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社會工作者2017年鞏固模擬訓練題

導語:社會工作者遵循助人自助的 價值理念,運用 個案、小組、社區、行政等專業方法,以幫助機構和他人發揮自身潛能,協調社會關係,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公正爲職業的專業工作者。我們一起來看看相關題目吧。

中級社會工作者2017年鞏固模擬訓練題

1[簡答題] 案例:小雨在一所重點中學上八年級,國小時她的成績很好,上了國中性格就變得內向,平時不愛跟班上的同學說話。中學新增了物理、化學,小雨對這兩門課掌握不好,每次考試分數都很低,在物理和化學課上也經常被老師批評,同學也都嘲笑她。然而跟她要好的朋友小芳卻一直是名列前茅,母親常常拿她和自己比較,有時候甚至會打罵小雨。一次,小雨物理考試沒及格,回家母親又是一陣打罵,小雨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跟母親大吵了一架。第二天小雨就再也不去上學了,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一個星期,母親只好帶着小雨求助學校社會工作者小王。

  問題:

1.學校社會工作有哪些特點?

2.結合學校社會工作的相關知識,分析上述案例中小雨厭學的原因。

3.針對小雨的情況,學校社會工作者可以採取什麼樣的介入策略?

  參考解析:

1.學校社會工作的特點有:

(1)專業性。學校社會工作以各種社會科學知識(包括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研究範式、學術標準、研究方法等),探究學生的社會和心理需要、心理特徵、心理困惑,化解衝突,協調人際關係,促進生活幸福。

(2)科學性。在學校社會工作實務中,經常使用的工作方法有個案工作方法、小組工作方法、社區工作方法和項目化運作等,所有這些工作方法的程序和步驟都是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設計完成的。

(3)藝術性。學校社會工作既是--11科學,又是--I'q塑造學生心靈的藝術。在服務中堅持接納、尊重、真誠、同理心、個別化等以人爲本的價值追求和職業倫理,既要講究方法,又做到靈活處理。

(4)實踐性。學校社會工作是做出來的,要深入實際,聯繫現實,爲學生的現實需要服務。

2.厭學症是學生消極對待學習的心理和行爲反應,其表現爲對學習的認識存在偏見,情緒表現消極,行爲上遠離學習活動,屬於學業困境的一項表現。小雨厭學情緒產生的原因有:

(1)自身原因。常見的原因:一是存在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礙;二是學習的心理動力不足,缺乏學習動機,自我認知悲觀消極,情緒不穩定等;三是學習能力低,學習方法錯誤和學習習慣不良;四是偏科或者學習基礎差。對小雨來說,偏科,學習方法不當等是主要原因。

(2)學校因素。包括:一是有的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利於學生掌握知識;二是教師的教學態度因素;三是學生之間惡性的競爭氛圍,同學關係緊張有可能使學生無心學業,甚至對學習產生牴觸心理。小雨受到物理、化學老師的批評,更不利於學習,同學嘲笑會造成同學關係緊張,加劇小雨厭學情緒。

(3)家庭因素。家庭的學習環境和父母的管教方式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家庭環境不和諧,或者家人經常發生矛盾,學生回家後無法安心學習,在學校時也會牽掛分心。如果父母管教過於嚴厲,要求苛刻,或者過分溺愛縱容,都會造成學生適應困難,難以安心於學業。小雨母親對小雨學習要求較高,教育方法又伴有嚴厲懲罰,也會加劇小雨學習的不良情緒。

(4)社區因素。社區的環境和學生的社交關係網絡對學生的影響巨大。如果學生生活在一個缺少學習氣氛的社區環境中,其心境容易被浮躁、功利、短視的價值觀念影響,造成學生不願勤奮讀書、迴避學習生活、厭倦校園氛圍,直接導致學生在學習習慣、學業狀況、學校表現等方面的不良發展。

學生遭遇學業困境往往是多因素交錯影響的結果。因此,學校社會工作者對學業困境學生展開工作時,不僅要了解學生本身的情況,還要和老師、家長以及社區人員進行積極溝通和接觸。必須通過多方面的調查和了解,尋找困擾學生學業的最深層原因,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幫助學生走出困境。

3.針對小雨的情況,學校社會工作者可以採取的介入策主要包括:

(1)開展個案工作,利用個案輔導,探究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針對具體原因,制訂介入計劃,實施輔導。處理學生的不良情緒,建立專業的工作關係,給予情感支持。協助小雨對目前學習狀況建立正確的認知,並協助她掌握恰當的情緒管理技巧。

(2)建立互助小組,形成正向影響。利用小組工作的方法,將學習中有困難的學生組織起來,開展互助成長小組,加強與同輩羣體的溝通,學習成長經驗,幫助小雨獲得成就感,提高自信;也可以建立一幫一互助小組,讓學習較好的同學爲小雨補課。

