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班科學教案彙編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大班科學教案彙編10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廣告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進一步喜歡廣告。

2、瞭解廣告的各種形式,知道不同的廣告適合不同的人。

活動準備

廣告採訪短片、不同的廣告、廣告的記錄表和統計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1、說說廣告

提問:我們在哪裡見過廣告?是什麼廣告?

小結: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不同的廣告,有在電視上的、傳單上的.,也有在報紙上或者百貨商店和超市門口的廣告等。

提問:為什麼要有廣告?廣告有什麼作用?

小結:廣告會給我們傳遞很多我們不知道的資訊,讓我們喜歡廣告上的東西,然後去購買它們。

2、觀看廣告採訪短片

(1)昨天,老師做了回記者採訪了幾個不同的人,看看他們喜歡怎樣的廣告呢?

(2)觀看PPT

(3)剛才我們採訪了哪些人?他們分別喜歡什麼樣的廣告呢?(讓幼兒學學其中的廣告語)

小結:原來不一樣的人他們喜歡的廣告也是不一樣的。

3、統計廣告

(1)廣告公司的老闆拍了很多的廣告,想讓小朋友們幫忙統計一下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喜歡哪些廣告?把他們喜歡的廣告記錄在紙上。

(2)幼兒統計

(3)討論交流

提問:說說你是怎樣記錄的?(說出理由)

小結:不同的廣告適合不同的人,他們都各有所需。

4、延伸活動

剛才,我們都把他們喜歡的廣告找出來了,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廣告,我們可以回去再找一找,下次來告訴你的朋友。

活動生成及建議

1、此活動可以和社會領域結合,可以讓幼兒做採訪,設計一張表格讓幼兒去採訪“不同的人喜歡什麼樣的廣告”,從而讓幼兒瞭解不同年齡的人喜歡不同的廣告。

2、此活動還可和美術領域結合,讓幼兒從自身出發,設計自己喜歡的廣告。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傾聽,操作,使幼兒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2、通過活動使幼兒懂得要保護蚯蚓。

3、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及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六隻盆:盆裡有泥和蚯蚓

2、每人一隻小盆子,一雙筷子;

3、每組一盆水,抹布;

4、蚯蚓示範圖,錄音,圖書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徵

1、觀察泥土,尋找蚯蚓。

盆子裡的泥土是怎麼樣的?(泥土上面有一個個小洞洞)這是怎麼回事呢?泥裡藏著什麼呢?我們一起把它找出來。

2、觀察蚯蚓的外形特徵。

(1)蚯蚓長得怎麼樣的呢?它與其它動物不一樣在哪裡?

(2)幼兒觀察蚯蚓“走路”時的動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時一伸一縮的現象。

小結:蚯蚓的身體圓又長,象細細的管子,而且身體滑滑的,軟軟的,有許多節組成。它與其它動物不一樣,它沒有眼睛,鼻子,耳朵,身體下面也沒有腳,它是靠身體一伸一縮向前蠕動的,有些時候還會把身體捲起來。

二、瞭解蚯蚓的生活習性

1、小實驗:將蚯蚓放入水中,觀察蚯蚓會怎麼樣?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乾溼兩種泥,讓幼兒觀察,泥有什麼不一樣呢?(一邊幹一邊溼)

3、找一找蚯蚓在什麼地方呢?想一想蚯蚓為什麼在這個地方呢?

小結:蚯蚓喜歡在潮溼的泥土中生活。

三、瞭解蚯蚓與人類的.關係

1、蚯蚓生活在泥裡吃什麼呢?(幼兒自由討論,並自己在教室裡尋找圖書,圖片等答案。)

2、蚯蚓有什麼作用?

小結:蚯蚓吃的是泥裡腐爛的東西,有時鑽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爛的樹葉,它在泥裡生活,使土壤變得鬆散,莊稼,植物就長得好了,它的糞便還可以作肥料,蚯蚓還可以做中藥,它也是家禽,家畜,魚最喜歡吃的飼料。

3、蚯蚓的本領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們人類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蚯蚓養起來,然後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為人類服務。

四、延伸活動:

1、和幼兒一起到田野裡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飼養蚯蚓,讓幼兒觀察蚯蚓鬆土的現象。

3、做蚯蚓再生的實驗,讓幼兒瞭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領。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讓幼兒初步感知空氣的特性:看不見、摸不著;到處都有;空氣能流動。

材料準備:

透明塑料袋若干個、積木玩具、每人一組圖示和一張記錄卡、鉛筆、牙籤、小棍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氣,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問:它有什麼用呀?(裝東西用)

