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國小數學教案模板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國小數學教案模板8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91——92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整理,並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

2、 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資料,能根據給出的資料提問題並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過程。

2、經歷讀統計圖、交流資訊、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統計圖中獲取資訊、用統計圖表示資料的過程中,體驗用統計圖表達表達交流資料的特點,認識統計圖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資料,能根據給出的資料提問題並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資料,能根據給出的資料提問題並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 課型 新授課

教學準 多媒體 教學時數 1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二戰前期德國勢頭很猛,英國從敦刻爾克撤回到本島,德國每天不定期的對英國狂轟亂炸,後來英國空軍發展起來,雙方空戰不斷。

為了能夠提高飛機的防護能力,英國的飛機設計師們決定給飛機增加護甲,但是設計師們並不清楚應該在什麼地方增加護甲,於是請來了統計學家,統計學家將每架中彈之後仍然安全返航的飛機的中彈部位描繪在一張圖上,然後將所有中彈飛機的圖都疊放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濃密不同的彈孔分佈。工作完成了,然後統計學家信心十足的說沒有彈孔的地方就是應該增加護甲的地方,因為這個部位中彈的飛機都沒能倖免於難。

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的統計有什麼作用嗎?

【設計意圖:炫我兩分鐘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綻放其生命色彩。能夠提高學習數學的情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嘗試小研究

嘗試小研究:

研究一:

1.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資訊?

2.這個統計圖一個格表示幾個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3.自己提出問題並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課本91頁,試一試: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2.交流展示學生完成的統計圖。

三、小組合作探究

嘗試研究一

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言順序。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對他的發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一意見。3、組內分工,為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一個思維的碰撞。】

四、班內展示交流,建構新知

1、全班交流,師生評價。

2、試一試,學生讀統計表,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觀察不完整的統計圖,找出這幅統計圖的特徵。(用一個格表示4個人)

3、學生試著補充完整統計圖,師巡視指導,交流時,讓學生說明不夠整格時怎樣想的,是怎樣處理的。(生表述自己的發現,關注學生能否發現每個格代表4人,如果學生沒有發現教師予以提示。)

小結:用條形統計圖表示資料,當資料比較大時經常採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方法。

4、鼓勵學生根據統計圖提問並解答。交流時,學生提出的問題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資料,能根據給出的資料提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是學生對知識一個內化、提升的過程。】

五、挑戰自我

1、數學書92頁練一練的第1題

【設計意圖:面向全體學生,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

2、數學書92頁練一練的2題。自己設計一張調查表,記錄自己一學期讀課外書的情況。

 六、盤點收穫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談收穫環節是數學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既可以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點的梳理,能讓學生更清晰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也可以是對數學學習方法的梳理和數學活動經驗的建構,培養學生自主反思建構的良好學習習慣。】

課後

反思 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合作交流,並利用現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統計圖由縱向變為橫向條形統計圖的過程,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識間的聯絡,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昇華,應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初步認識圓柱的基礎上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2、通過實踐操作,在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的含義的同時,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前一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圓柱,誰能說說這位新朋友長什麼樣子以及有什麼特徵嗎?

1.圓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圍成的立體圖形。

2.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兩個底面,側面,高)。

3.把圓柱的側面沿著它的一條高剪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

同學們對圓柱已經知道得這麼多了,還想對它作進一步的瞭解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們學過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觀察一個長方體,我們是怎麼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的呢?(六個面的面積和就是它的表面積)

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要求圓柱的表面積,那麼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結果: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1.圓柱的側面積

(1)圓柱的側面積,顧名思義,也就是圓柱側面的面積。

(2)出示圓柱的展開圖:這個展開後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有什麼關係呢?

(學生觀察很容易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

(3)那麼,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引導學生根據展開後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可以知道: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側面積練習:練習二第5題

學生審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這兩道題分別已知什麼,求什麼?

小結: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圓柱底面周長和高這兩個條件,有時題裡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

3.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

(1)讓學生把自己製作的圓柱模型展開,觀察一下,圓柱的表面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通過操作,使學生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由上下兩個底面和側面組成。)

(2)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

公式: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4.嘗試練習。

(1)求下面各圓柱的側面積。

①底面周長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徑8釐米,高12釐米。

(2)求下面各圓柱的表面積。

①底面積是40平方釐米,側面積是25平方釐米。

②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結:

在計算圓柱形的表面積時,要根據給定的資料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如:有時候給出的是底面半徑,有時是底面直徑。)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4頁“做一做”。(求表面積包括哪些部分?)

