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著讀後感3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外名著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外名著讀後感3篇

中外名著讀後感1

中外名著800字讀後感【1】

一點,一點,一點點地看完了《朝花夕拾》,連串的時間,連串的記憶,真想將魯迅爺爺的記憶當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詞語簡潔柔和,正是魯迅爺爺的平易近人的體現。書中的抨擊,諷刺,嘲笑,正是魯迅爺爺對當時社會的反感與不滿,表現了一個想讓讓民族進步,想讓社會安定,為孩子著想的魯迅爺爺。

這本書向我們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圖卷,封建的社會制度,社會對人民的囚禁。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園中淘氣天真的小孩子,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和蟋蟀的音樂會,看黃蜂、玩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到在書屋讀書習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課上偷偷畫畫,到書屋的小園玩耍。無一不體現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熱愛大自然的心態,也表現了社會對孩子們的束縛。

《在阿長與〈山海經〉》,《範愛農》中,這兩個人物,給魯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憶。兩個由當時社會造就的人物。一個下層的勞動者,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的阿長,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後的東西,是封建社會思想毒害的結果,表現了當時社會的渾濁、昏暗。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範愛農,對革命前的黑暗社會強烈的不滿,追求革命,當時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體現了舊社會人民對束縛的反抗,嚮往自由、安樂的心。人民從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這兩個人物,是當時社會的反照,人們受盡黑暗的壓迫,到起來反抗,經歷了多少次改革與戰爭,才有了我們現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現在,我們可以愉快地生活這,家裡有電視電話,有的還有電腦,繁雜的電器裝置和自由的生活,我們不用遭受黑暗社會的壓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鬧革命。這都是無數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

《朝花夕拾》是魯迅爺爺對往事的回憶,有趣的童年往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時也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表現了魯迅爺爺對艱苦勞動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現了對當時社會的厭惡,告訴我們不要再回去那讓人受苦的社會,更表現了對阻遏人民前進、折騰人民、損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讓我們瞭解歷史,感謝美好生活的由來。

中外名著800字讀後感【2】

或許是我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我不想去讀那本名聲大噪的《小時代》,對那本傳聞中非讀不可的《杜拉拉昇職記》也沒有興趣,我只是固執地迷戀著那本早已爛熟於心的《魯濱遜漂流記》,那本一問世就風靡全球而且歷久不衰、雅俗共賞的好作品。

因為————

很少有一本書,能讓有些喜新厭舊的我讀了好多遍。

很少有一本書,能讓我每一次的閱讀都有新的感悟。

只有這一本書,能讓我讀完後懂得要感恩、要珍惜。

《魯濱遜漂流記》,這,應該是我最熟悉的書名了吧,這本書已不記得讀了多少遍,但閒暇時最愛翻的還是它。

依稀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帶著才剛剛學完拼音、僅僅認識一點點漢字的我去買書,她讓我自己挑選。那時年幼的我尚不知讀書的樂處,書店裡琳琅滿目的書籍都勾不起我的興趣。於是小手伸進書架裡,隨便拿了一本,一本甚至連名字都不認識的書。媽媽告訴我這是插圖注音版的《魯濱遜漂流記》。我翻開,看到這充斥著海洋畫面的'書本,甚是喜歡。當時讀起書來,我常常是要一個句子讀上好幾遍才明白意思。就這樣我用了好久才斷斷續續地讀完了這本小說。看完後,我跟媽媽埋怨:書裡的魯叔叔好可憐哦,他到了什麼都沒有的荒島上,要是我,肯定難受死了,真是太慘了。媽媽笑笑,微微地搖頭,跟我說,到了荒島上,終究是有一點好處的,他學會了感恩和珍惜了,不是嗎?

漸漸的,長大的我再讀《魯濱遜漂流記》時,開始理解媽媽的話了。如果,不是到了那個荒島上,那麼,魯賓遜該怎麼樣活著呢?或許還活在富裕的家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荒蕪日子吧!根本就不會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那些他以前根本就不會放在心裡的東西,一件破衣裳,一點糧食,一群家禽……

可是這一切理所應當存在的“或許”,都因為魯濱遜的執著而變的那麼淺薄。有很多人覺得他漂流到荒島上是一種磨難,但是我不這麼想,或許,這是上帝給他的機會,肉體和靈魂一起重生的機會……

對於一個航海家來說,每一次的航行都有可能是生命的最後時刻。我不知道也沒辦法想象每次行程開始的時候魯濱遜都在想些什麼,他,或許是在想念每一個親朋,或許是在回憶人生的過往,亦或是在設想可能遇到的危險。但是我明白,面對這片承載著他藍色夢想的汪洋,他有恐懼敬畏,但更多的是一種嚮往和憧憬。他是那麼的執著於夢想,甚至他被困在荒島上的28年,他也不後悔自己的選擇。而在這28年裡,他變了,變得成熟了,變得懂得感恩,明白要珍惜。

