有希望。莫要消極看待眼中的一切,當你看透,請你細聽,希望的旋律,正在步履蹣跚的像你傳來。

土地的散文 篇9

即使有和煦的陽光,清新的空氣,如果沒有土地,也不會有真正的人類;即使稻穀黃了,豆子熟了,如果沒有勞動,也不會生出可口的美食。古語“地誠任,不患無財。”極為簡短的七個字,卻道出了土地的重要性!土地既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又是國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如果人類通過勞動,充分開發併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的一切資源,就會創造出無窮的財富。

不久前,去鄉下辦事,聽到一位民間老人說:人類最大的悲哀是:我們忽視了勞動的重要性;忽視了土地對人類生存的偉大作用。今天,當我看到威廉.配第的“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這句名言時,我更為老人的智慧所信服,為他的言語而震動。

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早就告訴人類,要獲得食物,必須用勞動去耕種土地!勞動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拒絕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當我們有了便利的交通,舒適的房屋,除了學習和科研以外,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對土地的利用和改造,對食物鏈的開發,利用我們自己的勞動在土地上尋求生活物質,改善生活條件。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良田荒蕪無人種,嬌兒飢餓怨爹孃。有人悲怨地說到:如果我們不珍愛自己的土地,不熱愛勞動,遲早都會遭受破壞自然環境的懲罰。因為,城市再好,都不可能為每個人留下小塊自留地,讓人們出門就可以採摘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城市再好,空氣都沒有農村新鮮。是啊,在城市,我看到了勤勞者沒有土地的悲哀:他們去超市收集爛菜葉餵養雞鴨,在沒有圍欄的樓頂種植蔬菜------還有無數的人加入到人力三輪車行列------也有膽大的,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

美德在勞動中產生,憂愁在勞動中消逝。人活著,追求幸福生活,就必須勞動,不管是體力的、還是腦力的,因為只有參加勞動,我們才可以獲得物質財富,從而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對於大多數農民而言,他們最好的勞動物件就是土地。如果食物鏈的開發有所突破,民眾的勞動價值有所提高,我們的生活物質就不會存在那麼多的危害。

金錢是有限的財富;而土地和勞動結合,就是最樸實的老農也可以創造出無窮的財富!熱愛勞動,珍愛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追求用勞動在土地上創造物質財富,永遠是勞動人民的生存之道!

土地的散文 篇10

回到家有一段時間了,在家的這段日子給我更多的感覺真的只是無聊,每天不是上網就是看電視之後就是吃飯睡覺了。

今天下午在家待著確實是無聊,於是就出去逛了逛,我還真的沒有什麼地方好去,只好就沿著村邊的小路一直走,走了一路看了一路的風景,這些好像都沒什麼變化,還是以前的老樣子。在這個村子裡和以前不一樣的也就是人們住的屋子由瓦房變成了小平房,還有就是村外多了一個養豬場。除了這些我真就看不出有什麼變化,可怎麼就感覺不一樣了呢!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以後在煙臺定居了,多年以後我的父母都不在了,真不知道我還會不會每年都回來看一看。

這幾天也可能是由於我的幾個兒時的夥伴還沒有回來,媽媽姐姐還沒有回來,一時間讓我不知道做什麼,才會感覺這麼失落罷!

還記得小時候鄰居們都還很喜歡串門,不是在這家看電視就是在那家打撲克,真是好不熱鬧!而現在卻沒有那麼熱鬧了!都說城裡人住在樓房裡,連對門的人是誰都不知道,我想再過幾年連我們可能也會變成那樣子了!

如今我出門遇著鄰居也只是禮貌的問聲好,說實話有些人我都叫不上來,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只有尷尬的一笑而過。

我們村的年輕人大多都是外出打工的,快過年了就回家過年,過完年拜訪完親友就要離開,留下來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就拿我家來說吧!我在外地上學,我的爸爸媽媽姐姐都在外地打工,就這樣一家人去了四個不同的地方,只有在過年的這個時候才能團聚。像我們這種家庭的在我們村不少,也就這樣村子雖變化不大到感覺變了。

仔細想一想除了我的家人在這裡我還真沒什麼可以留戀的了!我爺爺在我上七年級的時候就去世了,我奶奶我都沒見過她長什麼樣,當然她也沒見過我,聽爸爸說奶奶在他七八歲的時候患病死了,具體哪一年爸爸也不知道了。我爸還有一個哥哥,但在我的記憶裡我們兩家就沒和好過,現在也是互不搭理,我想以後更沒有可能和好了。還有的就是一些有一搭沒一搭的親戚了,說真的,都說是一家子但每一家都是各過各的,沒有誰真正關心誰。在這裡真的沒有什麼值得我掛念的了除了我的家人。

寫到這裡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表達什麼,現在我的思緒亂了,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也許只是因為那奇怪的感覺罷!

