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滿分作文彙總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滿分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滿分作文彙總五篇

滿分作文 篇1

如果蒲老爺爺還在的話,我會建議他在他那部稀奇古怪的《聊齋》裡,多家一回,叫做“書房密友”!主人翁就是我,還有書仙又或者書妖,書蟲也不錯。這個搭配挺新穎的,我相信這將會又是一段充滿奇幻的旅程!

書是大海,我是魚

經過兩屆的“讀書節”後,我才發現原來我是那麼渺小,那麼孤陋寡聞。許多同學都在“啃”名著,啃了一本又一本,都不知“吞”了多少本進肚子了。有時跟我淵博的語文老師比起來,簡直感到自卑。其實我不是不想讀,只是那些名著太“巨”了,讀它們,太累了,所以不喜歡,怕它們會“咽”死我。我還是喜歡那些小巧玲瓏的、精緻的文章,那是一種小小的美的享受,是一種清新的氣息,所以我多是讀文摘雜誌。書海無邊,而我只是那裡的一條小小的魚,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但我仍會用我那顆小小的新,去領略那大大的海,哪怕是一輩子……

與書共枕的日子

記得小時候,睡覺前總要央求媽媽講故事,講了幾個才肯依依不捨地睡覺。等到媽媽的故事“山窮水盡”了,就要被迫買一疊又一疊的故事書。那時候我不識字,只能做媽媽忠實的聽眾,好不容易等我睡著覺,媽媽就把書隨手一丟,也睡了。因此,在枕頭下,在被窩裡,總會有一兩本故事書,伴著我入七彩的夢……和灰姑娘一起跳舞;和白雪公主戰勝巫婆;和小飛俠到那個不會長大的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那麼令人懷念……與書共枕的日子,是最純真、最美麗的日子!

讀書,是一種心情

國小時,曾經興起過一股“名著熱”,許多同學的課桌裡,都有一兩本名著,當時老師也提倡讀。這似乎成為一種時尚,似乎誰讀得多,誰就是好學生。我當時也讀了一些,如《童年》、《王子與貧兒》、《三國演義》等等。但很快就覺醒了。上到國中也只是讀讀文學雜誌,最厚那本也只是《上下五千年》。這可能因為我本身就不喜歡讀吧。我認為,我有我的故事,我有我的歌,幹啥要老是跟在那些名人的屁股後面呀?而且我可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從此以後,我決不逼自己讀書,而是把讀書,當作一中心情。當我高興時,我會看漫畫,以至於開懷大笑;當我悲傷時,我會看悲情故事,以至於淚流滿面;當我憤怒時,我會讀些令人深惡痛疾的文字,以至於可以扯爛我的被子;心情平靜時,可以讀詩;心情激昂時,可以看歷險記;甚至可以在失眠的時候,看爸爸那本經濟金融,保證比藥還有效……

在我的“書房密友”裡,書——或是我的益友,或是我的老師,又或是我的戀人……

我……與……書……就是結下了不解之緣……

滿分作文 篇2

有用如日,無用如月

陽光像蜜一樣淌了一地,每一步踏上去,都帶有黏稠的香甜。地球的另一邊,月光下悄悄掩藏著黑暗的苦澀。

我們把明媚的陽光裝進行囊,卻無奈偷偷鑽進的`月光。親友的祝福,前人的經驗,他人的讚譽都是有用的,讓我們的行程充滿陽光。困苦的磨難,前路的艱辛似乎都無用,既不照明也不溫暖,反而如月夜般淒涼。你可曾想過,暫且無用的苦難磨礪,會成為未來有用的財富。

老舍在書中寫道:“生活是一種律動,須有光與影,有晴有雨,有左在右,人生之路就在這變而不變的曲折裡。”光有用而影無用,晴有用而雨無用,是這樣嗎?我想你一定會說,當然不是。無用其實也是潛存的大用,收起行囊你定會發現月光的大用。

有用如讚美,無用如不解。想起了那個在狹小房間書寫自己偉大人生的小人物卡夫卡。世人不解與不贊同讓他受盡苦難,殘酷月光下,他懂得苦難的大用,便潛休於房間,一隻手撥開籠罩生命的絕望濃霧,另一隻手記錄下眼前的一切。既然新的丈量早已溶化了藍天的遙遠,那麼下定決心也就有了覓渡的力量。他的殘酷月光終於溫柔,捧獻出了震撼人心的偉大作品。

