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有感作文彙總九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有感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後有感作文彙總九篇

讀後有感作文 篇1

在笑聲和感動中讀完了《會玩才有翅膀》這本書,一群可愛的孩子小燕子、小土豆,一個初來乍到的小蚊子老師,一個有些古板的王校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做下的一件件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故事,一件件對這群孩子們新鮮的東西,逐漸長大的小蚊子老師。想想我們這些人都是從小長大的,我們也像這群孩子門一樣曾經做過一件件令大人們暴跳如雷的錯事。自己從踏入教室成為老師的成長經歷,曾經面對孩子們在課堂上,在課下的“百般刁難”。從小我也是個調皮的野孩子,曾經也讓老師們頭疼不已。自己真正走入到課堂,走到學生們中間,看到他們很多做的比我在學校裡面都好,還有的像我在學校裡面一樣的他們,真的感覺到很親切。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變得越來越成熟,孩子們所做的事情,他們的心裡我們越來越清晰,怎麼讓孩子們學會玩,長出一張翅膀以便在將來的日子裡在天空中翱翔。走到孩子當中去,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走進孩子的心中,成為他們人生的老師,我們不僅要傳授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傳遞做人的基礎。

仔細思索,我們要做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只有我們將自己不斷充實了,我們站在孩子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有勇氣“告訴”他們,你需要怎麼做。

讀後有感作文 篇2

在我房間的書櫃上,陳列著許多的書,有中國的四大名著,有外國的《魯濱遜漂流記》,有沈石溪的動物系列……這些都是我的寶貝,平時只要我一有空,就會與它們作伴,與它們親密交談。其中,我最喜歡看的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之所以能吸引我,是因為它那蕩氣迴腸的文字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還把一場場戰爭描寫得驚心動魄、扣人心絃,讓人百看不厭。書中有許多精彩故事,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趙子龍單騎救主、七擒孟獲等等。

如果說《三國演義》中那精彩壯觀的赤壁之戰讓我驚心動魄、難以忘懷,那麼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更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這在當時的周瑜和現在的我們看來,真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瞞”過了多疑的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借”到了十萬支箭,不得不令周瑜刮目相看。這一切都歸功於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巧妙安排。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不也一樣嗎?凡事都要動動腦子,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家裡來客人,媽媽讓我給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燒開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葉。燒開水約十分鐘,洗杯子約要三分鐘,分放茶葉約二分鐘,這樣一來,總共就要花將近十五分鐘的時間。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妙法:在燒開水的同時,洗杯子,分放茶葉,等水燒開後,其餘兩項工作早已完成了。這樣一來,我不僅節約了時間,還讓客人在短時間裡感受到了主人的熱情。

做事情不僅要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識”,還要有“單騎救主”的趙雲的“膽”。記得那次體育課上,體育老師讓我們練習跳高。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生龍活虎,就像猴子一樣一躍而過。輪到我了,生怕摔跤的我急得額頭直冒冷汗,動作變得縮手縮腳,最後落得個“嘴啃泥”的下場。體育老師摸透了我的心思,走過來耐心地給我講解跳高的要領。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我大膽地又重試了一次,這次終於成功了!漂亮的動作還博得了同學們的齊聲叫好。唉,沒有膽量可真不行啊!

