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精選10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穫著,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精選10篇)

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1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世界歷史上、下冊教學內容共分為16個單元,敘述世界古、近、現代時期的歷史,共49課,每課教學1課時。

二、基本情況:

本期本人擔任教九年級1-4班歷史教學工作,由於以前學生對歷史不重視,基礎差,學習不太紮實,對於記憶性較強的科目學生有點偷懶,但只要老師有方法、有耐心,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加以生動化、形象化,同時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就定能將歷史知識學好。因為是畢業班,為了使會考總複習能提前進行,贏取更多更寶貴的複習時間,教學進度會大大加快,計劃今期將世界歷史上、下冊全部授完。

三、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歷史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了解世界歷史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較中國與其它各國的差異,以此來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上冊教材共分八個單元,上冊24課,下冊共五單元,合計25課,結合歷年會考要求,重點為近代史以後的內容。每課的內容多,知識點多,且容易混淆,要記憶的圖形也多,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記憶,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五、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課改內容為樣板,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歷史課的教學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瞭解,本學期主要學習世界歷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本學期的要求及力爭達到的目標:

1、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

2、認真、積極參加市、縣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學進修活動,以充實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按學校要求完成教學論文一篇。

4、具體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5、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6、深入研究和領會畢業考試中各種題型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練習。如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重在抓他們的思維分析能,學習較困難者重點讓其掌握考綱所要達到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做到畢業考能順利通過。

7、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途徑的多樣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豐富歷史課堂內容。

8、以問題教學為抓手,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智慧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起點是問題,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沿著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有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上升。

七、教學進度

九月講授《世界歷史》上冊:第一到第五單元

十月講授《世界歷史》上冊,從第五單元十四課到本冊結束

第十週、第十一週複習迎接期會考試

第十二週學習世界史下冊

十一月講授《世界歷史》下冊一、二單元

十二月講授《世界歷史》下冊三、四單元

剩餘時間完成第五單元並系統複習世界史。

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2

一、課程目標

瞭解隋唐科舉制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主要情況,瞭解它給隋唐社會帶來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隋朝創立科舉制度的原因、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帶來的變化、科舉制度的影響等問題,培養學生從具體歷史事實引出結論的能力。通過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共同學習、互相促進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認識科舉制度的出現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歷史進步,是隋唐繁榮的因素之一,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而使學生認識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科舉制創立和逐漸完善的過程。

教學難點:科舉制的作用和影響。

四、教學過程

匯入:

討論:如果你是皇帝,你將如何選拔人才為你所用?

科舉制的誕生:

學生對比學習:隋唐以前的選官制度和科舉制

科舉制的完善:

學生設計:科舉制發展線索圖

科舉制的影響:

小組討論:科舉制的影響

方案一:討論:在此之前的選官制度、科舉制、現今的選官制度對比

方案二:課堂小論文:科舉制度之我見

方案三:同學們瞭解了我國古代的考試製度以後,請你想一想:你對現在學校的考試製度和考試的形式有什麼合理化的建議嗎?能否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製作一份有關的建議書或計劃書。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裡了。

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瞭解匈奴對我國北方經濟發展的貢獻,通過描述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培養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昭君出塞與漢初和親政策的比較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歷史現象的能力。

能力方面:通過課前安排學生蒐集課本人物的故事,使學生初步掌握蒐集歷史資料的方法;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講述蒐集的內容,提高表述歷史現象的技能,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積極參與的意識。

思想方面:

通過組織學生角色模擬,加強對歷史人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

認識到少數民族對我國邊疆地區開發的貢獻,樹立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歷史觀念。

認識到漢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既有民族之間的戰爭矛盾也有和平往來。和平相處是主流,不僅符合人民的意願,而且也是各自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

二、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冒頓單于統一蒙古草原;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

教學難點:漢初和親與漢元帝時昭君和親的`異同點。

三、教學思想:

由於學生課前蒐集資料而對本課的有一定了解,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設計適當的問題和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學好這一課。

四、教學過程:

匯入:

(展示萬里長城圖)同學們回憶.在前面課文裡,我們學習過秦始皇統治時期修築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大家想一想長城修建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抵禦匈奴。匈奴是什麼樣的民族?秦漢王朝與匈奴之間的關係怎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4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白話文運動的星期和推廣;文字簡化

2、思想、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學習白話文運動和漢字簡化,讓學生初步瞭解漢語文字和文字表達方式在近代發生的變化,有助於學生認識近代文化的發展趨勢,形成順應時代發展的正確價值觀。

