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讀後有感作文7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後有感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讀後有感作文7篇

讀後有感作文 篇1

原以為《簡愛》就是簡單的愛情,看了才知道錯了,一面笑自己當時的幼稚,一面為簡愛的不敢居人下,追求真愛的不平凡經歷而感動不已。

書中主要講述了簡愛的勇於反抗的一生。簡愛是個孤女,寄住在李德家,並受盡了李德家的各種欺辱。當簡愛準備進入渥德學校讀書時,李德太太竟撒謊告訴布斯先生說她是個愛撒謊的小孩,然後謠言傳佈開了,簡愛也因此受人排擠,只有田普爾相信她是被冤枉的,並幫他洗刷了冤屈。簡愛在渥德學校當了六年的學生,二年的老師,然後離開了這所學校,找了一份家庭教師的職業。在那裡,她受盡了溫暖和理想的待遇,並對莊主羅徹先生有了好感。誰知,好景不長,羅徹先生的妻子竟然出現了,而她還揹負著悲慘的婚姻。簡愛選擇了離開。在她新的旅途中,她認識了約翰、戴安娜、馬莉這三兄妹,並受到了他們的照顧。而簡愛終究惦記著羅徹先生,並決定重新去找他。她回到了她擔任家教的地方,意外地得知羅徹先生那位患有精神病的妻子放火燒了這個莊,羅徹先生也因此眼睛瞎了。然而簡愛並沒有嫌棄他,她留在他身邊照顧了他一生。在簡愛裡,命運是不可靠的,雖然她只是個孤兒但內心堅強,在離開舅母家的那一刻,把幾年的不滿都宣洩出來,我也就不能不對簡不有一個新的印象了。而簡與羅切斯特的愛情是那末地唯美,沒有金錢與利益的充斥,中國有句話叫“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們之間的愛情就想這句話一樣。

這些天來我又捧起這本書,走入簡樸素的生活,重新認識他的心靈歷程,書中許多的人及故事,尖酸刻薄的裡德太太,人間地獄般的勞沃德學校,美麗而不幸的小海倫,然後走出充滿神祕和陰森氣憤的桑菲爾德莊園,還有天生傲慢的羅切斯特......

簡愛的人生歷程告訴我們,人的一生是需要尊嚴去支撐,拼搏去攀登,愛去充實的。是啊,人的價值是人的尊嚴加愛,再加上與命運的反抗。小說的結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我想這也是作者所期盼的一種結果,作者所向往的一種生活。在當時的社會,我認為這樣的結果很好並近乎完美,似乎有點不可能。因為這個世界,及人的價值,都少不了金錢的支撐,有人為了金錢而告別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人會像簡那樣為愛情而拋棄所有。看看窗外車水馬龍的世界,有多少人能夠為了愛情而拋棄所有呢?又有多少人能夠對這份愛情矢志不渝呢?現在的人們都追求物質生活,未曾停下忙碌的腳步,問一問奔波的心是否累了,是否還過得幸福呢?幸福屬於每一個人,只要你懂得爭取,懂得感受,幸福就沒有理由與你擦身而過。

朋友們,不要讓金錢利益遮住了你搜索幸福的雙眼,幸福離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遠,不管你是長的平庸,個子矮小,還是相貌平平,你的心都是充實的。

讀後有感作文 篇2

國小一年級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書店裡買到了自己的第一本《機器貓》,從此,便走進了他們的世界……憨態可掬的機器貓,傻里傻氣的野比大雄,溫柔可愛的靜香,暴力又有義氣的胖虎,狡猾的小夫……今天,聽說哆啦A夢有了一部電影《大雄的恐龍》,雖然早已看過漫畫,但是還是忍不住去看。

