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經濟時代企業文化演變趨勢以及啟示研究論文

新經濟一方面為企業文化增加著新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賦予企業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現出新的演變趨勢。在這種背景下,企業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文化,必須重組文化建設,將企業文化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淺談新經濟時代企業文化演變趨勢以及啟示研究論文

隨著新經濟時代數字和網路化為特徵的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知識已成為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決定因素,在這種新經濟浪潮的衝擊下,企業所面對的競爭環境、管理物件、市場需求以及企業自身的經營方式、管理方式等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而使企業文化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凸顯出來。綜觀中外成功企業的發展不難看出,他們的背後都有著優秀的企業文化作為支撐。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日本松下電氣公司、中國海爾集團等,其經營績效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就是有著優秀的企業文化。實踐表明,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企業之間溝通、交流和合作的通用話語和基礎。可見,新經濟一方面為企業文化增加著新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賦予企業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現出新的演變趨勢。

  一、企業文化的演變趨勢

趨勢之一:人本文化趨勢

新經濟時代強化了企業文化的“人本性”。一方面,人們對知識的掌握和駕馭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創新使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要求企業具有強烈的人才意識,並運用各種手段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我們知道,高品位地不斷創新是新經濟的特點和要求。而創新的源泉來自於人的能動性和創造力,這就要求企業把開發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作為企業的中心和主題。另一方面,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的自主性、個性化、自我價值實現的願望等都將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勵,這些都促使企業在管理之中把對人的關注、人的個性和能力的釋放放在首要位置,人的積極性的調動推到了空前的中心地位。可見,新經濟時代的企業不是片面地發掘人的體力,更重要的是挖掘人的智力資源,發揮人的創造性。這一時代的企業文化的本質特徵就是倡導以人為中心的人性管理,主張將培育進步的企業文化和發揮人的主體作用作為企業管理的.主導環節,與此相適應的企業文化發展戰略,也必將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思想。

趨勢之二:融合文化趨勢

新經濟時代揭示了企業文化發展將在各民族文化的衝突、嫁接中逐漸融合的歷史趨勢。各國跨國公司在地域上的相互交叉與滲透,跨國界跨地區的企業戰略聯盟,生產銷售合作、合資企業,跨國兼併企業等合作形式使不同文化交流、開放的程序日益加快。企業要融入世界,實施跨國經營戰略,面臨著交往過程中如何縮小文化差異,如何增強企業學習、吸收外來高新技術,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如何應對西方文化的滲透,吸取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文化要素,並有效地抵制其腐朽文化的侵蝕,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企業文化戰略新課題。即使同一國家內的企業,也面臨發揮各自優勢、資源重新整合、創造更大發展空間的重大問題等,這些都給企業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趨勢之三:品牌文化趨勢

品牌服務是未來企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有優秀品牌就意味著有市場競爭力、有實力、有利潤。因為企業的品牌形象表徵著市場對企業產品、服務、價值觀、信譽、企業家形象等文化因素的認同和接受。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漸漸經過以價格為主到以質量為主的消費階段開始重視產品的文化含量和服務品牌。當產品價格、質量接近的時候,那些服務周到、文化含量高、美譽度好的產品便成了消費者的首選品牌。未來企業,其企業文化的重點無疑會圍繞建立品牌進行,這種企業文化建設既強調提高內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更注重提高企業外在的知名度、美譽度和顧客忠誠度。另一方面,將來的企業文化將不再是企業制度的衍生物或副產品,它將會和生產、服務連為一體,實現企業贏利。生產出好的產品,必須有與之配套的優質服務,才能獲得消費者的稱讚與青睞,才能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忠誠度。面對消費者這種心理,促使企業加強品牌意識、職業道德和文明禮儀的教育,在生產、服務上不斷注入科技、文化和情感含量,便成為未來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取向。

趨勢之四:學習文化趨勢

近年來,人類的知識大約是以每年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老知識很快過時,知識就像產品一樣頻繁更新換代,使企業持續執行的期限和生命週期受到嚴重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將勢必成為企業生存的生命之源。因此提高企業學習能力、建立學習型組織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企業文化管理的一項重要戰略目標。企業終將要成為具有學習能力的有機體,將個人和團隊的學習納入管理的軌道,這將是企業文化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趨勢之五:生態文化趨勢

隨著新經濟時代環保運動的興起,對企業提出了必須與環境協同、必須重視周邊的生態環境的要求。生態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理論,它包括生態環境、生態倫理和生態道德,是人對解決人與自然關係問題的思想觀點和心理的總和。如果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只重視人的價值,忽視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肯定會被環境的惡化及末端治理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生態文化融入企業文化,不僅可以擴大企業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於企業樹立良好形象。另外,未來的消費群體更青睞於綠色產品,企業通過“綠色浪潮”來提高產品的生態含量,也將是一個發展趨勢。可見,由於長期的傳統企業發展習慣問題,大部分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重視了人的價值,卻忽視了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為環境的惡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迫切需要生態文化建設。