《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讀後有感作文 篇3

《海倫娜的奇蹟》中恩雅真的是位了不起的校長,一個敢於創新,敢於堅持的女校長。在恩雅就任海倫娜中學校長的第一天,情況就對她非常不利。學校全體教職員工都無一例外地穿上了黑色的喪服。從來沒有一所學校會對它的新校長進行這樣的shi威抗議。而20年,海倫娜中學的全體教職員卻為即將退休的她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典,來表達對這位校長的感謝,這樣的慶典在德國的中學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從穿喪服抗議到辦盛典感謝,能讓我們想象到學校該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想象到恩雅校長在改革教育路段上怎樣的堅不可摧,想象到恩雅校長在獲得認同中付出了怎樣的心血。說恩雅校長是敢於創新的,那是因為她堅持讓海倫娜學校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書中第一章“把文字傳給孩子——學習讀和寫”讓我想到了我們學校“書香校園”的理念,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海倫娜中學是德國的一所綜合中學。一句“一所好學校會不斷為學生創造各種寫作的機會和環境,並讓他們看到,閱讀和寫作非常有意思,而且受人重視。”就說明了閱讀和寫作不論在國小,中學,高中還是大學都應該受到重視。儘管那裡有一些孩子和大多數的同齡人一樣,腦袋裡裝滿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東西,但是他們的寫作能力真的很差。越不會寫就越不喜歡寫。學校就想了很多方法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編牆報,寫班級日記,表演自己寫的劇本,師生通訊,不同學校間班級通訊或是班級自己出一本書。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20年代法國的教育改革先鋒塞勒斯丁一直呼籲與要求的“自選文章”是一種“把文字傳給孩子”的非常好的方式。

海倫娜中學當初實行時只能靠排字母印刷,當孩子們將自己的故事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在印刷機上排出後,單詞拼寫得到了改善,更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我們學校定期出版的《含英》書本就是出自我們學校小朋友之手。記得上學期302班的陳建雄同學拿到了新一期的《含英》後,興奮地對我說:“Miss 黃,這期有我們班同學寫的文章呢!”他為別人高興之餘,我相信他也很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作文能被選中刊登,讓全校的同學欣賞。而在閱讀方面,海倫娜中學幾年前因經費不足被迫關閉了學校圖書館。但是他們卻沒有因此而關閉學生閱讀之門。他們決定將閱讀的圖書分發給各班,每班都有圖書館和“閱讀角”。我們學校每個班都有個“書吧”,還有“晒書”和“漂書”等活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我們學校的“書香校園”理念是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的,我們學校在實施各種各樣的“書香”活動過程中也遇到過不少挫折。創新是帶著點冒險的。

新事物的出現總會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對和批判,但是新事物成熟後總會得到人們的認同。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的工作量會比別的學校老師大很多,因為他們為了科學有效地“把文字傳給孩子”,讀後感《《海倫娜的奇蹟》讀後感!》。他們要為孩子們推介好書,為孩子們寫更多的評語,為孩子們修改更多的作文……但是,孩子們都喜歡在星期四中午捧著書興致勃勃地讀著,孩子們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上《寧波晚報》,《含英》……只要有這些,就夠了,就是成功的。閱讀就是人的終生學習方式。不管在什麼階段都需要去重視和培養這樣的習慣。鄞州高階中學的學生去圖書館借書是不需要刷圖書卡的,你可以隨意的拿到任何地方閱讀。這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極大的自由空間。有些人說,這對學生來說是件好事,可是學校不怕學生不還或是弄丟了嗎?鄞州高階中學的校長是這樣回答的:“如果我認為我們的學生都是君子,那君子會做這樣的事情嗎?只有你不把學生當作是君子,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的確,校長給了學生這樣的信任,學生能不對閱讀感興趣,能不對書本愛護有加呢?

很多事情我們只是沒想到或者是想到了沒敢去做,教育改革就是要有敢於創新,敢於走新路的決心和信心。說恩雅校長也是敢於堅持的,那時因為她在實現這樣一個奇蹟中飽含了所有的艱辛卻從未放棄過。改革和創新之路上少不了反對者,自然也少不了失望與困難。當1972年恩雅在全體教學會議上,申請取消分數制。當時真是群情激憤,有的老師甚至握起拳頭猛擊桌子,以示強烈反對。其實所有的老師都努力捍衛分數制,好像一旦沒了分數制,學校就會滅亡了一樣。就在老師們決定保留分數制之時,15歲的約翰尼斯作為學生代表參加了全校教學會議。他不同意教師們的決定,並隨後去各個班做取消分數制的理念宣傳,去說服心存疑慮的老師們。

