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級會計師考試預學習:企業風險管理

  企業風險管理

2016高級會計師考試預學習:企業風險管理

  (一)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關係

  1.風險管理的含義

風險管理就是對企業風險和機會的管理,它是企業從戰略制定到日常經營過程中對待風險的一系列信念與態度,目的是確定可能影響企業的潛在事項,並進行管理,爲實現企業的目標提供合理的保證。

  2.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有賴於風險管理的技術方法,而風險管理離開了內部控制作爲手段支撐也將流於形式。

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體系將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融爲一體。

  (二)風險識別與風險分析

  1.風險識別

識別企業各類潛在的風險是履行具體控制程序的基礎和起點。

  常用的風險識別技術和方法:

  (1)行業風險組合清單

企業可以通過公開渠道或者利用外部專業諮詢機構的資源,獲取本行業的風險組合清單,作爲識別本企業風險的基礎和參考。

  (2)職能部門風險彙總

企業管理層將發展戰略和控制目標分解至各職能部門,由各職能部門根據分解的戰略和目標,列舉其職責範圍內的各類風險,並經上級主管部門或管理層評估後予以確定。

優點:可以識別各類細微的、容易被管理層忽視的風險;

缺點:過於重視各職能部門的風險,可能錯過影響企業戰略實現的重大風險。

  (3)頭腦風暴

企業董事會及其風險管理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可以召集企業內部不同管理層級、不同職能部門、不同崗位的員工,對企業內部和外部可能存在的各類風險進行自由討論,形成對企業風險的基本認識。

◆有助於識別那些潛在的、不易被察覺的風險。

  (4)SWOT分析

企業在識別風險時,可以利用SWOT分析的成果,重點關注SWOT矩陣中的劣勢和威脅,在此基礎上對風險進行討論並形成一致意見。

  (5)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通常是針對一項新的業務或事項進行的風險識別方法。

  2.風險分析

  (1)風險分析的程序

  ①分析風險可能性

風險可能性分析一般通過實際信息收集,利用專業判斷取得。利用數學模型進行科學測算;遵循"大數法則"(在足夠多的風險單元中,實際損失結果與預期損失結果的誤差很小)。

分析結果一般有"很少的"、"不太可能的"、"可能的"、"很可能的"、"幾乎確定"等情況。

  ②分析風險影響程度

根據風險可能產生的影響,一般將風險性質劃分爲"不重要的"、"次要的"、"中等的"、"主要的"、"災難性的"等幾個級別。

  ③確定風險的重要性水平

將各類風險按照重要性水平進行排序,確定企業需要優先控制的風險,爲選擇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奠定基礎。

  (2)風險分析的方法

風險分析的方法包括: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以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定性方法

常用方法類型適用範圍
訪談、集體討論、專家諮詢、問卷調查以及標杆分析等一般來說,在定性描述較爲直觀或者定量分析所需數據無法準確獲取時,企業管理層傾向於採用定性的分析技術

  ◆定量方法

常用方法類型適用範圍
概率技術(風險模型、損失事項評估和事後檢驗)、情景分析、壓力測試、敏感性分析、計算機模擬(如蒙特卡羅分析法)等一般來說,如果存在充分可靠的數據信息可以用來估計風險的.可能性或影響程度時,就可以採用定量的分析方法

注意:不論是定性方法還是定量方法都有其適用範圍,企業通常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風險進行分析,確定各類風險的重要性水平。

  ◆具體的方法:

  ①敏感性分析

適用範圍:一般而言,當影響目標結果變動的是單一變量,而且該變量與所關注目標之間存在清晰的相關關係時,可以採用敏感性分析。

說明:使用該方法應該明確因變量、自變量以及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的關係。

  ②行業標杆比較法

使用該方法的關鍵是確定基準數據(即標杆),基準一般包括:內部基準、行業基準和最佳實踐。

  ③風險價值

風險價值(VAR)法是較爲常見的風險定量分析方法之一。它是集合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利率風險與外匯風險等財務風險於一體的統一性標尺。

VAR可以應用於不同的風險項目而且保持量度的穩定性和一致性,令不同項目的風險都可以直接比較。在市場風險管理領域,VAR模型廣泛用於估計潛在損失。

說明:比較VAR量度的結果需要同一標準,缺乏共同標準將使比較失去意義。

  ④情景分析法

可以計量某事件或事件組合對企業將會產生的影響。它通過想象、聯想和猜想來構思和描繪未來可能的情況,從而爲確定風險應對策略提供支持。

主要程序:確定分析的主題、明確分析的範圍;建立風險數據庫,並將風險按其對主題的影響進行分類;構思風險各種可能的未來圖景;設想一些突發事件,分析其對未來情景可能的影響;描述到未來各種狀態的發展演變途徑等。

  ⑤壓力測試法

  是情景分析的一種形式。具體步驟:

首先,針對某一風險管理模型或內控流程,假設可能會發生哪些極端情景。極端情景是指在非正常情況下發生概率很小、而一旦發生後果十分嚴重的事項。

其次,評估極端情景發生時,該風險管理模型或內控流程是否有效,並分析對目標可能造成的損失。

最後,制定相應措施,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風險管理模型或內控流程。

  ⑥風險矩陣

繪製風險座標圖的目的在於對多項風險進行直觀的比較,從而確定各風險管理的優先順序和策略,是企業進行風險分析時最常用的方法。

  3.風險應對策略

企業根據風險分析結果,合理選擇應對策略,在選擇風險應對策略時需要關注:

