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課堂實驗教學總結報告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那麼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課堂實驗教學總結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課堂實驗教學總結報告

課堂實驗主要有隨堂實驗(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兩種。

1.明確實驗的教學目的

課堂設計中的每一個實驗都是有具體的教學目標的,而非走個形式,單純讓課堂教學形式顯得豐富一點。目標的不同,實驗內容的選擇標準會不同,實驗過程的側重點不同,實驗具體的實施步驟也不同。課堂實驗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種:

(1)掌握知識,如觀察到某種實驗現象;

(2)訓練技能

(3)學習研究方法;

(4)引入課題;

(5)突出教材的重點或者突破教材的難點。

2.常見的實驗設計方法

(1)控制變數法(遍地開花)

(2)轉換法(測液體壓強;證明分子運動等)

(3)累積法(測量硬幣的厚度)

(4)放大法(音叉在震動;呼吸作用實驗中的細玻璃管等)

3.實驗中的科學思想

(1)類比法

(2)模型法(化學和生物中用的比較多)

4.完整的實驗步驟

科學探究形式的實驗:

(1)提出問題

創設情境(雪地裡的腳印有深有淺,提出壓力的作用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直接提出

(2)建立猜想和假設

教學設計的時候做好充分的預設,分析對於這個問題學生是否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假設,針對以下三種情況做出預處理。

學生提不出假設:

一:以知識卡的形式提供背景資料;

二:結合生活經驗適當引導(需要提前想好哪些生活經驗的例項);

三:直接給出(eg.你們覺得XXX是否可能會是影響XXX的因素呢)原則是:先引導,引導不出再給出,然後讓學生思考你給出的這個假設的合理性。

2.學生提出的假設是比較常見的錯誤前概念:不要直接否定。

一:加入到實驗探究的因素中,通過實驗讓學生髮現該假設是錯誤的;

二:在不方便設計的情況,結合生活經驗和已知的科學知識,利用證偽的方法,舉出反例直接推翻,要注意給出典型的反例。

3.學生提出的假設太偏,毫無依據:在開始要求學生做出假設的時候,給出思考的切入點,限定範圍。

關於是否需要學生回答他提出假設的原因:(視情況而定,具體讓我再忖忖)

(3)設計實驗方案

控制變數法設計實驗:

實驗材料的選擇上:

一:選材比較多,且都可以實現探究的可以直接給出限定學生的思維方向(如: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中,要求學生用沙子,小木凳和砝碼,重點看學生如何)也可以自由發揮,生成多種實驗思路,一起探討;

二:選材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明顯度的(如:光合作用選天竺葵,電阻的影響因素選電阻大的),可以直接給出,事後思考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材料。

如何控制變數:自變數是什麼,因變數是什麼,實驗中如何改變自變數,如何保持其他影響因素不變;(如:在探究電阻電壓電流關係實驗中,)

如何控制無關變數:哪些條件要保持一致;

觀察指標:這個很重要,特別是一些實驗無法直接觀察要研究的變數,需要轉化法來進行觀察的(如:電磁鐵的磁性通過觀察大頭針,動能的大小通過觀察小車前進的距離,呼吸作用是否進行通過觀察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需要點明並一起探討;

套路一(初級k1):建立假設後,直接拿出任務單,讓學生按照任務單進行實驗,任務單上包括實驗材料,步驟,需要觀察記錄的表格。不需要學生來設計實驗。讓學生分析自己完成的實驗驗證的哪一個假設。K1方式,針對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還較弱的階段。

(初級k1+):建立假設,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教師總結,ppt上給出完整的實驗步驟,學生完成實驗填寫任務單。K1+方式,比較簡單的實驗,設計思路比較顯然,無需深入討論。所以,如果某個實驗有值得探討的地方,但是教師用了k1+的方式就會讓教學停留在淺層,無法深入。

套路二(進階k2):設計之前給一些提示,即根據提示思考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如摩擦力影響因素實驗中:探究前學生思考—兩個影響因素,什麼實驗方法?如何改變壓力?如何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k2方式,學生在上面四個實驗設計的關鍵點上有困難的,需要教師在實驗設計之前加以點明。

套路三(強化k3):自選材料或給出材料,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之後進行彙報。教師在學生彙報的過程提問,選材的原因,如何控制,觀察什麼實驗指標。即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講出設計理由。K3方式,往往學生對實驗的設計可以自己得出,但是實驗中又有一些關鍵點需要點出和強化的。

大多實驗可以採用k2和k3結合的方式。對於學生設計有困難的點,給出提示,讓學生設計好方案。在分享討論的過程中,再詢問學生某些設計點的原因。如:牛頓第一定律中探究不同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實驗中,設計如下探究卡:

實驗設計完成之後,再針對實驗的其他注意點做適當的說明。

(4)進行實驗

學生實驗,教師演示,或者利用ppt圖片演示實驗過程給出實驗結果圖。

上面三種方法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整節課的設計而定。如果,這節課中學生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已經比較多了,或者實驗的操作比較複雜,或者實驗的操作意義不大比較枯燥,那麼選擇第三種也是一種好方法。

(5)結果的分析討論

學生分享觀察到的現象,記錄的資料。講授分析處理資料的方法:作圖法,分析影象的方法等。

(6)得出結論

學生先初步得出實驗結論,教師歸納總結。注意培養學生下結論的規範和科學的語言表達。

備註:實際課堂教學中由於時間限制等原因無法面面俱到,要根據教學實際適當取捨,在一節課中根據教學目的重點突出某一環節。但是整體來看,實驗方案的設計,結果分析都是處在比較重要的位置的。

5.演示實驗的注意點

(1)配合講解,指導明確。

儀器:如果儀器是第一次使用,教師要講解實驗儀器的名稱,基本結構,操作方法。

觀察點:在演示前告訴學生,告訴學生觀察什麼,注意什麼變化,讓學生有一定的思想準備,注意力集中在關鍵點上;

實驗方法:(個人覺得可以在實驗結束之後講解,但具體要結合教學情況)

(2)注意趣味和互動

可以讓學生上臺來配合教師實驗完成實驗操作;請學生描述實驗現象;

(3)實驗現象要明顯,直觀,實驗安全可靠;

6.隨堂實驗的注意點

隨堂實驗和演示實驗最大的不同就是學生自己要動手操作。

(1)在實驗選擇上,選擇安全,操作不復雜的實驗比較好;

(2)實驗前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探討實驗方案,明確實驗的步驟和實驗的注意事項;如果沒有明確實驗步驟,學生操作起來就會比較困難,丟三落四,拖慢課堂進度,得不到較好的實驗結果。

(3)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走下講臺,積極和學生進行探討,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實驗。及時記錄實驗現象和資料,發現並提煉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積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