我一直在想沒什麼我每年都會回到這裡了,因為這是我的根,對於“根”到底怎麼定義的我不知道,只是知道我要回來!

土地的散文 篇11

隨著社會的發展,無數的農村青年,都走出了鄉村,去往遠方的大城市打工賺錢。城市的戀愛觀念,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來自農村的青年男女。打工回鄉的青年們,不再對父母的包辦婚姻默默無語,他們也想趁著年輕談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愛。而扭秧歌給他們提供了絕好的相戀的機會。

鄰居二嬸家,有一個智障的兒子名叫小山子,二審想在有生之年抱上孫子,為了給小山子找物件費盡了心思。二審看中了鄰村一個叫月牙的姑娘。月牙人長得標緻,不幸的是月牙從小父親去世,和母親相依為命,家裡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二審便託能言善辯的媒婆花椒把月牙給小山子介紹。並答應事成之後給媒婆花椒兩萬塊錢。

花椒憑藉三寸巧舌,把小山子誇得比正常人還精明三分,並答應給月牙母親十萬元的彩禮錢。月牙母親一聽有這好事,樂得合不攏嘴,立即打電話把遠在城裡打工的月牙催了回來,逼著月牙去相親。相親那天,花椒把十里外表舅家的兒子清明找來,替小山子相親。清明是他們村裡的國小老師,小夥長得帥氣,又會說話,月牙一見面心就被清明打動了。於是,二審和月牙母親約定,過了年開春就把小山子和月牙的婚事辦了。

沒想到,清明也對月牙有了好感,被她的美麗大方所吸引。清明藉著正月裡扭秧歌的機會,偷偷的告訴了月牙事情的真相,又向月牙表了白,說他喜歡她。兩個年輕的心一拍即合,於是正月剛過,兩個人便到鄉里偷偷登了記,領了結婚證。二審的美夢最終破碎了,媒婆花椒的兩萬好處費也成了泡影。而因為扭秧歌卻成全了一樁好姻緣,成為了十里八村的佳話。

農村的壯勞力,潮湧一樣奔向城市打工謀生。安靜的村莊,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老人們坐在自家的石階前寂寞地晒著太陽,呆呆的看著房簷上懸掛的冰溜子,想著以前的傷心事,不知不覺眼角有了瑩潤的淚光。村裡為了排解老人們的寂寞,組建了老年秧歌隊,在新鋪就的水泥街道上,老人們扭著秧歌,滿臉的笑容。既有了精神寄託,排遣了寂寞,又愉悅了身心,強健了體魄。歡快的鑼鼓聲,響亮的嗩吶聲,把一個個沉睡的村莊喚醒了。

多少年過去了,東北大秧歌在黃土地上紮下了根。成了鄉鄰之間溝通的橋樑。鄰居之間有了摩擦,有了隔閡,只要到一起扭幾天秧歌,自會盡釋前嫌,融洽相處。村與村之間來往少了,只要過年時村裡的秧歌互相拜個年,氣氛和諧了。在我的故鄉,對於構建和諧社會,東北大秧歌的作用不可小覷。

遠方的遊子時刻不曾忘記東北大秧歌,因為那是黃土地上的舞蹈

土地的散文 篇12

我們這顆蔚藍色的星球,什麼時候變得晦暗不堪,什麼時候變得面目全非,只是土地的悲哀嗎?只是人類的不幸嗎?只是地球的式微嗎?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歌舞昇平的家園美夢,不只是經濟繁榮的社會圖景,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看到大地上的悲歌和歡樂,生存在底層的人才更容易接近真正的土地,土地不是放衛星,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荒謬神話,土地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土地承載的往往是人間的大悲歡和小樂趣。

在渭北平原上,我經常走近故鄉的溝溝坎坎,縱橫交錯的溝壑和坡地卷舒著土地的哀愁和沉重。沉積了億萬年的黃土高坡上,到處都是生命的盛宴。花開花落,閃耀著幸福的火花。嗩吶聲裡綻放著命運的詠歎。是的,土地毫不動容地目送著每一個生靈的匆匆而去,又非常從容地迎接著一個又一個新的生命的誕生。麥子,家鄉的麥子,如果你願意,我死後必葬於你的身旁。在遠離你的日子,在逐漸剝蝕和斑駁的年華,青春不再,夢土難求。

土地,不只生養了我們,也送我們回家,回到屬於自己的最終歸宿。土地上飄搖著人間的悲歡,也孕育著歷史的壯美。土地是我們活著的安慰。村莊的每一條道路,都是農民疼痛的神經,遊子思念的遊絲。飄泊多年的夢想歇腳的的地方,最終還是熟稔的故鄉。重重疊疊的樹木和高高低低的房舍,織就了東方現代式的田園意趣。