讀了一遍又一遍的《魯濱遜漂流記》,我也開始學著書中的人物,珍惜身邊的東西,並且感恩我所擁有的。老媽偶爾會誇我長大了,比以前懂事多了,也不怎麼頂嘴了。每次,我都調皮地說:這可都是跟一位魯先生學的啊。我可不想哪一天自己流落荒島的時候再後悔以前對自己身邊的親人不夠好。

或許,魯賓遜那如此幸運的奇遇永遠也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但是,看過這本書,我已經學到了,要感恩,現在擁有的對自己來說就是最值得珍惜的。

中外名著讀後感2

在這本書裡,作者用自己的親生經歷講述了富人與窮人關於金錢與財富的不同看法與認識,對富人與窮人如何教育孩子做了詳細比較分析,傳達了一種不同於我們平常對學習、工作、金錢的認識。

我們在學校裡學些什麼?這是我們現在正在思考且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命題,從小被灌輸要好好學習,將來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觀念,可是當我們意識到書本上的知識很大一部分是我們現實生活所不需要的,學校裡的好成績與生活中的好工作也沒有多大關係時,這個問題就開始困擾並阻礙我們。窮爸爸是這樣說的,“努力學習能去好的公司工作“,他希望他的孩子努力學習,獲得好成績,找個掙錢多的好工作。而富爸爸說:”努力學習能發現並收購好公司“,他鼓勵學習掙錢並讓這種規律為我們所用。

從國小到大學,我們經歷了十幾年的學習,但在這些年我們學到了寫什麼沒人說得清楚,很多知識,很多技能,其實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我們的綜合素質。學校有一套管理制度對我們進行約束,所以知識和技能大部分人都會掌握,但一個

人的能力水平並不只取決於他的知識技能,還有這個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態度,以及社會經歷等。我們在學校學習不僅要注重知識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與積極的生活態度,“努力學習能去好的公司工作“窮爸爸強調掌握工作的知識與技能,“發現與收購一個好公司”富爸爸強調的是思考與發現,思維方式是一個人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科學的思維方式不僅能減少錯誤,同樣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人說態度決定一切,雖然這樣的說法有些唯心主義,但態度卻是影響著你做一件事情的效果以及你整個人生的發展,當窮爸爸說“我可付不起”時,富爸爸說:“我怎樣才能付得起?”這兩句話代表兩種態度,一個陳述,一個疑問,一個讓你消極放棄,另一個則促使你去積極開動腦經想辦法。這也是為什麼兩個爸爸一個窮一個富的重要原因。

怎樣才能變得富有?窮爸爸受過全面的高等教育,擁有體面的工作,收入頗豐,卻終生面臨財務困境,而富爸爸中學開始就輟學,卻因為有正確的觀念和超人的理財技能、商業才幹,最後成為了一個百萬富翁。作者用通俗的語言說明了富人的祕密,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印證了走向財富最重要的一條觀念“窮人和資產階級讓自己為錢工作;富人則讓錢為自己工作。”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窮人跟富人,窮人為錢而工作,他們起早貪黑,放棄休假,銀行賬戶上不斷增大的數字是他們唯一的安慰,他們一生都在為金錢為困惑,為生活奔波。而富人往往工作輕鬆,給人一種坐享其成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善於抓住機遇在不斷的失敗中站起,實現了財務自由。在他們身上我們可理財是多麼重要,要實現財務自由,不當金錢的奴隸,就要學會各種投資,不要妄圖通過單純的加薪來增加收入,要注重個人財富的保值增值,實現財務自由的最大化。想要致富,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資產與負債的關係,作者認為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面的東西;負債就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他把這個原則歸結為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即傻瓜財務原則。通過這個原則我們可以輕鬆地判別出資產與負債,並去購買資產,但憑這一點就可以致富?當然不 夠,作者還給我們上了第三課,即關注自己的事業,值得注意的是,事業與職業是不同的,作者通過麥當勞的創立者雷·克羅克對他職業和事業的區分給我們形象的闡釋了這一點,雷·克羅克的.職業是個商人,賣攪拌機,賣漢堡,但他的事業卻是積累能產生收入的地產。事業圍繞著你的資產而非收入。 富爸爸說:“生活推著我們每個人,有些人放棄了有些人在抗爭,如果你是那種沒有毅力的人,你將放棄生活對你的每一次推動。這樣的話你的一生會過的穩穩當當,不做錯事,隨時準備著當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發生時解救自己,然後在無聊中老死。你會有許多像你一樣的朋友,希望生活穩定,處事無誤。但事實是,你對生活屈服了,不敢擔當風險,你的確想贏但失去的恐懼超過了成功的興奮,事實是從你內心深處,你就始終認為你不可能,所以你選擇穩定。”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註定我們不可能安安穩穩的過,跟在生活的後面跑的人一生都會為生活擺佈,領先計劃安排生活的人,才能創造出理想人生。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學會投資和創造財富,轉變傳統觀念,學好投資理財,讓自己的人人生更加精彩豐富。

中外名著讀後感3

雖然《孫子兵法》寫的是當時行軍打仗的策略,但是它對指導現代企業的生存發展和我們做人做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孫子兵法》裡講的令行禁止,

