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物理知識

會考物理知識1

國際單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會考物理知識

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它的使用規則是: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會考物理知識2

1.電流I的單位是:國際單位是:安培(A);常用單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2.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它的使用規則是: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使電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3.電流的大小用電流強度(簡稱電流)表示。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4.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會考物理知識3

  一、歐姆定律部分

1. I=U/R(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電流處處相等)

3. U=U1+U2+…+Un (串聯電路中電壓的特點: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

4. I=I1+I2+…+In (並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幹路上的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5. U=U1=U2=…=Un (並聯電路中電壓的特點: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都等於電源電壓)

6. R=R1+R2+…+Rn (串聯電路中電阻的特點:總電阻等於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7. 1/R=1/R1+1/R2+…+1/Rn (並聯電路中電阻的特點: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並聯電阻的倒數之和)

8. R並= R/n(n個相同電阻並聯時求總電阻的公式)

9. R串=nR (n個相同電阻串聯時求總電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聯電路中電壓與電阻的關係:電壓之比等於它們所對應的電阻之比)

11. I1:I2=R2:R1 (並聯電路中電流與電阻的關係:電流之比等於它們所對應的電阻的反比)

  二、 電功電功率部分

12.P=UI (經驗式,適合於任何電路)

13.P=W/t (定義式,適合於任何電路)

14.Q=I2Rt (焦耳定律,適合於任何電路)

15.P=P1+P2+…+Pn (適合於任何電路)

16.W=UIt (經驗式,適合於任何電路)

17. P=I2R (複合公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

18. P=U2/R (複合公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

19. W=Q (經驗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其中W是電流流過導體所做的功,Q是電流流過導體產生的熱)

20. W=I2Rt (複合公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

21. W=U2t/R (複合公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

22.P1:P2=U1:U2=R1:R2 (串聯電路中電功率與電壓、電阻的關係:串聯電路中,電功率之比等於它們所對應的電壓、電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並聯電路中電功率與電流、電阻的關係:並聯電路中,電功率之比等於它們所對應的電流之比、等於它們所對應電阻的反比)

會考物理知識4

一、聲學

物因振動而發聲,振動停止停發聲。固比液氣傳聲快,真空不能傳播聲。

感知聲音兩途徑,雙耳效應方向明。規則振動叫樂音,無規振動生噪聲。

分貝強弱要注意,樂音也能變噪聲。防噪產生阻傳聲,嚴防噪聲入耳中。

聲音大小叫響度,響度大小看振幅。距離太遠響度小,減少分散增大聲。

聲音高低叫音調,頻率高低調不同。長鬆粗低短緊高,發聲物體要分清。

同一音調樂器多,想要區分靠音色,只聞其聲知其人,音色不同傳資訊。

超聲次聲聽不到,回聲測距定位妙。B超查病資訊傳,超聲碎石聲傳能。

二、光學

發光物體叫光源,描述路徑有光線;直線傳播有條件,同種介質需均勻。

影子小孔日月食,還有鐳射能準直;向右看齊聽口令,三點一線能命中。

月亮本不是光源,長度單位有光年;傳光最快數真空,8分能飛到月宮。

光線原以直線過,遇到介面成反射;一面兩角和三線,法線老是在中間。

三線本來就共面,兩角又以相等見;入射角變反射角,光路可逆互相看。

反射型別有兩種,成像反射靠鏡面;學生坐在各角落,看字全憑漫反射。

若是個別有“反光”,那是鏡面幫倒忙。

鏡面反射成虛像,像物同大都一樣,物遠像遠沒影響,連線垂直鏡中央。

還有凸面凹面鏡,反光作用不一樣;凹面鏡能會聚光,來把燈碗灶臺當。

觀後鏡使光發散,擴大視野任車轉。

不管凸透凹透鏡,都有一定折射性;經過光心不變向,會聚發散要分清。

平行光束穿透鏡,通過焦點是一定;折射光線可逆行,焦點出發必平行。

顯微鏡來是組合,兩個鏡片無分別;只是大小不一樣,焦距位置要適當。

物鏡實像且放大,目鏡虛像再放大;望遠鏡來看得清,全靠兩片凸透鏡。

物鏡實像來縮小,目鏡虛像又放大;為啥感覺像變大,全靠視角來變化。

會考物理知識5

  一、壓強

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有關;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無關。

壓力的作用效果:(實驗採用控制變數法)跟壓力、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壓強公式:p=F/S,式中p單位是:pa,壓力F單位是:N;受力面積S單位是:m2。

增大壓強方法:(1)S不變,F增大;;(2)F不變,S減小;(3)同時把F增大,S減小。

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二、液體的壓強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液體受到重力,液體具有流動性。

液體壓強特點:(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係。

液體壓強計算:,(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麵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m。)據液體壓強公式:,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等無關。

連通器: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連通器原理:連通器如果只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麵總保持相平。

應用:船閘、、鍋爐水位計、茶壺、下水管道。

  三、大氣壓強

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動性而產生的,

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1、托裡拆利實驗(最先測出):實驗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銀面的上方是大氣,是大氣壓支援管內這段水銀柱不落下,大氣壓的數值等於這段水銀柱產生的壓強。2、課堂實驗:用吸盤測大氣壓:(原理:二力平衡F=大氣壓p=F/s)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金屬盒)氣壓計。

標準大氣壓:把等於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氣壓的變化:和高度、天氣等有關;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在海拔3000m以內,大約每升高10m,大氣壓減小100pa。