2、老師演示用袋子裝蘋果或玩具,讓幼兒說出癟袋子變鼓,並透過袋子可以看到裡面裝的東西是什麼。

3、老師變魔術:不裝東西,也能讓袋子變鼓(裝空氣,不要讓幼兒看見)

4、幼兒嘗試變魔術:不裝東西,讓袋子變鼓。提問:什麼原因?袋子裡裝的是什麼?(引出"空氣"這個概念)

二、幼兒用塑料袋捉空氣,證明空氣到處都有。

1、幼兒在教室裡捉到了空氣,猜一猜,在幼兒園什麼地方還有空氣,你能捉住它嗎。

幼兒邊說,教師邊展示圖示貼在黑板上。(如果幼兒說園以外地方,教師可引導幼兒下次去那些地方試試)

2、幼兒拿著袋子去圖示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氣,捉到後把圖示貼在記錄紙上,從而驗證空氣到處都有。

3、幼兒按圖示 逐一實驗後,把幼兒的`記錄卡展示在黑板上,進行小結。

這個空氣朋友真淘氣,它到處都藏,可是小朋友們可聰明瞭,把它們從水房、廁所、樓道……都找出來了,空氣到處都有,有的小朋友還說在公園裡,在家裡等許多地方都有空氣,那小朋友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氣朋友找到。

三、證明空氣是流動的。

我們的好朋友空氣說:"小朋友真聰明,我藏哪你們都能把我找到,你們把我裝在袋子裡,我可悶得慌了,我想出去親親你們的小臉蛋,還想和你們做遊戲。小朋友想想,你們不把袋子口開啟,怎樣才能讓我(空氣)流出來親親你們呀?"(讓幼兒先猜用什麼辦法)

提示:用準備好的牙籤、鉛筆、小棍等幫忙,在袋子上扎個眼,然後把眼對準臉,就可以感覺到空氣流出來了。

四、聯絡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見過什麼東西開始是癟的,後來充上空氣,就變鼓了?(皮球、充氣玩具、輪胎等)

2、教師給癟皮球打氣。

3、幼兒到戶外玩吹氣球的遊戲。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在比較中瞭解常見的導電材料

2. 初步培養幼兒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乾電池 電珠 手電筒 記錄紙 筆

銅絲 鐵絲 鋁線 棉線 塑料管 紙棒

活動過程:

一、手電筒的發光原理

1.出示手電筒,問題:看,這是什麼?手電筒怎麼會發光?

2.探究手電筒的結構

(1)幼兒回答手電筒怎麼會發光。

(2)拆卸手電筒,電珠 電池 銅片

問:光有電池和電珠手電筒會發光嗎?陳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去試試怎樣讓小電珠發光吧。

(3)你的小電珠放光了嗎?你是用什麼方法讓它發光的?來示範下吧

結論:實驗證明光有電珠和電池手電筒是不會發光的,必須有銅片把電珠和電池連線,電珠才會發光。銅片是可以通電的導線。

二、實驗:尋找能通電的導線

1.問題:除了銅片,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是可以導電的呢?陳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些材料我們來看看吧…

(1)幼兒自由討論:你覺得這些材料中哪些是可以導電的?

(2)教師提供材料,幼兒進行實驗操作並記錄:把不同材料的實驗結果記錄在相應的`一欄中。

要求:①一種材料實驗結束馬上記錄下來,以免弄亂。

②一種材料實驗結束就把材料放回原處,保持桌面整潔。

(3)驗證實驗結果:教師的結果與幼兒的進行一一驗證,有錯誤的再次進行實驗並改正。

結論:六種材料中前三種是可以導電的,他們都是金屬,說明金屬是可以導電的。生活中哪些是屬於金屬?

現場有誰的金項鍊可以借我們小朋友來驗證下嗎?

三、延續問題?

