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歷史答題技巧(通用6篇)

普通高中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設定的全國性統一考試,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試。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歷史答題技巧(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聯考歷史答題技巧(通用6篇)

大學聯考歷史答題技巧 篇1

大學聯考歷史答題技巧

推理型選擇題:指對這類選擇題可以通過推理達到解題目的。這類高中歷史的題目往往涉及一些規律性問題,考生通過對歷史規律的掌握,來分析具有同類性質的歷史現象。答題時可採用推演法,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律、邏輯關係等。因此,考生平時要注意歸納歷史現象,總結歷史規律並掌握運用。

畫型選擇題:高中物理的圖片型選擇題主要以歷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畫的圖片為主,形式多樣新穎,角度獨特,不僅提供了生動靈活的試題意境,使試卷出現了圖文並茂的效果,而且為考生答題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觀印象,綜合性地考查了多種能力。圖片型選擇題,既能考查學生對高中歷史讀圖能力,也有利於考查學生處理圖片資料的處理能力。這類題的解答此類題目,把圖片和題幹進行仔細準確的“對照”。在仔細讀圖和認真審題的基礎上,把兩者的有效資訊相對照,聯絡教材內容,以教材內容為依託,很容易就可得出正確結論,就一定能夠順利選出正確的答案。

材料型選擇題:此類題目是材料解析題的客觀答法。多在高中物理的題幹中提供一則或數則材料,要求考生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透過材料發現其背後的歷史真實和要求,找出正確選項。它的解答材料解析選擇題一般分三步進行:第一,通過看引文的出處和其它有關資訊,確定材料所涉及的歷史背景。第二,讀通材料,弄清材料內容及相關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備選項的內涵及與題乾的關係,找出符合題目要求和歷史事實的備選項。

比較型選擇題:此類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學生可以根據高中物理的題幹提供的條件,找出兩者相同點和不同點,並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判斷。

高中歷史的解題方法

直接聯想法:主要直接回憶課本有關內容,尤其是通過聯想分辨時空方面或邏輯方面最直接的內容。

題幹還原法:題幹內容和答案之間必有嚴密的邏輯聯絡。解題時首先把題意明顯不符的專案剔除,然後把其他各項納入題幹之中,進行還原思考。

排除法:在不能確定正確選項或對考察的知識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確的,縮小選擇範圍,從而確定正確選項。

猜測法:如果對各選項認識不清,無法確定正確選項的情況下,可用猜測法。猜測時有以下規律:

(1)一般情況下,選項如超出課本知識範圍或超出大綱範圍,則為錯誤。

(2)選項不屬於歷史知識則不選。

(3)選項內容是課本上的細枝末節,正確的可能性小。

(4)選擇句子最長的選項。

(5)在所有選擇題基本答完的情況下,如有個別題無法確定答案,看選項出現的概率,將出現概率較小的字母選中。

高中歷史應該如何學習

構建高中歷史的知識框架,掌握高中歷史基本目標在於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基本能力與方法,並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將紛繁複雜的高中歷史現象置於相應的知識框架內,形成立體化的知識網路,好應對大學聯考歷史選擇題。

應重視高中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對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本原進行全面而準確的掌握,是高中歷史學習的重中之重,高中歷史需要同學具備的各種能力與方法,都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因此,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考查,是大學聯考選擇題的應有之意。因此,掌握基礎知識自當成為歷史學科複習的重點內容。

大學聯考歷史答題技巧 篇2

歷史要分配好時間,以免政治沒時間

歷史學科在中間,在中間的學科一般都比較佔便宜,因為已經進狀態了,但可能對時間的把控上可能警惕性沒有那麼強,很可能做完歷史之後最後突然發現壞了,政治的時間不夠了。所以給大家一個小建議,第一,在答歷史的時候一定要把後面兩科的時間分配好。第二,北京的歷史這兩年從試卷上來看的話,前幾個題是比較簡單的,這可能跟別的科不太一樣,就是因為歷史的前幾個題考察是我們古代史,而最簡單的就是古代史,古代史答題方法一般來說你只要弄明白他想講一個什麼樣的小故事就可以了。

