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級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備考衝刺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2017年初級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備考衝刺試題及答案

1.在國際社會,社會工作又被稱爲(  )。

A.社會福利

B.社會優撫

C.社會服務

D.社會保障

2.社會工作者需要面對不同的人羣開展工作,要求他們合作處理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需要了解他們,這就需要社會工作者具備一定的(  )。

A.心理素質

B.技術能力

C.文化能力

D.耐壓能力

3.社會工作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主要通過服務(  )來實現。

A.化解社會矛盾

B.推動社會互動

C.開展公民教育

D.促進相互關懷

4.在政府部門和羣衆團體中,專門從事職工福利、社會救助、思想工作等類型的助人活動屬於(  )。

A.普通社會工作

B.業餘社會工作

C.行政性社會工作

D.專業社會工作

5.小明在家裏一直嬌生慣養,平時不喜歡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性格非常內向,上了國小後既不願意與新同學接觸,也不願意受學校規章制度的約束,經常鬧着不肯上學。於是其家長向社會工作者小王尋求幫助。在瞭解情況後,小王在小明的學校、家庭以及社區之間不斷協調,整合資源,爲小明制訂了合理的介入方案。小王的工作體現了社會工作(  )的

特點。

A.多方協同

B.強調專業方法

C.注重專業價值

D.職業助人活動

6.社會工作者在分析服務對象的困難和問題成因時,既重視服務對象的個人原因,也重視社會原因。這種分析視角強調的是(  )。

A.社會決定性

B.個人適應性

C.需要層次論

D.人在環境

7.小宋是一名參加工作不久的社會工作者,在一次接待一名60多歲、聽力有問題的老人時,由於事先沒有了解到老人的聽力問題,因此在與老人的溝通中輕柔細語地說話,老人不耐煩地大吼起來,怪罪小宋話說得太小聲。此時,根據社會工作專業的(  )原則,小宋不僅要道歉而且還要向老人提供服務。

A.同情

B.保密

c.接納

D.尊重

8.在社會工作中,(  )是專業社會工作者對社會大衆的統一的服務態度,是建立專業助人關係的重要前提。

A.尊重

B.接納

C.包容

D.保密

9.德國心理學家勒溫認爲,人的行爲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他提出的行爲公式是B=f(P•E),其中 E代表(  )。

A.行爲

B.個體

C.羣體

D.環境

10.小慶家庭經濟困難,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與家裏聯繫。小慶的母親和奶奶有矛盾,關係很僵。小慶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年事已高,無力管教小慶的學習。小慶最近迷上了去網吧玩網絡遊戲,常常徹夜不歸。造成小慶上述行爲的主要家庭原因是(  )。

A.家長疏於管教

B.婆媳關係不佳

c.經濟狀況不好

D.隔代關係疏離

11.(  )教養方式下的孩子,易形成缺乏安全感、意志力薄弱、殘忍冷酷、愛撒謊的性格特徵,大多數有激烈的反抗性,出現反社會的傾向。

A.專制型

B.嬌縱型

C.放任型

D.衝突型

12.將需要分爲生理性需要和心因性需要的是(  )。

A.馬斯洛

B.莫瑞

C.阿爾德弗爾

D.考托爾曼

13.藍藍的父親有酗酒的習慣,而且每次醉酒之後都會破口大罵其母親,嚴重的時候還會動手,如果判斷藍藍父親的這種行爲是異常行爲,那麼判定的標準是(  )。

A.行爲適應性標準

B.主觀評價標準

C.社會規範與價值標準

D.統計學標準

14.劉佳從小成績優異,又考試了名牌大學,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但在找工作過程中,屢次碰壁,情緒十分低落,甚至對生活感到絕望,無奈之下,向社區社會工作者求助。從危機介入模式看,此時劉佳所經歷危機的發展階段是(  )。

A.危機萌芽期

B.危機應對期

C.危機恢復期

D.危機解決期

15.張敏父母雙亡,從小跟年邁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要照顧多病的爺爺,很少跟張敏交流,以至於張敏覺得在家沒有意思,經常偷偷去玩耍,甚至通宵。影響張敏這一行爲的主要社會環境是()。

A.家庭

B.學校

C.社區

D.朋輩

16.學齡前階段是指(  )歲。

A.3~5

B.3~6

C.4~6

D.5~8

17.20世紀50年代,(  )提出了需要層次論。

A.阿爾德弗爾

B.馬斯洛

C.弗洛伊德

D.愛德華•泰勒

18.要求服務對象通過身體的放鬆舒緩生理和心理的緊張,這種治療方法屬於行爲治療模式中的(  )治療技術。

A.厭惡療法

B.放鬆練習

C.系統脫敏

D.滿灌療法

19.社會工作者認爲服務對象問題的出現與其感受到的壓力有關,相信服務對象有解決問題的潛能。這種說法是基於(  )的理論假設。

A.心理社會治療模式

B.危機介入模式

C.行爲治療模式

D.更改情緒治療模式

20.(  )的焦點在於個人的成長和正向改變。

A.成長小組

B.治療小組

C.教育小組

D.支持小組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社會工作指的是非營利的、服務於他人和社會的專業化、職業化的活動。在國際社會,這類活動還被稱爲社會服務或社會福利服務。