故鄉的玉米眺望著遠方,秋天就深了。土地開始了新的使命。在北方農村的平原地帶閒置的土地幾乎很少。現在許多人都出去了,為了生活,離開了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越來越多的土地被荒蕪掉。其實,荒蕪掉的不僅僅是一片土地,而是一代人對土地滿懷的渴望和感恩的心。鼓勵農民進城的號角在西部吹起,如雨後春筍般的樓盤出現在許多城鎮,甚至鄉村。

土地何為?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以至到新中國成立前,土地一直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土地帶給人們的是希望,是信念,是狂熱,是力量,而八十年代帶給人的是自我,是喜悅,是自豪,幸福。今天的土地是開發商的原始積累的增值股,是老年人的心頭病,老無所依,地無所種,豈不悲哉?

而這一切的一切,讓人們對土地的背叛成為必然,成為不爭的事實。人類欲壑無窮的內心,就像土地上的溝壑結合,也充滿著黑暗和悲傷。土地似乎沒有時間和壽命。歲月偷走的容顏終究會歸還給土地。土地是人類的脈搏和骨血。土地是粗礪原始蒼莽的凝固音樂。生命只是走過土地的過客,是時光匆匆的信物罷了。土地是生命最好的皈依和靈性的聚斂。

土地的'散文 篇13

腳下的這片沙礓黑土地,是與固鎮人血脈相聯的土壤,生息在這片耿直善良的土地上,身上總跳動著黑土地的脈搏。無論走到那裡,都牽掛著黑土地的芬芳,寄託著黑土地的嚮往。

固鎮縣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質以沙礓黑土為主。土壤結構合理、有機質含量高,適應多種農作物的繁衍生長。盛產小麥、大豆、玉米、芝麻、棉花、花生,特別是花生等油料作物產量位居安徽省第一。

農曆三月三過後,村村戶戶種花生。前面一個人刨坑,後邊一個人撒種,復土後用腳把虛土踩實。入夏後花生長勢喜人。碧綠叢中開滿金黃色的小花。秋後花生成熟了,拔花生可是個技術活,用手握緊根部垂直拔出,注意防止果實脫落。拔下來的花生秧碼放整齊便於運輸。

花生要細細地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特有的風味。越嚼越香,回味無窮,脣齒留香間,是何等心清氣爽。那是收穫的味道,黑土地的味道,也是家鄉的味道。

近幾年連城鎮推廣種植的富硒黑花生,名為“墨香”,俗稱黑花生。從花生的外殼上並看不出有什麼獨特之處,剝掉外殼後黑紫發亮的花生果呈現眼前,果粒長圓型,晒乾後果皮烏黑髮紫。味道似核桃,富含鈣、鉀、銅、鋅、鐵、硒、錳和8種維生素,以及19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和硒、鐵、鋅等微量元素。小壠栽培,地膜覆蓋,連片種植的黑花生由連龍花生專業合作社就地加工轉化,形成高附加值的系列黑花生優質品牌。

黑色食品是指顏色相對較深,營養豐富,具有一定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經科學加工而成的新興食品。黑花生與普通花生相比,粗蛋白質含量高5%,精氨酸含量高23.9%,鉀含量高l9%,鋅含量高48%,硒含量高101%,被譽為新一代綠色食品。經常食用可以健腦補腎,烏髮駐顏,暖胃潤肺。

之所以熱愛腳下的黑土地,是因為黑土地的歷史積澱最肥沃。花生依附於黑土,黑土又呵護了花生;花生詮釋了黑土,黑土又繁衍了花生,於是花生便成為這片黑土地的標誌。深沉的沃土在犁鏵的勾勒下翻滾著波浪,飄來泥土的芬芳。捧起一把泥土在手心細細揉搓,讓溼潤的顆粒順著指縫緩緩落在地上。

心靈深處的黑土地,是凝結著濃郁鄉情的詩,是蘊涵著故鄉風情的畫,讓鑲嵌在黑土地上的清香在歲月裡悠長。在黑土的滋潤下,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奔湧的澮河、沱河,整潔的村莊,錯落的樹木,成群的牛羊,都在縷縷炊煙中化為詩意嫋嫋。

安徽固鎮縣,一個盛產花生的地方。新品種賦予了花生新的內涵,而黑花生又調味出多彩的生活。熱愛家鄉的黑土地,就是一個承諾,熱愛家鄉的黑花生,就是一種寄託,讓黑土地上濃郁的清香源遠流長。