(3)爲小雨提供學習方法輔導。加強與任課老師的溝通,改變其對待差生的觀念,公平對待學生,並給小雨提供學習上的幫助。

(4)改善親子關係,凝聚力量。學校社會工作者通過家訪瞭解家長的管教方式、親子關係及家庭狀況,促使家長改變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巧,改善家庭環境,幫助家長識別並改變孩子的問題行爲。

2[簡答題]劉先生,男,34歲,大學本科學歷,原是一家企業的銷售人員,一年前遭遇一場交通事故,造成雙腿截肢並因此失去了工作。劉先生的妻子在房地產公司工作,雖收入不錯,但工作很辛苦,無暇照顧劉先生。劉先生的兒子l0歲,上國小四年級,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出事後,劉先生的母親搬過來照顧他的日常起居,但自己的身體也不太好,照顧起來明顯感到吃力,社區中也沒有相應的機構可以爲劉先生提供照顧和康復服務。

一年來,劉先生身體逐漸康復。但他一直無法接受被截肢的事實,情緒很壞,常常一個人躺着發呆,還會默默地流眼淚,也不願與家人交談,發脾氣的.次數越來越多。以前,劉先生是一個性格開朗、很愛交往的人,有很多朋友。現在他根本不願意見朋友,朋友打電話來,他也常常不接。

劉先生的妻子很擔心丈夫的狀況,前來向社會工作者求助。

【問題】

1.根據案例資料運用優勢視角,從環境的優勢、個人的優勢、環境的缺失、個人的缺失四個方面來評估劉先生的資源狀況。

2.根據評估的結果,提出具體的介入策略。

  參考解析:

1.優勢視角認爲:個人、羣體、組織和社區都有其內在的能力,包括天賦、知識、社會支持和資源,只要具備適當的條件,就可以充分調動個人潛力去發揮自身功能。優勢視角強調評估服務對象的問題和需要時應善於發掘他們的優點,發掘和運用服務對象的優點和自身資源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同時強調服務對象能力的提升。結合優勢視角分析劉先生的現狀:

(1)環境的優勢。家庭收入穩定,孩子聽話,母親能來照顧他,有一定的社會支持。妻子在房地產公司工作,工資收入不錯;劉先生的兒子10歲,上國小四年級,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劉先生的母親在劉先生髮生交通意外後,搬過來照顧他的日常起居;朋友會給劉先生打電話。

(2)個人的優勢。學歷高,有銷售經驗。劉先生大學本科學歷,原是一家企業的銷售人員;劉先生身體逐漸康復;劉先生曾是一個性格開朗、很愛交往的人,有很多的朋友。

(3)環境的缺失。妻子工作忙,母親身體不好,社區相應的照顧機構沒有。妻子在房地產公司工作,工作很辛苦,無暇照顧劉先生;劉先生的母親身體也不太好,照顧劉先生明顯感到吃力;社區中沒有以爲劉先生提供照顧和康復的服務。

(4)個人的缺失。沒有工作,未能接受殘疾的事實,自我封閉。劉先生由於一場交通事故,造成雙腿截肢並因此失去了工作;劉先生一直無法接受被截肢的事實,情緒很壞,不願與家人交談,發脾氣的次數越來越多;劉先生根本不願意見朋友,朋友打電話來,他也常常不接。

2.根據評估結果,社會工作者可以採取的介入策主要有:

  (1)直接介入的行動及策

①促使服務對象運用現有資源

a.幫助劉先生運用現有的內在資源,發揮他的個人優勢,改變原先不合理的分析態度和方法,採取正確的分析態度與方法,使他重新找回自信。

b.改進劉先生扮演社會角色的技巧,發掘他的潛能,並幫助他建立積極的人生觀。

c.幫助劉先生充分利用現有的外部資源,如家庭、鄰居、親戚、朋友等,加強同家人以及朋友的溝通,改進交流方式。

②進行危機干預

a.對劉先生進行心理疏導,運用心理技巧幫助他緩解壓力,放鬆心態,鼓勵他勇敢面對現實,儘快走出心理陰影。

b.幫助劉先生宣泄由截肢危機帶來的緊張、焦慮情緒,給予支持。

C.幫助劉先生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使他重新樹立個人自信,恢復和發揮自身的功能,走出危機。

  (2)間接介入的行動及策

案例中提到,劉先生所在社區中並沒有相應的機構可以爲劉先生提供照顧和康復服務。因此,社會工作者就要考慮籌劃發展新資源。社會工作者可以爭取有關機構和社區的支持,在社區中設立居民照顧和康復治療點,爲劉先生及其他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上門服務。如果社區無此條件,那麼,社會工作者應當與就近的康復治療點接洽,尋求他們的支持和幫助。