看完了,有好多的感想,但是自己卻表達不出來,這種感覺好奇怪。看得出來這部動畫片是製作者們用心弄出來的,畫風給人眼前一亮,但是劇情卻是最主要的東西。

剛開始,我是狂笑著看過來的;笑著笑著,我沉默了――我看到大熱天大雄為了孵出皮助而蓋著厚厚的棉被,當我看到大雄感冒不能去看望皮助,皮助餓著肚子,冒著大雨來看望大雄……故事的最後,大雄和皮助不得不分開了大雄:“皮助,以後你生活在這裡,你會知道好多好多的事,你會變得越來越大,我也會……我也會……會……努力的。”當皮助追著大雄,大雄忍住心中的痛苦對哆啦A夢說:“快,快啟動時空機!這個故事非常感人

讀後有感作文 篇3

每個人都有童年,並且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有高爾基那麼貧苦嗎?不,我們沒有,我們在家裡是獨生子,是父母親的掌上明珠。

其實高爾基的童年沒有我們幸福,家庭也沒有我們美滿。高爾基從7歲起就沒有了爸爸,跟著媽媽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別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沒有,他有的就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和一個書包。然而,他沒有埋怨媽媽,而是更努力得讀書,準備孝敬辛苦的媽媽。童年這本書記載了高爾基兒時的一些故事,中間還夾著一點點的苦澀,還夾著做人的道理:高爾基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也能成才,真讓我佩服。高爾基在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數學。在一節數學課上,老師出了一個題目考在班上的同學,題目是:“1+2+3+4+……+100=?”這可為難了很多同學,他們一個個都很著急,只有高爾基算出來了,等於5050。從此,老師不會再因為他們家窮而瞧不起他們,而是覺得他很有數學天賦。我們要向高爾基學習,孔子說得好:“見賢思其焉。”

這本書中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讀後有感作文 篇4

《海倫娜的奇蹟》中恩雅真的是位了不起的校長,一個敢於創新,敢於堅持的女校長。在恩雅就任海倫娜中學校長的第一天,情況就對她非常不利。學校全體教職員工都無一例外地穿上了黑色的喪服。從來沒有一所學校會對它的新校長進行這樣的shi威抗議。而20年,海倫娜中學的全體教職員卻為即將退休的她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典,來表達對這位校長的感謝,這樣的慶典在德國的中學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從穿喪服抗議到辦盛典感謝,能讓我們想象到學校該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想象到恩雅校長在改革教育路段上怎樣的堅不可摧,想象到恩雅校長在獲得認同中付出了怎樣的心血。說恩雅校長是敢於創新的,那是因為她堅持讓海倫娜學校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書中第一章“把文字傳給孩子——學習讀和寫”讓我想到了我們學校“書香校園”的理念,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海倫娜中學是德國的一所綜合中學。一句“一所好學校會不斷為學生創造各種寫作的機會和環境,並讓他們看到,閱讀和寫作非常有意思,而且受人重視。”就說明了閱讀和寫作不論在國小,中學,高中還是大學都應該受到重視。儘管那裡有一些孩子和大多數的同齡人一樣,腦袋裡裝滿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東西,但是他們的寫作能力真的`很差。越不會寫就越不喜歡寫。學校就想了很多方法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編牆報,寫班級日記,表演自己寫的劇本,師生通訊,不同學校間班級通訊或是班級自己出一本書。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20年代法國的教育改革先鋒塞勒斯丁一直呼籲與要求的“自選文章”是一種“把文字傳給孩子”的非常好的方式。

海倫娜中學當初實行時只能靠排字母印刷,當孩子們將自己的故事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在印刷機上排出後,單詞拼寫得到了改善,更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我們學校定期出版的《含英》書本就是出自我們學校小朋友之手。記得上學期302班的陳建雄同學拿到了新一期的《含英》後,興奮地對我說:“Miss 黃,這期有我們班同學寫的文章呢!”他為別人高興之餘,我相信他也很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作文能被選中刊登,讓全校的同學欣賞。而在閱讀方面,海倫娜中學幾年前因經費不足被迫關閉了學校圖書館。但是他們卻沒有因此而關閉學生閱讀之門。他們決定將閱讀的圖書分發給各班,每班都有圖書館和“閱讀角”。我們學校每個班都有個“書吧”,還有“晒書”和“漂書”等活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我們學校的“書香校園”理念是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的,我們學校在實施各種各樣的“書香”活動過程中也遇到過不少挫折。創新是帶著點冒險的。