經過激烈的爭辯,海倫娜中學決定在為期三年的實驗階段裡取消兩個年級的分數制。而在三年中讓許多老師多恍然大悟,“學習發展報告”就像分數制還在一樣,學生還是一樣的努力。恩雅成功了,約翰尼斯也成功了!在這樣“取消分數制”的風波中,恩雅從來沒有停止過思考,也從來沒有過煩惱,但是有她這樣執著的人在三年時間裡實現了這樣的夢想。“常演戲的人,數學一定好”“把牆拆了”等活動在改革中走過彎路,甚至犯過錯誤,但在新事物令人不安時,恩雅校長在第一時間給予老師全力的支援。校長對外保護學校,對內則像一個外人,一個權威。

恩雅是位女校長,讓我不禁想到了我們的林校長。同樣身為女校長,同樣擁有不斷的革新精神。在冬天,老師組織學生跑步暖身是一件很普通的事。部隊裡的士兵排齊了隊伍“像豆腐塊”一樣跑步是一件普通的事。但是,國小生能夠向解放軍叔叔一樣,跑步時一個班一個班像“豆腐塊”一樣跑步卻是件不平常的事。其實,自由和紀律之間並不是絕對的。孩子們們的好動與孩子們的集體意識是不矛盾的。

儘管,剛開始這樣練習的時候,學生們的表現不夠理想,教師們管得很吃力,但是不到一個月的訓練,學生們就能有秩序地跑得很出色了。因為林老師在一開始就堅信能夠成功,重要的是給予學生和老師們支援和鼓勵。作為一名年輕的新教師,需要向恩雅校長學習這種教育創新,向恩雅校長學習堅持不懈的努力。當我們面對新事物時,更多的是要帶著發展的'眼光去評判;當我們在做新事物時,更多的是要有一份理智的執著和堅定;當我們遇到新困難時,更多的是要去想辦法克服而不是退縮。

記得俞洪敏老師曾經說過人要像樹一樣的活著,不斷吸收陽光雨露,長大了可以為人們遮陽,死了也可以成為棟樑之才,製造很多東西,留給後代。而不應該像小草一樣活著,同樣吸收陽光雨露,但是永遠只有那麼大,永遠被人踩在底下。普通的教師儘管不像是校長那樣的參天大樹,但是隻要我們相信自己是樹苗,朝著大樹的方向發展,同樣擁有一份對教育的反思和改革精神,那麼請不要吃驚自己將來將長成大樹的奇蹟。

讀後有感作文 篇4

《海底兩萬裡》是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著作。這本書是一部集科幻性、人文性於一體的優秀科幻小說。翻開這本書,我就被它散發出的無窮魅力吸引了。

在這本書中,作者帶領我們走進了海底世界,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而又驚喜不斷的探險活動。巴黎自然博物館的教授阿龍納斯與他的僕人康塞爾,以及加拿大人尼德蘭,因為“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襲擊了搜捕他的船隻,被抓進了“鸚鵡螺號”中。隨後,尼摩船長便帶著他們開始環遊諸個海域,每經一處海域作者都會對其進行詳細的介紹。後來阿龍納斯教授等三人逃出了囚禁著他們的“鸚鵡螺號”,故事也就此收尾了。作者在傳播海洋知識的同時,也根據環境特點設計情節。比如:海底森林、海底煤礦、海底葬禮、與大章魚搏鬥和大戰抹香鯨等。

這本書也塑造了一個謎一樣的人物——尼摩船長,他說他可以償還法國幾百億國債,他會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滿口袋珍珠,他憎恨陸地上的人,對其實行報復……越往後讀,你會發現,尼摩船長一定經歷了什麼,他一定有一個悲慘的身世,他內心一定十分痛苦!但是,他還是有善良的一面,即使仇恨覆蓋了他。

在小說中,凡爾納加入了自己的科學預測,如潛水艇是他當時寫作時尚未出現的事物,又如他設定的阿龍納斯教授和尼摩船長一起來到南極點的情節,在當時,人類還未到達南極極點,而這些預測在今天,已經成為了現實,這部小說除了想象外,還表達了作者的環保主義思想。凡爾納通過阿龍納斯教授和尼摩船長,一再譴責了濫捕濫殺海洋動物的愚蠢行為。

快讓我們乘上這科學的快艇,一起去探索海洋中的奧祕吧!

