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精選13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精選13篇)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作為古詩文學習不僅能提供文學滋養,而且融會在詩文中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守都將成為新一代中國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資源。學生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學古詩,不僅很快就可以熟記成誦,而且會感到很大興趣,在學詩的同時學到很多有關歷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類知識,可以使他們終身受益無窮。為此,我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以新的科學教育、課程理念作支撐,實踐校本課程《古詩誦讀》,從而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豐富學生人文素養。著力建立“全面發展、人文見長”的班級特色。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他們正處於記憶力的快速發展時期,但他們的記憶仍以機械記憶為主,好奇心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是進入學校不久的學生,他們的識字量還比較少,對閱讀的.規律和方法也知道得很少,因此在閱讀方面存在較大難度,不能初步讀出文中所表達的情感,能夠逐步提高,但仍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內容:

每週一詩(文),知道作者,簡單瞭解詩意,掌握誦讀節奏,並能熟讀成誦詠鵝憫農春曉

(唐)駱賓王(唐)李紳(唐)孟浩然鵝,鵝,鵝,鋤禾日當午,春眠不覺曉,曲項向天歌,汗滴禾下土。處處聞啼鳥。白毛浮綠水,誰知盤中餐,夜來風雨聲,紅掌撥清波。粒粒皆辛苦。花落知多少。

登鸛雀樓靜夜思賦得古草原離別(唐)王之煥(唐)李白(唐)白居易白日依山盡,床前明月光,離離原上草,黃河入海流。疑是地上霜。一歲一枯榮。欲窮千里目,舉頭望明月,野火吹不盡,更上一層樓。低頭思故鄉。春風吹又生。

尋隱者不遇江上漁者憫農(唐)賈島(宋)范仲淹(唐)李紳松下問童子,江山往來人,春種一粒粟,言師採藥去。但愛鱸魚美。秋收萬顆子。只在此山中,君看一葉舟,四海無閒田,雲深不知處。出沒風波里。農民猶餓死。

江雪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柳宗元(唐)杜甫(唐)王維千山鳥飛絕,兩個黃酈鳴翠柳,獨在異鄉為異客,萬徑人蹤滅。一行白鷺上青天。每逢佳節倍思親。孤舟蓑笠翁,窗含西嶺千秋雪,遙知兄弟登高處,獨釣寒江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廬山瀑布遊子吟敕勒歌

(唐)李白(唐)孟郊敕勒川,陰山下,日照香爐生紫煙,慈母手中線,天似穹廬,遙看瀑布掛前川。遊子身上衣。籠蓋四野。

飛流直下三千尺,臨行密密縫,天蒼蒼,野茫茫,疑是銀河落九天。意恐遲遲歸。風吹草低現牛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四、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初步瞭解詩文大意以及所蘊涵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古代優秀文化,加強文化修養,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並循序漸進提高誦讀水平。

2、在生活中引導學生見景吟詩、見物吟詩、表情吟詩、敘事吟詩,增進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昇華對生活的認識。

3、要讓學生在習作中運用古詩文,給詩句賦予一種新的表達內容和感受,從詩句原有的意境中跳出來,從更新、更廣的角度去理解、感悟古詩文。

五、評價工作安排

1、評價的一般原則

(1)正面評價。評價重在發現和肯定學生身上所蘊藏的潛能,所表現出的閃光點,鼓勵學生每一步的想象,激勵和維持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重視過程。重視在過程中的評價,關注學生在過程中的參與、體驗情況,強調讓學生自己來改進學習。

(3)重視體驗。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和體驗,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別人所傳授的經驗,能夠進行創新。

2、評價的主要內容

(1)對古詩學習的態度。

(2)對有關古詩知識的理解。

(3)對古詩的朗讀和背誦。

3、評價方式

(1)自評和他評相結合。

(2)教師評價與家長的評價相結合。

六、教學措施:

1、教師準確把握文中情感,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2、變換多種形式誦讀,讓學生更好感知古詩文朗讀技巧。