實驗證明金項鍊是可以導電的,小朋友們回去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驗證看看還有哪些東西是可導電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尋找兩個圖形集合交集中元素的特徵,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表達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胸飾獎牌每人一塊,共16塊。

3、在室外場地上畫一個較大的由紅色方形與綠色方形形成的交集圈。

教學過程:

一、引起興趣。

1、運用多媒體課件遊戲一:引導幼兒思考:這些圖形寶寶有什麼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

2、下面請你們將圖形寶寶送回家,一個圓圈裡住正方形的圖形寶寶,另一個圓圈裡住紅顏色的圖形寶寶。

3、出示綠顏色正方形。這個圖形寶寶應該住在哪兒?為什麼?(它是正方形又是紅色的,所以它應住在兩個圓圈的中間)

二、操作。

幼兒操作遊戲二和三,根據某一分類標準在交集圈中擺放合適的'圖形,教師巡迴指導。

三、遊戲。

1、給幼兒掛上獎牌,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獎牌的不同。

2、帶領幼兒來到室外,請幼兒根據教師口令尋找合適的家。

3、檢查幼兒的站法是否正確。

活動反思:

本活動,幼兒對顏色和圖形特徵已經認知。能根據圖形的特徵,在圖中為各種圖形找出合適的位置。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遊戲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活動的製作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於發現與眾不同的現象。但是本節課,我的語速有點快,語言不夠精練,講解示範的時候,因為語速快,部分幼兒幼兒未能聽清老師的要求,導致一個問題說出去來,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問的什麼。而且我的應變能力也有待加強,本次教研活動讓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斷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天平,學習使用天平,用科學的方法測量物體的輕重。

2.學習按物體的輕重給三個或四個物體排序,感知理解序列之間的關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比較的物品若干對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選擇3種(或4種)瓜果,運用已有經驗比較輕重。

1.這些瓜果一樣重嗎?怎麼辨別輕重?

2.引導幼兒用手分別去掂各個瓜果的份量,然後再記錄表用手掂一欄中,按物體的輕重用數字進行排列。(引導幼兒知道物品的輕重是相對的,學習嘗試按物體的輕重給三個物體排序)

二、教師設疑:有的瓜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來,怎麼辦?(出示兩個重量相近的瓜)

提問: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這兩個瓜哪個重,哪個輕呢?

三、認識並使用測量工具——天平。

1.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準星必須居中,物品應輕拿輕放)和利用天平判斷物體輕重的方法(哪邊翹起哪邊物品就輕,哪邊下沉哪邊物品就重)。

2.猜想:這兩個瓜哪個輕?哪個重?

3.用天平測量驗證這兩個瓜誰輕誰重,初步學習使用天平的方法。

4.用天平測量驗證前一環節中用手掂排序三個物體重量的.準確性。

四、遊戲猜猜誰輕誰重。

出示大小相差不多的瓜果,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後用天平驗證。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瓜的實物引出,請幼兒先用自己的方式想出比較的方法,通過用眼睛看、天平秤、用秤重量的方法和用生活經驗腦子想等方式進行,教師在引導中要多用擴充套件性的話題引到,到後面有些幼兒又想出了用紙沉下去的程度來進行比較,方式多變,但有時教師在活動還欠缺,喜歡重複幼兒的話語,需要不斷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的目的: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自由觀察、感知、區分,從而體驗聲音的產生,懂得聲音強弱、長短、高低等粗淺的知識;

2、培養幼兒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參加操作活動,使之對各種發聲現象發生濃厚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思維、口語表達能力及節奏感;

4、通過發現聲音與人的關係,教育幼兒講禮貌、遵守紀律。

活動準備:

1、各種小樂器、玻璃瓶、瓶蓋、易拉罐、小塑料桶、鐵條、小沙石等;

2、讓幼兒在家、在外觀察各種有趣的聲音,並知道一些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活動過程:

1、體驗聲音的產生:

(1)我們一起來跳快樂舞;

“請你們想一想,剛才快樂舞中所發出的聲音如啪啪啪、踏踏踏、噓噓噓、嘚嘚嘚是怎樣發出來的?”兩手拍在一起,就能拍出啪啪啪的聲音,用腳朝地面踏地時就會發出踏踏踏的聲音,用舌頭用力在口裡彈動時就會發出嘚嘚嘚有聲音,當把嘴撮起從口中用力向外噴氣時,就能發出噓噓噓的聲音。

(2)請全體幼兒在室內用器械或身體想辦法讓東西發出聲音,引導幼兒用手用力拍門、窗,用鐵條敲扔玻璃瓶,用力拍椅子,把石頭放進易拉罐搖,把瓶扔下地,用手掌拍臉,用力揉紙等。除了剛才你們自己動手發現各種聲音,平時你們還聽見過什麼聲音?它們怎樣發聲?引導幼兒:吃飯時,聽到湯匙碰碗的聲音,水龍頭的水滴到水桶裡的聲音,洗澡時發出的聲音,用手按門玲發出的聲音,電視機開啟開關就響的聲音,回家開關門的聲音。當你們不用手或其它東西碰東西,會不會有聲音發出來?請試試。引導幼兒:兩隻手不拍在一起,沒有聲音。腳不碰地面也沒有聲音,不用手拍桌子也沒有聲音等。

(3)小結:對了,剛才小朋友都說了,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動了才能發出聲音,不動它就不會發出聲音,同時教育幼兒要做一個愛動腦筋、想問題的好孩子。

2、感知、區分聲音,初步知道聲音有強弱、長短、高低之分。

(1)你們都聽見過什麼聲音?

