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爲小程序連接新零售的作用

導語:5月20日,好多人在忙着曬轉賬金額秀恩愛,土豪們也一樣。5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把就任以來的首次出訪選在了沙特,在此期間沙特國王和美國簽署了1100億美元的軍購合同。

微信在爲小程序連接新零售的作用

5月20日在沙特還發生了另一個事情。軟銀的孫正義發起的“Vision Fund”正式來了。“Vision Fund”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科技投資基金,募資規模高達1000億美金,將主要投資AI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前沿科技方向。這1000億美金的基金,人家沙特出了450億,軟銀出了250億,蘋果、高通、富士康等科技巨頭也會出錢加入其中。

好吧,兩個1000億美元。沙特不愧是土豪國啊。在1930年代之前,沙特其實很窮,直到在地底下發現了石油,然後就壕氣衝雲天了。想想從1900年至2000年這一百年,全球工業化大發展,能源需求量急劇攀升。伴隨着工業化的“紅利”,坐在油桶上的沙特不壕都難。

零售業需要的石油是什麼?恐怕就是我們稱之爲“流量”的東西吧。線下流量通過搶佔地理位置來獲取,線上流量通過搶佔用戶時間來實現。所以,在過去的發展中,線下零售業發展的“紅利”成就了一批“地產商”,線上零售業發展的“紅利”成就了一批“流量入口”。上週,阿里發了新的財報,增長數據依然很好看,老生常態的一個問題:阿里是零售公司還是流量公司?這裏暫且不論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視角。

做零售的都在思考一個問題:上哪找新的流量?2017年以來,這種焦慮越發明顯了。傳統的線上、線下流量都進入了一個瓶頸期。還有沒有新的流量機會?

再回過頭來聊聊石油吧。油價從高峯期的150美元左右一桶下跌到50美元左右一桶已經有兩三年了。油價的急劇下跌,一方面有全球經濟放緩,能源需求量下跌的因素,但主要方面還是來自頁岩氣(Shale Gas)技術的進步。因爲技術的進步,原來難以開採、開採成本極高的頁岩氣得以大規模產出了,美國一下子從石油進口國變成了石油出口國。

大家覺得現在的流量貴嗎?貴!像極了當初的油價暴漲,高燒不退。空客A380飛機在高油價的那幾年被中東各路土豪航空公司們買買買買爆了。現在石油經濟壓力不小,空客A380銷量也跟着躺槍(又跑題了)。

頁岩氣不是天上突然掉下來的,本來就有,技術到了才突然爆發出能量。對零售業而言,有些已經存在的流量它們還沒有被爆發出來,也許也快爆發出來了。

流量世界裏的“頁岩氣”——自媒體流量!5月17日參加自媒體電商聯盟SEE舉辦的“首屆自媒體電商大會”。SEE創始人萬旭成在會上介紹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發現:微信幾乎是牢牢佔據着手機應用耗電量的第一名,並且佔用的份額還很大。

微信在手機中耗電量的佔比

移動互聯時代的馬斯洛需求理論

說到手機電量,不得不搬出這張圖。我們常說做項目要做剛需,手機電量作爲剛需,這不最近還帶火了一個新風口“共享充電寶”嘛。電量這種剛需又主要是被消耗在了對微信的剛需上,微信的“石油儲量”由此可見萬斑!

微信的流量大,不是沒有被挖掘過。微商、淘寶客等,已經通過朋友圈、微信羣的方式,挖掘了微信流量和零售結合的價值。但是這種挖掘好像要被堵上了。5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營銷平臺阿里媽媽向淘寶客發出公告,稱接到用戶反饋:在微信/QQ等渠道的正常推廣鏈接遭遇屏蔽,無法打開。

微信封殺淘寶客

想想自己在微信上的行爲軌跡,通常也就是聊天、朋友圈、公衆號這幾大塊吧。在微信的公衆號這個地方,每天平均50億的流量目前還沒有被很好的利用起來。自4月18日以來,一個月的時間裏小程序幾乎一天一更新。5月19日,微信小程序又放出了一個大招:小程序可以“直接轉發”了。