(1)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依據是企業風險分析的結果,企業通過風險分析瞭解風險的重要性水平,針對不同的風險級次分別選擇應對策略;

(2)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必須能將企業的剩餘風險控制在企業的風險承受度以內;

(3)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必須在技術和資源上具有可行性;

(4)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必須權衡成本與效益;

(5)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應該考慮不同崗位人員的風險偏好,避免出現因個人風險偏好給企業整體戰略和經營帶來損失。

風險應對策略包括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和風險承受。

  (1)風險規避

風險規避是指某項業務或事項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並且風險發生的不利後果很嚴重,企業主動放棄或停止該活動,從而避免損失的一種風險應對策略。

比如,由於在雨雪天氣,航空公司取消某次航班;企業中止與信譽較差的供應商業務來往;新產品在試製階段發現問題而停止研發。

風險規避是控制風險的一種最徹底的措施,企業在選擇風險規避策略時必須考慮以下因素:

①風險規避是否影響企業的經營績效。

②風險規避的成本和效益。

③風險規避是否導致產生新的風險。

(2)風險降低

風險降低策略是風險應對策略中最爲積極和常見的方法,包括風險預防和風險抑制。

  ①風險預防

風險預防是指在風險事故發生之前,採取消除風險因素的措施,達到降低風險發生概率、減輕潛在損失的目的。

  ②風險抑制

風險抑制是指企業針對不願完全規避又無法順利轉移的風險,採取各種控制技術和方法來減少風險事故發生後的不利影響和損失。

通常於風險事故發生之前就已經設計完成,但這一策略是在風險事故發生後才能發揮作用。

  風險抑制主要有風險分散和風險複製兩種方法:

風險抑制方法說明舉例
風險分散①通過增加風險單元的數目,將特定風險在較大範圍內進行分散,以此減少單個風險單元的損失;
②是金融證券投資領域常用的風險應對策略
比如,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選擇不同類型的證券,通過證券組合來分散證券投資的風險,某一隻或某幾隻股票出現的損失可以通過其他股票的收益來彌補。對於企業而言,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投資項目來分散本企業總體的投資風險
風險複製對某些資產或設備進行備份,在原有資產或設備不能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動用這些複製品比如,企業儲備一定數量的零部件以備設備出現故障時及時更換,從而不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活動

  (3)風險分擔

風險分擔是指企業爲避免承擔風險損失,有意識地將可能產生損失的活動或與損失有關的財務後果轉移給其他方的一種風險應對策略。

風險分擔常見的方法有業務分包、購買保險等,具體內容見下表:

  風險分擔常見的方法

風險分擔方法說明
業務分包①將帶有風險的活動轉交給其他企業或個人來完成從而達到分擔風險的目的;
②一般說來,分包業務具有一定的技術或資源限制,分包合同中的受讓方在對某種特定風險的處理能力上高於出讓方;
③業務分包在工程建設中較爲普遍
購買保險將未來將要發生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將不確定的損失轉變爲確定的成本(即保費支出)
出售①通過買賣契約將企業風險轉移給其他方的方法,隨着所有權的轉移,原由企業承擔的風險隨之轉移;
②出售意味着企業放棄了相關風險,但出售行爲不同於風險規避,在某些情形下,出售並沒有完全迴避風險,比如商品的售後服務
開脫責任合同通過責任開脫條款的規定達到分擔風險的目的
轉移責任條款在經濟合同中將某些潛在的損失轉移給其他方的條款

  (4)風險承受

風險承受是指企業不採取任何措施來干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

①企業對風險承受度之內的風險,在權衡成本效益之後無意採取進一步控制措施的,可以採用風險承受策略。

②對於一些與企業發展戰略或主營業務密切相關的風險,如果採用其他風險應對策略的成本過高,企業將被迫採用風險承受的應對策略。

  (5)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和調整

企業應當根據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業務拓展情況、整體風險承受度等實際情況,對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在權衡成本效益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應對策略,並根據業務開展情況及時調整風險應對策略。

  風險應對策略

風險應對策略說明
風險規避策略在採用其他任何風險應對策略都不能將風險降低到企業風險承受度以內的情況下適用
風險降低和風險分擔策略通過相關控制措施,將企業的剩餘風險與風險承受度保持一致
風險承受意味着風險在企業可承受範圍之內

  企業生命階段的風險應對

企業生命階段企業特徵風險承受度風險應對策略
新生期生產工藝和產品未定型、銷售渠道不通暢、管理水平不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差風險承受度低風險規避策略、風險降低策略、風險分擔策略
成長期實力逐步增強,經營者具有冒險精神風險承受度逐步提高風險降低策略、風險分擔策略、風險承受策略
成熟期組織體系已經趨於完備,企業管理趨於模式化、規範化風險承受度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但開始逐步降低風險降低策略、風險分擔策略
衰退期資產負債率高、包袱沉重,產品虧損、組織結構混亂風險承受度低風險降低策略、風險分擔策略、風險規避策略

  ◆企業在選擇或調整風險應對策略時應當採用風險組合觀。

風險組合觀要求企業在管理風險時應當着眼於企業整體層面,致力於將風險控制在總體風險承受度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