土地的散文 篇14

變成了濃霧的細雨將五十尺以外的景物都包上了模糊昏暈的外殼。有幾處聳立雲霄的高樓在霧氣中只顯現了最高的幾層,巨眼似的成排的窗洞內閃閃爍爍射出慘黃的燈光,——遠遠地看去,就像是浮在半空中的蜃樓,沒有一點威武的氣概。而這濃霧是無邊無際的,汽車衝破了窒息的潮氣向前,車窗的玻璃變成了毛玻璃,就是近在咫尺的人物也都成了暈狀的怪異的了;一切都失了鮮明的輪廓,一切都在模糊變形中了。

不知什麼時候起了霧。黎明時分,濃霧像棉團似的從上游滾滾而來;爬上河岸,越上樹叢,向兩側氾濫開去……濃霧塞滿了小棚,沾在臉上溼漉漉的、滑膩膩的;我們誰也看不清誰的臉。

才是昨兒,本是萬里無雲的晴天,可是那天,那山,那海,處處都像漫著層熱霧,粘粘漬漬的,不大幹淨。四野的蟬也作怪,越是熱,越愛噪鬧,噪得人又熱又煩。秋風一起,瞧啊:天上有云,雲是透明的;山上海上明明罩著層霧,那霧也顯得乾燥而清爽。

草原在我的心底是生命的搖籃、生命的象徵。藍天有蒼鷹飛過天際的神蹟,大地和天空藍綠的顏色那悠楊的蒙古長調,那如訴的馬頭琴古曲,猶如春風佛過心間,更似剛剛暖化的一溪泉水在我綠綠的心底淺淺流過,說不盡的清爽酣暢,歡快的姑娘親手端來乳香馥郁的奶茶,纏綿的清香會久久的撲鼻入懷,英俊的小夥子彈奏著低沉的馬頭琴聲,悠悠的琴聲拴住蒙古包了上恬靜的炊煙,而深情動聽的心曲從這個敖包,飄過那個敖包……

草原在我的心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有著樸實無華的純真,有著寬容大度的豪爽,有著寧靜致遠的深沉,它有著大海一樣的體魄,卻多了大海沒有的安寧,與天際相連的草原,雖然沒有南國山水秀麗的倩影,也沒有江海之氣勢雄壯;但,草原上卻有翱翔搏擊於蔚藍蒼鷹,有無邊的草浪翻滾孕育著火一般的灼熱。於是,草原上美麗的景色,一定會凝聚在的我們目光中,悠揚的歌聲,一定會牽引著我們的情思,馬群奔騰的蹄音,一定會叩開我們閉塞的門扉。

晨曦姍姍來遲,星星不肯離去。然而,乳白色的蒸氣已從河面上冉冉升起來。這環繞著葫蘆壩的柳溪河啊,不知那兒來的這麼多縹渺透明的白紗!霎時裡,就組成了一籠巨大的白帳子,把個方圓十里的葫蘆壩給嚴嚴實實地罩了起來。這,就是沱江流域的河谷地帶有名的大霧了。

帶著動物的本性,我算是爬上了天都峰,走過閻王坡,小心壁,最後到了最險的鯽魚背。不知道是路走多了,餓了,還是因為兩邊的懸崖和僅有五十公分高的鐵索,這萬丈深淵仍讓我想跳下去,卻又覺得心裡空空的,慌慌的,亂亂的。

土地的散文 篇15

當我們翻山越嶺,最終不過是為了尋那片藍的海,紅的山,黃的土;看那紫的雲,白的山,黑的水。跋涉,只是生命在土地上行走的姿勢和儀式。滋潤土地及其上方蒼穹的,不過是人類的汗水和眼睛,滋潤人類內心的,不過是生命的渴望和人生的夢想。是的,土地邁著無窮的神祕和不解的步伐。古老的村莊支撐著千古不滅的神性,在屹立千年的木樓和石塔下,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人類的偉大和勞作的悲壯,更多的我們看到的是土地真正的容顏和無常。站在高原上看月亮,更多的時候是在和古人神交,和故鄉對話,和愛人相晤。倚在南窗放入一片星光,更多的時候是和天地同輝,和夜晚相擁,和萬物靜默。

人類都是大地的孩子,都是土地裡各種生命元素的生化結合和反應的產物。我們體內的鐵和鈣最終會回到深山,回到泥土,回到江河,回到地層,以嶄新的面目重生。我們帶著大地的引力,把有形短暫的生命化作無限永恆的存在,回到一滴水的中間,回到一條根的近旁,回到一朵花的蕊裡,以生長的姿態飛翔。

我們許多人,不過是一棵移植到城市的麥子,可你的根系永遠和鄉村是相連的。你的血液裡流著農民的血,胃裡留著蔥蒜的味道。我們常常以為,住進了高樓大廈就是住進了離開麥子的童話世界,可高高的樓房引誘著我們的慾望,霓虹燈中人們逐漸迷失了自我,車流喧囂破壞著我們的身體,物慾橫流瓦解著我們的精神家園。喧囂與吵鬧是斷然和生活相伴相依的,能讓心靈靜謐的地方几乎無處可尋,到處搞經濟開發,招商引資,時時招標上馬,工程遍地開花,旅遊等各種產業鏈也是熱火朝天。土地被無情地嘲弄和撕扯。