小程序會不會是撬動微信的公衆號流量的那個“技術突破”呢?從微信小程序的天天升級,感覺得到小程序連接商業世界的步步緊逼。技術不是問題,模式可能成爲障礙。除了技術突破之外,零售業挖掘自媒體流量目前有幾個現實的困難,需要在商業模式設計上找一些創新的辦法,以求得突破。

困難一:看不起。曾經有一段時間,傳統品牌、傳統零售看不起電商,現在則是電商被看不起。自媒體有點看不起與電商、零售的結合。爲什麼?ROI啊。自媒體目前的商業變現以廣告爲主,廣告收入對自媒體的勞動投入而言,ROI更高。

從前段時間爭議很大的百雀羚投放案例來看,單純從“局部氣候”這個自媒體的廣告創意和發佈來看,預計百雀羚的單支廣告投放在幾十萬的量級。隨後這支廣告引起了有關“轉化率”的爭議。如果按照電商常見的CPS、CPC來計費的話,那“局部氣候”團隊的創意確實就會太“貶值”了。百雀羚投放了一次成功的廣告,但也許不是一次成功的組合營銷。

小程序的出現,也許會讓自媒體、零售商在投放廣告和效果反饋上逐步找到“品效合一”的平衡。因爲從“見到”到“得到”的過程被小程序拉近了,無需跳轉的體驗轉化效率和效果有望更好。

困難二:看不懂。做內容,發廣告,有一定的門檻條件。但零售業要比前者的門檻更高更重。商品供應鏈、營銷場景、人羣洞察、客服、售後……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目前大量的自媒體團隊並不大,公司比較輕,讓他們去投入做重的零售,要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都不小,回報還不好說。接觸了幾個嘗試過電商的自媒體大號,平均下來他們在電商運營一年左右就把電商業務停掉了。究其原因,通常是“供應鏈水太深”、“團隊規模還小承受不起”。目前在自媒體裏做電商做的好的,比如說“一條”,電商日交易額已經達到了100萬,但這100萬的背後同時也是一個百十來號人的電商團隊在運營。

一條聯合創始人範志行在自媒體電商大會上的觀點:“如果是決定做電商,第一個,就是不能說淺嘗輒止,對於你的用戶來說,你在給他們提供一個新的服務,這個新的服務,能夠持續多久,以及這個他到底能夠多大程度的接受,這個需要過程,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一條的銷售量也不是很高的,我們都是賣的兩三件的東西,一直走到今天,就成爲批量的滾動的巨大的發展。所以我是覺得在心態上自媒體人或者是我們做號的人,從內容這件事情上來說,更多的是心態上的,而不是技 術上的。更多的'是心態上的,我怎麼來看待我要來開發的這樣一個新的業務。”

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當初流傳“看不起,看不懂”的時候,後面還有半句“來不及”。自媒體現在和零售的結合是有比較大的困難。但自媒體和零售的結合,是不是必然的佈局?今天不佈局,未來會不會“來不及”?

先看看一條聯合創始人範志行的觀點:“我們把電商和廣告這兩個看起來好像很像,其實這兩點有非常大的不同,做廣告你服務的是客戶,做電商你直接服務的是用戶。客戶可能我這次投你一個廣告價值多少多少錢,但是更值錢的以及能夠規模化成長的是你的用戶的羣體。”

2月底我和SEE的創始人萬旭成在頭腦風暴過程中探討過這樣的觀點:其實今天的自媒體也和電商面臨相似的問題:流量變貴了,新用戶增長放緩了。自媒體需更加精心的維護好老用戶,從“開啓用戶心智”,到“進入用戶生活”,與商品結合是自媒體未來發展必須重視的方向之一。自媒體的內容創造力,通過內容讓他們佔有了用戶一定的時間。但單純的以內容來持續的佔有用戶時間挑戰也很大。在未來,爲了更加持續的佔有用戶的時間,自媒體必須嘗試逐步進入用戶的生活空間。只有對用戶的時間和空間都有相應的滲透,自媒體的生命力和變現力才能更加持久。自媒體連接電商,是從用戶的時間份額往空間份額延伸的好辦法。

如果微信長期封禁了淘寶客的連接入口,那麼小程序勢必成了微信連接電商的唯一官方入口。小程序不但能連線上自媒體,也能連線下門店。新零售與小程序,會不會打出新的流量井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