2.練習二第6,7題。

四、課後思考。

同學們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圓柱在計算表面積時都可以用

公式: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來計算呢?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教材第61頁練習十二第8~12題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筆算加、減法的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差關係三類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掌握各類應用題的分析、解題的思路,能正確地解答三類不同的應用題,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做練習十二第8題後兩題(加和減)

1、 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做在作業本上。

2、 集體訂正,讓學生重點說一說計算過程。

3、 提問: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加法計算個位滿十要怎麼辦?減法計算個位不夠減怎麼辦?

二、應用題練習

1、 看圖列式

(1) 示線段圖。(用線段圖分別表示藍墨水28瓶,紅墨水20瓶,求藍墨水比紅墨水多幾瓶)

請小朋友說說圖上是什麼意思?

哪種墨水的瓶數多?怎樣列式?為什麼用減法算?28-20表示什麼意思?這道題的問題還可以怎樣提?為什麼?

(2) 在圖上改變已知數和問題,成為求藍墨水瓶數的題。

讓學生說說現在圖裡的意思? 怎樣列式?為什麼要用加法算?

(3) 誰能改變和問題,成為求紅墨水瓶數的題?(根據改變兩個條件和問題) 怎樣列式?

2、 針對性練習

現在,說說第一句中是哪種數量多,它可以分成哪兩部分。

(1) 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幾隻?

(2) 公雞比母雞少幾隻?

(3) 松樹比楊樹少10棵。

(4) 紅金魚比黃金魚多5條。

師:我們分清了誰多、誰少,就可以根據題目的意思來分析數量關係,解答應用題。

3、 完成練習十二第9題

先做第一題,做完後提問: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提?

想一想,這道題裡有哪三個數量?(張芳養17只,徐軍養26只,徐軍比張芳多養9只)

根據三個數量,還可以編成另外兩道應用題。

做第(2)(3)題

做完後指出:雖然每道題裡的三個數量都一樣,但由於條件和問題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樣。因此,解答應用題先要分清條件和問題,然後根據條件和問題的聯絡,確定用什麼方法算。

4、 做練習十二第10題

讓學生說明題意,明確和綠旗面數都是與哪種旗比的。為什麼解題的方法一樣?

三、課堂作業

練習十二第8題前4道計算題,第11題、12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材第24頁整理和複習第1題及第25頁練習六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歸納整理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2、通過一圖四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地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進一步提高每個學生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熟練程度。]

【教學重點】系統整理20以內退位減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我們已經學完了,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複習20以內退位減法。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20以內退位減法表,並提問:

[1、想一想20以內退位減法一共有幾道題?

2、找一找減法表中有什麼規律?怎樣才能很快地記住這36道題?]

二、探索規律,彙報交流

學生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1、豎著看,在排列上有什麼規律?

(1)每一豎行的減數都不變.

(2)每一豎行的被減數從上到下依次遞增1,這樣它們的差也依次遞增1

[引導學生得出:減數不變,被減數越大。差也越大。]

2、橫著看,在排列上有什麼規律?

(1)每一橫行的被減數都不變。

[(2)每一橫行的減數從左往右依次少1,這樣它們的差也依次遞增1。]

三、掌握演算法

[想一想:20以內的退位減法題,你是怎樣算的?]

四、歸納整理

[動腦筋想一想你還能發現什麼有規律的排列?還能把這些卡片重新有規律的排列一下嗎?]

五、口算練習

[1、教師任指表中一題,學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師隨意指出表中一題,讓學生找出與這道題得數相同的所有試題。

[3、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重點練習。]

4、做練習六第3題。

[全班同時開始做題,教師計算時間,看誰又對又快。要求每分鐘完成8-10題。]

5、完成練習六第1題,奪紅旗比賽,培養學生計算能力。

[6、完成練習六第2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熟練運用退位減法表中的規律,掌握得數相等的兩個減法算式的特點。]

六、總結並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練習,使學生在有梯度的練習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在老師的鼓勵下,運用想加算減法,學生計算的速度有了明顯的提高。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這是一次實踐活動,活動內容是用加和減(一)、(二)中學習的口算解決假日活動中的具體問題。因此,熟練掌握100以內加減法是學習本課的基礎,通過本課的學習,也是對100以內加減法的複習與鞏固,並且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在場景圖中安排了表演文藝節目、拍照、澆樹、拾廢電池等內容。每幅圖都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前三幅根據圖的內容設計了相應的對話以及數學問題,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問題之後,還可嘗試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並解答。在拾廢電池這項活動中,教材只給了三名學生拾的節數,把問題留給學生提。可見,假日小隊給學生留下了較多的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機會。教材還要求學生聯絡自己的假日小隊活動提出能解決的問題。

[教學目標]

1.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感受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

2.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考。

3.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我們已經開展了假日小隊活動,你喜歡嗎?你參加了哪些活動?

