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說不盡的橋教學設計

寫在活動前的話: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說不盡的橋教學設計

隨著課改的推進,語文綜合性活動業已得到了廣泛的開展。在我與學生共同參與組織了數次活動課後,總覺有些遺憾,細想起來,有這麼幾點:

1.時間不夠,學生精力投入太少。由於每次綜合性活動都涉及到大量課外資料的閱讀、蒐集、整理,但是學生平時時間太少,只好集中在雙休日來作準備,這又使的學生的合作探究名存實亡,最後交上來的成果,與其說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還不如說是個人或少數人所為。

2.展示成果的方式單一。書面表達確實是檢查學生成果的上好選擇,但是,久而久之,語文活動課的成果展示就等於編冊子、下載資料,時間久了,學生怎能保證興趣不減了?

3.資料蒐集重複、簡單、膚淺等問題愈演愈烈。認真完成一次綜合性語文活動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但是客觀條件的限制,學生對此也越來越疏懶,怎麼簡單怎麼作,儘快完成任務就行,結果是上交的成果內容簡單、膚淺,甚至是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的網上資料,有時還出現幾個小組的內容大同小異,無甚差別。

4.禍起蕭牆,小組成員不團結也阻礙了活動的順利開展。目的不一致、性格不合、沒有領頭羊大家各說紛紜,正是這些原因導致有些組在活動中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不了了之。

由於以上原因互相糾葛,惡性迴圈的出現也在所難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遭到挫傷成了最後的結果。那麼如何避免以上問題? 使語文綜合性活動在短時間裡就能呈現出高質高效的面貌呢? 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作用又如此談到:“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那麼如何在活動中又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如何在活動中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呢?為此,我精心的開展了《說不盡的橋》這個語文活動希望作出一點有益的探索。

依據我提出的幾點思考,我將活動目的定為以下4點:

(1)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並能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資訊和整理資料。

(2)學生通過活動的開展能發揚合作的精神,積極與小組成員協作,為共同的目標奮鬥。

(3)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藉助各種形式得到充分的鍛鍊和提高。

(4)學生通過蒐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活動過程:

活動的準備: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了一半。” 如果把語文綜合性學習比喻成一齣戲的話,那麼老師則是這齣戲的`幕後導演者,他決定戲的大方向、品味,而學生就是這齣戲的主角,他們的熱情的高低、能力的大小決定了戲好不好看的效果。因此老師是關鍵,學生更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老師要精心計劃,合理安排。為此在確定了活動的框架後,我對活動的每一個細節的內容、形式做了細緻的安排。力求讓活動目的得到充分得體現。

另一方面,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想作、想探究、想合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要求學生閱讀單元活動中已經提供的關於橋的資料,確定自己研究方向和探討內容,並制訂簡單的研究計劃。然後我根據學生的研究方向,將同樣研究內容的學生分成6個小組,“關於橋的歷史發展”;“世界及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橋樑”; “橋的典故、成語、歇後語”;“橋的新詞語”;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志同道合的學生走到一起,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這些都使小組成員間,表現出極好的親近感和認同感。此外我又根據學生的性格、能力又作了適當的調配,保證每個小組既有組織能力強的領導者,又有嚴謹踏實的實幹家,既有頭腦靈活的開創者,又有電腦操作高手。明確的分工,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將因小組成員的矛盾而引起的內耗降低到最低限度。

活動的開展:

第一階段:討論設疑,確定方案

在這一階段裡,老師引導學生圍繞小組的研究方向,幫助小組成員拓展思路,提出問題,確定研究內容。比如在參與“世界及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橋樑”這個主題小組的討論中,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確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內容:(1)著名的橋樑有哪些?(2)他們座落在哪兒?(3)他們的外形、技術有什麼特點?(4)他們為什麼著名?(5)可不可以按照一定標準給他們分類?這些研究內容的確定,也就是明確了活動內容的框架,這使學生在後面的環節中,能夠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確。然後,小組成員分工,確定活動方案,保證活動有條不紊的開展。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明晰問題

考慮到,以往蒐集資料中出現的草率、簡單、學生之間合作太少的種種問題,這次我決定拿出一節課,讓學生集中上網查詢資料。由於在第一階段中準備到位,各小組來到電腦室後,很快就能按照事先的分工帶著問題開始查詢資料。面對鋪天蓋地的資料,學生在事先明確研究目標的前提下,對相關資料也能做到有目的的篩選和蒐集。

第三階段:資料整理,深入探討

此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圍繞成果報告的內容,對蒐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加工,為了避免以往成果報告中長篇累牘的下載網上資料,毫無個人見解的問題,我首先要求在成果報告的內容中必須有前言、後記和個人感受,然後鼓勵學生開闢個性化的專欄。事實證明,在適當的引導下,學會的創造力是不可小區的。比如說:探討“世界及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橋樑”主題的小組在成果報告中,設定了“橋樑十最”的欄目,他們從自己的掌握的資料和角度出發,評選出最有歷史價值的橋、最美觀的橋、作用最大的橋等,還談明瞭自己的理由。探討“橋文化”主題的小組將內容設定為“畫家眼中的橋”“詩人眼中的橋”“故事中的橋”“歌曲中的橋”“我眼中的橋”等專欄,除此之外,他們還對不同的橋在不同身份人的眼裡呈現出的共性做了自己的分析。

由於自始至終,都是學生自己找感興趣的問題,探討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加上事先做了合理的計劃,整個過程中,全班呈現出活躍而又有序的氣氛。走在他們的中間,我驚異於他們一本正經的嚴肅,感嘆學生出色的創新能力,試想,倘若我沒有促使學生從自我的角度出發探索,擬定學習策略,沒有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內部動機,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學生的激情有如此的持久。

第四階段:成果總結 各具特色

也許是平時總是把學生當作不敢飛出籠的鳥、不會跳動的舞者,過多的擔心讓我們把這群孩子牢牢的束縛在自己狹小的思維裡。而今天,給了他們廣闊的天空,夠大的舞臺時,我才發現原來他們也可以在九霄雲外飛翔,舞出最動人的美姿。看著這些別具匠心的標題:“橋裝打扮”“夢想的翅膀”“橋——魅力難擋”“溯游而上的發現”,再看他們別具一格的排版,恰到好處的插圖,頗具大家手筆的前言後記,無不讓我感慨萬分。

第五階段:成果展示,異彩紛呈

此時,活動也已經告一段落,如何上成果展示課呢?這個問題長久的困擾著我。象以前一樣,每個成員朗讀一段研究成果,如此地課堂只會沉悶、毫無生氣。為了更全面的鍛鍊學生。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我鼓勵學生藉助一切可能的形式,將研究成果展示出來。期間,我又做了以下2點工作:(1)競選男女主持人,要求寫串詞,並能背誦,自如的主持活動。(2)規定表演時間,要求表演高質高效。

事實上學生的表演令我大吃一驚,有的小組採用新書推薦的方式,既有新書排行榜的新聞播報,又有編輯訪談,還有簽名售書,形式的變換中,探討的成果也水到渠成般的展示在學生的面前;有的小組開座談會,小組成員扮成詩人、畫家、歷史學家,在兩位主持人的穿針引線下,將研究成果娓娓道來;有的小組將研究成果做成競賽題,在全班娛樂互動……整個活動完全是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完成的。看來,我們對學生的千萬不要低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