○(沸點與氣壓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抽水機是利用大氣壓把水從低處抽到高處的。在1標準大氣壓下,能支援水柱的高度約10.3m高。

  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飛機的升力:飛機前進時,由於機翼上下不對稱,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流速小,壓強較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浮力:浸在液體或氣體裡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最後漂浮,此時F浮=G)

(3)F浮=G懸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體與液體的密度大小)

(1)>下沉;(2)<上浮;(3)=懸浮。(不會漂浮)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裡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浸沒在氣體裡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G-F,(G是物體受到重力,F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適合漂浮、懸浮)

  六、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於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製成輪船的道理。

排水量:輪船按照設計要求,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排水量=輪船的總質量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

(4)密度計: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利用物體漂浮在液麵的條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會考物理知識6

電功率是描述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根據W=Pt我們可以知道不能說電功率大,消耗的電能就多,還與時間有關係)

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額定功率:用電器額定電壓下的電功率

用電器的電功率與用電器兩端的電壓是有關係的。不同的實際電壓對應著不同的實際功率。但用電器的額定電壓,額定功率是唯一的,不變的。

如果告訴你此時用電器正在正常工作,那我們可以知道:此時用電器的實際電壓就等於其額定電壓,其實際功率就等於其額定功率。

燈泡的亮度取決於燈泡的實際電功率。實際電功率越大,燈泡就越亮。

生活中的用電器,電功率達到1000W的有:電爐,電熱水器,微波爐,空調。

在做測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時,在測額定功率時,一定要讓電壓表測小燈的電壓且示數為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讓電流表測小燈泡的電流且示數為其額定電流,這樣用公式P=UI計算出的才是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

實驗時,如果出現燈不亮,電流表沒示數,電壓表有示數且較大的現象,則電路故障一定是和電壓表並聯的小燈斷路了。

測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可以得到的結論是:燈泡的實際功率與燈泡兩端的實際電壓有關。不同的實際電壓對應著不同的實際電功率。因此在此實驗中,電功率不能求平均值。

在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中,由於電阻與電壓,電流無關,是個定值,所以燈的電阻最後可通過求平均值來確定。在此實驗中每次算的電阻值可能會不一樣,導致電阻改變的是燈絲的溫度,不是電流,電壓。而此實驗可得到的結論也就是:電阻與溫度有關。

會考物理知識7

聲現象

1、聲音在耳朵裡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訊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隻耳朵,而不是一隻。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一、樂音及三個特徵

1、樂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現: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現:橡皮筋振動快發聲音

調高。綜合兩個實驗現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係,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練習:解釋蜜蜂飛行能憑聽覺發現,為什麼蝴蝶飛行聽不見?蜜蜂翅膀振動發聲頻率在人耳聽覺範圍內,蝴蝶振動頻率不在聽覺範圍內。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練習:☆男低音歌手放聲歌唱,女高音為他輕聲伴唱:女高音音調高響度小,男低音音調低響度大。

☆敲鼓時,撒在鼓面上的紙屑會跳動,且鼓聲越響跳動越高;將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且音叉聲音越響濺起水花越大;揚聲器發聲時紙盆會振動,且聲音響振動越大。根據上述現象可歸納出:⑴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⑵ 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5、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二、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當代社會的四大汙染:噪聲汙染、水汙染、大氣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

2、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

4、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三、聲的利用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資訊和傳遞能量

會考物理知識8

會考物理知識點整理(第二章)

  一、光的直線傳播

⑵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著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練習:☆請各舉一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物體是由於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牆、釉面磚牆反光造成光汙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生了漫反射。

1、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裡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內 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 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

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後視鏡

練習:☆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於確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於司機及早發現。

  二、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2、看不見的光:紅外線, 紫外線

會考物理知識9

電功

1.電功(W):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

2.電功的單位: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單位有:度(千瓦時),1度=1千瓦時=3.6×106焦耳。

3.測量電功的工具:電能表(電度表)

4.電功計算公式:W=Pt=UIt=I2R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

電功率

5.電功率(P):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單位有:瓦特(國際);常用單位有:千瓦

6.計算電功率公式:P=UI=I2R=U2/R(式中單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7.利用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則P的單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時、t用小時,則P的單位是千瓦。

8.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

9.額定功率(P0):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10.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11.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當U>U0時,則P>P0;燈很亮,易燒壞。

當U<U0時,則P

當U=U0時,則P=P0;正常發光。

12.“220V100W”求該燈泡的R和I0?

13.功率比:串正、並反、同阻平方。

(同一個電阻或燈炮,接在不同的電壓下使用,則有;如:當實際電壓是額定電壓的一半時,則實際功率就是額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額定電壓是220伏,額定功率是100瓦的燈泡如果接在110伏的電路中,則實際功率是25瓦。)

會考物理知識10

1.物質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2.相對於參照物,物體的位置改變了,即物體運動了。

3.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體不能選作參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5.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

使物體發生形變

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7.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

9.一切物體所受重力的施力物體都是地球。

10.兩個力的合力可能大於其中一個力,可能小於其中一個力,可能等於其中一個力。

11.二力平衡的條件(四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12.用力推車但沒推動,是因為推力小於阻力(錯,推力等於阻力)。

1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

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14.慣性現象:車突然啟動人向後仰、跳遠時助跑、運動員衝過終點不能立刻停下來。

15.物體慣性的大小隻由物體的質量決定(氣體也有慣性)。

16.司機系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慣性(錯,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

17.判斷物體運動狀態是否改變的兩種方法: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個改變,或都改變,運動狀態改變。

如果物體不是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運動狀態改變。

18.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時可能靜止也可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