幼兒:汽車叫、小鳥叫、小狗叫、歌聲、笑聲、流水聲、喝水聲、爸爸打呼嚕聲等。

(2)應啟發幼兒運用對比法初步掌握聲音的強弱、高低、長短。你們想一想,誰和誰相比,它們的聲音強(大聲、有力)、弱(小聲)、長的、短的、高高的、低低的?誰說的對,模仿得好、像,我們就跟他(她)學。

幼兒:“老虎叫的聲音強,小貓叫的聲音弱”,“打雷的聲音強、閃電的聲音弱”,“公雞叫的聲音高,母雞叫的聲音低”,“小羊叫的聲音長,青蛙叫的聲音短”,“手鈴的聲音高,雙響筒的.聲音低”,“火車鳴叫聲長,汽車鳴叫聲短”等。

(3)利用聲音與人的關係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同時對有趣的聲音做個小結。“聲音是很奇妙的,如果你是一個好孩子,那麼平常生活中你所發出的不同聲音一定很好聽,如果你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那麼你在平常生活中所發出的各種聲音,一定很難聽,甚至影響到別人。”請幼兒們自由交談,在平時自己怎樣做,才能使各種聲音發出來很好聽,才能得到老師、父母的誇獎。在幼兒園生活、學習,有些什麼聲音不應該發出來?讓幼兒們自由討論,老師指導。“小朋友經過討論,都知道什麼聲音好聽,什麼聲音不好聽?希望小朋友們無論在玩還是在學習中,都要小心不要發出難聽的聲音影響別人,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這樣老師和大家都喜歡他(她)。

3、複習打擊樂《西班牙鬥牛士》。

(1)全班幼兒自由選擇樂器進行合奏;

(2)要求幼兒打擊樂器節奏穩,注意樂曲中強弱部分,用正確的方法打擊各種樂器,使它們發出動聽的聲音;

4、以律動的“叫聲“結束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圖形,顏色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並會根據規律指示下一個物體。

2、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推理能力及合理、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的能力。

3、使幼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精神。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學具:各種圖形的紙張

2、媒體應用:PPT課件

活動過程:

1、放音樂師有規律跺腳,並給手勢說請小朋友們起立和老師一起做。

(師拍頭、肩、肚子各四下,重複三遍,停音樂)教師:小朋友們,剛才老師都拍了身體的哪些部位?拍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麼?

幼兒:拍頭、肩、肚子。都拍了一樣的次數。都是有規律的。

教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剛才做這些動作都是有規律的。由於你們表現的這麼棒,老師決定帶你們去參加一個舞會,這個舞會可是在魔仙堡召開,你們願不願意去呀?

幼兒:願意。

教師:但是去魔仙堡的路途中會有很多的關卡,你們一定要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去闖關,才能到達魔仙堡參加舞會,否則你們就參加不了舞會見不到魔仙女王和小仙子們啦!小朋友們,你們有信心闖關成功嗎?

幼兒:有。

教師:魔仙女王和老師說了,在闖關的時候,是有要求的,小朋友們在闖關的過程中要安靜,自己思考,發現什麼請舉手回答,在小朋友回答問題時,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靜,如果不遵守,魔仙女王就取消你們參加舞會的資格了,小朋友們記住了嗎?

幼兒:記住了。

2、教師出示課件每一關引導幼兒,進行到最後一關的時候,給幼兒時間讓幼兒自己用學具創造規律,也可以小組之間相互討論,最後請幾位幼兒到黑板前演示自己創造的規律。(附:找規律.PPT)

3、教師:祝賀你們闖關成功!小朋友們,看誰來歡迎我們了呀?(出示課件魔仙女王圖片)我們可以一起參加舞會啦!放音樂,幼兒全體起來跳舞。

4、小結:小朋友們,其實生活中,不僅有圖形、顏色、數量之間的規律,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規律,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下,看看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還有什麼規律,明天來了分享給大家!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藉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髮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下雨前動物的特殊表現。