誠然,土地孕育了現代的工業文明。現代文明卻無時無刻無不在被土地所唾棄和厭惡,刀光劍影的青銅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精神的後花園荒蕪著,巴比倫遠了,鬥獸場遠了。古稀而倔犟的長城,依然在大地上蜷伏著,懷抱著一顆雄心,展示著人類的輝煌,還有苦難。

土地的散文 篇16

這是一塊肥沃的紅土地。

當第一塊磚頭髮現了她的成熟和價值之後,她的處女之身得到了開發。

然後,紅土地綠色的衣裳褪去,露出紅色的身子。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此開始:土地變成了工地,農民變成了民工,糧食變成了樓宇大廈。

紅土地開始有了城市的味道,關鍵詞換成了“經濟”“文化”“藝術”之類。

歲月過去了一輪又一輪,紅色的土壤與建築材料融為一體,她的價值開始倍受關注。於是,成片的建築物拆了又建,建了又拆,於廢墟和建設之中輪迴。

紅土地就這樣變了,變成了有錢人的遊戲。誰財力雄厚,她就為他孕育出一片天下。她富足了,從此不愁衣食。坐的是豪華香車,穿的是名款時裝,用的是高檔化裝品。她集著芳香和華麗的風貌象徵經濟的發達和城市的繁榮。

可是一直不能想明白的是,取得了今日的輝煌成就,為什麼曾經更多美好的東西卻離她遠去。她再也沒有看見稻草人,也沒有看見黃昏的裊裊炊煙,以及耕牛歸來時的哞叫。歡樂的鳥群更多的時候只是從她的頭頂飛過,再也不在她的身上逗留。曾經的落葉躺在身上是多麼和諧的風景,而此刻,園林飄出的落葉剛一觸地就被當作垃圾掃走。

這何嘗不是一種孤獨。紅土地上燈紅酒綠,物慾橫流,昏黃的夜空月朦星稀,草地上沒有蟋蟀那熟悉的吟唱,月夜也從沒有靜謐過。一覺醒來,摸摸身上,卻不曾抓到一滴露珠。

昔日的農民說來看看城市,彼此相望,卻彼此陌生。一個不習慣尾氣的味道,一個不喜歡鄉野的粗俗。

褪去紅土地的衣裳,紅色的肌膚不再。失去了純樸、自然和綠色,她的另一種肥沃還能用來種糧食麼?千百年來恪守的職責她也許早已忘記,警醒她的只有牆上的那隻電子日曆,顯示不出二十四節氣的電子日曆,日以繼夜地亮著,演繹交通一樣緊湊而忙碌的歲月。

土地的散文 篇17

青林蒼山,我漫步於其間,在這兒尋找自己的一方土地。

擁有了那片肥沃的土地,我播下一排童年的種子。白馬過隙,種子發芽,長大,開出燦爛紛繁的花,日日在風中飄曳,香氣溢位,盈滿了我的整個童年。花卻也不謝,安然地開著,迎來了秋,送走了冬,歡悅著春,熱念著夏,穿過了輕柔的風和憂愁的雨,我的童年,因這些花而天真無邪。

謝過了總角之笑,我的花在一輪東風中殘去。我又播下一排青年的種子修搭起了高高的支架,瑩綠的芽攀附著木黃的架腳,一天天的粗壯,飽滿起來。不在風和日 麗,無數的風雨敲擊著它。白雲蒼狗,他愈發高大,強勁而有力地纏繞而上,有人殘忍地砍去它們,鮮血湧出後又是新生。我伴著著青春的藤蘿在青春年少中越挫越 勇,在狂放不羈中成熟穩重。

當夕陽正噴薄著即將消失的光,我的藤終究是去了,只剩下塵跡斑駁的木架,我慢慢地休整著,橫了幾張木板,擺上幾盆水仙,盈盈白仙女,纖纖水中搖,寧在西風 死,不讒東風暖。她在清波中細視自己曼妙的腰肢,任這天地間再精美的玉砌在她面前也不過如此。那是我中年所擁有的花,她於強風面前依舊傲然,於暴雨之中依 舊潔白,我想自己不再遺憾了,我可以問心無愧,一世清白,獨自風流,飲酒吟月。

夕陽隱沒於西山,黑夜中只有星辰與月亮,我在黑暗中拖著年邁的身子,清理著眼前即將伴我走過一生的土地,在黑暗中摸索,我一遍又一遍將土地翻耕。我終於累 了,在這片土地旁我永遠閉了眼皎潔的月光傾灑在這片土地,我的身影終是與這片土地融合了,血肉滋養於它!當第一縷光喚醒了沉睡的山林,世上再無我,只有融 了我一片深愛的土地,靜靜等待下一位耕地人。

