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下面數學網為大家分享如何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僅供大家參考。

如何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素質是學生(主體)以先天遺傳因素為基體,在從事數學學習與應用活動的過程中,通過主體自身的不斷認識和實踐的影響下,使數學文化知識和數學能力在主體發展中內化,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數學化”思維意識與“數學化”地觀察世界、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講清楚概念的實際來源

由於數學本身具有理論的抽象性、邏輯的嚴謹性等特點,使學生望而生畏。事實上,初級中學不少數學概念等內容都可以找到它的實踐原型。如:正負數、數軸、絕對值、點到直線的距離、函式等,都是由於科學與實際的需要而產生的。講清楚它們的來龍去脈,可使學生不會感到抽象乏味。就“數軸”來說,是規定了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單單這樣講,學生不易接受。其實人們早就懂得怎樣用“直線”上的點來表示各種數量,如秤桿上用點表示物體的重量,溫度計都有三要素:度量的起點、度量的單位、明確的增減方向。這些“模型”都是學生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數,從而引進“數軸”的概念。

二、利用生動、直觀的形象教學,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是由形象思維為主過度到經驗型的抽象思維為主,並逐步向理論型的抽象思維發展。國中生對數學中抽象的概念、理論的學習往往由於社會實踐經驗相對缺乏,而停留在表面上的一知半解。因此,教學中要藉助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學,豐富學生的感性材料,把具體的東西和抽象的東西聯絡起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學會觀察、分析、歸納,幫助學生的思維從具體上升到抽象,從而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同時,通過學生的透徹思維,牢固掌握數學知識。

三、重視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師應闡明數學知識的產生髮展過程,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的教育。如我教“實數”的一節課時,向學生簡介了從自然數產生到整數、分數出現再到無理數的出現,告訴學生數的產生與發展不是人們主觀臆造出來的,它是人們實踐活動的產物。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數學和科學技術方面有著輝煌成就,結合教材內容,介紹我國數學科學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如介紹古代劉微的“海島算經”,祖沖之保持千年世界記錄的“圓周率”、勾股定理,楊輝的三角形定理,現代華羅庚的優選法,陳景潤的歌德巴赫猜想等等。這都是我國數學在世界上值得驕傲的成就。

在教學中可以有目的地介紹一些數學家的成長故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針對個別學生數學基礎差、意志薄弱、對學好數學失去信心,我給他們講數學家張廣厚的故事,從數學不及格沒考上中學到艱苦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數學系,終於成為數學家。學習他勤奮學習、持之以恆的精神。個別學生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我給他們講數學家高斯的故事。高斯是近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而他總是十分謙虛,堅持不懈,永遠探索。學習他謙虛謹慎、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精神。

總之,加強學生數學素質是時代的呼喚,歷史的必然。我們每位教師身上肩負著培養人才,振興中華之重任。我們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協調培養他們,使他們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

數學將成為整個人未來發展的有力工具,數學何其重要,這就意味著數學教育需要培養人的更內在的,更深刻的東西,這就是數學素質。

提升國小生數學素養的方法

一、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讓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加以明確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步。學生對學習的目的越明確,就越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從大的發展來說,有意識地讓學生明確掌握數學對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所產生的巨大作用,讓其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追求和嚮往;從小的發展來說,在每堂課的開始,本人都會讓學生對學習任務和學習目的加以明確,強調課堂教學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就是興趣。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本人嘗試著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學習數學的興趣,強調學生的行為習慣,讓學生能從主觀上認識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情。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專業知識、廣泛的文化素養、嫻熟的教學技巧以及靈活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出一個輕鬆的教學氛圍,並在此氛圍中將自身的魅力進行充分地發揮,讓學生產生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的興趣。比如學生在學習了“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後,再學習“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他們自己完全可以用知識遷移規律與類推方法去學會它。教師如果在這時還一步一步地去講,學生可能會反感,併產生厭倦情緒,長此以往,就失去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甚至不願意學習。為了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地調動,喚起學生求知的慾望,本人在教學活動中將以往由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教師當導演,學生當演員。由學生畫龍,教師點睛,實現角色正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三、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人們只有在產生強烈的競爭意識時才能將自己的智慧潛能發揮出來,才能形成精神力量,敢於探索及創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探索精神進行培養。由於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給學生創設“嘗試”和“質疑”的機會,讓學生“經歷”科學的探索過程,學生的那種不甘落後、敢於探索、敢於質疑和大膽創新的競爭意識尤為突出地表現出來了。如果學生在每次的“嘗試”中遇到了不H的問題、疑惑的問題或是有了獨特的見解時,他們就會主動地、大膽地提出來。

