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註冊會計師《會計》衝刺講義:金融資產

2016年註冊會計師專業階段考試將於2016年10月15日-16日舉行,下面是yjbys網小編整理的2016年註冊會計師《會計》衝刺講義及例題:金融資產,供大家備考。

2016年註冊會計師《會計》衝刺講義:金融資產

  一、金融資產確認計量

金融資產的內容主要包括貨幣資金、貸款應收、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衍生金融資產等。

衍生金融資產包括期貨合同、認股權證等股票期權形式。

1.企業初始確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對於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對於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應當計入初始確認金額。

2.企業應當按照公允價值對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進行後續計量;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按照攤餘成本對持有至到期投資以及貸款和應收款項進行後續計量。

3.持有期間取得(實現)的股利、利息均應確認爲投資收益。

4.確認計量基本原則

類別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持有至到期投資

貸款

性質

衍生/非衍生金融資產

非衍生金融資產

初始計量

以公允價值計量,交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以公允價值計量,交易費用計入初始確認金額,構成初始賬面價值組成部分

後續計量

以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以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動計入資本公積(減值損失和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餘成本計量;攤餘成本=初始確認-累計攤銷-減值損失-已償還本金

減值損失及恢復

不計減值損失

減值損失=減值時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恢復時:

①債務工具的減值損失通過損益予以轉回;②權益工具發生的減值損失不得通過損益轉回

減值損失=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低於當期攤餘成本的差額;

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價值恢復時原確認的減值損失轉回計入當期損益

轉換和重分類

不得相互轉換

允許重分類爲以成本或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違背持有至到期的最初意圖且出售比例較大,應將該類投資重分類且兩個會計年度不得有該類投資。但不包括距離投資到期日較近、已收回幾乎所有初始成本或出售是企業無法控制等原因。

重分類日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差計入資本公積

處置

處置時投資收益爲處置收入與初始確認之差,包括:

1.處置收入與賬面價值的差;

2. 原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應處置部分的金額結轉。

處置時投資收益爲處置收入與股票初始確認或債券攤餘成本之差,包括:

1.處置收入與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的差;

2.原計入資本公積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金額對應處置部分的金額結轉。

處置時投資收益爲實際收到金額與該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的差

覈算明細

成本、公允價值變動

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公允價值變動

成本、利息調整、

應計利息

本金、已減值、利息調整

二、金融資產轉移

(一) 終止確認

1.判斷①企業以不附追索權方式出售金融資產;②將金融資產出售後按照公允價格回購。

2.計量: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轉移對價-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變動累計利得;

(二)不得終止確認

1.判斷①企業採用附追索權方式出售金融資產;②將金融資產出售後按照固定價格回購。

2.計量

繼續確認所轉移的金融資產並將收到的對價確認爲負債(例如附追索權的票據貼現)。

(三)繼續涉入

1.判斷:轉出方沒有放棄對該金融資產的控制,轉入方不具有將金融資產整體出售給與其不存在關聯方關係的第三方的能力,轉出方不應終止確認。

2.計量

通過擔保方式繼續涉入,在轉移日按照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財務擔保金額兩者之中的較低者,確認繼續涉入形成的資產,同時按照財務擔保金額和財務擔保合同的.公允價值之和確認繼續涉入形成的負債。資產負債對應的收入費用不得相互抵銷。

試題類型:客觀題

【例題2-1】甲公司2008年有以下業務:

(1)甲公司2008年l0月20日自證券市場購入乙公司發行的股票l00萬股,共支付價款860萬元,其中包括交易費用4萬元。購入時,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爲每股0.16元。甲公司將購入的乙公司股票作爲交易性金融資產覈算。2008年12月2日,甲公司出售該交易性金融資產,收到價款960萬元。

(2)甲公司2008年12月10日以1.5美元購入丙公司B股股票10萬股作爲交易性金融資產,當日匯率爲1美元=7.6元人民幣,2008年12月31日該股票市價爲1.4美元,當日匯率爲1美元=7.65元人民幣,甲公司繼續持有該B股股票。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以下1-2題。