學生談體會,教師讚許並鼓勵學生多參加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春蕾國小也開展了假日小隊活動,我們一起去參觀,高興嗎?

出示課題假日小隊。

[評: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匯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愉快情緒和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很有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去。]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整體感知。

提問:觀察假日小隊的場景圖,你看到春蕾國小的同學在假日裡開展了哪些活動?

在學生回答後板書:表演節目、拍照、澆樹、收集廢電池。

2.表演節目。

出示表演節目情境圖(一)。

提問: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什麼?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學生分析題意,並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先獨立想一想這些問題,再分組解決。在分組學習的基礎上進行集體交流。

表揚:同學們善於思考、樂於合作,順利解決了問題,真棒!

出示表演節目情境圖(二)以及部分文字這是第19個節目,後面還有4個節目。引導學生讀一讀這句話,並讓學生體會這是第19個節目就是連同這個節目在內共演了19個。提問:你能根據這句話提出哪些問題?怎樣回答?(分組學習,再集體交流。)

表揚:同學們大膽思考,想出了這麼多的數學問題,真了不起。

3.拍照。

出示拍照情境圖以及文字已經照了29張,還有9個小朋友沒有照。

提問:根據這兩句話,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接著出示問題:剩下的膠捲夠其餘每人照一張嗎?

提問:要解答這個問題還需要知道什麼?你能在圖中找到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分組交流,彙報交流情況。

表揚:同學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真是聰明的孩子

4.澆樹。

出示澆樹場景圖,再相應出示對話和問題:一共有35棵小樹苗,還有8棵樹苗沒有澆,已經澆了多少棵?

提問:怎樣解答這個問題呢??

學生獨立思考,在小組裡交流想法,再集體交流。

5.收集廢電池。

出示收集廢電池情境圖以及三個女孩的對話。讓學生給這三個女孩分別取名字。

提問: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自己會解答嗎?先想一想,在小組裡說一說。

學生彙報交流的情況。

談話: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的問題,都是智慧小博士。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和思考,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問題呢

[評:這一環節注重讓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小組學習中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適時的、富有激勵性的評價,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與歡樂。]

三、聯絡實際,拓展應用

談話:我們也開展了假日小隊的活動,你能解決活動中的哪些問題?

每個小組發一張活動統計表:

參加跳繩比賽的有12人

參加迎面接力的有31人

參加拔河比賽的有20人

學生A收集了27張圖片

學生B收集了9張圖片

學生C收集了30張圖片

學生分組學習,根據活動統計表,提出用加法或用減法計算的問題,並自己解答。比一比,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解答也正確,評出冠軍組。

談話:想一想,在學習和生活中,你還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用減法計算的問題,並正確解答。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

[評:把學習數學再一次和學生熟悉的活動聯絡起來,使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可以用到數學,並使學生善於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競賽形式的小組學習,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把小組內的學生緊緊聯絡在一起,增強了他們的團隊意識。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數學,拓寬了學生學習的領域,激發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四、總結

談話:今天的學習,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快樂。想一想,你有哪些收穫?

先說給同桌同學聽一聽,再說給老師聽一聽。

[評: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習的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愉快。讓學生自己談收穫,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起到鞏固、深化、總結的作用。]

[總評]

在課改理念的指導下,這節課的設計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1. 把學生熟悉的活動和數學學習緊密聯絡起來,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2. 善於引導學生根據熟悉的情境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他們的數學眼光;3.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會思考、會探索、會合作,能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4. 教師的評價適時、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並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基本思考方法,並能正確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百分數的理解,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中的兩個已知條件,要求學生各自畫線段圖表示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

學生畫好後,討論:畫幾條線段表示這兩個數量比較合適?表示哪個數量的線段應該畫長一些?大約長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提出要求:根據這兩個已知條件,你能求出哪些問題?