讀後有感作文 篇5

敘一曲紅樓,紅樓夢佳人;遊一場觀園,觀園幻人家。那一場紅樓夢: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人情事理,看似華麗,卻依稀似紗般柔柔易破。

看破的,妙玉遁入空門。閒於又空下與寶姑娘下,那次回去也不知怎的疑是中了邪,說是招了什麼人便去找他們了,倒還是塵緣未淨,卻已是堅決成了尼姑。欠淚的,黛玉淚已還盡。聽聞寶玉要與人成親,便淚灑枕被,管它點點與斑斑,在素白手帕上提一曲淚詩,便病於床上,自此不起。靠紫鵑身上,黛玉輕提起手帕,詩隨帕子一同掉進爐中,焚火便成灰,黛玉輕蔑一笑,沒有出聲,好似心酸。聞大觀園內笑語連連,想罷:寶玉。睜開眼,只留了最後一滴淚,說了最後一句話:“寶玉,你好……”(一句不完整的話,大概所有人都能猜其大意)之後,黛玉房中哭成一片……痴情的,寶玉枉送性命。揭開喜頭,竟不是自己的林妹妹,寶玉大吼:“欺騙我,你們原來是欺騙我。”歇斯底里,眾人驚怔。往後幾日,寶玉痴痴呆呆。一日,與襲人隔門說話,得知黛玉已死,竟轟然倒地。命不該絕。寶玉醒來,過似一、二天,竟手持白色毛羽花,吹著,口中唸叨著:林妹妹,你是那花神吧……看似病的好些了,如今又為何成這樣?欠命的,命已還,還盡了,卻緣還未了,可這分離聚合已在前生定了。忠心的,紫鵑心隨主去。幾天了,寶玉夜夜都到紫鵑門前,問她黛玉臨終說了什麼,紫鵑對其冷漠不語,終在一日早晨開門見寶玉跪在地上,便拗不過他,帶他去黛玉房中,也不好聲好氣地待他說話,只一人淌著淚說著黛玉的冤死。一場冤孽。寶玉泣不成聲。這場紅樓夢,華麗的開場,這之中誰為情種?都只為了風月情濃,落成白茫茫一片。

歌中唱到: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才會演出這曲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眼空蓄淚淚空垂 暗灑閒拋更向誰

尺幅鮫綃勞惠贈 為君那得不傷悲

拋珠滾玉只偷潸 鎮日無心鎮日閒

枕上袖邊難拂拭 任他點點與斑斑

綵線難收面上珠 湘江舊跡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識香痕漬也無?

空樓垂掛,此得黛玉提帕一曲,曲終人散,就此罷了。

讀後有感作文 篇6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蟬聲雜亂著,微風襲過,才覺臉上已冰涼......此時,淚已模糊了我的視線,再也無法看下去,只是輕輕合上書,聽著蟬的哀鳴,風的悲悼......

向窗外望去,只有一輪冷月點綴著那死寂的天空。眼前朦朦朧朧地出現了她的身影。她蒼白的面龐,怎麼和那月亮一樣?“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如今,她徘徊在香消玉殞的邊緣,他卻渾然不知。是命運在捉弄他們嗎?還是他們今生緣已盡?“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前世,那絳珠仙草便說下輩子會把一生的淚還盡,現在也真是應驗了,或許,這便是註定的吧!

“想眼中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過冬,春流到夏。”只可憐這兩個痴情兒,相遇與分別都是因為眼淚。

火爐邊,她緊緊地握著滿載著悲歡離愁的詩稿。可要知道,那裡有她的一切的回憶與痴情。卻在一把火中煙消雲散。在黑暗中,我似乎能看到那熊熊烈火下的嬌顏,火燃燒著,在她的眼睛中燃燒著。也許,我只能用“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來形容火下曾經以為亙古不變,稀世俊美的面龐。我知道,在她的愁眼中摻揉著一股無力的恨意,似這風兒,無力地抓撓著我的臉,我的心。火熄滅,一切都成了灰燼。那一刻,風停了,蟬不再鳴了,周圍的一切都靜止了我屏住了呼吸。生命本應到了終點,她卻還等著什麼。我感覺到了她眼中還有一絲淡漠的情意,在她那不再閃爍的眸子中。終於,在那一瞬間,她閉上了眼,流下了最後一滴冰冷刺骨的眼淚。是為他流的,還是為自己命運的多舛?或許只有那滴淚知道。

