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經濟向好態勢下依然要關注五個突出問題

經濟向好態勢下依然要關注五個突出問題:經濟下行壓力隱憂猶存,增長動力尚顯不足;實體經濟振興依舊乏力,脫實向虛還未扭轉;新舊動能轉換步伐不快,政策引導有待跟進;“三去一降一補”任務仍重,市場環境有待改善;整頓金融有待平衡施策,債務風險不容忽視。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經濟向好態勢下依然要關注五個突出問題,歡迎閱讀。

2017年經濟向好態勢下依然要關注五個突出問題

第一,經濟下行壓力隱憂猶存,增長動力尚顯不足。

儘管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了 “開門紅”,經濟增長速度達到6。9%,各項指標均超出預期,但進入二季度以來,一系列主要經濟指標出現高位回落跡象。

從需求端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動力不足。投資需求取決於基建、房地產、製造業這三大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一季度,各地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基礎設施等大項目投資拉動,1—5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0。9%,佔全部投資比重的20%以上。在大宗商品價格回落、PPP項目一時熱起但逐漸退潮以及各地財政收入過度透支的影響下,今後的基建投資難以維持較高增速。因土地購置速度的上升,一季度房地產投資維持了較高景氣度,但隨着4月份以來房地產調控政策加碼、信貸條件收緊,全國商品房銷售開始降溫,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會在三、四季度較快下滑。製造業投資依舊低迷,說明經濟增長缺乏後勁。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延續10。7%左右的平緩走低態勢。最近一份波士頓諮詢報告指出,我國一、二線城市主體消費羣不少因爲去年以來購入新房產而揹負較大的按揭壓力,家庭負債不斷增高,形成“有資產但不寬裕”的特點,這將直接影響一般生活品消費支出。在目前國際經貿格局存在較大變數的情況下,進出口形勢也難以根本改觀。

從供給端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不強勁。4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幅度超出預期;5月份,6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同比增加11。0%,低於4月同比14。0%,這預示工業企業企穩向好的基礎仍不牢固。隨着PPI同比漲幅持續收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在逐步放緩。目前工業企業從主動補庫存進入被動補庫存階段,後續隨着企業從被動補庫存轉向主動去庫存,工業投資增速將進一步回落。

第二,實體經濟振興依舊乏力,脫實向虛還未扭轉。

製造業發展狀況可以作爲觀察實體經濟振興發展的“風向標”。今年以來,在三大結構性矛盾還沒有根本緩解的情況下,製造業轉型升級依舊步履艱難。

一是反映景氣度的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指數等多項指標出現下行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5月,製造業PMI爲51。2,與4月持平。民間著名的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5月錄得49。6,爲連續三個月下降,更是11個月以來首次跌入50以下的收縮區間。從財新中國製造業PMI細分項看,除了成品庫存指數有所回升外,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就業指數、採購量指數、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出現下降,這反映出製造業運行再度放緩。

二是我國製造業產品和組織結構還處在艱苦的轉型調整之中。目前我國製造業中,高品質、個性化、高複雜性、高附加值的產品供給能力還不能很好適應消費結構的升級變化,傳統制造業中的關鍵裝備、核心零部件和基礎軟件仍嚴重依賴進口和外資企業,製造業中新興技術和產業領域對全球競爭的制高點掌控不足。從我們的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製造業企業雖然不少冠之以高新技術名稱,但自主創新和研發力量不足,產品還是處於國際產業鏈分工地位的低端,主要是依託國外品牌拓展市場,由此只能分食微薄的加工組裝利潤,企業亟待從低附加值環節向高附加值環節轉型升級。

三是製造業投資回報率低、“脫實向虛”未有根本扭轉,也制約着製造業部門整體加快向中高端邁進步伐。儘管一系列扶持製造業發展的政策構成“利好”,但投資傳統制造業的資本邊際效率遞減的態勢不會改變,技術革新促進製造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還要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國家大力推行金融去槓桿和金融監管收緊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逐漸顯現,製造業企業融資能力和成本均在上升;另一方面,與現在金融業、房地產業的投資高回報相比,製造企業很難專注於主營業務,爭取來的新增信貸資金還是願意以各種方式“脫實入虛”,追求在虛擬經濟自我循環中獲得“快錢”回報,結果就離實體經濟發展越來越遠。

第三,新舊動能轉換步伐不快,政策引導有待跟進。

目前我國新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新產業新業態方興未艾、新產品新動能持續壯大、新消費新市場蓬勃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增長新舊動能的轉換。新經濟發展雖然潛力巨大、空間廣闊,也代表着未來產業經濟發展的方向,但作爲新生事物,未知還遠遠大於已知,這對經濟主體和政府管理都帶來新的挑戰。

一是對新經濟發展的認識還不夠充分,各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措施不夠有力。從總量上看,新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沒有成爲主導力量;從結構上看,各地雖都將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寫入了發展規劃,但一些地方還不能立足自身產業發展優勢和本地實情找準發展方向,妥善處理好“增量崛起”和“存量變革”關係的辦法欠缺,同質化規劃嚴重,差異化發展不足;對企業主體而言,雖知道發展方向,但限於政策、技術、資金、人才限制和思維的路徑依賴,找不準發展新經濟的發力點,新舊動能轉換呈現膠着狀態。

