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清明節作文彙編七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清明節作文彙編七篇

清明節作文 篇1

又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我們的先輩,他們的事蹟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也令人振奮!

清明節給人的印象總是溼漉漉的,不管是煙雨瀰漫的山野中,還是陡峭難行的小路上,總有一些冒著風雨上山祭祀、掃墓的人,他們有的一個人跚跚獨行,有的三五成群,還有的扶老攜幼......真是一幅悽慘而悲傷的畫面!清明節又有掃墳節、鬼節、冥節之稱,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人們除了給先人祭祀,也有一些少先隊員用鮮花和真情為那些壯烈犧牲的烈士們祭奠著他們的心靈,我雖沒能去祭祀他們,可是我在心裡也衷心的祝福他們,我想告訴他們:你們那寶貴的生命沒有白費,史冊會記下你們響亮的名字;祖國會永遠記住你們的豐功偉績;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壯志豪情!

想到這裡,我情不自禁地唱起那動人心絃的歌曲: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啊!烈士們,你們用血肉之軀,喚醒了中國人們的憤怒與鬥志。你們用灼熱的鮮血,喚起了中華人民的反抗。

面對日本人的嚴刑拷打,你們不動聲色,面對日本人的金錢與權力的誘惑,你們毫不動心,即使只剩下一滴血,你們也要與鬼子鬥爭到底!你們不屈不撓的精神使我振奮,你們英勇堅強的毅力值得我學習。

烈士是偉大的,他們發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們堅強不懈、不畏困難的精神!

清明節作文 篇2

在我的老家安慶,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清明節祭祖”,別認為這很普通,其實我們全家人對其是非常重視的。

在離老家幾十公里處,有一個小鎮——許嶺鎮,是我們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許嶺,安葬著我們徐氏幾十代先人們。

山上,數不清的樹木,荒草和荊棘,證實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礙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為了祭拜祖先,我們也不會屈服,折斷多餘的樹枝,踩平多刺的荊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墳地,我們看見了大大小小的墳。爺爺帶路,先找到我們最親近的先人,然後爸爸和叔叔除去墳上的荒草,爸爸拿著三根香串上六張紙錢插在墳頭上,接著叔叔拿出一疊紙錢在墓碑前點燃,我當時親眼看見墓碑上玄孫一欄裡有我和兩個弟弟的名字,還有幾個沒見過面的堂兄弟的名字,當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為什麼他們沒有來祭祖呢?也許是他們在外地過年,沒有回來。然後就是放炮竹了,接著我們就要給祖先叩頭了,叩頭時,先要雙膝跪下,然後雙手觸地掌心向上,叩頭三次,這樣重複三遍才是對祖先最恭敬的禮節——三拜九叩大禮。最後,我們要把祖先“請回家”。

回家後,要將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還要擺上供品,這供品也是有講究的,雞、魚、肉、豆腐、糕點、水果、酒、茶等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雞和魚的頭要向著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飯,在吃年夜飯時,餐桌上也要空一個座位,那是留給祖先享用美食的。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斷的,否則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們就要送祖了,送祖時要將供品移到餐桌上,雞和魚的頭也要向著門外,我們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門外拜三拜,以示將祖先送回到極樂世界。這樣整個清明節祭祖儀式才算結束。

就像奶奶祈禱時說的那樣,祖先們時時刻刻在身邊保佑我們,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讓我們也時時刻刻懷念他們吧!

清明節作文 篇3

今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清明放假,

清明節作文 篇4

週六,我們全家去老家為祖先掃墓。

到了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乾乾淨淨。接著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著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後,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我們掃好了,我們祭拜後,便走回老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後,我躺在床上,心中不由得想到: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是我們大家應該做的,掃墓的我們要表揚,想來卻不能來的也要給予表揚。但從來沒有想過掃墓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大家有沒有想過,祖先功勞有多大?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土地,讓我們有地蓋房,有地耕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祖先的功勞不可沒啊!而現在有些人到了傳統節日清明節,卻絲毫沒有掃墓的想法,把已過世的祖先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墓。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又是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作文 篇5