有用如名利,無用如清苦。想起那個含淚微笑如青銅騎士的偉大智者,王小波。他說:“我多希望自己是一顆星,那樣就可以不懼怕黑暗,一切不美好都可以煙消雲散。”從小的與眾不同讓他承受無數異樣的眼光,家境的貧寒亦讓他的文學之路異常艱苦,這些似乎無用的苦難他悉數裝進行囊,豐富的人生體驗是他寫出滌盪心靈的作品的重要素材。苦難如月光,帶給他美好的繁星與躍動的黎明。

“我們無法在時間的長河垂釣,卻可以將對苦難的詰問化作覓渡的力量,在死亡與重生之間,我們註定要忍受命運暴虐的毒劍。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咬牙堅持,卻期待下次的涅槃。”《九三年》中的戈萬如是認為,苦難未必無用,月光也未必無用。因為無用的筆耕,巴爾扎克才能領略世間百態的頓悟;因為無用的孤獨,馬爾克斯才能譜寫出《百年孤獨》的深刻。

此時已屬於我們,何不肩負蒼生越北海;此時已屬於我們,何不尺寸之地轉乾坤。有用如日,無用如月,我們不應該拋棄月光,應用有用點亮黑夜。

滿分作文 篇3

一年級二年級每次考完,試卷拿回家大人總是滿臉喜悅,“呵,滿分,真聰明!”緊接著一頓鋪天蓋地獎勵,那時總認為滿分就是考100分。慢慢地長大了,才知道滿分指的不單單是100分。

記得那一次,我們的數學試卷嚴重超出了我們學習的範圍。我很努力地在草稿紙上計算,可就是算不出來,急得我一頭是汗,大人們只看分數,考砸了,拿不到滿分,如何交待?“叮鈴鈴”要收捲了,同學們都嘰嘰喳喳一擁而上交卷了,同桌也催我快交卷好到操場活動,很無奈地在空白的題目上填了我這前算出來的答案,憂心忡忡地將試卷交給了組長。

悶悶不樂地走出了教室,拒絕了去操場活動的招呼,來到了校園的長椅上發呆,看著歡快的同學在大呼小叫地追追打打,還在為剛才的考試怎麼和大人交待發愁,畢竟我每次都是滿分。我低下了頭。

突然,一隻螞蟻映入了我的眼球,那隻小螞蟻正在吃力地滾著一點餅乾碎。那小小的餅乾碎,對螞蟻來說就是個龐然大物。看著螞蟻越來越慢的動作,我不禁嘆了口氣:這隻小螞蟻不就是我嗎?明明很努力了,卻還是做不好。沒想到,那隻小螞蟻在休息片刻之後,竟又開始滾起了餅乾碎。我吃了一驚,沒想到小小的螞蟻竟然會有這麼大的毅力!到了後面,螞蟻已經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的了,可它仍然沒有放棄,直到爬到螞蟻的洞口。我恍然大悟:只要一直努力,就能成功,只要努力了,也不就是滿分嗎?

三天後,試卷發下來後,我只考了84分,可我並沒有多難過,畢竟我努力了,努力就代表我拿到滿分了。

滿分作文 篇4

好的照片在於情感的深度,而非景深。——彼得亞當斯

——題記

“頭靠近一點!”快門一按,畫面便永遠定格,每個人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一刻,他們不僅是用照片,更是用心去記錄了這精彩的瞬間。

在黑白膠片的年代,拍照可謂是一種奢侈。許多人究其一生恐怕也只有一兩張但是卻值得一世珍藏的照片,可能是親人照,也可能是結婚照。而有的人什麼也沒留下,就輕輕地走了。正因如此,每一張老照片背後都有它不為人知的往事,或許是一次精彩的瞬間,又或許是一段曲折離奇的歷史。然而每次翻開,總能喚起許多用心記錄的記憶。

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拍照走進了尋常百姓生活中,人們迎來了“數碼時代”。各類數碼產品層出不窮,日新月異,雖讓消費者眼花繚亂,卻使他們能夠隨時記錄生活的點滴。人們喜歡“分享”,拍下來還不夠,一定得上傳晒給大家看,彙集多種功能於一身的手機也自然成為了最方便的拍照工具。

但是膠片留不住變遷時代,畫素不能重塑當時的溫馨。曾經定格在照片中的古建築群,如今大多已遭拆遷,它們往日的雄姿只能藉助相片來想象。人生的瞬間雖能被拍下,但當時的溫馨真能重溫嗎?