依舊是青的林,蒼的山,藍的天,白的雲,一位年輕人踏入這片幽靜的林,驚起了休憩的鳥,我看著他歡喜地播下一片種子,在他的那片土地,欣慰地笑了。

土地的散文 篇18

位於江漢平原腹地的天門市,有許多鄉鎮大多以“場”“市”名之。蔣場、夏場、朱場、汪場,皁市、灰市、彭市、拖市。前者以姓氏成鄉,後者以墟市為鎮。我的老家在拖市白土地村,像漢水裡的一朵浪花,像水岸邊的一根蘆葦,它是江漢平原上一個尋常不過的小村莊。

何以以白土地名之,如今已無從稽考。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或者更遠,每逢漢江發洪水,大水淹得村子一片澤國。一俟大水慢慢退去,整個村子便被白沙覆蓋,白茫茫一片真乾淨;而到了秋天,瘋長的野蘆葦密如青紗帳,雪白的荻花抽穗楊粉,像雲霧一樣的蘆花瀰漫了整個村莊。

全村的人家住成一個“7”字型。1隊2隊3隊4隊5隊6隊擺在7字的“豎”上,7隊8隊9隊10隊擺在“7”字的“橫”上。我家住在9隊,現在不叫隊,叫組,叫村民小組。前七個隊,住在7字的“豎”上,我很少去過,因為方向不同,小時候上學偶爾撒野去過幾回。7字“橫”上的四個隊呢,我天天上學要經過,所以,哪家挨哪家,哪戶鄰哪戶,哪家的堂前種那棵樹,哪家的屋後都有啥物什,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

老村長說,現如今全村有300多戶人家,依舊都住在原來的老臺基上。早先的老屋是蘆葦泥巴牆,屋頂蓋著劍茅草,稍微殷實的人家蓋上千葉瓦。現在,家家戶戶都建成了小樓房。原來的大隊部,也就是村部,一直建在“7”字的拐角上。幾間糧食加工坊,一層大隊部辦公室,一間衛生所,幾戶老住戶。

幾十年前,這個叫白土地的村子,就這麼一條“7”字路,沿著人家的門前經過。不過那是黃泥土路,每逢下雨,泥漿四濺,坑坑窪窪,舉步維艱。今年,村裡集資新修了柏油路,把原來的“7”字路,改成了十字路,路面拓寬了,小車可以雙向錯車了。

昨天,年輕的村長來省城看我,我一點印象也沒有,我並不認識他。村長說,我就住在二隊第三家。我想了想問他,你父親右眼邊是不是有顆痣,你們家後院是不是有棵皁角樹,很高很高。他連連點頭說,是的是的,您的記憶力真好。我小名叫把子,我哥低你一年級。我馬上就想起了他父親的樣子。村長的眼睛很像他父親,他父親已經死了十三年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7”字“豎”上擺著的六個隊,我從小至今只去過三五回,怎麼那邊的一百多戶人家,哪家挨哪家,哪家主人是啥模樣,我居然還記得如此清楚呢?二隊魏家的小女孩和我國小同班,她的眼睛又亮又長,是古書上說的那種丹鳳眼。她家我從來沒去過,可我知道她家屋簷下有一顆歪脖子棗樹。

都過去三十九年了。顯然,這跟我的記憶無關,應該跟我的出生有關,跟我的身體有關,跟我一次又一次的夢境有關。就像小時候留在身體上的傷疤,幾十年後還能清晰地感覺到那時那刻的痛;就像孩童時代做過的一個夢,如今仍然記得。雖然沒有經歷過,但真真實實夢見過。

本來,故鄉是不用你去記憶的。它就是你睡不著了想念的地方,它就是你睡著了夢見鬼的地方。那些遊蕩在村子裡的鬼們,他們就是你曾經逝去的親人。

土地的散文 篇19

由西安往青海去,兩千里路途,山川河流,時聚時散,觀日落日出,月圓星淡,總有一半的路是在月中走過的。

車出蘭州,天才漸漸明亮,東方一抹燦燦的白光,西邊浮了一層淡淡的藍霧;霧總是漫地而行,並將遠山、河流與風蝕成奇異紋路的黃土地虛隱的越發神奇。疑心是來到一個古老的地域,觀賞遠古時代的象形文字呢。