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練習做題時間

建議大家12個選擇題15分鐘做完,大概1分鐘1個。大題的話是5問,每問7分鐘,但是這樣的,37題的第一問,一般是有兩大小問,第一問是概括,第二問是談原因或影響,這個要拿7分鐘,然後第二問儘量地減少時間,大概就是5、6分鐘的樣子。這樣都能省出來一兩分鐘。第三道題大家都知道,是歷史最難的,也是範圍最大的,這個至少要拿出10到12分鐘的時間來做。然後後面兩個題基本上就是原因影響題或概括題,每個題5分鐘即可,所以加一塊的話是5分鐘,還是很緊的。

不要死記硬背知識點,把知識點落地化更有助於記憶

不是要死記硬背知識點,你越背越不明白的。孩子過了14歲、15歲以後,理解性的記憶強了,這種死記硬背的能力差了。所以說建議大家一定要拿到一道題目,比如說拿到一道大學聯考題,看這個知識點考的是哪個點,然後把這個材料的知識點進行運用,這樣有兩個好處,第一個能把知識點落地化,並且輕鬆地背誦,再有一個就是對歷史的專業語言訓練是非常好的。通過這個題目去重新理解知識點,並且通過題目去看一下這個知識點怎麼用語言答出來。不一定你知識點答多準,有時候字寫錯了都可能給你過,只要這個知識點解釋力越強,邏輯思維越好那一定是高分數。

中西古代的對比、近代經濟秩序的發展和變遷、民族國家在走向近代化的過程中的共性和個性三方面要關注

因為我們現在是一個全球史觀,所以說如果在東西兩半球,相對哲學的情況下出現了相同的情況,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研究的方向。如果把它落地化,大家準備一下,就是春秋戰國時代和雅典羅馬的政治經濟文化對比,這一塊從知識角度來講的話就是重中之重。

再有一個就是近代經濟秩序的發展和變遷,比如說今年比較重要的就是在世界現代史上西方怎麼就樹立了一個殖民霸權,並且他們建構一個國民經濟體系當中,為什麼成為一個秩序的主導者,然後就是二戰以後廣大的新興國家,比如說所謂的金磚國家,他們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都因為經濟秩序問題提出一個什麼樣的主張,他們想要什麼樣的東西,第三個就是希望大家關注一下關於現代社會當中比如說像亞洲、非洲,特別是亞洲、非洲這兩個地區,民族國家在走向近代化的過程當中,它的共性和個性是什麼,這個點今年也是一個重點方向。這個點從我們歷史學本身來講的話,就是亞非拉民族國家解放,這也是重中之重。

鍛鍊讀材料的能力最重要

第一個能力能不能讀懂材料,把材料一定要讀準,讀材料無礙乎這麼幾個,第一步先明白這個材料講的什麼事。第二圍繞這個事主體有誰,客體有誰,中間過程是什麼樣的,把這個讀準了其實更重要。再有一步,現在在複習知識點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一個概念來複習。舉一個簡單例子,比如說講中國現代史,就一定要談舊事務消亡、新事務是如何產生的,圍繞這個點談中國經濟政治文化是怎麼變的。還有就是中國舊的東西是什麼,新的東西是什麼,舊的經濟是什麼,新的經濟又是什麼,然後再想舊的東西為什麼瓦解,新的東西為什麼瓦解,這樣做一個梳理的話,兩個小時就能可以把近代史弄完。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史言和史語,歷史語言一定要注意。

大學聯考歷史答題技巧 篇3

1、大學聯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之審題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題幹要三看:一看時間、空間,界定答題範圍;二看否定、肯定,確定答題方向;三看關鍵詞語,有沒有專有名詞、歷史概念。明確內涵外延。

2、被選項要三思:認真思考每一個被選項:是否符合歷史史實、時代特徵;是否符合題幹要求;是否與題幹有必然的邏輯聯絡。

2、大學聯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之解題方法

1、篩選法:根據審題,搞清題目的基本要求,根據基本要求,把四個選項一一過濾,直到找到正確選項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確定正確選項或對考察的知識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確的,縮小選擇範圍,從而確定正確選項。

