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景觀設計要點

景觀設計要結合水系自身特色及城市濱水景觀的功能要求,將文化內涵融入景觀設計之中,力求體現城市風貌,通過景觀語言的運用,再現城市魅力。

沿河景觀設計要點

  1.河岸帶的功能

1.1保護功能

河岸帶可以爲很多生物提供棲息地,河岸帶還可以保護物種多樣性。河流和溪流的小氣候也可以通過河岸帶溼地進行調節,進而穩定河岸帶生態系統。

1.2緩衝功能

河岸植被帶可以對地表徑流起到污染物過濾、養分滲透、養分及污染物吸收、攔截的作用,這些作用使得河岸帶在發揮涵養水源、淨化水體、防控災害方面發揮功能。

1.3連接功能

從景觀生態學來說,河岸帶是廊道中的一種,可以起到連接水生和陸生2個生態系統的作用,使得2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能夠交換、傳輸。

1.4資源功能

河岸帶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其生物多樣性指數高,可以提供大量的生物資源,同時河岸帶還可以被人類開發爲農耕地,這就提供了土地資源,規劃後的河岸帶又爲人們提供了景觀觀賞資源。

  2.河岸帶景觀植物設計原則

2.1場所適宜原則

充分反映地形特徵和基地條件的可利用性;充分體現濱水公共空間的親水性;充分注重岸線邊際景觀的豐富性;充分體現城市的時代風貌與地域文化性。

2.2功能凸顯原則

以人爲本,強調市民的舒適愉悅與可參與性:營造開放式公共遊憩、娛樂運動休閒空間。

2.3文脈原則

充分利用歷史人文景觀資源,展現濱水開放空間景觀特色。

2.4生態優先原則

強調自然因子的生態適應性與河道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大量種植抗性強的鄉土植物,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羣落景觀。

2.5經濟合理原則

①通過濱水環境景觀的設計,提升周邊地產的價值。②充分利用地形條件和豎向坡度情況,力圖在最小的地形整治前提下,減少工程造價,同時創造出豐富多變的濱水空間景觀。③功能和景觀設施儘量考慮既具觀賞性,又實用簡潔和便於實施管理。④植物造景儘量少採用名貴樹種,發揮鄉土樹種的景觀潛質。

  3.水生植物在河岸帶綠化中的配置

3.1寬闊水域水生植物的配置

該配置模式以營造水生植物羣落景觀爲主,主要考慮遠觀。植物配置注重整體、宏大而連續的景觀效果,主要以量取勝,給人一種壯觀的視覺感受,如睡蓮羣落、荇菜羣落、千屈菜羣落,或多種水生植物羣落組合式。

3.2小面積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

該水景注重水面的鏡面作用,主要考慮近觀,故水生植物不宜過於擁擠,以免影響水中倒影及景觀透視線。還要注重水生植物的單株觀賞的效果,對植物的姿態、色彩、高度等,適合細細品味。手法往往較爲細膩,注重水面的鏡面作用,故水生植物配置時不宜過於擁擠,以免影響水中倒影及景觀透視線。配置時水面上的浮葉及漂浮植物與挺水植物的比例要保掙恰當,一般水生植物佔水體面積的比例不宜超過1/3,否則易產生水體面積縮小的不良視角效果,更無倒影可言。水緣植物應間斷種植,留出大小不同的缺口,以供遊人親水及隔岸觀景。

3.3人工溪流的植物配置

人工溪流的.寬度、深淺一般都比自然河流小,一眼即可見底,因此,一般應選擇株高較低的水生植物與之協調,且體量不宜過大,種類不宜過多,只起點綴的作用,有菖蒲、石菖蒲、海壽花等。在人工溪流硬質池底上常鋪設卵石或少量種植土,以供種植水生植物綠化水體。此類水體的寬窄、深淺成爲植物配置重點考慮的一個因素。

3.4自然河流的植物配置

自古以來,小橋流水成爲中國傳統園林的經典,現代園林水景中亦河上架橋,橋頭綠化,河、橋、植物及倒影共同組成一幅美麗的畫面。橋頭兩側叢植海棠花、水蔥等,沿河道兩岸呈帶狀分佈,較寬的河道水面則漂浮適量的野菱、水鱉等,河岸水生植物配置既可柔化河道邊緣生硬的駁岸,也大大豐富了橋頭兩側的喬、灌、草、水生植物配置。河流兩岸條帶狀的水生植物景觀要求所用植物材料高低錯落,疏密有致,體現節奏與韻律,切忌所有植物處於同一水平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