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用水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材分析:本單元有兩個教學內容,即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和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統計活動經驗,提高資料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能根據統計結果作出合理判斷和預測,體會統計對決策的作用;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培養科學探究精神。

節約用水教學設計範文

二、學生分析: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具備一定的整理、描述、分析資料和對統計圖表進行一些簡單分析的能力。這一節活動課主要讓學生親歷對水資源貧乏資訊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對條形統計圖的簡單分析,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實驗,運用實驗資料,分析實驗結果,解決實際問題,並作出正確的決策: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三、活動目標:通過本次活動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和經歷出發,關注學生的內在潛能、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建立數學課堂和現實生活的聯絡。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學會理性的思考,學習定性與定量研究的方法,享受數學文化的薰陶。具體目標定位如下:

知識與技能:結合量的計量、簡單的統計及比例等知識,通過運用調查、實驗、觀察、估算、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途徑查詢相關資料,

讓學生走進生活,學會如何進行材料收集、整理;學會如何進行交流和表達;學會如何運用實驗研究資料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處理資訊、發現問題、科學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節約用水”的現實性和迫切性,從小培養“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的責任意識。

四、活動準備:

1、上網或閱讀書刊查詢資料,瞭解地球上淡水資源狀況,我國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查“世界水日”的有關知識。

2、調查本地水價,自己家某月“自來水公司發票”一張。

3、調查學校水龍頭數量。

4、每位同學準備一個計算器,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節約用水的慾望。

(課件)這是我們蔚藍迷人的地球,它同時有一個別名叫做水球。地球表面70%是水,且大部分是海水,我們賴以生存的淡水資源非常貧乏,淡水資源僅佔水資源的2.6%,而可飲用水僅佔淡水資源的1%。(課件:扇形統計圖)

人類的浪費,環境的惡化導致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用水頻頻告急(課件)。因為缺水,導致大片良田乾涸,顆粒無收;因為缺水,沙漠正一步步吞噬著生機盎然的綠洲;因為缺水,人們的日常飲用水受到嚴重威脅。當我們看到這些畫面時,我們是否感到心情沉重難過,我們需要發出怎樣的呼喊:“節約用水”(板書課題)。

二、交流資訊、分析統計圖——瞭解水資源貧乏及水的`使用情況。

1、小組合作學習,瞭解水資源貧乏情況。把蒐集到水資源貧乏情況的材料在小組內釋出,並說明資料來源,然後各組再派代表彙報調查情況。

2、分析南嶽區近幾年日均用水量條形統計圖(課件),從中發現問題:存在較嚴重水浪費現象。

3、觀看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課件),激發學生去研究生活用水浪費的具體數量。

三、實踐操作(滴水龍頭演示實驗)——測量滴水龍頭具體的漏水資料。

1、做滴水實驗,作好實驗記錄。

2、運用實驗結果,完成實驗測試量表。

四、運用實驗資料,結合課外調查,解決實際問題——探求節約用水的方法。

1、解決問題:

①按照這個滴水速度,一個滴水龍頭一年浪費的水夠你家用多少天?

②學校水龍頭共()個,南嶽區水價()元/立方米。如果學校裡的每個水龍頭都按這個速度滴水,算一算,學校每年應多支付多少元水費?

2、討論:怎樣做才能節約用水?

五、總結全課。

激勵學生關注生活現象,養成科學思考的習慣,培養科學探究的精神。

六、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營造有利於學生開展問題解決的教學環境。

教學伊始,通過圖片反映出地球上可飲用水的貧乏有限,然後用條形統計圖分析說明用水量的逐年劇烈增加,創設一個矛盾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一方面是水資源的有限,一方面是水資源的大量開發利用,最終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激起學生探求這個問題的強烈慾望。調查“一個”水龍頭的滴水情況時,通過學生演示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完成實驗量表,又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水浪費現象的驚人,這也為最後開展如何節約用水的討論作好鋪墊。通過學生討論,踴躍發言,整堂課達到高潮,十分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只有精心創設這些學生熟悉的情境,才能讓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密,才能使我們的數學教學充滿鮮活的生命力。

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實現生活化與數學化的和諧統一,更好地體現知識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本堂課本人嘗試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提煉出這樣一系列關於水的問題:①地球上水的情況?②地球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淡水的情況?③淡水的使用情況?④淡水的浪費情況?⑤照這樣浪費下去會出現什麼情況?⑥我們應當怎樣“節約用水”?並且通過扇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測量滴水量,這條數學知識的主線把這些問題聯結起來,使之結合成為一個整體,體現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生活化與數學化的統一。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上述聯絡學生生活,較富有情趣、帶有探索性和廣泛性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是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

感受比較深的是通過這堂課的教學,學生熱愛生活,關注自然的情感得到了激發,課的最後,通過數學知識運用,解決二個問題,同學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節約用水”的迫切性、現實性,明白了要“珍惜水資源”的道理,產生了要從自己做起,節約每一滴水,要告訴周圍的人,要節約每一滴水的積極情感,較好地體現了既傳授知識更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七、評析與研討

這堂課的教學有如下幾個特點:

1、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重組,設計科學。

授課者沒有把“節約用水”簡單地作為一個知識點來教學,也沒有把結論強加給學生,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了深加工和再創造。把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圍繞“節約用水”,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尋”數學,在實踐操作中“做”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讓學生感受到了“節約用水”的迫切性。

2、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以研究性學習組織教學。

授課者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為學生營造了一種多層次、立體型的生活大課堂,把“節約用水”這個理性的認識貫穿於學生的一系列的活動之中。課前,讓學生查詢有關淡水資源貧乏的資料,課中讓同學們具體分析本地區水的使用量變化情況(條形統計圖),授課者精心選擇“一個”水龍頭的滴水情況,讓同學們進行演示實驗,在實驗過程中運用可變的、生成的教學資源滴水量,進行一時、一日、一年的滴水情況計算,可謂獨具匠心。全體學生參與積極,研究的興趣濃厚,結論也通過學生的思考呼之欲出,體現了授課者較深厚的教學功底,以研究性的學習方式組織教學。

3、學生的情感培養不斷豐富強化,“節約用水”的意識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

對於一個身邊淡水資源並不貧乏的學生,授課者不僅僅讓學生作一個調查(如上網查資料等)而且還通過多媒體展示,良田乾涸,居民生活用水困難等畫面,第一次讓學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對於水的使用情況,授課者選擇了近幾年本地用水量的變化情況,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的分析思考,同學們又一次從情感上感受到了水的使用量增加多麼快。對於水的浪費量究竟有多大?授課者精心選擇了一個小小水龍頭的滴水情況組織研究,分析計算結果,讓學生內心充滿了深深地震驚!……這樣以小見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對於今後該怎麼辦?授課者選擇了讓學生們自己去解決兩個問題,學生進一步體驗到了要“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此時,情感體驗達到高潮,整堂課學生情感體驗逐級強化,其中包含授課者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