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大綱

《麥田裡的守望者》借用了20世紀30-40年代好萊塢警匪片中的 典型場景 、 人物形象 和 情節模式 ,作為支撐起小說的框架。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麥田裡的守望者的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大綱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一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裡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二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一部簡單的小說。主人公是善良敏感的16歲少年,典型的高富帥(高,自己說的;富,二戰後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帥,女友很漂亮而且連男人都喜歡他)。

國中看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那種憤世嫉俗的感覺,還有一些不理解。現在看,已經能夠去理解主人公的內心情感,已經完全不同了。

在書裡,霍爾頓在書裡時常是沮喪寂寞的。他對所處社會的機械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利己主義神馬)深惡痛絕,因而在性格上缺乏邏輯、過於感性。崇尚自由競爭的社會中,他人的虛偽也造成他的敏感、猜疑、喜歡撒謊(I'm the most terrific liar you ever saw in your life)。

霍爾頓被模仿最多的是他的獵人帽。他很喜歡這頂帽子。我們喜歡自己的愛好並且維護自己的.愛好。所以,當阿克萊說他帶著這樣的帽子打鹿時,霍爾頓的反應是:

“This is a people shooting hat,”I said, “ I shoot people in this hat.”

就像你在打團隊,遠處有敵人,你把AK換成狙。完全是形勢需要。你的一個傻13隊友說:“我都是用狙打殭屍,爽呢。”

你聽了就很不爽。就像Stradlater說:“我的意思是,你別把標點之類的玩意兒放對位置。”

你把準星移到他天靈蓋上,說:“我都是用狙打你。”

這些人總是急吼吼地要表明自己並不遜色或者什麼的,因而裝了13。這是一個層面。

鹿,從書中可以看出霍爾頓對鹿、馬之類的動物是懷有一種孩子樣的感情的。而阿克萊的話通過傷害霍爾頓的感情達到了自我標榜的目的。霍的回答是一種報復。只是他似乎沒有完成報復的全過程——讓阿克萊聽懂。

霍爾頓戴上這頂帽子就像舉起一面大旗,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琴,是霍爾頓遊蕩經歷的開始。琴這個人物對霍爾頓的精神世界極為重要。他喜歡琴,而且感情強烈。但琴只存在於他的幻想中。因為他對琴的感情太強烈,所以十分害怕失去她,害怕因為現實中琴的改變失去幻想中的琴。他和大多數人都太不一樣了,和琴也是。

“嗨,”我說:“別告訴她我給開除了,成不成?”

琴和他的距離並不比斯賓塞更近。

霍喜歡琴哪裡呢?他對琴印象最深的是她下時喜歡把國王放在後排。象棋是邏輯性很強的遊戲,琴的做法無疑比霍爾頓的更為感性。琴的不幸童年也引起他的憐愛。

Stradlater和琴約會回來後,霍爾頓逐漸陷入到一種絕望的憤怒中,然後下決心開始了他的遊蕩。

他喜歡的人認可了他討厭的人,這使他傷心,懦弱又使他“沮喪、寂寞”。在車上,他遇到歐尼老媽。他挺喜歡這位婦女,但很快把對他兒子的厭惡轉移到她身上,用反話進行了報復。他同樣沒有完成這一過程。

開學校的霍爾頓發現社會更為醜惡。他對鴨子的關心,實際上是對自己出路的關心。湖面結冰正如世界充滿了利己主義和假模假式,使霍無處棲身。

善良的性格使霍爾頓對他人的敵意表現出先天的失敗感。

崇尚自由競爭的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敵意是難免的。借用大衛·里斯曼《孤獨的人群》中“有敵意的合作”這一概念(也許不合適),阿克萊和霍爾頓關於獵人帽的對話就是一種“有敵意的合作”。我們有這樣的經驗,幾個朋友在聊天,交流喜好,然後出現了爭吵。這是因為我們通過自己的愛好與同齡人展開了競爭總想高人一籌,卻只能貶低別人的愛好,於是我們感覺到明顯的敵意。書裡還提到什麼小團體神馬。

彈鋼琴的黑人歐尼,霍爾頓欣賞他的技藝,卻仍然很討厭他,因為他的表演成了賣弄,討人厭。他的假模假式的禮儀,實際是一種自我膨脹,是對聽眾的輕蔑,是一種敵意,來自一切假模假式的勢利鬼的敵意。奇怪的是,生活優裕的霍爾頓並未成為一個假模假式的人。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三

菲?說霍爾頓喜歡的不是什麼真正的東西,霍爾頓認為是的。安多里尼老師說“為某種微不足道的事業英勇死去”“微不足道的事業”正是霍爾頓認為的真正的東西。其他多少是功利的。

人一定會受環境的影響,發達的機械主義文明勢必會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這可以說是全書悲劇的根源。制度使個人變得利己、虛偽(馬克思主義有一個人的“異化”理論,LZ不裝13了,感興趣自己瞭解)。鄉下人往往比城裡人質樸,比如說。老子理想中的“小國寡民”恐怕也意在此。

在霍爾頓一連串的咒罵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的變化。LZ挑一個說一下。同學在演講中離題時,老師給了他不及格。這個老師總是強調統一和簡化。“問題是,有些東西不能統一和簡化”,霍認為他講的很有趣。這是人思維方式的變化。

還有,Game,my you get on the side where all the hot-shots are,then it’s a game,all right~I admit if you get on the other side,where there aren’t any hot-shots,then what’s a game about it? game.

老師對他說的規則,他有自己的認識。所謂公平的遊戲帶給他傷害。

霍爾頓是過分感性而缺乏邏輯的。他總是憑自己的感覺。他喜歡的是樂隊裡一個敲鼓的人,是茂丘西奧(他肯定也喜歡桑丘),完全憑感覺而不是邏輯。事實上,霍爾頓的邏輯是怎樣的呢?舉個例子,

The only trouble was,her mother answered the phone,so I had to hang up.

這種邏輯和他常說的“我沒那心情”是一樣的。

霍爾頓是耽於幻想而脫離現實的。他不是那種下定決心然後就能按自己的命令執行的人。在他的想和做之間有一條鴻溝。他幻想和弟弟說話,幻想搭車去西部,幻想成為麥田裡的守望者,而在生活中,他又是“你要想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就得說這類話”的人(有點精神分裂神馬)。霍意識到自己的幻想與現實之間的深刻界限。就他對琴的態度,書裡有一句話,

I started toying with the idea,while I kept standing there,of giving old Jane a buzz? only reason I didn’t do it was because 1 wasn’t in the you’re not in the mood,you can’t do that stuff right.

這表明了霍對自己幻想的認識。他害怕現實中那個改變了的琴改變他幻想中的琴。

這種失敗感是最深刻的失敗感,導致霍爾頓持續的“他媽的那麼沮喪、那麼寂寞”。而他去西部的理想與其說是獨善其身不如說是一個無法適應環境的人自暴自棄的表現。所以菲?想和他同去的時候,他很生氣。

客觀地看,不從霍的角度看,霍爾頓是一個普通的善良敏感無法處理自己的感情無法適應環境而自暴自棄的少年(他不成熟,所以談不上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