3、簡化法:為了增加難度,有一些題目的中心詞或限制詞有意擴充、複雜化,使學生在答題時要繞幾個彎。這時,我們就需要將複雜的題目簡化,可以像做語文一樣,劃出題目的主、謂、賓,依據這些關鍵詞來分析被選項。

4、替換法:有的題幹中的詞是我們平時沒有考慮過的,一時不好想,可以找一個接近的詞替換一下,便於思考,如“功績”可換成“積極作用”,“重大舉措”可換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聯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憶課本有關內容,尤其是通過聯想分辨時空方面或邏輯方面最直接的內容。

6、作記號法:題目常出現的詞有“最┄、特點是、含義是、原因是、變化有、影響有、”等等。做題時要將這些詞作一個記號,提醒思考時注意審題的方向。

7、題幹還原法。題幹內容和答案之間必有嚴密的邏輯聯絡。解題時首先把題意明顯不符的專案剔除,然後把其他各項納入題幹之中,進行還原思考。

8、猜測法:如果對各選項認識不清,無法確定正確選項的情況下,可用猜測法。猜測時有以下規律:①一般情況下,選項如超出課本知識範圍或超出大綱範圍,則為錯誤;②選項不屬於歷史知識則不選;③選項內容是課本上的細枝末節,正確的可能性小;④選擇句子最長的選項;⑤在所有選擇題基本答完的情況下,如有個別題無法確定答案,則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題目中ABCD的出現概率,將出現概率較小的字母選中。

珍惜第一印象: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選擇題越改越錯,所以,沒有完全的把握,一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選擇。

3、大學聯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之做錯選擇題的“十種表現”

1、忽視題幹所給時間(時期)匆忙答題。

2、概念的理解不透徹,深層的含義思維不到位

3、歷史基本史實掌握不牢固

4、歷史的階段特徵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歷史與地理的結合缺乏空間思考

6、比較和遷移歷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放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分析能力欠缺

8、歷史事件因果關係與結果混淆

9、不能準確區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題幹中的關鍵詞語

4、大學聯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之各種歷史選擇題解題方法

因果關係型選擇題

(1)兩種表現形式:一是題幹列出了某一歷史結果,備選項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現的標誌性詞語有“原因是”“目的”“是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時又多進行細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歷史原因”“主觀原因”等。另一種是題幹列出的是歷史原因,備選項列出的是結果,常出現的標誌性詞語有“影響”“結果”等。

(2)審題方法:一是要正確理解有關概念的含義,如原因方面要區別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間接原因、歷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絡,全面分析和把握影響歷史發展的各種因素。三是在做題時要準確把握題干與備選項之間的邏輯關係,弄清二者之間誰是因誰是果。

(3)解答方法:①採取時間順序的方法判斷因果關係,時間在前者一定是因。②運用基本理論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意識,那麼客觀存在就是因,主觀意識是果。③類似的還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同學們利用這些基本理論就比較容易作出判斷。

大學聯考歷史答題技巧 篇4

一、選擇題解題技巧“三看三思”的方法

審題幹“三看”:看時間、空間,界定答題範圍;看否定、肯定,確定答題方向;看關鍵詞語,明確內涵外延。特別要注意提取隱性時間資訊,明確時限。搞清歷史現象的橫向、縱向的歷史空間和階段特徵,明確題目的時間範圍和空間。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實;思是否符合題幹要求;思是否與題幹有必然的邏輯聯絡。特別要注意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諸如生產力觀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觀點、階級鬥爭觀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這些理論觀點為指導,再進行論證和分析。

二、非選擇題解題的“五步法”

①先仔細研究問題,準確把握問題的要求。

②帶著每一個問題認真閱讀題目所給的相關材料,正確、全面理解材料含義,邊閱讀材料,邊把與該問題有關的關鍵字、詞、句,甚至標點符號,分值都勾畫出來。

③分層,材料越長,越要處亂不驚,要一層一層來找層意,就是找段句號的關聯句,每個段句號就是一個意思,每個關聯詞的轉折和並列就是另外一層意思或者兩個意思的構成,這樣就會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應。

