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文化的反思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價值為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總和,併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和實施準則的總和,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與組織管理實踐相融合的產物。

中國企業文化的反思

從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人們注意到組織中的人際關係、非正式群體等因素對組織效益的影響,開始關注包括自我實現在內的人的社會性需要,於是導致了一系列激勵理論的出現。這些理論強調人際關係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會性為基礎,出現了用“社會人”概念來代替“經濟人”的假設。隨著系統論的應用和權變理論的發展導致了西方組織管理出現了“戰略熱”和“系統熱”。企業由組織管理轉向戰略管理,強調組織結構和系統的協調與適應能力。二戰後,隨著日本企業的崛起,人們注意到了文化差異對企業管理的影響,進而發現了企業文化。

解放後,中國的一些大型國有企業中,就有自己獨具特色的經營理念,如鞍鋼憲法、鐵人精神等,當時雖未冠之以企業文化的概念,但實際上發揮著企業文化的價值功能和整合功能。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在引進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的過程中,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模式被引入到中國的企業中,許多企業都風起雲湧地搞起了企業文化,在全國掀起了企業文化建設熱潮。如有些模仿外在形式,熱衷於搞文藝活動、喊口號、統一標誌。也有些企業直接請廣告公司做了CI形象設計,認為這樣就是塑造了企業文化。

今天看來,所有這些都是塑造企業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由於大多數企業忽略了外在形式下包含的內涵和基礎,因此給人一種誤導,似乎企業文化就是企業開展的文化活動或企業形象設計。上世紀末,中國的企業文化熱才逐漸降溫,許多在當時企業文化建設中湧現出來的明星企業紛紛隕落。當我們回過頭來對冷靜思考企業文化時,發現企業文化在開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四方面問題。

一、注重形式,輕視內涵

在中國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盲目追求企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內涵。企業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設,其次是價值層面,再次是行為規範和行為方式層面,位於最表層的才是企業文化的各種表現方式,包括各種符號、英雄、活動等。由此可見,企業文化活動和企業CI形象設計都是企業文化表層的表現方式。

企業文化是將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價值觀灌輸給全體員工,通過整合形成一套獨特的價值體系,影響企業適應市場的策略和處理企業內部矛盾衝突的一系列準則和行為方式。將這些理念和價值觀通過各種活動和形式表現出來,才是比較完整的企業文化,如果只有表層的形式而未表現出內在價值與理念,這樣的企業文化是沒有意義的,難以持續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動力,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了深遠的影響。

二、張冠李戴,脫離管理

有些人認為,企業文化就是要塑造企業精神或企業的使命,而與企業管理沒有多大關係。企業文化就是以文化為手段,以管理為目的,這種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企業組織和事業性組織都屬於實體性組織,它們不同於教會的信念共同體,它們是要依據生產經營狀況和一定的業績來進行評價的,精神因素對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企業生產效率及企業發展固然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這種影響不是單獨發揮作用的,它是滲透於企業管理的體制、激勵機制、經營策略之中,並協同起作用的。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的價值觀是貫穿在企業經營活動和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整個過程中的,並與企業環境變化相適應的,因此不能脫離企業管理。

三、傳統文化,移花栽木

企業文化就是用文化來管理企業,如有些企業家認為應該用儒家學說來管理企業,還有些企業家認為應該用老子學說來管理企業,不一而足,均由很多成功的故事。這些學說作為中國文化的思想代表用於指導企業管理和企業經營理念,應該說是具有中國特色,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用傳統文化來把握當代人的心理,來把握迅速變化的市場需求,來調整對中國員工的工作激勵,這需要找到適當的切入點,找準其中許多具體的聯絡。如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對家庭的歸屬、對權力的依賴,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為本、知人善用等,將這些文化因素和傳統思想應用於企業管理,營造一個充滿情感、和諧共存的文化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實現對人性的超越,實現人與社會的共存,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應該說突出了中國特色。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思想中充滿了哲理與思辯,可謂左右逢源,在用於指導企業管理實踐中時,需要將其操作化為具體的行為準則和經營理念。另外,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許多不利於企業創新和企業發展的因素,如知足長樂、槍打出頭鳥等,這些都是抑制企業創新的隱型殺手。另外,人情交往是中國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許多企業家長期依賴於由人情交往所編織的社會關係網即社會資本,而不把重點放在企業創新上,認為這樣也能賺到錢,這樣下去會逐漸形成對關係的依賴,而削弱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這種現象的盛行固然有其社會的原因,但是,隨著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社會資本伸展的空間越來越狹小,在市場競爭的遊戲規則越來越規範,那些津津樂道於依賴社會資本的企業被打垮、被擊敗就在所難免。所以要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不能簡單而為之。企業文化不是對社會文化的玩賞,而是用文化的氛圍和文化價值去管理企業,為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

四、抹煞個性,漸趨大同

企業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該企業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業的個性化表現,不是標準統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時尚的標語。綜觀許多企業的企業文化,方方面面都大體相似,但是缺乏鮮明的個性特色和獨特的風格。其實,每一個企業的發展歷程不同,企業的構成成分不同,面對的競爭壓力也不同,所以其對環境作出反應的策略和處理內部衝突的的方式都會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業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將企業自身發展階段、發展目標、經營策略、企業內外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而確定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業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標準化的,但其側重點各不相同,其價值內涵和基本假設各不相同,而且企業文化的型別和強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構成了企業文化的個性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