新事物的出現總會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對和批判,但是新事物成熟後總會得到人們的認同。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的工作量會比別的學校老師大很多,因為他們為了科學有效地“把文字傳給孩子”,讀後感《《海倫娜的奇蹟》讀後感!》。他們要為孩子們推介好書,為孩子們寫更多的評語,為孩子們修改更多的作文……但是,孩子們都喜歡在星期四中午捧著書興致勃勃地讀著,孩子們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上《寧波晚報》,《含英》……只要有這些,就夠了,就是成功的。閱讀就是人的終生學習方式。不管在什麼階段都需要去重視和培養這樣的習慣。鄞州高階中學的學生去圖書館借書是不需要刷圖書卡的,你可以隨意的拿到任何地方閱讀。這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極大的自由空間。有些人說,這對學生來說是件好事,可是學校不怕學生不還或是弄丟了嗎?鄞州高階中學的校長是這樣回答的:“如果我認為我們的學生都是君子,那君子會做這樣的事情嗎?只有你不把學生當作是君子,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的確,校長給了學生這樣的信任,學生能不對閱讀感興趣,能不對書本愛護有加呢?

很多事情我們只是沒想到或者是想到了沒敢去做,教育改革就是要有敢於創新,敢於走新路的決心和信心。說恩雅校長也是敢於堅持的,那時因為她在實現這樣一個奇蹟中飽含了所有的艱辛卻從未放棄過。改革和創新之路上少不了反對者,自然也少不了失望與困難。當1972年恩雅在全體教學會議上,申請取消分數制。當時真是群情激憤,有的老師甚至握起拳頭猛擊桌子,以示強烈反對。其實所有的老師都努力捍衛分數制,好像一旦沒了分數制,學校就會滅亡了一樣。就在老師們決定保留分數制之時,15歲的約翰尼斯作為學生代表參加了全校教學會議。他不同意教師們的決定,並隨後去各個班做取消分數制的理念宣傳,去說服心存疑慮的老師們。

經過激烈的爭辯,海倫娜中學決定在為期三年的實驗階段裡取消兩個年級的分數制。而在三年中讓許多老師多恍然大悟,“學習發展報告”就像分數制還在一樣,學生還是一樣的努力。恩雅成功了,約翰尼斯也成功了!在這樣“取消分數制”的風波中,恩雅從來沒有停止過思考,也從來沒有過煩惱,但是有她這樣執著的人在三年時間裡實現了這樣的夢想。“常演戲的人,數學一定好”“把牆拆了”等活動在改革中走過彎路,甚至犯過錯誤,但在新事物令人不安時,恩雅校長在第一時間給予老師全力的支援。校長對外保護學校,對內則像一個外人,一個權威。

恩雅是位女校長,讓我不禁想到了我們的林校長。同樣身為女校長,同樣擁有不斷的革新精神。在冬天,老師組織學生跑步暖身是一件很普通的事。部隊裡的士兵排齊了隊伍“像豆腐塊”一樣跑步是一件普通的事。但是,國小生能夠向解放軍叔叔一樣,跑步時一個班一個班像“豆腐塊”一樣跑步卻是件不平常的事。其實,自由和紀律之間並不是絕對的。孩子們們的好動與孩子們的集體意識是不矛盾的。

儘管,剛開始這樣練習的時候,學生們的表現不夠理想,教師們管得很吃力,但是不到一個月的訓練,學生們就能有秩序地跑得很出色了。因為林老師在一開始就堅信能夠成功,重要的是給予學生和老師們支援和鼓勵。作為一名年輕的新教師,需要向恩雅校長學習這種教育創新,向恩雅校長學習堅持不懈的努力。當我們面對新事物時,更多的是要帶著發展的眼光去評判;當我們在做新事物時,更多的是要有一份理智的執著和堅定;當我們遇到新困難時,更多的是要去想辦法克服而不是退縮。