今年是清明節休假實施的第一年,我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掃墓。

清明節掃墓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演習而來的。

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先人的日子,是莊嚴、肅穆的。

清明上山祭拜先人雖然十分累,有時還會摔幾跤,山路又十分難走,但祭奠親人的心情卻是虔誠的。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同去上姥姥的墳。姥姥去世時才50歲,我那時還沒出世,雖然對姥姥的`影象不存在,但懷念姥姥的感覺卻沒減少,所以我更加珍惜這一次的掃墓行動。爸媽每年都來祭奠,為墓碑改改字,除掉些雜草。可是草的生命力那麼強,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個大墓都遮蔽起來了。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看來割草的任務很艱鉅,我連忙拿起鐮刀除草了,我用力砍了下去,可不但草沒砍下,我的手指頭都要砍下了。這時,爸爸便過來幫我,他說:“割草先得把草摟緊,然後用力把草往下壓,然後再用鐮刀用力割,這樣才能把草割掉。”順著爸爸的方法,我還真會砍了!在我和爸爸媽媽的努力下,終於把草清除乾淨了。我還幫助媽媽掃地,,恭恭敬敬的擺上鮮花,讓姥姥的墳地也變成一塊綠色環保的淨園。

清明定為休假日有利也有弊,儘管大家都可以有時間上墳了,但上山的交通就成了很大的問題,在回來的路上我們堵了一小時的車,看那些交警叔叔也指揮得夠累,我想以後這方面的安全疏通得也有個規範吧。

今天清明節,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勞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

清明節作文 篇6

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懷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懷念祖先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懷念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掃墓時,人類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用火燒著,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磕頭行禮祭拜,最終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類春遊的好時候,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日,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清明,人們便會祭奠逝者,歸認祖先。但其意義遠不在此形式,更重其內涵。

於是,有人便悲慟大哭,宣洩心中的悲痛思念;有人將其化為沉思,變為沉默的思想去感悟生活……

萬點星光中我看到了他,一聲令下,萬乘追擊,濃煙滾滾被撕破了一個大口,將士如離弦之箭般射向敵軍,吶喊,廝殺,奮力一博!勇者必將勝利,蚩尤敗北,那軒轅的戰旗揮舞在中原大地!軒轅大帝這個偉大神聖的祖先,已在炎黃子孫的心中閃耀光芒。正因如此“軒轅祭祖大會”人們來尋找祖先的影子,追溯淵源的根。海內外同胞共赴陝西,是尋根,是祭祖,是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無論是否有這個儀式,他的子孫定會帶走一抔黃土,讓自己不再飄搖,厚重的根會把自己系牽。

這才是清明應有的思考,但有些人似乎已將這些拋棄,追尋蠅營私利,迷亂的流俗文化不僅矇蔽了他們的雙眼,更薰染了他們的心。

看不到祭奠的鮮花,聽不到寂靜的沉思,抬眼望去,廣場上人們載歌載舞,一片喧鬧。但這種歡樂竟然出現在“冀寶齋”博物館門前,政府為了經濟利益,索性讓小商販在館前擺攤,建起遊樂設施。那座被喧囂與吵鬧包圍的“空殼”除了空有餘地,其他一無用處。本該被紀念的館藏卻被掉包,本該被嚴肅敬重的土地卻被當成玩樂的工具。這個清明,不僅僅應為那些逝者哭泣,更應為那高潔的文化,崇高的敬畏的消逝而悲傷。從眾,讓我們看不到那衰落的民族意識,清明的懷念,反思的意義離我們的社會漸行漸遠。

但就這樣悲哀嗎?從眾嗎?不,我分明看到了那大祭奠者手捧鮮花前往陵園,看到了那盛大的隊伍在追尋祖先的足跡,我們更需讓“清明”真正的清淨內心。

清明節不在於貪圖享樂,而是對歷史的反思,對自己人生的審視,從中獲取前進的力量。追思過往,是為了尊崇與傳承,緬懷終究是為了面向未來,只有珍視當下,把握當下,傳承那日漸式微的文化習俗,那悠遠的歷史意義,在先人的墓前便可獲得滿足與寧靜。

清明的意義,對每個人來說也許不同,或尋根、或盈利、或休息,也或許僅僅只是個形式上的過場。但請不要忘記,審視自己位置,感悟先人的哲思,把握當下,反思自己,讓心靈獲得寧靜,讓未來更加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