也不知從何時起,手機似乎佔據了人們生活的大部分,幫助人們記錄著生活的點點滴滴。

美國演員查勒妮曾拍攝一部關於手機的短片,片中記錄了女主角沒帶手機的一天,也因此她才得以看到人們對拍照甚至是手機的病態迷戀。朋友聚會期間,沒說兩句,其他人就開始拿起手機拍照並上傳,完全忽視她的存在“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的身邊,而你卻在玩手機。”

這是許多人的心聲,也反映了社會的一種世態炎e:科技拉近了人們,也疏遠了人們,拉近的是距離,但疏遠的卻是感情。

科技的發展使得人們逐漸用其記錄生活,人的惰性也惡性蔓延,越來越懶於思考。路經一處美景,還沒顧得及欣賞便草草用手機拍了下來併發到朋友圈,等後來翻看卻連自己是否拍過也不記得了。更有甚者,一次拍個幾十上百張也不在話下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被稀釋黑白照片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回憶的瞬間,彩照的出現雖然讓瞬間更完美,但讓許多的美好被我們忽略了。在資訊科技如此發達時代,我們彼此卻遺失了那雙發現美的眼睛。因此,不僅僅只是用照片印刻,更要學會用心去體驗生活,去記錄生活。 重新重視生活中的美吧,用心記錄,並讓美好的記憶永存心中。

名師點評:文章開頭以彼得亞當斯的名言為題記,開宗明義地提出了作者對於好照片的理解,起了提綱挈領之功效。之後,再以黑白肢片時代和數碼時代的照片不同做對比,詮釋了關鍵在於“用心”。最後再次點明“用心記錄,並讓美好的記憶永存心中”,順理成章,有佘音繞樑之感。文章善於利用多樣素材來提升文章品質,比如美國演員查勒妮的故事,“世界上最遠的距離”的新解,一步一步,都讓人愈發信服作者的觀點。標題點明主旨,為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礎。一句“但是膠片留不住變遷時代,畫素不能重塑當時的溫馨”尤其令人眼前一亮,“畫素”和“溫馨”的對比,彷彿是科技與人文的分野與鴻溝橫亙在眼前一般,令人印象深刻。

滿分作文 篇5

當三閭大夫抱著石頭與江水相擁,當西楚霸王自刎時的鮮血染紅了整片夕陽,當普羅米修斯裸著身體被巨鷹啄食,當拉奧孔扭曲著身體仍想保衛自己的兒子,歷史的悲風中發出陣陣悲鳴,但他們生命的結尾卻那麼響亮有力,數千年來仍叩擊著人們的心靈,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絕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書的封面上,上面金黃色的向日葵正肆意地綻放,毫不吝惜地潑灑出一片金色的陽光與希望。那書的名字卻令我赫然:《死亡日記》。生如夏花般絢爛;那,死呢?可以如此生機勃勃,讓希望的枝葉依舊永不妥協、無拘無束地生長嗎?又怎麼不可以呢,陸幼青一片坦然。於是,我懂得生命的結尾並不總是蓑草疏離般落魄,至少可以如秋葉般寂靜美麗。即使華美的葉片逐漸凋零,你依舊可以用飛翔的方式跳出屬於自己的舞蹈,奏一曲生命的絕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銀幕上。一個美國戰士即將被納粹處決,可他臉上的笑容依舊如冬日的陽光般能夠照亮所有人黑暗的心房。他高高地豎起兩個手指,做出“V”的姿勢向人群示意希望與陽光仍在。劊子手殘忍地將他的手指砍下來,可他伸直手臂,我的目光投向天空,一個大大的“V”字直插雲霄,像極了飛翔的翅膀,承載著無盡的希望。於是,我明白了生命的結尾也可以如此動人:不出聲響卻令人震撼!

我的目光停留在歷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鶴汀鳧渚。歷史的風獵獵作響,我聽到一句響亮的聲音:“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一個老人的聲音又從遠處隱隱約約地飄忽而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1

於是,我懂得了生命的絕唱應當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如帕瓦羅蒂的男高音般使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

因為,生命的結尾,並不意味著結束與終止。如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所言:“一個目標的實現是下一個目標的起點。”那麼,一個豹尾的結束應當伴隨著一個鳳頭的出現,不,應該是一群。一曲生命的絕唱叩人心扉,多少人會跟著發出驚雷般的怒喊,可就在這一片吶喊聲中,我看到無數人正在成長,無數的夢想不再遙不可望,一條巨龍正冉冉升起,振翅欲飛,它背後的一個民族,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