二是政府扶持、促進和監管新經濟發展的方式有待改進和跟進。一個時期以來,跨境電商、網絡購物、互聯網支付、共享交通工具等新業態發展如火如荼,但在實踐過程中存在一些管理問題。有關部門、有些地區按照老辦法、舊思維出臺了一些監管政策和條例,有的過於機械、有的削足適履,影響了新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如何探索包容審慎的監管制度,既促進、扶持、服務好新經濟發展,又能及時遏制住借創新之名行非法經營之實的活動,亟待政府部門開闊思路、集思廣益、善借善用。

三是服務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政策措施有待進一步落實和到位。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一系列促進新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但在簡政、降稅、減負方面還有較大的努力空間,亟待爲新動能積聚發展創造更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四,“三去一降一補”任務仍重,市場環境有待改善。

自去年以來,“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進展良好,但隨着供求關係的改善和市場環境的`變化,也遇到一些新的問題。去產能工作時有反覆。去年鋼材、煤炭兩大行業去產能的任務提前完成,今年到目前完成進度也快於預期。受主動去庫存和上游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鋼材、煤炭兩大行業利潤翻番,促使一些地方淘汰的落後產能又死灰復燃,甚至一些地方去產能弄虛作假、違規新建項目,市場出清任務還比較重。去庫存工作差異明顯。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在以行政性手段爲主導的密集政策措施出臺的遏制下,出現了量價齊跌局面,但在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還未出臺的情況下,未來不排除市場反彈的可能。三、四線城市總體還供過於求、去化週期仍比較長、去庫存壓力依舊較大,去槓桿工作有待觀察。目前整個非金融企業槓桿率仍然較高,“脫實向虛”格局未根本改觀,不少“殭屍企業”有待處置、債轉股試點還未有實質性推進。降成本工作沒有顯著改觀。從基層企業調研看,企業普遍反映最多的問題還是資金貴、電價貴、物流貴、人工成本貴,不少企業靠貸款維持生產運營。“營改增”後總體上看企業相關稅負有所降低,但直接效應並不明顯。不少高耗能企業雖擴大了直用電交易規模,但電力成本依舊較高。用工成本高以及企業內部降本增效管理不到位,也制約了企業的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補短板工作也有一個持續的投入產出觀察期,效益有待日後評判。

第五,整頓金融有待平衡施策,債務風險不容忽視。

今年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防患於未然,有序處置了一批突出金融風險點,及時遏制了一些累積性、苗頭性金融風險發生,但當前金融市場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值得重視。

一是金融違法違規和腐壞行爲還時有發生。今年以來,在金融監管和金融領域反腐壞高壓態勢下,部分銀行違規授信、證券市場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保險公司套取費用等違法違規行爲受到嚴厲打擊,個別監管人員和公司高管監守自盜、與金融大鱷內外勾結等非法行爲受到了嚴厲懲處,金融秩序整頓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實事求是地看,金融秩序整頓還需要一個過程。目前,在資金荒和資產荒並存、民間融資難融資貴的情況下,一些地方又出現了各種變相的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貸和花樣繁多的非法集資現象,值得密切關注。

二是部分省市地方債務增加過快風險不容忽視。前不久,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並預計中國財政狀況未來幾年會有所惡化。這是基於“順週期”評級的不恰當方法。目前以我國政府債務負債率和地方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值得關注的是,隨着去年地方債發行出現爆發式增長和PPP迎來爆發期,一些地方政府爲了滿足龐大的資本性支出,借道地方融資平臺公司、事業單位等非正規渠道爲地方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或打着PPP旗號搞明股實債,致使地方政府負債資金成本的利息高企,地方財政會不斷吃緊,債務風險的確值得擔憂。

三是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還有待積極穩妥推進。從今年一季度末,中央大力推行金融去槓桿和強監管,金融監管收緊對實體經濟發展、資本市場、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均帶來短期陣痛,政策層面需要妥善處理好金融監管與實體經濟發展、結構性改革之間的關係,協同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管理,在促進金融穩定、穩步去槓桿和穩定經濟增長之間尋求平衡,均衡好政策施力方向,值得認真研究。

當前我國發展依然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經濟新常態的三大特徵繼續向廣度深度演化,重大結構性失衡仍是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最突出的矛盾,經濟生活存在不少突出的難點、痛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重道遠。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6月14日就當前我國國民經濟運行舉行新聞發佈會,從發言人列舉的1—5月主要經濟指標看,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經濟增長積極因素正在集聚,經濟運行協調性、穩定性進一步增強。發言人指出,從產業支撐、發展動力、發展信心、發展環境幾個方面看,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把穩中向好的態勢鞏固、持續下去。

但在看到上半年取得的成績的同時,對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也要保持足夠的清醒。筆者認爲,主要應關注以下五個方面的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