賞罰分明;紙上談兵,全軍覆沒;避開鋒芒,發動反擊,一舉獲勝;諸葛亮草船借箭、七擒七縱孟獲;淝水之戰中東晉將領運用激將法,以少勝多;勾踐臥薪嚐膽;劉邦聲東擊西,麻痺敵人而取勝。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關羽出其不意水淹曹營;孫臏減灶誘敵;項羽破釜沉舟,放手一搏取得勝利;弦高的虛實攻擊法;成吉思汗虛虛實實讓敵人無法辨別,出奇制勝;努爾哈赤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奪取勝利;晉文公信守諾言,以退為進;狹路相逢勇者勝,陸遜利用地形採取火計擊敗劉備,投亡地然後存,陷死地然後生。這些都體現出高智慧的戰爭策略,如今的社會是一個競爭非常殘酷的社會,誇張一點地說,我們每一天都活在無形戰爭的炮火裡面,想要生存和發展,需要懂得如何指定我們的策略。《孫子兵法》就可以很好地指導我們。

下面總結一下《孫子兵法》的大概內容。《始計篇》是《孫子兵法》的核心所在,總攬全書的綱,講述戰爭對於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極端重要性。論述研究,謀劃作戰方略的偉大意義與決定戰爭勝負的基本條件,提出“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經典軍事理論。《作戰篇》從用兵對國家經濟力的影響,闡明長期作戰對國家的危害,論述用兵出征既有拓展疆土,爭奪財富的有利一面,又有耗費國力,禍害百姓的有害一面。《謀略篇》論述“上兵伐謀”的作戰思想,分析軍事謀略,政治謀略與外交謀略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總結出不同形勢下的不同用兵方法和預知戰爭勝利的幾種基本情況,提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經典軍事理論。《軍形篇》論述依據敵我雙方軍事實力的強弱而決定攻守的戰略思想,解析“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作戰原則,提出“修道而保法”等一系列達到自保而全勝目的的軍事理論。《兵勢篇》著重分析在對敵軍實施戰略進攻中如何從戰略上運用“奇正”結合的原則,創造一種高屋建瓴,出奇制勝的態勢,提出“擇人而任勢”的辨證思想,主張靈活變動的用兵策略。《虛實篇》論述軍事活動中“虛”與“實”的對立和轉化的關係,特別闡明避實就虛,以實擊虛的原則,掌握戰爭主動權的重要性,提出“避實而就虛”,“因敵而制勝”的經典軍事理論。《軍爭篇》闡述在戰爭中為將者必須把握的基本戰略和戰術,著重論述如何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總結戰爭規律,探索出在戰爭中奪取制勝條件的基本方法,提出“用兵之法”的八條原則。《九變篇》論述在戰爭中必須根據敵情和地形的變化靈活處置,變通應敵,分析戰場上經常遇到的各種需要變通應敵的情況和方法,提出“有備無患”的戰略思想和作為將帥應防止與克服的五種重大險情。《行軍篇》論述行軍作戰的戰略要領,諸如行軍時如何安營紮寨,如何觀察和利用地形,如何判斷敵情,總結歷史上諸多戰爭的經驗,列舉出三十餘種觀察判斷敵情的方法,提出“令之以文,齊之以武”的治軍原則。《地形篇》論述地形在作戰中的重要性和各種地形條件下的作戰原則,指出將帥必須從戰場實際出發,按戰爭規律辦事,“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惟人是保”,以克敵制勝。《九地篇》論述在九種不同戰略地形下作戰的原則,指出如何因地制宜,因利乘便,發揮將士的戰鬥積極性。研究九種不同地形對軍隊產生的不同心理影響和如何加強軍隊戰鬥力的問題,指出“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的經典軍事理論。《火攻篇》總結過去軍隊火攻的經驗,論述火攻的作用,物件,條件種類和實施方法,指明運用火攻應注意的各種問題以及應採取的靈活策略,主張“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戰略原則,提出“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的'慎戰思想。《用間篇》論述在戰爭中如何運用間諜的問題,包括使用間諜的重要性,間諜種類的劃分,間諜使用的方法等。分析不同種類間諜的特色及使用價值,強調“反間”的特殊重要性。明確提出“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

事莫密於間”的用間三原則,總結出“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的歷史規律。

在這個沒有炮火的商業戰爭社會裡面,《孫子兵法》對企業的指導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家必須具備戰略思維和謀略思想。戰略是指導全域性的方略。企業家戰略思維就是從企業整體的、長期的和根本的利益出發來確定企業的戰略目標並做出戰略決策。企業家謀略思想來源於軍事中的兵法謀略,是為企業戰略決策服務的《孫子兵法》是《武經七書》之首,是我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兵書,堪稱古今中外軍事謀略思想的傑作。從市場競爭對企業人才素質要求的角度來看,企業家與統兵出戰、號令三軍的“將”有諸多相似之處“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企業家同樣需要具備“智、信、仁、勇、嚴”這五個方面的素質。其中,“智”是居於核心地位的第一素質,是把握全域性的戰略智慧——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所以企業家首先必須有把握全域性的謀略,智力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