3、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對課文中問題的思考和討論,培養學生分析原因和結果的聯絡能力。

(2)通過小組收集關於文字沿革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並形成自己見解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板書設計

一、白話文運動

1、文言文白話文通俗易懂、口語化

有利於文化的普及

2、主要倡導者:胡適、魯迅、郭沫若

二、文字改革

1、原因

2、繁體字簡化字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略。

(新課教授)

現代漢語白話文與簡化漢字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精神最顯著、最有成效的`兩個結晶品,它對中國文化的現實與未來有著難以估量的深遠影響。

(問)為什麼要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材料一:P101“讀與思”

材料二:文言文一段

材料三:白話文一段

(學生活動)

(1)通俗易懂、口語化

(2)有利於文化的普及

(問)有哪些人積極倡導這一運動呢?

——胡適、魯迅、郭沫若

(學生活動)舉例說明

(實踐操作)翻譯白話文詩歌

1、由學生選擇一首熟悉的唐詩

2、翻譯

3、交流朗讀

4、點評

(白話文詩歌欣賞)感受特點

(看一看)

馬馬龜龜億億

(問)為什麼要簡化文字,原因在哪裡?

(生答)略。

(學生活動)辨認繁體字和簡化字。

(小結)略。

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5

課標內容

說出我國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重要法律,瞭解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重大進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重大成就;聯絡歷史與現實,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從歷史素材中提煉概括知識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初步掌握從教材提供的歷史素材中提煉知識並進行系統整理的方法。

(2)通過鼓勵和指導學生在課前和課後資料收集和走訪、調查活動,讓學生體驗獨立地、多途徑地獲取知識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到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意義,增強法制觀念,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好形勢。

(2)聯絡歷史,今昔對比,讓學生認識到民主與法制建設的艱鉅性,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難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我國的民主建設、我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問題探究教學法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要求學生蒐集資料,瞭解同中學生有關的法律。

匯入新課

一、法制建設的成就

1、1982年新憲法的頒佈

2、1986年《民法通則》的頒佈

3、《刑法》的頒佈與修訂

二、社會主義民主的推進

1、我國民主制度的建立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2、愛國統一戰線的發展

3、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

小結

1、複習提問:本課中能體現我國法制建設成就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2、歸納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知識要點。

課後作業

引導學生完成課後習題。

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6

教學設計

(一)知識目標

瞭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脈絡,對每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滅亡時間、亡國者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課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識別歷史地圖,合作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分析得出結論:夏、商統治者的統治態度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存亡。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瞭解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2.難點:理解西周分封制。

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複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匯入新課。“前面學習了原始社會的有關內容,到原始社會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國曆第一個國家——夏。從此奴隸制在我國建立。”

2、學習新課

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對夏、商、西周三朝的內容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再通過填充歷史再現表格從整體上有一個脈絡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時間:公元前20xx年

2、都城:陽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後,傳位給啟,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5、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是桀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湯率領下滅夏

2、商朝最後一個國王:紂(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繼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戰,商朝滅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後期,政局混亂,發生了國人暴動,趕走了周厲王,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3、課堂小結:

多媒體顯示歷史座標圖,對本節課內容作一個概括總結。

4、開發思維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先分組討論。同學們還可繪製漫畫,講故事,寫詩以及一切可以表現自己觀點的形式都可以用來為自己服務,在形式問題上可以大膽探索,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7

教學目標:

1、識記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元謀人、北京人生產生活情況、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點等。

2、通過探究山頂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等問題,體驗獨立思考和歸納比較的過程。

3、認識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類遺址是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點和難點:

北京人基本概況;所講內容距今久遠,只有依據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故事激趣,匯入新課,解讀學習目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生成問題

歌曲《大中國》中唱到“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家裡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長江和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和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在這裡誕生了我國最早的人類——元謀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嗎?