繼續西行,兩邊的山勢地貌漸為奇特,山是紅的,地也是紅的,但紅而不豔,呈赤褐;那紅時在山頂,時落谷底,總見黑灰山石凝臥,而石縫裡有紅土在湧動,那黑色的是冷卻,紅色的便是灼熱。這兒的山皆為圓形,有日月風蝕之痕跡,或扭曲,或旋轉,或層層疊起,壑壁直立。山下的紅土地象似荒蕪了千年,任風雨衝涮成坑、成溪、成溝,皆無稜角,看時圓潤,感覺且堅硬如石;風起,土隨風動,天長日久,便成奇妙形象。山上常見一叢一叢的枯草,極矮,伏地而生,滿山就鏽著一團一團的褐斑;凡山上有大石,山根就積滿碎石,成片成堆的。奇怪的是這裡的黃土,常常紅山盡了,滿目就一片燦燦的黃,一座一座的圓頂兒,極象流沙堆就,有著沙的起伏,也有著沙原的流線,只是山中一窩一窩的伏草,遠遠瞧去,草多就暗,草少則明,象伏著的金色蘑菇,極可愛的樣子。

山川裡有河,不寬,青藍,有浮冰在河裡慢慢地淌,河沿上全然雪白一片,有冰雪在那裡凝固,形似流線順河彎在扭曲,那是風與水踏過的足跡。驚異的是這河水並非都綠,竟有烏黑色狀,想是工業汙染所致,但走過一小時,其色依舊如故,不知此水源於何處,怎麼生就便一身的墨象!

有村莊在川中座落,屋舍雖不高大,且為平頂,常用黃泥厚厚地裹了,乾柴就晒在泥屋頂上。家家牆高院窄,門窗都塗著土黃色,屋樑窗框均雕有花紋,如古寺一般的裝飾。村裡的大樹,常見紅布條兒掛滿,有說是避邪,也有說是預兆豐年,但想象不出那條兒是如何掛上大樹的,掛時還會有怎樣的儀式?這兒的天藍和碧透,地卻黃的鮮亮,獨有那排排鑽天楊極顯個性,樹身粗壯,分杈處蒼蒼一團,有無數細枝伸出,象一隻巨掌,有一種強力的氣勢。在這青藏高原上行走,最為顯著的就是那一叢叢直聳的白楊了,大半是大地過於坦露,白楊才長出那般剛直不阿的形象來。

更為好奇的,要算沿途的紅土斷崖了,那常常是在黃土原上,遠遠的就突出那麼一座通紅的山崖,明顯著一條一條直立的蝕溝,陽光斜照,溝黑如漆,崖面就顯出一條條黑色的土帶,蒼蒼莽莽的樣子,真懷疑這是遠古時代的遺物,在這兒沉睡了上萬年。那風蝕的土層時兒直立,時兒橫臥,越往高處,越顯殘荒,茫茫之勢,赤紅之色,真有一種恆古、凝重和超世之感。未曾見過火焰山,而這裡的景物想必是那火焰山的微縮了。

漫行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天高地闊,人顯矮小,然而人的想象卻因此變得豐富,全然不象擁擠在都市中那般的窄狹。這裡雖少有現代色彩,卻多了樸實和真誠。待久了,人心就博大,靈魂就純淨,一顆赫熱之心會在那裡突跳,於是匆成筆記,留下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土地的散文 篇20

千百年來,黃河從黃土高原挾著大量泥沙,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了黃河下游地區,填海造陸,匯聚沃野,改造良田,成為人們賴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基本土壤。

記得很久以前,在某部文學作品裡看到了這樣的黃河風俗——“穿沙土”。每當黃河流域有新生兒的降臨之時,他們的母親便會拿出早早為孩子們準備的沙土褲。實際上這是一個帶著領口的布袋,領口兩邊是肩部,可以開啟。把選來的黃河細沙炒熟,待放涼變溫後,把寶寶輕柔放進去,讓他躺在溫熱的沙土上。母親一手抓領口,一手託底,來回上下地搖勻,整個褲內就溫熱起來。這時的小寶寶只把頭露出在外邊,在裡面自由自在,既暖和又快樂。

當時看到這樣的描寫的時候,就很是令人動容。想來,黃河不僅給了流域周圍人們的灌溉糧食的水源,更是養育每一個新生兒的土壤。給我了溫熱的黃土味道,雖然我不曾親眼見過黃河的聲威,但是它的一切,包括泥沙都是我神往的所在。那一定、一定是很踏實很華夏的味道,是我以後去異國求學時最親切的母河。

這次所看的電影《黃土地》,也是真真切切與黃土相關的,但卻又並不是給予養育的溫暖那麼簡單。《黃土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陝北農村貧苦女孩翠巧在受到新思想的啟發下,逃離強迫下的婚姻,卻最終走向了死亡的故事。導演也許只是在千里走陝北之後想講述一個見聞:在一種殘酷生存之道下,夢想是如何被喚醒、又是如何死亡的。讓人情感上難以接受的是:殺死夢想的,正是養育你的黃土地。它在養育你的同時;它也禁錮著你,甚至殺害了你。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宿命式的深沉悲哀。