3、通過積累古詩文,提高學生記憶的廣度,相應增加識字量。

七、教研專題及研究措施

教研專題:在古詩學習中滲透德育研究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程理念,深鑽教材,吃透教材,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在課堂上嘗試師生互動,轉變觀念,由單一的師生問答轉變為師生互動,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

(3)在班上建立分工明確的學習小小組,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交流討論,實現以優帶差的良好效果。

(4)圍繞專題創造性地開展活動,在實踐中發展、提高。

八、教研課安排教學內容:

《遊子吟》時間:第十五週

九、個人業務學習安排

1、每週用一定的時間學習新的教學理論,並做好讀書筆記,深入理解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

2、廣泛閱讀教育教學雜誌,瞭解新的教學動態,學習他人優秀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3、向身邊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豐富提升自己的教學技巧,提高教學效率。

4、學習兒童心理學,做好學生的心理研究和實驗,探索新一代兒童的心理,寫好工作隨筆。

十、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1、“給詩人的一封信”活動

2、尋找詩人的足跡

3、瞭解詩人的生平事蹟、成才故事或悲涼的人生

4、製作詩文卡

5、背詩大王擂臺賽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詩詞的魅力深植於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從小熱愛誦讀詩詞,學會賞析詩詞,從而發自心底地喜歡中國的文化,並願意竭盡全力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文化。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經典誦讀工作的實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祖國優秀文化的興趣,促使學生從小熱愛祖國文化,多讀多背以加強語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豐富想象。

2、通過對大量經典作品、詩詞的吟誦和記憶,鍛鍊並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啟用並發展學生的思維力。

3、能正確認讀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詞。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詩詞,並能夠流利的背誦。

三、教學安排:

1、時間的`安排:

(1)利用各年級每週一節校本課程的時間。

(2)利用每天語文早讀的時間。

(3)鼓勵學生利用在家時間誦讀。

學生帶讀、領讀、齊讀。利用下午上課前十分鐘時間,採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

2、教學內容安排

第一週《楓橋夜泊》

第二週《尋隱者不遇》

第三週《詠柳》

第四周《出郊》

第五週《詠華山》

第六週《尋隱者不遇》

第七週《送元二使安西》

第八週《望天門山》

第九周《春夜喜雨》

第十週《古謠》

第十一週《三字經》

第十二週《三字經》

第十三週《三字經》

第十四周《三字經》

第十五週《明日歌》

第十六週誦詩文擂臺賽第十七週總結、評比。

四、教學評價

通過組織開展古詩文誦讀競賽,寫、畫古詩文等評價方式檢查和了解學生對古詩文的掌握情況。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從學生開學開始,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及綜合閱讀能力

無論是從實用的角度,還是從培養綜合素質考慮,寫好字都大有裨益。寫字要從小抓起,要幫助他們端正態度,產生寫字和閱讀的熱情,樹立閱讀寫字的信心,增強他們刻苦訓練、持之以恆的精神,力爭在這學期中,閱讀、寫字水平大有提高。

二、學生情況: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他們還沒有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握筆方法,寫字習慣也不好,寫字時坐不端正,愛說話,對於筆順間架結構等掌握不好。

三、具體措施:

第一隨時糾正,形成正確的書寫姿勢。

正確的.寫字姿勢是寫好字的前提條件,由於當今孩子執筆早,進一年級讀書已經養成了不良的書寫習慣,因此,教師要在平時多注意,不斷糾正。

第二創造性地使用好現有資源。

用好語文書、用好練習本、用好範寫的田字格。注重平時,以評促寫,同時開展豐富的活動,如定期開展書法興趣小組,調動學生寫字的興趣,發掘學生自身的潛能,不斷提高寫字質量,為提高國小生的語文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讓一年級學生學會讀書,喜歡讀書,將為他們今後的學語文奠定牢固基礎。第一比賽讀,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第二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開啟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