(1)甲公司2008年利潤表中因乙公司股票交易應確認的投資收益爲( )。

A.100萬元 B.116萬元 C.120萬元 D.132萬元

【答案】B

【解析】2008年利潤表中應確認的投資收益=960-(860-100×0.16)=116萬元[或:960-(860-4-0.16×100)-4=116]。

(2)甲公司2008年利潤表中因持有丙公司B股股票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爲( )。

A.損失 7.6萬元 B.收益7.6萬元

C.損失 6.9萬元 B.收益6.9萬元

【答案】C

【解析】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4×7.65-1.5×7.6) ×10=-6.9萬元

(2009年舊制度考了持有)

【例題2-2】甲公司20×7年的有關交易或事項如下:

(1)20×5年1月1日,甲公司從活躍市場上購入乙公司同日發行的5年期債券30萬份,支付款項(包括交易費用)3000萬元,意圖持有至到期。該債券票面價值總額爲3000萬元,票面年利率爲5%,乙公司於每年年初支付上一年度利息。20×7年乙公司財務狀況出現嚴重困難,持續經營能力具有重大不確定性,但仍可支付20×7年度利息。評級機構將乙公司長期信貸等級從Baal下調至Baa3。甲公司於20×7年7月1日出售該債券的50%,出售所得價款扣除相關交易費用後的淨額爲1300萬元。

(2) 2006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價款1028.24萬元購入丙公司發行的3年期公司債券,該公司債券的票面總金額1000萬元,票面利率4%,實際利率爲3%,每年1月1日支付上年利息,本金到期支付。甲公司將丙公司債券劃分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實際利率確認利息收入。2006年12月31日,該債券的市場價格爲1000.09萬元,甲公司確認了其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

(3)甲公司因需要資金,計劃於20×8年出售所持全部債券投資。20×7年l2月31日,預計乙公司債券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爲l200萬元(不含將於20×8年1月1日收取的債券利息),對丙公司債券投資的公允價值爲1000.40萬元。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至2題。

(1)下列各項關於甲公司對持有債券進行分類的表述中,錯誤的有( )。

A.因需要現金仍將所持丙公司債券分類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B.因需要現金應將所持丙公司債券重分類爲交易性金融資產

C.取得乙公司債券時應當根據管理層意圖將其分類爲持有至到期投資

D.因需要現金應將所持乙公司債券剩餘部分重分類爲交易性金融資產

E.因需要現金應將所持乙公司債券剩餘部分重分類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答案】BDE*

【解析】B選項丙公司債券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不得重分類爲交易性金融資產;D選項乙公司債券爲持有至到期投資不得重分類爲交易性金融資產。

2.下列關於甲公司20×7年度財務報表中有關項目的列示金額,正確的有( )。

A.持有的乙公司債券投資在利潤表中列示減值損失金額爲300萬元

B.持有的乙公司債券投資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列示金額爲l200萬元

C.持有的丙公司債券投資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列示金額爲l000.40萬元

D.持有的乙公司債券投資在利潤表中列示的投資損失金額爲l25萬元

E.持有的丙公司債券投資在資產負債表中資本公積項目列示的金額爲-9.26萬元

【答案】ABCDE

【解析】

A:2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債券投資在利潤表中列示減值損失=3000×50%-1200=300萬元;

B:乙公司債券投資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金額爲1500-300=1200萬元;

C:丙公司債券投資按公允價值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1000.40萬元;

D:乙公司債券投資在20×7年利潤表中確認的投資損失=處置損失-持有收益=(3000×50%-1300)-1500×5%=125萬元;

E:持有丙公司債券投資在資產負債表中資本公積:

2006年丙公司債券對資本公積累計影響=公允價值-攤餘成本=1000.09-(1028.24+1028.24×3%-1000×4%)=1000.09-1019.09=-19萬元,

2007年丙公司債券對資本公積累計影響=公允價值-攤餘成本=1000.40-(1019.09+1019.09×3%-1000×4%)=1000.40-1009.66=-9.26萬元

若計算2007年資本公積發生金額=1000.40- [1009.66(本期攤餘)+(-19)(上期公允價值變動)]=1000.4-990.66 =9.74萬元,或=-9.26-(-19)=9.74萬元

