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學校學習德育建設工作會講話稿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接觸並使用講話稿的人越來越多,講話稿是指把在一定場合下所要講的話事先用文字有條理的寫出來的文稿。怎樣寫講話稿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做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特教學校學習德育建設工作會講話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特教學校學習德育建設工作會講話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金水區利智學校是我區唯一一所培智學校,教育物件均為智商在70以下的智力落後兒童。這些孩子的智力已經有了缺陷,如果行為習慣再得不到加強教育,那他們走入社會不僅會是殘次品,更會成為為危險品。那怎樣才能教好這些特殊兒童呢?我想,唯獨是充滿愛的教育吧。

“人的'心靈,就像一朵小花一樣,它不知不覺地吸收太陽的光,它永遠需要太陽,需要太陽光輝。”特殊兒童需要愛,同時他們也需要愛與教育。歧視對學生成長是不幸的,所以首先我們特教工作者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他們,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我們要懂得愛,要去關愛學生,要教育學生學會如何去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需要有愛,特殊教育更需要源源不斷的愛。

在學校中應開展愛心教育。學校的活動主體無非是教師和學生,這樣愛心教育就應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倡導教愛;

二、培養友愛;

三、教學生自愛。

師愛,則要關懷學生的生命與健康;關心學生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從而形成和諧的師生關係。這就需要教師必須首先樹立平等的觀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備更好的文化素養和更成熟的心願,要尊重學生。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是學生對我們的肯定、折服和依戀。沒有平等,沒有尊重,沒有理解就不可能有愛。尤其要把愛更多地關注於有需要的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用愛去感召他們。“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我們需要學生“信其道”,則要思考我們在教學中付出了多少愛心和耐心?是否愛發怒,一個容易動怒的班主任和教師不會是一個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我們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學校關愛教育第二是培養友愛。引導學生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品質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們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友愛,就必須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集體,培養學生對集體的情感,對集體每個人的情感;還要教會學生關心集體中的“弱勢群體”。如集體中身體差的學生,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性格孤僻的學生等等。班級可以組織一些必要地主題班會和志願服務活動,如“一幫一”活動等,使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懂得愛、體會愛、學會愛,使他們在今後的生活中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受到關愛的學生,也可感恩,會盡力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的。

學校愛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會學生自愛。自愛包括自尊、自強、自律、自護四個方面的內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嚴的維護,自強即對實現自身價值的不斷追求,自律即對社會規範的認同和遵守,自護即對自身生命價值的理解和珍惜。自愛是被愛的基礎,是進一步去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的基礎。一個對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去愛社會、愛祖國?教會學生自愛,首先讓學生珍愛生命與健康,教會學生自愛,還要幫助他們努力掌握知識、鍛鍊能力、改進方法、培養毅力等,為他們將來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奠定堅實的基礎。一個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愛教師、愛學校的人,更懂得去愛祖國、愛社會、愛人類。

因此,實施愛心教育,建設和諧得師生關係,建設和諧的同學關係,構建學生髮展得和諧德育環境,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並努力做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