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者介入殘疾人增能服務個案分析

殘疾人社區康復是系統工程,涉及殘疾人本身身體康復、功能發揮,和殘疾人社區融合,社區對殘疾人看法態度轉變,是包容了殘疾人身心、生活、社交和環境等多方面內容的概念。那麼,下面是由小編爲大家分析社會工作者介入殘疾人增能服務個案,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社會工作者介入殘疾人增能服務個案分析

  一、基本資料及背景

1、基本資料

張某25歲,2010年3月因爲精神健康出現問題被家人送往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回到家中。曾經患有精神疾病使張某失去了工作,和朋友也失去了聯繫,家人怕他出意外,出於關心常把他一個人關在家裏,不允許他外出。醫院醫生在回訪中瞭解到張某的情況,發現張某的情緒不太穩定。張某說,自己很孤獨,大家都很害怕他,他被大家拋棄了。

2、背景資料

殘疾人作爲社會的一個特殊團體,是社會的弱勢羣體,他們的問題和許多社會問題交織在一起,極其複雜。社會工作者主張根據殘疾人的特點,優勢與不同的背景和能力,運用優勢視角社會工作介入的理論、理念和技巧及加入心理學的訪談諮詢評估診斷等方法服務殘疾人,對殘疾人進行心理援助,傷殘康復與就業扶持。以期待使其恢復到正常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中,並達到與社會的良好適應狀態。具體在本案中,張某因爲精神健康出現問題,通過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的醫生進行專業鑑定後基本可以認定爲精神殘疾。殘疾人社會工作是圍繞殘疾人個人、家庭、羣體以及相關的社會組織和社區開展的專業性助人活動。在整個服務介入過程中,張某本人、張某的家屬、同事、朋友、朋輩關係、醫生及醫院、社區民政委員、鄰居等相關係統交互作用、相互影響,整合社區內所有資源爲張某提供幫助與支持。

  二、案主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本案中,張某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張某自卑、缺乏安全感、孤獨的心理狀態需要改善,社會工作者應着力增強其生活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2、改善張某與父母的關係,改變家長不允許外出的簡單處理方式,增強家庭系統的支持。

3、改善張某與朋友以及同事的人際關係,建立起於外界溝通的渠道。

  三、問題分析

與其它羣體的社會工作相比,殘疾人社會工作具有它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殘疾人及其羣體自身的特殊性。除了受社會或者自然條件的限制而使自己生活在困境之中外,殘疾人及其羣體更由於自己的身心缺陷或損傷而難以象正常人一樣生活,他們所遭受的痛苦和不幸是雙重的。如案主張某因爲精神疾病,導致失業,失去親人朋友的關心,甚至連行動自由都受到限制。

2、殘疾人社會工作過程的特殊性。大多數情況下,殘疾人社會工作者通常都是身心健全者,他們一般很難具有與殘疾人相似的生活經歷或創傷遭遇,因此,社會工作者在具體的實務過程中,對服務對象的“同理心”的表達以及服務需求適切性的考慮,遠遠比對其它羣體的社會工作服務要困難得多。在工作中如果處理失當的話,對殘疾人傷害所造成的後果也更加嚴重。正因爲上述特殊性的存在,殘疾人就更需要政府社會的幫助,更需要專業人員所提供的各類服務,對社會工作者而言,也需要社會工作者清醒地認識到殘疾人社會工作的重要性和艱鉅性。

  四、服務計劃

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方法有心理輔導、個案工作、尋找資源、轉介等具體方式。在社會模式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行動爲殘疾人提供服務非常重要。這些行動包括四個層面,它們之間構成一系列從微觀到宏觀的介入方法。具體而言,這些行動和方法是:

1、讓殘疾人充分運用其可以運用的資源和能力,工作人員儘量從殘疾人及其周圍環境中去了解服務對象自己已有的能力和可資利用的資源,幫助殘疾人改變態度或學習某些技術和方法去解決問題。具體的工作方法是:

(1)輔導,即工作人員解釋某些看法及教導殘疾人,使其建立自我意志和發揮潛在能力去解決問題。社會工作者加強對張某的輔導工作,使其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努力克服自卑心理,重新建立自信心。