④回憶所學過的有關史實,觀點及方法,根據問題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煉觀點。

⑤歸納整理,以簡煉準確的文字去表述。

三、非選擇題萬能答題模式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藉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絡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四、非選擇題答題思路和技巧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準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3、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範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物件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係,然後按設定的專案之間的邏輯關係。

4、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物件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侷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5、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鬥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侷限性等。

大學聯考歷史答題技巧 篇5

第一步:把握試題主旨——總攬全域性

1、重要性:緊緊圍繞主題,有層次、有梯度地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

2、重要史觀:文明史觀(高度)、全球史觀(廣度)、現代化史觀(梯度)

3、有試題引言時:細讀引言→關鍵詞(時、空、事)→概括主題

無試題引言時:通讀材料或細讀設問→串聯關鍵資訊→概括主題

第二步:明確試題要求——審準設問

1、精讀設問:設問表述→關鍵詞→明確設問要求→清楚設問的主題層次

2、常用句式:“根據材料……”、“依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

第三步:細讀試題材料——提煉資訊

1、材料結構:通常包括“正文”和“出處”兩部分。

2、重要提示:

關注每一則材料的出處(可幫助提示和確定答題方向)

重視材料中的省略號(往往隱去答題所需的關鍵資訊)

3、提取資訊:

按照設問要求→細讀材料→關鍵句(詞)→體會理解→簡要整理以備答

第四步:重組考點知識——呼叫所學

1、對應歷史階段:根據材料資訊和設問要求,對應同一歷史時期,回憶形成歷史概貌和階段特徵(答題的知識依託)。

2、呼叫考點知識:按照設問要求,結合材料資訊,重組考點知識以備答。

第五步:規範文字表述——整潔條理

1、規範化:

合理安排答題卷面空間

卷面清潔,字型工整,儘量不塗改

段落化、序號化、要點化

框內答題,不留空白

2、科學化:

運用歷史概念,論從史出,有理有據

廣度第一,深度第二

多角度,短句式,關鍵詞

先概括,後說明

1~2分一句話,爭取句句能得分

大學聯考歷史答題技巧 篇6

大學聯考歷史答題技巧:

非選擇題在大學聯考卷中多表現為材料題(包括文字類和圖表類),平時練習所見的問答題在去年大學聯考中也有出現。解答材料題關鍵在於把握讀、找、答三個步驟。

1、讀――解答的前提

“讀”即閱讀材料,具體應掌握以下原則:

(1)先讀設問,再結合設問閱讀材料。

帶著問題閱讀材料,不但思路清晰明確,而且便於從材料中找尋有效資訊。

(2)重視兩頭。

材料的首尾兩頭多為段落的中心語句,內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等重要資訊。

(3)看出處。

材料的出處常被同學們忽視,但是這些文字往往會給我們提供某種暗示或引導,有利於我們利用熟悉的課本知識去解讀陌生的材料。

(4)劃層次。

2、找――解答的關鍵

“找”即找有效資訊、找答案。

(1)根據標點符號判斷段落結構,確定資訊源。“、”和“;”表示多個同類資訊的並列。“。”表示一個完整資訊的敘述完畢。“……”在材料中多表示與解題無關文字的省略,也就是說“……”的前後有可能會隱藏著有效資訊。根據材料所包含的不同資訊,用斜線劃出相應的層次。

(2)根據設問要求找資訊,確定答案來源。

在設問中,常有如“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等類似文字。解題時,須對這些限定詞語予以關注。

①“根據材料……”:這種設問多表示答案主要通過材料來解答,甚至有可能就出現在材料中。

②“結合所學知識……”:這種設問大多表明材料只是拋磚引玉,真正的答案還得求助課本知識。

③“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這種設問表示僅僅依靠材料還不能提供完整的答案,需要通過課本知識來補充完整。

3、答――解答的體現

“答”即答題,這一點往往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但卻是至關重要的最後一步。

(1)一題多問時,應對所答內容進行區分,先寫出題目的中心語再進行答題。

(2)注意設問分值。學會根據分值確定答案的多寡。

(3)規範作答

答題格式做到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語言規範,語言學科化、簡潔準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