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範文(精選5篇)

難忘的活動已經結束了,我們的個人能力得到了很大進步,你會有什麼樣的總結呢?你想知道活動總結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範文(精選5篇)

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1

xx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多次召開農業農村重點工作推進會,為了開好20xx年第x屆農民豐收節,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永利鄉多措並舉想抓手,充分利用農民豐收節契機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鄉村治理上臺階。

一是多元化宣傳農民豐收節重要意義,營造農民自己的節日氛圍。為充分展示我鄉農民勞動成果,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推介各類特色農副產品,帶動古路村體驗式旅遊,我鄉通過橫幅、展板、微信群、村村響等方式,大力向社會群眾宣傳農民豐收節重要內涵意義,在全鄉範圍內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二是找準定位謀發展,千方百計保障農業特色產業提效增收。我鄉根據自身地理位置和氣候的特點,發展了花椒、脆紅李、高山蔬菜、蘋果等特色產業。依託集體經濟組織優勢,積極爭取扶持資金,發展村集體經濟。用政策鼓勵農民自力更生、積極作為,促進農業多元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我鄉作為少數民族聚居鄉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充分彰顯了我鄉各族群眾“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精氣神;充分展現出我鄉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良好形象;通過農民豐收節的開展,切實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了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滿足了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進一步推動了農村文化建設,改善了農村社會風氣,促進鄉村治理邁向現代化。

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2

20xx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國迎來了中國“農民豐收節”。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對做好“三農”工作提出了許多新思想和新論斷。這些新思想和新論斷契合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著眼於我國經濟發展大局,為新時期我國農業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我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就必須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於農民收入明顯增多,農村面貌明顯改變,農業生產明顯改善,經濟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的腰包鼓了群眾的笑臉多了,我國脫貧攻堅的擔子也就輕了。

“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雪山冰川也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我們廣大農民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農村是我們老百姓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也是我們生長繁衍的根據地。記得住鄉土鄉愁,才能建設好美麗鄉村;留得住綠水青山,才能處理好經濟同環保的關係;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樣中華大地的天會更藍山會更綠 水會更清,人民也會更加幸福。

“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 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農民富了,農村美了,農業也就強了。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期,而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就是這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不僅讓我們重溫了古今農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更使我們體味到了豐收的喜悅。不同地域會孕育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地域也都有自己慶祝豐收的獨特方式,可是那種從骨子裡透露出來的喜悅感和滿足感卻是相同的。

“平凡的豐收,不平凡的喜悅”。金秋是個豐收的季節,也是一個喜悅的季節,而農民是豐收的主體,更是豐收的關鍵。我們每餐食用的五穀雜糧無不出自樸實的農民之手,正如小說《平凡的世界》裡面寫的:“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不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而豐收節給農民那像土地一樣平凡的日子留下了太陽一般的光輝。

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都是幹出來的,除了黨和國家惠農為農的好政策以外,我們廣大農民群眾也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早日實現脫貧致富。也為早日建成鄉風文明 生態宜居 生活富裕的新鄉村,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注入新力量。

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3

黨的十九大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可以激發廣大農民投身鄉村振興,可以營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良好氛圍,可以滿足農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以漁樵耕讀為代表的農耕文明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生產生活的實踐總結,是華夏兒女以不同形式延續下來的精華濃縮並傳承至今的一種文化形態,農耕文明所蘊含的精華思想和文化品格在華夏兒女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衍生出的勤勞勇敢、吃苦耐勞、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鄰里相幫等文化精神在今天仍具有時代意義,同時更彰顯了我們在國際舞臺上的大國風範。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是一個向世人展示中國“三農”狀況的視窗,要通過組織開展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晒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等多種活動,讓全社會、全民都感受到豐收的快樂。

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4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為農民設立的節日。為什麼要設立這樣的節日,起碼有四重深意。

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三句話精準詮釋了“三農”工作的重要性。每年的“中央一號檔案”,雷打不動為“三農”而出,僅此,就足以顯現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而設立這樣一個節日更是為了進一步強化“三農”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

飽含了全國上下對農民群體的深情祝福。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針對一個群體而設立的節日,代表的往往是對一個群體的祝福。今天的農業、農村、農民與過去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種“農民=種地”的單一模式早就一去不復返。種養殖、做電商、搞加工,今天的農民條條大道通豐收。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就是要提醒全國上下不要忘記農民的偉大創造和艱辛付出,深情祝福廣大農民大豐收、大增收,過上越來越幸福的美好生活。

高高樹立新時代農民的尊嚴感、榮譽感。民以食為天,不論社會怎麼發展,“農業、農村、農民”的重要地位不僅不會改變,而且只會加強——因為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裡,永遠有放心糧食、新鮮蔬菜以及其他由“農民造”的生產生活必須品。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就是要高高樹立新時代農民的尊嚴感、榮譽感,提升億萬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鮮明傳導興農助農富農的使命責任。“中國農民豐收節”強調的是“豐收”,那麼農民的豐收何以才能實現?顯然要靠各級各部門切實扛起興農助農富農的使命責任,唯有真抓實幹,帶領廣大農民奔富路,抓好產業發展,打好脫貧攻堅戰,聚力鄉村振興,才有可能實現大豐收、大增收。也只有各級各部門盡到應盡之責,履行應盡使命,才能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交出“豐收”的合格答卷。

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5

20xx年9月份,在中秋節與國慶節之間,還有一個重要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設於秋分的'這一節日,包含著對農業豐收、農民勞動的禮讚,對農耕文明的傳承。農民是豐收節的主體,這提醒我們:自己的口糧來自農民的勞動,我們是世界最古老燦爛農耕文明的子孫,要不忘本、不忘恩,不忘其初。

不忘本,就是不忘糧食這個生存的根本。糧食是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石。“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有人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生命的魅力無不閃現著“糧食的光芒”。豐收節是對每一粒金燦燦的顆粒飽滿穀物的禮讚。從華北麥田到江南稻浪,從陝北高原的小米飄香到黑土地上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就是我們每日的食糧,是我們生存的根本。無論將來科技如何發達,智慧機器配備怎樣的新能源新動力,我們每天還得吃五穀雜糧。“民以食為天”,說的就是這個“天”。

不忘恩,就是不忘種糧的農民及其土地。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三農”領域的成就,是全黨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廣大農民和農業戰線工作者辛勤勞作的結果。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引用過威廉·配第的名言“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沒有比“口糧”二字更基本的財富了,這財富就來自於斯土與斯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來自披星戴月汗流浹背的勞動者;土地是莊稼人的命根子,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命根子。每一個人都能夠也應該身體力行,尊重每一個勞動者,感恩每一寸土,珍惜每一粒米,都是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實現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不忘其初,就是不要忘了農耕文化中天道酬勤這個精髓。我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華夏先祖在黃土地上篳路藍縷,“沐甚雨,櫛疾風”,創造了我們的歷史,創造了獨一無二的生產生態生活系統,推動了世界農業發展,保障了炎黃子孫生存繁衍,促進了人類社會進步,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春種秋收,天道酬勤,培育了中華民族誠實、寬厚、善良、謙遜、堅忍等傳統美德,使歷盡滄桑的中華民族總能從苦難走向輝煌。

今天,在世界規模的工業化、城市化程序中,在摩天大樓與人工智慧的時代,中國農民豐收節提醒我們與農村、農民、農業的血肉聯絡。我們要在全社會營造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穩固大國農業根基,鉚足中國發展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