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嚐出題的滋味作文

讀書已十餘年了,也不知經過了多少次考試,又做了多少張卷子。老師出題,學生做題,然後老師評卷,這似乎已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今天我自己成了出題者,成了評卷人,成了語文課堂的主人,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初嚐出題的滋味作文

高二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就進行了一些改革,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這一次李昌淑老師又佈置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語文寒假作業,就是讓我們每人自己出一套一百五十分鐘的語文試卷,然後在課堂上同學們互相交換卷子,互相切磋、探討。一堂語文課下來,大家都覺得受益不淺。仔細想來,這種做法的好處,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學生自己出題,就要蒐集材料。要出滿一百五十分鐘的題,內容可不少。那麼,怎樣從各種各樣的資料中選出恰當的內容,然後自己編題,這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它需要經過出題者的仔細考慮,要動腦筋。比方說,我出了一道閱讀題,文章的題目是《簾卷海棠紅》,這是我從《朱自清散文選》中找的一篇。因為這篇散文篇幅適中,文字典雅,語言規範,結構清晰,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面且深度也適合我們,因此我選中了這篇。選好範文後,下面的問題就是編題了,要對文章提出問題,首先自己就要讀懂文章,弄清楚文章說了什麼,表明了哪些意思,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絡是什麼,把握準每段文字的內容和重點,並且對文中關鍵的詞語的含義要確切地理解,最後對全篇文章進行分析、歸納、綜合。做這些工作,實際上就是在答題。我把自己在做這些工作時的難點,或自己認為較重要,有些考人的地方,記錄、整理下來,就成了比較好的題目了。

其次,出題質量的'好壞也反映了一個人的語文水平。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叫學生自己出題,是一種很好的檢驗學生水平的方法,因為一個學生水平的高低已反映在他出的試卷上了。”的確,我這次一共看了七位同學出的卷子,從中我發現,一個能力強的同學同一個能力差的同學出的題試卷相比,就有差異。前者的命題方式比較靈活,內容與教材緊密聯絡,文學內容的考查也較有深度,而且題量也大;後者的題目卻比較死,讓人一目瞭然,沒有難度,而且題目也少,僅一、二頁。可見,要出一套好的試卷,沒有牢固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較好的運用知識的能力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