(1)校本閱讀課上,老師要認真上好閱讀課。

(2)每週用一節校本閱讀課的時間讓學生交流讀書情況。班級可以開展講故事比賽、朗讀比賽等活動。

第三注重自己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儘可能

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第四營造讀書氛圍,激發讀書激情。

(1)老師在每天下午的自習課這段時間坐在班級,和學生一起,師生同讀,做學生的榜樣。

(2)各班級建立好“圖書角”這塊陣地,實現班級圖書資源共享。(3)為了提高家庭閱讀水平,利用家長會,提倡“親子”閱讀,要求家長每天陪讀30分鐘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充分發揮學校及周圍的資源優勢,挖掘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化發展的課程。本學期校本課程將在上學期開發實施並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和完善,本著“一切為了學生,培養髮展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學校持續發展目標,把讀書活動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加大管理力度,採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課程基本理念

1、本著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給學生最適應的教育,讓學生最快樂的成長,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他們真正成為一名既能全面發展,又能突出個性的合格國小生。

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教學內容,採用靈活豐富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和發展要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改變學習方式,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興趣。

4、通過學習,不斷髮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備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並能獲取新的知識的能力。

5、建立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並重的評價體系。形成學生認同,樂於參與的激勵性評價形式。

6、為突出校體課程的靈活性和選擇性,按季節和時令選擇相應授課內容。

7、 課程設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為主。

三、課程內容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備日常交往的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現將課程內容分為以下幾個教學內容

1、說說習慣

2、尊敬國旗,會唱國歌

3、姿勢正確,書寫認真

4、良好的站立姿勢

5、文明禮貌,微笑待人

6、衛生習慣我知道

7、今天的事情今天做

8、正確坐姿我知道

9、尊敬老師,友愛同學

10、做個認真聽講的.好孩子

四、課程實施及建議:

1、課程教學結構:

創設情境小組交流彙報表演師生評價

2、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

3、課時安排

每週1課時

4、活動地點:

本班教室或根據需要而定

五、具體目標:

1、讓學生知道作為中國人必須要尊敬國旗,會唱國歌。

2、使學生知道正確的書寫姿勢、站立姿勢,瞭解不良姿勢的危害。能真正做好。

3、懂得生活中要懂禮貌,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4、能夠建立講究衛生的意識,使學生認識細菌的危害,注意衛生保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5、知道“今日事今日畢”的道理,養成今天的事今天做的好習慣。

6、瞭解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真正做到。

7、知道只有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才是一個好學生。明白養成好的習慣可以使我們終生受益。

六、課程實施的有關要求

1、認識習慣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分析案例等各種方式來進行,使孩子切身感受到習慣的重要性。

2、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適當的行為規範。如定班規,制定習慣培養目標。要讓孩子自己說:習慣這麼重要,我特別需要形成一個什麼什麼習慣。要一個一個地定培養目標,甚至兩個月培養一個習慣,一個新習慣,這都很好。

3、進行形象感人的榜樣教育。用各種教育行動進行榜樣教育,各種各樣的傑出人物都有好習慣。

4、持之以恆地練習。行為習慣需要持久的訓練,習慣培養有很多技術手段,都可以嘗試,但是有一條,一個行為習慣的形成一定要訓練一個月以上。但是這訓練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進行分析、評估、引導、訓練等等,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5、及時而科學地評估、引導。用各種方式表揚,引導。

6、逐步培養良好的班風、校風。如在班級裡誰出現了好的行為,在班裡就得到鼓勵、支援、欣賞;誰有不良行為出現了,就受到反對、批評。在家庭中同樣如此。這對一個人好的習慣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詩詞的魅力深植於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從小熱愛誦讀詩詞,學會賞析詩詞,從而發自心底的喜歡中國文化,並願意竭盡全力繼承和發揚中華的傳統文化。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擁有活躍的`思維並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徵,此階段的校本課程內容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想象力力為主的詩詞欣賞課。通過捏學古詩、背古詩、畫古詩情景作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並在活動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交流和主動創新意識。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經典誦讀工作的實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促使學生從小熱愛祖國文化,多讀多背以加強語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豐富想象。

2、通過對大量經典作品、詩詞的吟誦和記憶,鍛鍊並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啟用並了展學生的思維力。

3、能正確認讀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詞。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詞,並能夠流利地背誦。

四、教學安排:

1、時間的安排:

(1)利用每週校本課的時間。

(2)利用每天早讀課的時間。

(3)鼓勵學生回家誦讀。

2、教學內容安排:

第一週:《楓橋夜泊》

第二週:《尋隱者不遇》

第三週:《詠柳》

第四周:《出郊》

第五週:《詠華山》

第六週:《尋隱者不遇》

第七週:《送元二使安西》

第八週:《望天門山》

第九周:《春夜喜雨》

第十週:《古謠》

第十一週:《三字經》

第十二週:《三字經》

第十三週 :《三字經》

第十四周:《三字經》

第十五週:《三字經》

第十六週:《三字經》

第十七週:總結,評價

五、教學評價

通過組織開展古詩文誦讀競賽,寫、畫古詩文等評價方式檢查和了解學生古詩文的掌握情況。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方面還很幼稚,有待加強。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向學生介紹我們的介休文化,通過對這些介休風俗的瞭解,增強對介休文化的熱愛,對介休的熱愛。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校本課程教學包括《愛我介休》的文化篇、名人篇、風景篇、風俗篇、特產篇五部分內容。

三、教材分析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自編教學講義,教學內容以“瞭解介休”“愛我介休”為主題,引導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介休的古文化、認識瞭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蹟、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四、教學目標

1、學習介休的古文化、認識瞭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蹟、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2、通過學生誦讀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

3、通過對介休文化的瞭解,增強學生熱愛介休的情懷。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熱愛介休的情懷。

2、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錄音機等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習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自主學習,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習夥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習,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4、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援,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樂趣。

七、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次介休歷史沿革、孝文化、水文化

第二次瓷文化、古堡文化及晉商文化

第三次介子推、郭泰

第四次文彥博、介休歷代名人簡介

第五次介休綿山、張壁古堡

第六次介休后土廟、其他風景名勝簡介

第七次風俗篇的“醋仙”王來福——認乾親

第八次風俗篇的兜肚肚——清明節的習俗

第九次特產篇的貫陷糖、洪山陶瓷

第十次特產篇的銀條菜、介休鹿茸、義安老黃酒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數學是一個色彩繽紛的萬花筒,美麗而奇妙。數學遊戲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開發智力的、生動活潑”的課外教學資源。教師把它作為可開發的校本課程資源,通過介紹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發展史、數學智力遊戲、數學幽默故事、數學遊戲題等,學生在瞭解數學歷史、探索解法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了數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數學方法的創造力,因此產生了進一步對學習數學的嚮往,數學遊戲激發了國小生的創造力。

二、目的要求: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2、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5、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敢於質疑、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三、具體措施:

1、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現有知識水平為依據,採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做課件、實物操作等),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願意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敢於質疑,樂於討論探究生活中各種現象,喜歡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

2、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培養和強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活動中我將輸入更多數學的知識並且更多的是講述一些數學的相關知識,讓更多同學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瞭解數學的歷史和學習數學家的研究精神,使他們的知識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4、增加實踐的機會,校本課程使他們認識到數學並不是僅僅用在計算上,而更大的就是“從實踐中來,服務於實踐”,使他們意識到學習數學的用處。當然也更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活動時間安排:

第三週

1、華羅庚的數學故事

2、數學閱讀:好習慣,早養成

3、數學遊戲:排隊問題

第五週

1、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2、趣味數學:有趣的火柴棒

3、數學遊戲:擊鼓傳花

第七週

1、數學家錢學森的故事

2、數學與生活:植樹問題

3、數學遊戲:過河

第九周

1、智慧閱讀:聰明的小男孩

2、趣味數學:一筆畫出圖形

3、數學遊戲:圖形的拼組

第十一週

1、故事閱讀:一枚硬幣

2、數學遊戲:模擬跳蚤市場

第十三週

1、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2、趣味數學:奶奶過生日

3、數學遊戲:火車鑽山洞

第十五週

1、數學故事:魯迅珍惜時間的故事

2、數學遊戲:合理的利用時間

第十七週

1、數學家的故事:牛頓忘我的工作

2、智慧閱讀:巧取王冠

3、數學遊戲:找規律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篇8

一、總體目標

1、讓學生認識、瞭解學校的自然與環境,感受學校的美麗與可愛,產生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思想情操,奠定熱愛祖國的思想基礎。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收集、分析、整理資訊、解決問題及欣賞、實踐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組織形式