2、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收集的資料,並與同伴進行分享。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幼兒預先收集此類資料。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引出主題。

師:"瞧,誰來了呀?""天氣怎麼樣呀?"師:"真的要下雨了嗎?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往下看。"二、瞭解三個動物在下雨前的表現。

播放課件後教師提問:"小兔碰到了誰?燕子為什麼飛的那麼低?""小魚怎麼回答的.?"(幼兒單獨回答)繼續播放課件, 教師提問:"螞蟻在幹什麼呢?(搬東西)為什麼要搬東西,搬家?"(幼兒猜測商量後回答)教師小結:"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三個小動物在下雨前的的表現,有哪些特別表現呀?有燕子飛得低,小魚浮水面,螞蟻忙搬家,天就要下雨。大家真聰明。"三、分享收集的資料,知道其他動物在下雨前的表現。

師:"那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小動物在下雨前有特殊的表現?這麼多小朋友知道呢,看來小朋友回家都認真的收集資料了,現在先請你跟自己的好朋友說一說,講一講。一會再來告訴其他小朋友。(幼兒相互交流討論)師:"現在哪個小朋友願意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和我們大家一起分享的?"(幼兒在集體面前分享各種資料:尤盤、圖片、繪畫、口述……)教師補充介紹:"你們知道的可真多呀,除了你們講的這些老師也知道一些哦,蚯蚓、蝴蝶、蜘蛛烏龜。

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真神奇,他們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種動作來提醒人們要下雨了。它們真是神奇的氣象員!

四、結束活動師:"今天我們玩得真快樂,一會請大家來做小老師,把知道的這些知識教給其他班的小朋友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運用生活經驗,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習使用水溫表,測量水的溫度變化。

3、樂於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並能與同伴合作完成實驗。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黑板、粉筆、扇子、空碗、冰塊等數量能滿足幼兒分組活動的需要。

2.水溫表、熱水杯、抹布每兩人一份,幼兒用書中的記錄單、筆。

3.活動前已學會使用水溫表看讀數,並會記錄兩位數的數字。

教學過程:

(一)引導幼兒設想讓熱水變冷的各種方法,從中選出可行的方法。

1.教師:聰聰剛才在室外鍛煉出了一身汗,他跑回來準備喝點水,可是從茶水桶裡接出來的熱水太燙了,你有辦法讓熱水快點變涼嗎?

2.教師:你的辦法是什麼?

3.教師:看看黑板上的記錄,現在一共有多少種方法了?這些方法是哪些小朋友想出來的?聰聰要為他們鼓掌,感謝這些小朋友能積極想辦法,並把想到辦法說給大家聽。

4.教師:在這麼多方法中,哪些是我們現在還沒有條件嘗試的辦法呢?

5.教師:現在可行的辦法還剩下幾種?

(二)師幼兒討論實驗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分工。

1.教師:怎樣才能知道用了這些辦法後,熱水是不是真的變涼了?可以用什麼來測水溫的變化?(用水溫表)

2.教師:怎樣就證明水變涼了?

3.教師出示記錄表:記錄表上有幾個空格?想一想,第一次測量的水溫記錄在哪裡?試過選擇的方法後再測的水溫記錄在哪裡?

4.教師:現在你可以去找一個好朋友商量一下了,你們準備選擇這裡的哪一種辦法來試驗,先把你們的方法畫下來。另外你們還要商量一下,做試驗時誰負責測水溫,誰負責做記錄。

(三)幼兒結伴試驗使熱水變冷的方法。

教師為每一組幼兒倒一杯熱水,幼兒按事先的分工一人測水溫,一人做記錄。教師控制兩次測量的時間間隔,讓幼兒分別測量並記錄實驗前後的水溫。教師巡迴幼兒的的實驗,指導有困難的幼兒使用水溫表及做相應的記錄,提醒幼兒用過水溫表後要用抹布擦乾,小心地放回盒中,避免找碎。

(四)幼兒彙報實驗過程、結果,並證實所先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師:誰來說說你和同伴是怎麼合作進行實驗的?

2.教師:你們使用的是哪一種方法?最先測量的水溫是多少度?後面幾次測得的水溫分別是多少度?你們認為這種方法能讓熱水變涼嗎?你們是根據什麼知道的?

3.教師:還有其他小朋友也用了他們這種方法嗎?你們是怎麼做的?你們做的結果和他一樣嗎?你們認為這種方法可行嗎?

4.教師:哪些小朋友還用了其他方法?(分別請使用不同方法的幼兒做實驗彙報,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比較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