不禁想起黛玉葬花時的自怨自艾,“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淚水再次模糊了我的雙眼。又是在春冬交接之時,花落花開之際,她走了,或許是伴著落花一起走的。

魂已歸天,我始終無法釋懷,難以脫離那充滿愁緒的情愫。定下一顆紛亂的心,覺寒氣逼人,是這月光害得麼......

花魂點點無情緒,

鳥夢痴痴何處驚。

原是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

都付與斷井頹垣。

唉,這次第,怎一愁字了得?

讀後有感作文 篇7

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我被書中老漁夫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這本書描寫的是一位老漁夫,他有一種不言敗的精神。儘管他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一條魚,可他還是天天擁有著希望和自信,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釣到魚。於是他進行了一次遠航。我十分敬佩這位老漁夫。想想我自己,有時候做一件事情,碰到一點小挫折,就想放棄。但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還是堅持了下來。

在遠航過程中,他碰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經過三天的苦戰,儘管他的手一再抽筋,便他使勁地拽住魚竿;儘管他的手被魚線劃出一道道血印,但他繼續堅持著,終於將魚釣了上來。讀到這裡,我想起了那次的爬山,爬到半山腰的時候,我實在太累了,路上還摔了兩跤,手也被路邊的荊棘劃破了,也一度想放棄,不想再爬了。但媽媽鼓勵我說:“目標就在眼前了,馬上到山頂了,如果現在放棄,就等於失敗了!”於是我打起精神,終於登上了山頂!

老人把這條魚綁在了船的一側,可是在返航的過程中,海里的鯊魚隨著血腥味找到了這條馬林魚,許多鯊魚一次又一次地攻擊,老人一次又一次地跟鯊魚鬥智鬥勇,反抗,最後,老人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魚港。和老漁夫比起來,我的那點小困難並不算什麼,只要我堅持到底,永不言敗,就一定能成功!

我知道,在我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也會碰到許多困難,但只要我勇敢地以一顆自信心去迎接挑戰,我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讀後有感作文 篇8

原以為《簡愛》就是簡單的愛情,看了才知道錯了,一面笑自己當時的幼稚,一面為簡愛的不敢居人下,追求真愛的不平凡經歷而感動不已。

書中主要講述了簡愛的勇於反抗的一生。簡愛是個孤女,寄住在李德家,並受盡了李德家的各種欺辱。當簡愛準備進入渥德學校讀書時,李德太太竟撒謊告訴布斯先生說她是個愛撒謊的小孩,然後謠言傳佈開了,簡愛也因此受人排擠,只有田普爾相信她是被冤枉的,並幫他洗刷了冤屈。簡愛在渥德學校當了六年的學生,二年的老師,然後離開了這所學校,找了一份家庭教師的職業。在那裡,她受盡了溫暖和理想的待遇,並對莊主羅徹先生有了好感。誰知,好景不長,羅徹先生的妻子竟然出現了,而她還揹負著悲慘的婚姻。簡愛選擇了離開。在她新的旅途中,她認識了約翰、戴安娜、馬莉這三兄妹,並受到了他們的照顧。而簡愛終究惦記著羅徹先生,並決定重新去找他。她回到了她擔任家教的地方,意外地得知羅徹先生那位患有精神病的妻子放火燒了這個莊,羅徹先生也因此眼睛瞎了。然而簡愛並沒有嫌棄他,她留在他身邊照顧了他一生。在簡愛裡,命運是不可靠的,雖然她只是個孤兒但內心堅強,在離開舅母家的那一刻,把幾年的不滿都宣洩出來,我也就不能不對簡不有一個新的印象了。而簡與羅切斯特的愛情是那末地唯美,沒有金錢與利益的充斥,中國有句話叫“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們之間的愛情就想這句話一樣。

這些天來我又捧起這本書,走入簡樸素的生活,重新認識他的心靈歷程,書中許多的人及故事,尖酸刻薄的裡德太太,人間地獄般的勞沃德學校,美麗而不幸的小海倫,然後走出充滿神祕和陰森氣憤的桑菲爾德莊園,還有天生傲慢的羅切斯特......