充分體現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化的原則,以書法、繪畫、攝影、設計、環保、參觀等活動形式上好校本教材,組織校本活動;結合學科整合,根據具體情況,可以採用小組活動(小組活動也可以打破班級的界限)、個人活動或班級活動。

三、時間、內容、課時安排

周次 內容 課時 備註

1 大自然的`一角(自然室) 1

2 知識的天窗(圖書室) 1

3 與好書交朋友(閱覽室) 1

4 五顏六色的天地(美術室)1

5 我是國小生 1

6 身高與健康 1

7 保護耳朵 1

8 不要隨地吐痰 1

9 五講四美三熱愛 1

11 接種疫苗 1

13 預防紅眼病 1

14 預防齲齒 1

15 洗澡的衛生要求 1

16 學校裡的安全 1

17 注意莫觸電 1

18 預防煤氣中毒 1

19 體育與健康 1

四、評價方式

注重“三維”,即關注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注重發展性評價,除關注學生學習成果外,更要重視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全過程,關注學生面對挫折和與人交往方面的表現以及習慣養成等。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篇9

一年級校本課程本學期以手工課為主,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手工課更突出學生的動手操作性、靈活性。按照《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教學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儘量讓學生多煉、多動,多給學生以儘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願,報名後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三、教學形式

作為一門以學生實踐動手操作為主的課程,它的教育方式勢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儘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餘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

四、課時安排

校本課程每週每個班1課時。教師與教室的安排根據需要定。

五、教學內容

六、教學評價

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A”、“B”、“C”、“D”四個等級。

(3)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內。七、教室安排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篇10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擁有活躍的思維並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徵,此階段的校本課程內容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的橡皮泥製作課。通過捏橡皮泥這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並在活動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交流和主動創新意識。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學習、勇於探索實踐的良好品質。

2、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並學會主動交流、合作分享、實踐創新。

3、學習和掌握手工製作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

4、培養學生收集、分析、整理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動手中激發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教學任務:

充分體現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活動化的原則,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為主目標,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採用個人、小組、班級活動方式,組織好校本課程的實施。

四、教學措施

1、多種形式培養興趣,生動活潑發掘潛能。充分挖掘學科課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結合學生特點適當補充一些科普新知識和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激發學生的興趣。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儘量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時間以發揮創作空間。

3、採取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呈現一個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4、對學生學習中的表現進行及時而且積極的評價,激勵新的創新火花的迸發。

5、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五、教學內容及進度安排

(略)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篇11

本學期仍以學校校本課程為依託,以學生髮展為主線,以學生心靈成長需求為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實施閱讀引領學生精神成長。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些活潑可愛、健康向上的孩子們剛開始國小生活,在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方面都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2、對學生進行健康的興趣愛好,誠實守信、尊敬長輩、愛護花草等生活習慣,培養安全意識。

3、營造吟誦兒歌、童謠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4、會賞析、吟誦一定數量的經典兒歌。

5、通過多種形式表現自己對兒歌的感受,大膽表現自己,積極培養學習兒歌的樂趣和願望。

三、教學措施。

1、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節儉及愛衛生的好品德。

2、將思想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3、通過豐富多彩的誦讀形式,引領學生從讀詩、背詩、賞詩中培養讀書興趣。

此外,還要結合本班實際及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活動形式力求生動活潑,富於童趣。

四、教學進度附下表:

教學進度表

一、二、三週:講文明,懂禮貌

四、五、六週:誠實的孩子人人愛

七、八週:我是家庭小主人

九、十週:愛父母,尊長輩

十一、十二週:課間活動守秩序

十三、十四周:專心聽講

十五、十六週:愛護花草樹木

十七、十八週: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堅持基於“核心素養”的有效課堂為目標,在學校教務處、教科室的引領下,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結合本教研組的實際情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教研組團隊建設為關鍵,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綜合素質。