故事進行之中,有一個新思想的載體,那就是革命者顧青,而在黃土地深深紮根的封建舊思想,與之相比,新的顯得那麼的脆弱。他一面鼓勵著少女追求自由自主,另一面,他卻不敢承擔責任,以免對她父親和對組織交代的麻煩,從這一點看,他又是十分懦弱的。雖然故事的最後,翠巧之死,給人絕望的沉重,但是她的弟弟憨憨的“反常”之舉又給人了新的希望。舊的掙扎雖以失敗告終,但新生力量絕不會輕易被阻斷。

電影之中有一個讓我印象特別深的鏡頭,就是佔據了鏡頭四分之三的地面,而人的頭是不見的了。這彷彿是在告訴人們,父親、翠巧、憨憨這樣的典型人物永遠是黃土的小小一角,他們被壓迫著,亦是被迫著向生活妥協。結尾之時,畫面構圖又有了改變,黃土地僅是畫面的四分之一,天空佔據了它別的部分。在我們看來,天空往往給人以舒心的希望。這正是在說別新事物入侵的黃土地也有所改變了。這樣不規則的構圖確實給人帶來了新鮮之感,突破了傳統陳規,卻不免缺少了些美感,顯得有些刻意和僵硬。但這創新之舉確是值得讚賞。

原來,黃土地不僅再是那給予新生兒的溫床,更是扼殺新思想之地。願我們能好好珍惜她的好,也讓她真正成為我們的希望之地。

土地的散文 篇21

在那之前,從沒想過,有些傷跡,永遠癒合不了但是卻並不奢求些什麼。也還不會煙消雲散,但是無慾無求。

那是一種怎樣的記憶,不會太好,但是我已學會了記憶。我知道他不喜歡我,我也討厭他,討厭他的老舊思想,討厭他的沒腦子,討厭他的粗魯放肆。他很暴躁,厲害起來,親妹妹也敢當街罵,一點也沒有時間沉澱下來的忍讓,坦蕩蕩的張牙舞腳。只是,招來了她們嘴上,動作裡的厭惡,而他依舊如此,不懂圓和。而我也煩他,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總是討厭他們的類同,我們不一樣,至少我很講理。不過,這些都是其次的。或許受欺壓多了,性子竟不覺地多了淡漠,好像無關緊要。但是,生活在一起的就不同了,爭端隨時隨地,我們誰也不怕誰,雖然我該做到尊重。或許是從小就是一個鬼膽大的人,很小就知道反駁他,並且在本該不會有記憶的歲數裡記住了他的囧事,並在之後掛在嘴邊,抵住他揚起的手,而我竟覺得他該是會有點喜歡我的。但是,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而且似乎也無從考證了。不過可以說,不會有太多的,畢竟是人,無法否認陪伴能給的安慰有多重要。可是,我又該怎麼辦呢?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不會再用過激的舉動去試探亦或是獲取什麼。時間幾十年都改變不了他,卻在十幾年裡圓潤了我。我們之間沒有了正面對抗,通常是他在他那一角幹著他的事,而我停停留留,碰巧了就問下,然而,在大多時的不碰巧,沒有思想。就這樣,我們各自把時間放走,似乎曾經的好幾年真的只是在曾經了,然後呢。而我也就在一些時間裡以為,就這樣了,就這樣吧。但是,我忽略了時間,忽略了惡瘤,在一天天消磨殆盡了什麼。直到,在那個放學的午後,沒有一言語交流,我就感受到了,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而我也說不出來什麼,只是默默地看,默默地想,就好像不久前一樣,對他莫名其妙的話感到不可思議,無法理解,是怎樣的脆弱,讓他可以低聲細語地胡說八道,而旁人卻笑言迂迴去。我知道,現在不同了,但是卻依舊想像著。而那樣的脆弱不堪,就再也沒有出現了。

在他出現的歲月裡,我不知道他能有多重要,而不在了的歲月中,他又會怎樣?我從來不去深思這個問題,而且也沒有必要,就像好了的傷口,你無法忽視它曾經給你的傷痛。而於此,我也未問過他人,不知道他們又是怎樣,對於承受更多,膽子小了不少的他們,會如何呢?我想,不會好過,不管於哪樣吧。

只是,我記下了他,想說,他給了我過早的傷痛,我忘不了;沒有可以值得炫耀的回憶,我忘不了;沒有親親呵護的疼愛,我忘不了。知道他的存在就是我最本真的意義,但是這一生你過得好嗎。即使勞動是他僅有的能力,沒有大富大貴,還依舊操勞一生。

他也來自大山,吃過樹皮嚼過草根,其實,他也應該留在那裡,至少可以安安靜靜,還不會迷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