簡愛的人生歷程告訴我們,人的一生是需要尊嚴去支撐,拼搏去攀登,愛去充實的。是啊,人的價值是人的尊嚴加愛,再加上與命運的反抗。小說的結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我想這也是作者所期盼的一種結果,作者所向往的一種生活。在當時的社會,我認為這樣的結果很好並近乎完美,似乎有點不可能。因為這個世界,及人的價值,都少不了金錢的支撐,有人為了金錢而告別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人會像簡那樣為愛情而拋棄所有。看看窗外車水馬龍的世界,有多少人能夠為了愛情而拋棄所有呢?又有多少人能夠對這份愛情矢志不渝呢?現在的人們都追求物質生活,未曾停下忙碌的腳步,問一問奔波的心是否累了,是否還過得幸福呢?幸福屬於每一個人,只要你懂得爭取,懂得感受,幸福就沒有理由與你擦身而過。

朋友們,不要讓金錢利益遮住了你搜索幸福的雙眼,幸福離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遠,不管你是長的平庸,個子矮小,還是相貌平平,你的心都是充實的。

讀後有感作文 篇9

我用了四天讀完了這本名著。

因為閱讀的是未刪減版,所以裡面的內容要更加豐富繁多。文章大概講的是一個英國青年魯濱孫從小喜歡航海,曾離家到各地航海旅行,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經歷無數險情。後來一次航海中,整條船在太平洋不幸罹難,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島上。魯濱孫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性格堅強的魯濱孫在島上獨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作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接受的困難。

令我印象猶深的是,文章以第一人稱敘述,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生動仔細地描寫出人物的心裡活動,讓讀者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魯濱孫在遭遇險難,孤島求生的艱苦生活和其內心的堅毅勇敢。

整本書通讀下來,更多的是驚訝。在荒島上居住35年,沒有食物、衣服、居所,只能靠自己的生存能力去維持生活。更重要的是還要有一個良好樂觀的心態,去看到生活的曙光。

在第一次閱讀前,我大概瞭解了主要內容,又翻看了一下目錄,挑選了一章自己感興趣的情節提前閱讀——這是我的閱讀習慣。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第七章“勞動創造”,因為好奇在遭遇災難後魯濱孫為什麼還能看到希望,去自力更生。

故事進行到這裡,魯濱孫確信被搭救的可能性已經幾乎渺茫了,他在思索一番後決定利用身邊的資源讓自己存活下去。他在勘察完島上的情況後,先是為自己找來了食材;緊接著又利用地形建好了住處,製作了麵包等食物;還用槍打來了許多野味;並馴養了捕捉的小野山羊。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魯濱孫開拓了一片荒地,種上了谷作物。還砍下了一棵大樹,造出了自己的獨木舟。

這是他在孤島上的勞動所得,在最艱難的情況下。

在遭遇不幸時,他並沒有被困難擊倒,反而把那渺小的希望逐漸擴大,充分利用自身能力,維持生命。我認為他度過了兩道難關,心理上的難關。一是在身無分文時,沒有絕望的念頭,而是決定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二是在自己尋找製作生活用品時,不管環境資源多惡劣,總是在積極思考解決這些難題。這兩關魯濱孫過得都特別漂亮!這也許就是人物身上最大的特點了吧:不放棄,不絕望!

等我把整本書看完時,看到了魯濱孫身上的很多特點,但我依舊確信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最初的那一章裡看出來的:堅毅勇敢,永不言敗。魯濱孫是在航海時遭遇災難堅強克服,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應該是這樣的。當遇到棘手的難題時,不是放棄撒手,而應該是勇敢去面對,用上自己的有利條件,靠著雙手和大腦去解決問題,不是嗎?

謝謝魯濱孫,你的神奇經歷,給了我遇到難題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