3[簡答題]王明夫妻倆進城務工,丈夫與老鄉一起在建築工地,妻子在餐館服務,每年過年纔回家一次,看一下老人和孩子。丈夫在一次施工過程中,從高空墜落下來,幸虧一起工作的工友們及時把他送到了醫院,在緊急搶救後保住了生命。住院期間,包工頭墊付了3000元醫藥費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後續治療還需要一大筆錢。妻子看着病牀上的丈夫,每天以淚洗面。好心的工友無奈之下,代他們向社工求助。

請你根據王明一家的情況,設計一份服務計劃書。

參考解析:服務方案的設計,一般應包括案主的問題和需求及其處境分析,方案的目標、方案的具體策和執行方式及評估方法。在本案例中,先分析案主的問題(受傷、急需醫藥費)及其正式資源(政府部門、勞動法、醫療救助等)和非正式資源(老鄉、工友、親戚等),在具體的策上可以先發動非正式資源募捐,搶救生命;同時,尋求司法、勞動、衛生和民政等部門的正式資源的支持,協助案主維權。

案例分析與方案策劃考題之間的差異就在於:前者以案例形式出現,更爲形象、具體,考生能根據題目內容推知案主的需求和問題,並能夠給予有針對性的答覆。而方案策劃題則較爲抽象,需要考生對某區域某類現象或某類羣體的情況及需求進行一定程度的想象和推理,而這種想象又來源於考生的自我生活經驗及知識的積累、專業的修養,然後再根據這種想象設計相應的服務方案。服務方案的要素包括三大類:服務對象問題的確定、服務對象需求的評估、介入的具體內容(形式、性質、方法、評估方式等)。

4簡答題]某市工讀學校甲班中,學生都是曾有過打羣架、搶奪錢物、小偷小摸等不良行爲的“問題”青少年。工讀學校的社會工作者對甲班情況進行分析後,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差,在原來學校都被看做是“差生”,成爲老師和同學眼中討厭的對象。這些學生有江湖習氣,在自己的圈內很講哥們義氣。工讀學校專業管理人員配備不足,規章制度繁多,有些管理制度相互矛盾,學校一再強調要樹立老師的“權威”,經常懲罰學生,學生牴觸情緒很大。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有自暴自棄的想法,有人經常自嘲“我們就是社會的垃圾”,也有人認爲“我們是社會的棄兒”。

社會工作者在評估了甲班學生的問題後,決定運用抗逆力理論開展服務以改變學生的現狀。

  問題:

依據學校培養學生抗逆力的基本步驟,結合案例,設計相應的策略。

  參考解析:

5[簡答題] 案例:某社區里老街坊、老鄰居多,老黨員也不少,鄰里關係比較融洽。該社區老齡化程度較高,60歲及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19.5%,而且高齡老人數量較多。社會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一些老人年老體衰,行動不便;一些老人沒有退休金,生活困難;一些老人經濟條件雖好,子女卻不在身邊,時常感到孤獨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區文化活動太少,缺少展示才藝的舞臺;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視,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針對以上情況,社會工作者擬定了一個社區老人服務計劃,內容包括:一是協助貧困老人獲得經濟補助;二是請青年志願者爲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顧。

問題:

1.該服務計劃滿足了老年人的哪些需求?還有哪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2.如何構建社區支持網絡來滿足該社區老人的需求?

  參考解析:

1.該服務計劃滿足了老年人的經濟保障需求和健康維護的需求。沒有滿足的需求有婚姻家庭需求、就業休閒需求、社會參與需求和居家安全需求。

2.社會工作者可以爲有需要的人聯繫他們的親戚、朋友、鄰居和志願者,建構起支持網絡,使這些網絡能夠發揮積極的支持作用,幫助個人和羣體解決所面對的問題。因此,社會工作者可以建立社區支持網絡來滿足該社區老人的各項需求。

(1)個人網絡。具體做法是:社會工作者集中服務對象個人現存的有聯繫且有支持性作用的成員,動員與服務對象關係密切的重要人物提供支援,維持和擴大服務對象的社會關係的聯繫。

(2)志願者聯繫網絡。具體做法是:社會工作者尋找和動員社區內外願意成爲志願者的大學生、社區黨員、轄區單位的職工等,通過合理配置,讓志願者和服務對象建立聯繫,提供幫助和支持,解決社區老人的多樣化需要。

(3)互助網絡。具體做法是:社會工作者爲那些有共同問題、相同背景、相同興趣的服務對象建立起朋輩支持、互助小組,加強同伴之問的支持,促進信息分享和經驗交流,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空巢老人支持小組等。

(4)鄰里協助網絡。具體做法是:社會工作者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召集和推動鄰里瞭解服務對象,強化鄰里和服務對象之間的聯繫,發展互助性支持,有效降低正規服務的烙印效果,而且能夠提供及時便捷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