記得俞洪敏老師曾經說過人要像樹一樣的活著,不斷吸收陽光雨露,長大了可以為人們遮陽,死了也可以成為棟樑之才,製造很多東西,留給後代。而不應該像小草一樣活著,同樣吸收陽光雨露,但是永遠只有那麼大,永遠被人踩在底下。普通的教師儘管不像是校長那樣的參天大樹,但是隻要我們相信自己是樹苗,朝著大樹的方向發展,同樣擁有一份對教育的反思和改革精神,那麼請不要吃驚自己將來將長成大樹的奇蹟。

讀後有感作文 篇5

《復活》與《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為列夫·托爾斯泰的三部代表作。,講述了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引誘姑媽家女僕瑪絲洛娃,使她懷孕並被趕出家門。後來,她淪為妓 女,因被指控謀財害命而受審判。男主人公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的女人,深受良心譴責。他為她奔走伸冤,並請求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上訴失敗後,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亞。他的行為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但為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她最終沒有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為伉儷。

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可謂淋漓盡致,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對女主人公鋃鐺入獄後的頹蒼白無力——“這個女人腳穿麻布襪,外套囚犯穿的棉鞋,頭上扎著一塊白頭巾,顯然有意讓幾綹烏黑的鬈髮從頭巾裡露出來。她的臉色異常蒼白,彷彿儲存在地窖裡的土豆的新芽。那是長期坐牢的人的通病。她那雙短而闊的手和從囚袍寬大領口裡露出來的豐滿脖子,也是那樣蒼白。她那雙眼睛,在蒼白無光的臉龐襯托下,顯得格外烏黑髮亮,雖然有點浮腫,但十分靈活”。映襯出了男主人公犯下罪惡後導致的悲劇,彷彿是對後來他的“復活”先抑後揚。

有人認為,《復活》是為瑪絲洛娃而寫,她從青春的美麗年華到獄中被冤的階下囚,再到法庭上的重逢,最後是男主人公對她的付出,她卻不敢、不能接受男主人公的再次的愛,她變的成熟了,她不想拖累他,她經歷了起起落落得意精神重塑。

也有人認為,《復活》也為聶赫留朵夫而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經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後,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從而完成精神的重塑。

一個人做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改變自己,不去進行一次精神的“復活”!

讀後有感作文 篇6

向大家介紹一本書,名為《厚黑學》。被林語堂先生稱讚為“世間學說,每每誤人,惟有李宗吾鐵論《厚黑學》不會誤人。讀過中外古今書籍,而沒讀過李宗吾《厚黑學》者,實人生憾事也。”由此可見,《厚黑學》對於愛好讀書之人,具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不得不承認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學》中內容涉獵之廣,先生之博學,見解之深刻,已經讓我不足以用語言概況。首先,這本書的內容對現實生活具有指導意義;其次,先生以新穎的寫作方式融合了獨到的見解,讓該書以耳目一新的方式呈現於人前。最重要的一點,在這本書中,我學習到吾生於世,必須要有自己的做人做事的準則,正所謂無規矩難以成方圓。

願與君共勉,一起在《厚黑學》中得到各自不同的領悟,以啟迪人生。

讀後有感作文 篇7

他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他,於是他隨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是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裡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兩個舅媽更是沒有地位,任舅舅打罵,發洩。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使阿廖沙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面對這困苦的生活。外祖母的善良、熱愛生活影響了了他的一生。正如書中所寫:在她沒來以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帶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她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最知心的人,成為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而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於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體驗”了阿廖沙的悲慘生活,阿廖沙童年時一幕幕悲慘的遭遇在我的腦海了放映著,他令我深深的同情,但他勇敢面對挫折,擁有執著信念的精神令我深深地誠服。希望他今後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同時,也希望如今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明天增添一絲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