攤餘成本

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變動對資本公積影響

2006

1028.24+1028.24×3%-1000×4%=1019.09

1000.09

1000.09-1019.09=-19

2007

=1019.09+1019.09×3%-1000×4%=1009.66

1000.40

1000.40-1009.66=-9.26(累計)

1000.40-(1009.66-19)=9.74(本期)

試題類型:主觀題(專題一,涉及金融資產初始計量、後續計量、減值、債務重組、待售資產等)

【例題2-3】 A銀行和B企業2005年至2009年有以下業務:

(1)2005年1月1日,A銀行向B企業以19600萬元的折價方式發放一筆5年期貸款20000萬元,合同年利率爲6%,A銀行初始確認該貸款的實際利率爲6.48%;

(2)2005年至2007年A銀行正常收到B企業支付的利息;

(3)2007年12月31日,有客觀證據表明B企業發生嚴重財務困難,A銀行據此認定對B企業的貸款發生了減值,並預期2008年12月31日將收到利息1200萬元,但預計2009年12月31日僅收到本金10000萬元;A銀行計提了減值準備;

(4)2008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1200萬元,2009年12月31日收到本金10000萬元;

(5)2009年12月31日A銀行與B企業進行債務重組,A銀行以5000萬元的公允價值從B企業取得一項房產作爲抵債資產後了結該債權債務關係;

(6)A銀行將該房產作爲以成本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在處置之前從2010年1月1日將該房產對外出租,2010年12月取得租金收入160萬元存放同業,每年計提折舊100萬元;

(7)2011年12月A銀行與C公司簽訂轉讓房產協議,C公司擬出價4610萬元購置該房產並規定於下年4月1日支付全部款項和辦理相關手續,預計A銀行還要支付相關稅費10萬元。

要求:

(1)計算2005年、2006年12月31日A銀行該項貸款的攤餘價值;

(2)計算2007年末A銀行應確認的貸款減值損失;

(3)計算2008年收到利息後該貸款的攤餘價值;

(4)計算2009年末A銀行重組債權的賬面餘額;

(5)寫出2009年取得抵債資產以及2010年、2011年相關業務的會計處理分錄(2011年租金和折舊略)。

【答案】

(1)計算2005年、2006年12月31日A銀行該項貸款的攤餘價值

2005年12月31日A銀行該貸款的攤餘成本=19600×106.48%-20000×6%=19670.08萬元

2006年12月31日A銀行該貸款的攤餘成本=19670.08×106.48%-20000×6%=19744.70萬元

(2)計算2007年末A銀行應確認的貸款減值損失

2007年12月31日A銀行該貸款確認減值損失前的攤餘成本=19744.70×106.48%-20000×6%=19824.16萬元,

2007年12月31日A銀行預計該貸款將收到現金流量的現值=1200/106.48%+10000/106.48%2=9946.88萬元

2007年12月31日A銀行該貸款確認減值損失後其攤餘成本=9946.88萬元

2007年12月31日A銀行應確認的貸款減值損失=19824.16-9946.88=9877.28萬元

(3)計算2008年收到利息後該貸款的攤餘價值

2008年12月31日A銀行該貸款的攤餘成本=9946.88×106.48%-1200=9391.44萬元

(4)計算2009年末A銀行重組債權的賬面餘額

A銀行重組債權的賬面餘額=19824.16-1200-10000=8624.16萬元

(此時攤餘價值已經爲0,即9391.44×106.48%-10000=0,但是貸款尚有餘額8624.16萬元沒有收回,與減值準備餘額相同,減值準備賬面餘額=9877.28-9946.88×6.48%(2008年利息)-9391.44×6.48%(2009年利息)=8624.16萬元)

(5)作出與抵債資產有關的賬務處理

①2009年12月31日

借:投資性房地產 5000

貸款損失準備 8624.16

貸:貸款-已減值 8624.16

資產減值損失 5000

②2010年至2011年相關業務的會計處理分錄

2010年取得租金收入和計提折舊

借:存放同業 16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60

借:其他業務成本 100

貸:累計折舊 100

2011年12月與C公司簽訂轉讓房產協議,待售資產賬面價值高於公允價值減相關稅費的差額應計提減值準備,此時該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價值=5000-100×2=4800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200

貸: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200(4800-4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