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知識模組一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自主閱讀課本P2內容,完成第1題。

1.簡述元謀人的生活狀況。

(1)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2)生活地點:雲南省元謀縣。

(3)生活狀況:會製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歷史地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古人類。

知識模組二北京人的發現

自主閱讀課本P3內容,完成第2題。

2.簡述北京人的生活狀況。

(1)生活年代:距今約70~20萬年。

(2)生活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3)使用天然火。

(4)靠狩獵、採集為生。

知識模組三北京人的`特徵

自主閱讀課本P4~5內容,完成第3~4題。

3.簡述北京人的特徵。

(1)北京人的頭骨、前額低平、眉脊較粗、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腦容量比現代人小。

(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

(3)生活狀況:使用打製石器,過群體生活,會使用天然火併儲存火種,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上的里程碑。

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8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明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佈,瞭解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2.有效利用課本插圖,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長輩瞭解有關土地改革的資訊,理解和認識解放後的土地改革,構成正確的歷史概念,學會收集、分析、整理資訊。

3.認識、掌握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認識到土地改革的作用與抗美援朝的勝利一樣,都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為即將到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準備了條件。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佈,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

理由:新中國成立以後,在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勝利,極大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為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創造了條件。

教學難點: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理由:課本表述較為簡單和理論化,需要結合材料和資料讓學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對國家政權的鞏固作用。

三、教學策略

經歷過土地改革的還大有人在,能夠提前佈置學生作採訪調查,先自行了解這段歷史,對於本課教學大有輔弼。教師可採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進行本課教學。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蒐集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提前預習課文,向家人瞭解土地改革的歷史。

五、教學過程

1.學生課前讀書

2.匯入新課

教師: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佔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需要進行土地改革以獲得土地。這天,我們一齊來學習第3課,瞭解一下這段歷史。

3.教師播放視訊《百年中國·土地改革》(約4分30秒),學生觀看,初步瞭解土地改革歷史。

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要求學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澤鄉起義的過程;張楚政權的建立;項羽的鉅鹿之戰;劉邦進逼咸陽和秦的滅亡;楚漢之爭及其後果。

2.能力與過程:從眾多的史實中分析戰爭發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戰爭勝敗的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愛國、愛民的教育,體會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學重點:

陳勝、吳廣起義和秦末農民戰爭推翻秦統治的經過。

教學難點

秦亡前後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教法:閱讀指導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公元前209年7月的淮北平原,突然下了一場罕見的大暴雨,這場雨一連下了十幾天,淹沒了道路,雨剛停歇,就有許多人聚集在大澤鄉的`山坡上,因為這場雨延誤了他們去漁陽守邊的行期,按秦法規定,誤期當斬,面對著死亡的威脅……(他們最終做出了怎樣的抉擇?結果如何?同學們想知道嗎?)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研究秦朝末期的那段歷史。

二、新課探究:

1、引導同學們自主閱讀匯入框的文字和圖片。(媒體顯示圖片)

學生思考:這些都說明了什麼?學生們自然會想起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在古代修建這樣龐大豪華的宮殿群,需要怎樣的艱辛勞動?

2、分組討論(四人為一組)

話題:秦的暴政表現在哪些方面?

各小組討論後派一名代表發言,(教師引導)收集歸納整理。(媒體顯示)

秦的暴政表現在:徭役和賦稅很重,刑法殘酷,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舉例說明)不僅如此,宦官趙高掌權,政治變得更加黑暗。秦朝暴政在人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3、學生自主思索:

在這種情況下,你知道人民會怎麼樣?最初點燃戰爭的“導火線”呢?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媒體顯示)

戰爭的直接原因:(遇雨誤期)

戰爭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4、分組學習:“陳勝、吳廣起義“

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10

新的一個學期又開始了,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三個班級的歷史教學工作,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以後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特制訂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總體目標

以我校整體工作計劃為指導,形成先進的課程教學理念,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同時要求學生說好普通話寫好規範字。

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以應對會考為主,主要是進行中國史和世界史的複習。複習分三步進行:教材最顯著的特點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更加側重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現狀分析:

九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處於變化時期,其思想波動幅度大,對於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積極性和向學性,需要老師採取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另外,有會考的任務,在動員學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歷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使所有學生在會考中都能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

四、教學措施

1、細讀會考說明,課程目標,進一步分析歷年會考試題,把握會考脈搏。

2、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優勢,認真備課,既備教材、教法,又備學生。

3、嚴格落實教學常規,精心設計導學案案,導學案的設計力求做到符合教材需要和學生實際。上課精講多練,努力提高課堂質量。

4、依據學生個性實施因材施教。注意對優秀生培養,定準目標,定期輔導,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們更好發展。同時做好績差生的轉化工作。

5、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因材施教,努力做到整體優化。注重拓寬歷史教育的情感功能,教書育人並重。

6、教學語言規範,精神振奮,按時上下課,關心學生,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樂於學習。使學生逐步掌握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識別和運用與教學有關的歷史地圖、圖片、圖表;蒐集和整理與歷史學習相關的材料;敘述重要的歷史事實;解釋重要的歷史概念,分析和評論重要的歷史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