二、教研主題

基於“核心素養”的有效課堂

三、學情分析

一年級有六個教學班,共有學生251人,6名語文教師,各擔任1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和《道德與法制》《健康與幸福》課。一年級的國小生,還帶有明顯的幼兒期的特點。他們天真可愛、自由散慢、自控能力差,給我們一年級的老師的教學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半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許多識字方法,積累了豐富的詞彙,語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也有個別同學學習沒有自覺性,依賴性較重,所以班級中學習成績層次分明。對於這部分學生有待於今後教學中採取多種方式,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其主動地發現、探究。使他們感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進而不斷產生學習的動力,並逐漸使學習成為自身發展的需要。

四、主要工作目標

圍繞學校工作目標和語文組教學計劃,本教研組打算在語文教學上繼續集思廣益,以“核心素養”研究為主,在總結以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研究,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使每一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所提升。

細緻、有效地抓好一年級語文教學常規工作、常規管理,營造有創意的、積極進取的教研組團隊,爭當優秀教研組。

五、具體措施

一)改進教學思想

在教學過程中,真正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先明確每堂課學生要學什麼,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二)重視培養能力

學生獲得知識是必要的,但培養能力更重要。一個學生如果沒有自學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的終身發展將受到限制,所以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就第二冊語文教學來說,要著重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理解詞句的能力,朗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初步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較大發展。

三)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識字教學要改變不分重點、難點一律由老師先教字音、分析字形、講解字義,再讓學生機械抄寫的陳舊教法。學生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漢字知識和識字方法,教學中要注意放手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利用學過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記憶字形,結合詞句和生活實際理解字義,教師只對難點作指導和講解。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教學時間,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杜絕逐句講解,繁瑣分析的現象,一定要體現以讀為主,要把以往分析講解的時間省出來,讓學生多讀書,多背誦,不斷增加語言積累。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各方面的語文能力得到訓練。語文實踐活動,內容上要與課內教學密切聯絡,形式上要活潑有趣,使學生樂於參加。可以把表演、競賽、遊戲引進課堂,也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進行活動。使學生在反覆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語文能力。

六、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識字、寫字教學要注意讓學生互相交流,不要“一刀切”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

二)閱讀教學要注意重視朗讀的指導。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對提問要精心設計,問題具有思考價值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口語交際要貼近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對於精彩語言,及時評價。

四)要開展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一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篇13

一、教材分析:

校本課程是充分利用學校周圍的資源和學校的資源優勢,挖掘課程資源的開發。課程以安全教育,文化傳統教育,日常行為習慣教育為主,旨在指導、培養、教育學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時引導學生自覺閱讀有關課外書籍,講一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我校是一所農村學校,絕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為儘快讓學生適應在校的生活與學習。確保學生生活自理。

2、如今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驕、嬌二氣嚴重,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與人共處,不會過集體生活,為讓學生儘快融入集體,為此開設校本課程以加強教育和引導。

3、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教學內容,採用靈活、豐富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實踐經驗,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和發展要求,提高學生的素質。

4、改變學習方式,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興趣。

5、充分重視學校的傳統和拓展,教師資源和優勢,社群資源的優勢和開發,學生的興趣和發展,社會家長的需要,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相關,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式課程,從而拓展學習空間。

6、建立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並重的`評價體系,實時調整,不斷創新,學生形成特長,學校形成特色。

7、要通過兩年學習,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全學生人格,學會與人共處,促使學生自主、自立、自信、自強。

三、課程內容及活動安排

1、公路交通安全

1課時

2、一些節日的由來

1課時

3、路隊安全教育

1課時

4、五一勞動節

1課時

5、注意提防壞人

1課時

6、保護環境

1課時

7、上學路上的安全

1課時

8、生了病怎麼辦

1課時

9、感冒與流感

1課時

10、防地震教育

1課時

11、我們的節日

1課時

12、學做自己事

1課時

13、愛惜學習用品

1課時

14、守秩序

1課時

15、做了錯事以後

1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