引導學生分別從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實際造林比計劃多多少公頃”“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多少公頃”“實際造林面積相當於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原計劃造林面積相當於實際的百分之幾”等問題。

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提出例1中的問題: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

2、引導思考: 這個問題是把哪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較時以哪個數量作為單位1?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就是求哪個數量是哪個數量的百分之幾?

小結: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公頃數相當於原計劃的百分之幾。

啟發:根據上面的討論,你打算怎樣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學生列式計算後,進一步追問: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公頃數是怎樣計算的?要求4公頃相當於16公頃的百分之幾,又是怎樣算的?綜合算式應該怎樣列?

3、進一步引導: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據兩個已知條件,可以求出實際造林面積相當於計劃的百分之幾”,你會列式解答這個問題嗎?

學生列式計算後追問:這裡得到的125%與剛才得到的25%這兩個百分數有什麼關係?

聯絡學生的討論明確:從125%中去掉與單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百分數。

提出要求:根據上面的討論,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還可以怎樣列式?

學生列式後追問:“125%—100%”這個算式中,125%表示什麼意思?100%呢?

二、教學“試一試”

1、出示問題: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

啟發:根據例題中問題的答案猜一猜,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學生作出猜想後,暫不作評價。

提問:這個問題又是把哪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較時以哪個數量作為單位1?要求“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就是求哪個數量是哪個數量的百分之幾?你打算怎樣列式解答?還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嗎?

2、學生列式計算後討論:這個答案與你此前的猜想一樣嗎?為什麼不一樣?

小結:“試一試”與例題中的問題都是把實際造林面積與原計劃造林面積進行比較,但由於比較時單位1的數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數也就不同。

三、指導完成“練一練”

1、要求學生自由讀題。

2、提問:你是怎樣理解“20xx年在讀研究生的人數比20xx年增加了百分之幾”這個問題的?

學生討論後,要求他們各自列式解答。

3、根據學生在解答過程中的表現,相機提問:計算中有沒有遇到什麼新的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後,引導他們自主閱讀本頁教材的底注,並組織適當的交流。

四、指導完成練習一第1~3題

1、做練習一第1題。

可以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學生感到困難,可啟發他們先畫出相應的線段圖,再根據線段圖進行思考。

2、做練習一第2題。

先讓學生說說對問題的理解,再讓學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學生把計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數。

3、做練習一第3題。

先鼓勵學生獨立解答,再通過交流讓學生說清楚思考的過程。可提醒學生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五、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時,通常可以怎樣思考?計算過程中還要注意些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第八冊《國小點的認識與加減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課前練習,引出課題

1、改寫下面的單位 (先填分數再填小數)

25釐米 =()米 9分米=( )米 3釐米=( )米 7角=( )元 6分=( )元

2、讀數

180.018.00 1.800 1800

為什麼你們讀的都不一樣呢?(小數點在移動)(板書:小數點) 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師:(板書課題:小數點搬家)哦,原來小數點要搬家了。看了課題你有什麼想法嗎?

生:小數點為什麼要搬家?它怎麼搬家的?……

二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一)觀看課件:

1.話說森林裡,山羊開了一家快餐店,顧客可真不少。小數點就說:“我去玩一玩,一會兒再回來。”說完就“嗖”的一聲跑走了。誰知它一走,顧客也跟著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電話:小數點快快回家。小數點接到電話急忙回家。它隨便找個位置就跳了上去。(¥4.00)過了一會兒,小數點覺得很奇怪“沒有顧客?為什麼會這樣呢?”小數點想了想,說:“我要搬搬家!”於是小數點搬到了4的前面(¥0.40)這時就有一些動物來快餐店了。小數點很開心,想著“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數點又往左再搬一次家(¥0.04)。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極了。小數點開心極了,想著“我真是個天才!”

(二)分析探討,找出規律

師:小數點向哪邊搬家的?快餐的價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山羊快餐店從一個客人都沒有,到現在生意比以前更興隆。這是為什麼呢?

(生說)

師: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小數點回來後,快餐價格的具體變化。 這些變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規律呢?請同學們在組內討論:

1.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

2.小數點移動後這個數發生了什麼變化?