比如,有這樣一道例題:“白菜360千克,比蘿蔔多20%,白菜比蘿蔔多多少千克?”此題的常規解法應列式為:360-360÷(1+20%)=60。但有一名學生卻是先把蘿蔔看成10份,白菜則是12份,列式為:360-360÷12×10=60。當這名學生將這種解法用線段圖說明後,大家都給以熱烈的掌聲。因為這名學生的解法不但獨特,而且簡便。我對他的這種創造精神給予了鼓勵和表揚,從此以後,這名學生有了更加強烈的探索精神和競爭意識,數學成績也在不斷提高。

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在數學教學中,要對審題、推理和判斷等加強訓練,使思維具有邏輯性;對分析、比較和形成網路等加強訓練,使思維具有深刻性;對變式、一題多解和聯絡實際等加強訓練,使思維具有靈活性。

如在學生學完這道題:25×36=25×9×4,讓學生判斷正確與否。有些學生認為是錯的,原因在於右邊的算式應為25和4先相乘,再乘以9,因為這樣能簡便運算。有些學生認為是對的,原因為:(1)25×36與25×9×4的結果相等;(2)老師未提出讓我們判斷這樣計算是否簡便的要求。

在學生討論和爭辯的過程中,鍛鍊了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學會了有理有據地思考問題,從而發展了具有邏輯性的思維。

總之,在新課程的教育背景下,想要提{學生的數學素養就必須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提升國小生數學素養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考欲

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是獲得知識的開端,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針對國小生喜歡聽故事,而且有極強的好奇心這一心理,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圓的周長”這一課中,我引入了“蒂多公主買地的故事”。蒂多公主為什麼要把地圍成圓,而不圍成其他的圖形呢?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去思考圓周長的特點。在教學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簡便方法運用到分數乘法中時,我引入了“猜年齡”這一遊戲。“只要你們按我的方法去算,我就能猜出你們的年齡,你們信不信?不僅如此,我還能猜出你們的出生月份呢!”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下子全班都動起筆來。當他們的年齡一一得以驗證後,更加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老師,你是怎麼猜出來的?”揭開奧祕後,讓學生領略到了數學的奧妙。課後,給學生一些饒有趣味的題目。如古詩型的“李白街上走,提壺去買酒。遇店加一倍,見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請問壺中原有酒幾何?”笑話中的數學:“一個西瓜切三刀,得到七塊,吃完還剩八塊皮”等等。讓學生流連於數學的思考中,慢慢地形成思考的習慣。

二、設定疑難,引起學生思考的動機

“學貴有疑”,教學中可根據教材的特點,適當設定疑難,讓學生產生疑團、懸念和急於思考知識奧祕的心態,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百分數的認識”這一節課中,我設計了“街頭籃球爭霸賽”這一環節,你能根據表格的資料判斷出誰是冠軍嗎?為什麼?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和爭論,對百分數的認識也就更深刻、更全面。

三、注重引導,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

達爾文有一句名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學習方法可以保證一個人繼續不斷地獲得知識,提高學習和創新能力。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一些靈活的學習方法,這無疑等於交給學生一把開啟創新思維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如在教學分數應用題中,我先教學生掌握好分數應用題的整體思路。即“給誰的分率就想辦法去找它的數量;給誰的數量就想辦法去找它的分率。”在分析的過程中可藉助線段圖來理解題意。如“一桶油,第一次用去它的1/5,第二次用去它的2/5少8千克,這時還剩12千克,這桶油原來有幾千克?”藉助線段圖很明顯地看出(12-8)的對應分率就是(1-1/5-2/5)再用(12-8)÷(1-1/5-2/5),即可求出原來的重量;特殊的分數解題思路“抓不變數,統一單位一”。如“六<1>班有學生50人,男生佔7/10,這學期轉走了幾名女生,這時女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2/7,轉走了幾名女生?”抓住“男生”這個不變數,很容易找到後來男生人數的對應分率就是(1-2/7)再用50×7/10÷(1-2/7),求出後來全班的人數,再減去原來的人數,即可求出轉走的人數;還有“假設法”等等。在教學求陰影部分面積的中,我教給學生“割補法”、“挖空法”、“畫輔助線”等等,讓學生學之有法,不再是憑空想象。培養學生學會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起到了“授之以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