趨勢之六:信用文化趨勢

企業的誠信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它反映了企業的信用、實力和形象,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經濟發展之本。從2001年美國安然公司破產案、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信用危機案到2002年世界

通訊公司虛報利潤案,無不說明沒有高度內外一致的、以誠信為核心的價值觀體系、期望和行為,企業最終將失去競爭力並被逐出舞臺。可見,一個企業最大的危機就是誠信危機,如果出現誠信危機,也將危機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積極倡導企業誠信經營,推廣誠信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當務之急。

  二、企業文化演變的幾點啟示

啟示之一: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一是建立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的有效機制,形成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和創造性發揮的文化氛圍和有效模式。二是在注重員工的知識、技術的同時,要重視員工的職業道德、思想情操和人生觀、價值觀。三是採取有效的措施,建立人才激勵機制。明確舉賢任能的條件,為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平等條件;健全獎勵考核制度和分配機制,以情感人,徹底激發企業文化中人才要素及其價值的開發與利用。四是提高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開發能力。加大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的投入,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和執行機制,不斷開發適合市場需要的、具有文化內涵和審美韻味的新產品,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啟示之二:重視跨國界、跨區域、跨企業的融合和併購企業之間的文化整合

一是提煉核心價值觀。在分析融合、併購雙方現有企業文化的優劣成分及其對企業未來發展影響程度的基礎上,確定最有利於形成新企業文化的積極的文化成分,篩選出符合本企業特點的核心價值觀。二是進行跨文化培訓。通過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員工增加對企業經營和公司現行決策的理解,促使融合、併購雙方員工對新企業文化的認同,強化每個員工對不同文化環境的適應性,提高不同文化間的合作意識,維持新組織內良好穩定的人際關係,保持企業內資訊流的暢通和決策過程的效率.加強團隊協作精神和新企業的凝聚力。三是加強雙方溝通和交流。彼此尊重融合、併購雙方對方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瞭解對方行為方式和處事原則,減少對對方的文化偏見,消除種族優越感,促使雙方平等地進行雙向交流,加強雙方之間的理解與互助。四是構建新的企業文化。在調研的基礎上,找出融合、併購雙方文化的差異,根據對文化的共性的認識和認可程度,尋找新企業文化的形成趨勢。剔除一些消極的、不利於新企業文化形成或阻礙企業發展的落後的文化成分,繼承和吸收雙方企業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在相互滲透與充分融合的基礎上.找到雙方文化的結合點,再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生產經營目標、員工對雙方文化共性的認識程度及理想的企業文化整合模式,創立一種全新的企業文化。

啟示之三:建立學習型企業文化

一要優化學習型組織結構。設計能充分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鼓勵集體學習、知識創新和知識共享,促進組織內部人際關係的溝通和部門之間的資訊渠道暢通的學習型組織,保障組織對外部環境變化和學習任務調整的適應性,進而使組織在競爭中處於有利態勢。二要確立組織學習和創新的模式,借鑑和合理引進外國成功經驗,根據自身的體制、行業特徵和組織能力設計組織學習模式。三要建立充滿活力的學習激勵機制。在組織學習目標的制定上要注重與成員成功欲相匹配.與個人職業生涯相結合,使員工在個人事業發展上最大限度實現自我價值.最終實現組織與個人共同發展。

啟示之四:實施企業品牌文化

現代企業必須自覺引入企業形象設計,以優質的產品、優良的服務為基礎,通過企業經營理念、行為規範和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和推廣,把企業的經營理念、基本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商品風格、員工素質、服務質量等傳播到消費者和社會公眾中去,全方位塑造企業形象,提高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從而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和文化內涵、擁有廣泛市場影響力的企業信譽、形象和品牌。

啟示之五:企業要注重誠信文化建設

一是要把誠信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將誠信觀念的培養列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揚棄傳統的誠信觀念,樹立現代的誠通道德資源觀,把“誠信為本”納入到實施的舉措中去,指導企業和職工樹立誠信為本的理念。二是要把企業誠信看作是企業對社會的一種責任、一種應盡的義務,是企業應有的形象。企業的經營活動應有助於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生活品質.推動社會風氣的淨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注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進而實現企業與社會、企業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三是企業內部要建立嚴格科學的管理制度。在企業內部建立嚴格科學的管理制度,建立監督及風險管理機制,保證誠信原則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四是要完善立法,強化誠信的法律保障,懲治失信行為。在立法上就是對誠信原則予以明確規定,充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強化違約責任追究。在執行方面應當加強力度,除對逃避債務的企業予以處罰外,還要對直接責任人員和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追究法律責任,切實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推行使“失信成本”遠遠高於“守信成本”的懲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