3.小組彙報 。

彙報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老師小結歸納:

小數點向左移動位,這個數將縮小到原來的 倍;

小數點向左移動位,這個數將縮小到原來的 倍;

小數點向左移動 位,這個數將縮小到原來的倍;

小練習:

1、口答:

(1)把34.2縮小到原來的1/10是 ;

(2)把34.2縮小到原來的1/100是 ;

(3)把34.2縮小到原來的1/1000是 ;

2、我會算:

15.6÷10=60.1÷100= 73.5÷1000=

動腦筋想一想:

來了這麼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這時,快餐價格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讓學生先思考,然後在小組中交流,最後填書本上40頁的試一試 )。

試一試

小數點向右移動 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來的 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 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來的 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 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來的 倍;

……

師:誰來說說小數點向右搬家的變化?為什麼後面寫著省略號?你能再填一句嗎?

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小數點右移,原來的數就會擴大(板書),小數點左移,原來的數就會縮小(板書)。

出示“四句歌”

小練習:

1、口答:

(1)把0.08擴大10倍是 ;

(2)把0.08擴大100倍是 ;

(3)把0.08擴大1000倍是 ;

2、我會算:

0.98×10=0.34×100= 0.87×1000=

三、實踐應用

小數點這樣跳來跳去,嚴重的影響了山羊的生意,我們能把它放在一個合適的地方嗎?(結合生活實際,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四、綜合應用

通過剛才小數點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數點移動引起數的大小的變化規律,小數點真是個神奇的小傢伙,我們在學習中應如何應用它呢?

1、下面的數與0.285比較,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或縮

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2.8528500.02850.00285

2、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那麼這個數擴大__倍;如果這個數要擴大到原來的100 倍,這個小數的小數點應向___移動___ 位。

3、小山羊要去進貨,途中要經過一條小河,你能幫它過河嗎?

4、我會選。

(1)把0.5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這個數就擴大到原來的 ()。

A. 10倍 B. 100倍 C. 1000倍D. 10000倍

(2)把6.72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得()。

A. 0.672B. 0.0672 C. 67.2D. 672

(3)把23.4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這個數就( )。

A. 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B. 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C. 縮小到原來的 D. 縮小到原來的

(4)把0.285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這個數就( )。

A. 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B. 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C. 縮小到原來的 D. 縮小到原來的

5、思考題:有比3.5大並且比3.6小的小數嗎?如果有,請你寫出兩個這樣的小數。

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板書設計:

小數點搬家

0.04 元0.40元 4.00元

小 10倍

1/100 數100倍 1/1000 點倍

1/10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課標蘇教版第八冊83-84頁

教學目標:

1.使同學藉助計算器,探索並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隨著乘幾”的變化規律,能應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同學體驗“猜測-驗證”這一探索數學規律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從而發展同學思維,培養科學的探究素質。

3.使同學在探究過程中獲得勝利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過程:

一、匯入因數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數

2

4

20

400

2

40

200

指名口答,並說說怎麼想的。

二、猜測

已知36×30=1080,假如其中的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得到的積有會什麼變化?

同學猜測。師引導說出需舉例驗證。

三、驗證

1.師引導運用表格來舉例驗證。

因數

因數

積的變化

36

30

1080

指名舉例,師板書,在此過程中指導填表:積怎樣算,積的變化是什麼,又怎麼表示。

師:觀察整張表格,你發現了什麼?符合猜測嗎?

小結:在36×30=1080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 積也會乘這個數。

2.在其他乘法算式中是否也存在這樣一個結論呢?再次猜測、驗證。

同學任意舉例填表。

因數

因數

積的變化

展示作業紙,你發現了什麼?符合猜測嗎?

小結:沒有一個人舉的例子不符合這個發現,說明在任何一個乘法算式中,存在一個規律。這個規律是什麼?

四、應用

1.用規律解釋:

(1)口算:24×30=?你是怎麼算的?你能用剛才的規律解釋嗎?

(2)筆算:250×15=?(簡便演算法)

2.用規律計算:“想想做做”1、2。

3.數學日記。

4.自然界的計算專家。

五、總結

師:你能總結一下今天學習的內容或學習的感受,為這節課定個題目嗎?

六、拓展(匯入中的口算題)

因數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數

2

4

20

400

2

40

200

24

48

240

4800

2400

4800

24000

你還看到了什麼?你想說點什麼?

大家的表示讓我想起這樣一句話“僅僅擁有知識的人從石頭裡只能看到石頭,擁有智慧的人就能從石頭裡看到風景,從沙子裡看到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