(2)支持,即幫助殘疾人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裏可以運用的資源及其途徑,然後,就着重殘疾人的困難,工作員安排提供援助服務,如殘疾人家務助理、殘疾病人短期照顧,等等,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在這期間,工作員要不斷地給予鼓勵和支持,使殘疾人從中獲得經驗和能力去面對困難。本案中的支持系統主要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與關懷,使張某在家庭中感受到溫暖與安全感。感受家人的接納與尊重。

(3)保護,這是一種強化的支持,以防止殘疾人受到傷害。保護的方式可以有多種,工作員應該就殘疾人情況採取不同的禁制及安全措施去避免傷害出現,比如在迫不得己的時候送殘疾人至院舍照顧,以及在一般情況下安排親友、家務助理及健康護士護理和照顧病弱的殘疾人等。具體在本案中體現爲讓張某恢復自由行動,更好地與外界接觸,更快地恢復所有社會功能。

2、減低殘疾人運用資源的環境阻力和矛盾,殘疾人在求助過程中會因爲周圍的人事和環境的許多阻礙與誤解而得不到足夠支援,如殘疾人的家庭成員對其應接受怎樣的服務有不同意見、機構人員對殘疾人情況並不瞭解,等等,工作員的介入就是要調解這些矛盾和澄清誤會,使殘疾人獲得應有的支援和幫助。具體的工作方法是:

(1)調解,即工作員通過周旋以消除或減少殘疾人、家人及服務機構人員之間出現的不協調和衝突,促進各方的溝通和合作,爲殘疾人提供有利援助。

(2)商議,根據殘疾人的需要,爲殘疾人磋商及協調以便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和服務。

3、發堀並有效運用社區資源在大多數情況下,殘疾人需要的幫助較諸於社會服務機構所能提供的資源爲多,因此,工作員要爲殘疾人發掘及調動更多的服務資源,以照顧殘疾人的需要。爲了達成這些目標,工作員採用的服務方法有:

(1)調動資源,具體的步驟是:

a.協助殘疾人辨認社區內一些潛在而有幫助的人際網絡及服務資源,如家人、鄰居、志願服務人士等;

b.鼓勵及激發這些人際網絡發揮作用;

c.調動不同的可運用的資源和支援網絡去幫助受助人,如針對獨居而行動不便的殘疾老人,工作員可以因應社區內可以調動的資源爲受助人編織一個合適的支援系統,例如安排家務助理協助處理家居事務,調動義工人員定期探訪和組織活動,聯絡鄰居在受助人遭遇危機時提供照應等。

(2)創造新資源,工作員協助發展和設立一些新的互助或支持團體,以加強對殘疾人的'照顧和支援。這些團體可以有以下不同形式:

a.遭遇類似困難和問題的殘疾人所組成的互助或支持團體,如精衛病人與志願者結對小組、殘疾老人互助組、殘疾婦女自強小組,等等;

b.一些照顧者的團體,比如殘疾人支援小組、弱智人士家長組,等等;

c.服務性的義工團體;

d.倡導性團體,如殘疾人權益促進會、殘疾人關注組,等等。

(3)社區聯絡,即是要與社區內不同組織和人士建立和保持一個合作的網絡和關係,從而爲殘疾人的問題解決創造一個良好的資源和人員環境,大致有二方面的聯絡和合作形式:

a.短期性針對某些殘疾人,事件或問題解決的聯絡和合作;

b.長期和持續性的聯絡和工作關係的建立,如定期接觸和會議,轉介,合辦殘疾人服務計劃等。論是那種聯絡和合作形式,工作員都要對社區有一個充分的瞭解和認識。

4、促進殘疾人的權益。很多時候由於社會資源的匱乏和社會人士的忽視,殘疾人的困難和需要未必都會引起社會的關注和可以得到充分的解決,對此,社會工作者可以採取兩種方法:

(1)倡導,即爲一些備受忽視的殘疾人爭取合理的照顧和利益,它包括工作員在機構及社區內爲殘疾人爭取更佳的服務提供,及向社會建議合理的政策修訂,以改善殘疾人的困境。

(2)社區教育,社區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社區人士通過明白和體會一些身處困境的殘疾人士的苦況,以消除他們對殘疾人存有的偏見和歧視,從而爭取更多的社區人士對殘疾人扶助工作的支持和參與。社區教育包括工作員直接解釋和遊說,舉辦社區教育的宣傳活動去提升社區互助和容納的氣氛。

  五、服務過程和效果評估

個案工作是社會工作者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幫助有問題的個人和家庭解決問題,預防問題的發生,更好地獲得社會資源,更好地發展。在協助過程中,個案工作者與案主之間維持着面對面或一對一的專業關係運用專業知識、理論、方法與技巧協助失調的個人改善環境,增進生活適應能力;協調社會關係,建立良性互動網絡;調適自我功能,促進人格發展;以健康、成熟的心態,來認識及面對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善用社會資源和機會,來解決問題,以提升自我信心和生活質量。

社區康復有關理論認爲,殘疾人社區康復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涉及到殘疾人本身的身體康復、功能的發揮外,還涉及到殘疾人的社區融合,社區對殘疾人看法和態度的轉變,是一個包容了殘疾人身心、生活、社交和環境等多方面內容的概念。社區康復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針對殘疾人羣體的康復活動,主要是改變殘疾人原先的閉塞現狀,加強他們與外界的溝通和連接,包括殘疾人與殘疾人的連接、殘疾人與普通人的連接、殘疾人與康復資源的連接、殘疾人與家庭成員的連接等;二是針對社區居民的社區康復宣傳。主要是向社區村民宣傳社區康復知識,幫助他們認識和理解殘疾人和社區康復,尊重和支持殘疾人,爲殘疾人羣體營造一個良好的社區環境,構建一個充滿“關愛”、“支持”與“理解”的社區支持網絡。

1、構建家庭支持網絡。針對殘疾人家庭之間,特別是母子(女)之間缺少溝通與交流,如孩子與殘疾人母親關係疏遠,母親擔心殘疾孩子等,社工需開展殘疾人“親子小組”活動,着力改善殘疾人家庭親子關係,積極構建家庭支持網絡。

2、構建朋輩支持網絡。社工發現張某特別愛好文娛活動,發病以前熱衷於跳排舞。爲了實現殘疾人與普通人,與社區的融合,社工擬設計並建立文娛互助小組,招募的成員包括殘疾人、殘疾人家屬、普通人等三類羣體,以此來增進殘疾人與正常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積極構建朋輩支持網絡。

3、構建社區支持網絡。社區康復服務,指的是通過接受過相關培訓的社區工作者和殘疾人家屬來幫助殘疾人減輕或消除身心障礙。當地社區居民甚至是殘疾人自身對於社區康復都沒有基礎性的認識,如殘疾人的確定標準、如何辦理殘疾人證、殘疾人及其家人如何幫助殘疾人進行社區康復等,因此,社工需要大力宣傳社區康復知識,讓社區裏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殘疾人和社區康復服務,通過提升當地居民對社區康復的認識度,來積極構建社區支持網絡。只有切實加強了殘疾人三級網絡的建設,才能幫助殘疾人更好的融入家庭、融入羣體、融入社區,才能使殘疾人感受到來自家庭、來自朋輩、來自社區的關懷和溫暖,才能爲殘疾人營造一個更美好、更溫馨、更舒適的社區氛圍。

1、聯繫張某的醫生,瞭解更多張某疾病方面的資料,並希望醫生多關注張某的病情發展,並與社工保持聯繫。

2、幫助張某家人改變對精神疾病的誤解,改善家長的處理方式,讓張某的家人瞭解與外界溝通對於張某的重要性,增強家庭系統的支持作用。

3、社會工作者爲張某進行情緒疏導,鼓勵他自我肯定、自我認同,肯定自己的價值,增強其自信心。

4、社會工作者開展一系列同齡人的小組輔導,在活動中鼓勵張某與他人相處,增加張某交友的可能,提高其社交技巧,爲他以後在社會中與人友好相處做好準備。社會工作者對個案輔導進行成效評估、過程評估和滿意度評估,均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