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級社工考點:青少年的需要及問題

導語:青少年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從生理觀點來定義,青少年是指生理各方面快速發育,即將具有生育能力的時期。(生理、心理、社會)大家跟着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相關內容吧。

2017中級社工考點:青少年的需要及問題

  一、青少年的需要及問題[瞭解]:

  (一)青少年的定義及特點

  1.青少年的界定

我國憲法:未滿18歲;最高法刑事案件青少年年齡規定在25歲以下;共青團委14-28歲;少先隊爲7-14歲

青少年期是人生變化最多的時期,其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斷成長,個人的心態及社會關係不斷產生變化,青少年對自我的探索、認同、人際關係、家庭及社會角色也在每天產生新的認識和新的適應。多變、創新、反叛是青少年時期的最主要特點。

  2.青少年的特點

生理角度:體型、身體內部機能、大腦和神經系統等變化。

心理角度:主體與客體互動、動盪與穩定結合、突變與漸變統一。

文化角度:正直青年、問題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

從文化角度具體來看,幾種青年的特點:

正直青年,指那些循規蹈矩的青少年,他們似乎不需要經歷什麼衝擊或者反叛行爲便可渡過爲成年期。(又紅又專)

問題青年:指有越軌行爲甚至犯罪傾向的青少年,不守紀律、愛遊蕩、濫交、吸毒等。(惹是生非)

文化叛逆青年:這類青少年不甘平凡,建立獨特的生活方式。(標新立異)

政治偏激青年:打抱不平,認同進去激進的行動,追求某些理想(熱血憤青)

  青少年的發展性特徵還可以概括爲:

第一,兼具質與量的改變;

第二,兼具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特質;

第三,同時兼具穩定性與不穩定性的狀態;

第四,具有共通性與變異性的性質;

第五,兼有分化與統整的功能;

第六,兼有正常發展與易受傷害的可能。

  (二)青少年的需要(考點)

青少年的需要,從根本上來講是指其社會化過程的基本條件是否得到滿足,在社會化過程中是否實現了他(她)的自我同一性。

青少年社會化,即個人早期的.基本社會化,是個人學習基本的生活知識和技能,掌握基本的社會規範,瞭解基本的社會關係網絡,並能在實際生活中比較成功地扮演最基本的社會角色和從事最基礎的社會活動的過程。家庭、學校、社會是青少年實現其社會化的三大途徑。

埃裏克森( Erikson)在其人生八階段論中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論對青少年社會化任務作出了概括,認爲其自我意識的確定與自我角色的形成是核心任務,主要是獲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亂。

  青少年的需要具體包括:

(1)接納自己的身體與容貌,表現出符合社會規範的性別角色需求。

(2)個體與同伴發展適當的人際關係。

(3)追求個體的情緒獨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謀其立,尋求經濟獨立。

(5)對未來的生涯做準備。

(6)發展符合社會期望的認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現負責任的行爲與追求理想和抱負。

(8)爲未來的婚姻和家庭做準備。

(9)建立個體價值體系,符合現實世界的需求。

(三)青少年的問題(考點)

從問題類別來看,一些學者把青少年問題分爲貧困問題、親子關係問題、心理健康問題、厭學問題、網癮問題、婚戀問題、犯罪問題、社會參與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