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師考試《統計法基礎》:社會經濟統計學的研究

導語:社會經濟統計學包括:總論、人口、勞動力統計、環境和國民財產統計、國民經濟生產統計、國民經濟流通統計等內容。大家跟着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統計師考試《統計法基礎》:社會經濟統計學的研究

  社會經濟統計學的研究對象

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指統計研究所要認識的客體。只有明確了研究對象,纔可能根據它的性質特點指出相應的研究方法,達到認識對象客體規律性的目的。由統計學的發展史可知,統計學是從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開始的,隨着統計方法的不斷完善,統計學得以不斷髮展。因此,統計學的研究對象爲大量現象的數量方面。而社會經濟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在質和量的辯證統一過程中,研究大量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方面。

所謂數量方面是指現象總體的數量特徵、數量關係及數量界限,通過對這些數量方面的研究,表明所研究現象的規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反映現象的本質。統計學和統計工作是理論和實踐的關係,它們所要認識的研究對象是一致的。

社會經濟現象包括自然現象以外的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人民生活等領域的各種現象。比如,國民財富與資產、人口與勞動力資源、生產與消費、財政與金融、教育與科技發展狀況、城鄉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等。通過對這些基本的'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的認識,達到對整個社會的基本認識。

社會經濟統計學雖然不研究自然現象與科學技術本身,但是社會、經濟和自然、技術總是密切聯繫,相互影響的。社會經濟統計學也研究自然技術因素對社會生活變化的影響,研究社會生產發展對社會生活自然條件的影響。例如,研究資源條件和技術條件的變化對於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程度,研究社會生產的發展引起自然條件的變化等等。

  與社會科學的關係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

儘管經濟學和自然科學使用的模型相似,但經濟模型並不像自然科學中的模型那樣可以作出準確的預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經濟學中不可能做有條件控制的實驗。 物理學家建立模型後可以用嚴格控制條件的實驗室實驗來驗證,然而經濟學家在研究經常變化的環境和個人、團體、機構等之間複雜的關係時,爲了發展合理的簡單化模型,他們不得不做簡化的假設,比如一個常用的假設是“其他情況保持不變”。然而,與物理學家不同,經濟學家事實上不能讓那些被假定爲不變的有關條件保持不變。

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學有點像氣象學等一些自然科學。由於衆多因素影響氣象系統的過程和發展,氣象學家不得不做出各種簡化,以便得出較爲簡單的預測。不過,隨着近年來衛星和計算機的使用,大氣預報越來越精確。在經濟學中也是這樣,在計算機協助下,經濟學家發展了更復雜的模型,從而增強了經濟學的預測能力。

人的行爲之間的差異是經濟模型面臨的又一個嚴重的困難。儘管在相似情形下人們會做出類似的反應,但這些行爲卻時常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做投資決策時公司對膨脹率會怎樣做出反應?這依賴於公司商業信用狀況等不可預測的因素。在 經濟模型中,人們的行爲往往被假定爲相同,這就導致模型不可能得出精確的預測。

由於這些原因,經濟學中不同的模型之間差別很大,每一種所做假設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結果,經濟學經常存在着很多爭論。在現實社會中,不同的政黨可能和不同的經濟學思想相結合,左派政黨所借用的模型認爲要減少失業,政府必須進行干預;右派政黨所持模型則認爲如果政府減少干預,更多地依賴於自由 市場經濟,就可以減少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