2.【答案】C

【解析】社會工作者要對各種各樣的人開展工作,要同他們合作處理和解決他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就要去了解他們、理解他們,而要真正地理解他們的行爲,就必須瞭解他們爲什麼這樣做,他們怎樣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瞭解他們的需要,才能真正幫他們之所需。這就要求社會工作者去理解服務對象的文化,具有文化能力。由於社會工作常常要面對困難羣體、弱勢羣體,而這些羣體因爲長期處於困難和弱勢地位而形成自己特殊的觀念和生活方式,所以社會工作要有較強的文化能力,或者說對不同羣體的文化有較強的敏感性。

3.【答案】A

【解析】社會工作主要通過服務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維持社會秩序的效果。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社會工作不但強調社會秩序的重要性,也強調不盡合理的社會結構和制度環境會造成社會問題,因而要通過改變環境、完善制度來解決問題。所以,社會工作可以從更深層次上發揮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

4.【答案】C

【解析】當前我國對社會工作有三種不同的理解,即有三種社會工作:普通社會工作、行政性社會工作和專業社會工作。其中,行政性社會工作是在政府部門和羣衆團體中,專門從事職工福利、社會救助、思想工作等類型的助人活動。有的面向全社會(如民政部門的社會救助、老人福利和兒童福利工作),有的面向本單位成員(如企事業單位中工會救濟和幫助困難職工的工作)。這些工作都是由國家正式人員專門承擔的助人解困的活動,工作人員較少受過助人方面的專業訓練,所以它是行政性、非專業化的社會工作。

5.【答案】A

【解析】社會工作是複雜的幫助有困難的人及羣體的活動,與一般助人活動相比,它有許多特點,主要表現在:①職業助人活動;②注重專業價值;③強調專業方法;④注重實踐;⑤雙方合作;⑥多方協同。

6.【答案】D

【解析】社會工作分析問題時的基本觀點是“人在環境之中”,認爲人與社會環境是相互依存的。在現代社會,社會環境應該爲人的正常生活、人的成長與發展提供適宜的條件,而個人則有責任發揮自已的能力經營自己的生活併爲社會發展作貢獻。這樣,人與社會環境的相互協調和適應就是社會工作者分析和處理問題的基本出發點。

7.【答案】D

【解析】對服務對象的尊重與包容是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操作原則之一,在這裏,尊重的含義不僅在於對服務對象保持符合社會文化習俗的禮節和稱謂,更重要的是要認識服務對象自身的生命價值和其他基本權利,充分保障他們獲得基本的資源和可靠的專業服務的權利,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滿足他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對社會工作專業來說,尊重不僅是一種思想上的認知,還是一種道德上的實踐。在服務過程中,社會工作者不應將自身的價值觀強加於服務對象,更不應指責和批判服務對象的言行和價值觀,也不能向服務對象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8.【答案】B

【解析】在社會工作中,接納不等於認同.它是指社會工作者對服務對象的價值觀與個人背景特徵等的一種包容,也是專業社會工作者對社會大衆的統一的服務態度,是建立專業助人關係的重要前提。對服務對象而言,他們每個人都有權利獲得專業社會工作者提供的專業服務。

9.【答案】D

【解析】德國心理學家勒溫認爲人的行爲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他提出的行爲公式是B=f(P•E),其中,B代表行爲,P代表人,E代表環境。

10.【答案】A

【解析】在放任型的家庭教養模式中,家長既缺少愛心、耐心,也缺乏責任感,對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由於得不到必要指導和正常約束,會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負責任、情緒波動異常、待人處事具有攻擊性、易受誘惑、做事權宜敷衍、缺乏理想等心理傾向。由於爺爺奶奶年事已高,無力管教小慶的學習,長期的疏於管教導致了小慶自制能力差,迷上網絡遊戲。

11.【答案】D

【解析】家庭成員問人際關係緊張、不和諧,家庭氣氛失調,價值導向不一致,便構成了衝突型的家庭教養方式。衝突型教養方式下的孩子,也易形成缺乏安全感、意志力薄弱、殘忍冷酷、愛撒謊的性格特徵,大多數有激烈的反抗性,出現反社會的傾向。

12.【答案】B

【解析】莫瑞把需要分爲兩大類:第一需要,也稱生理性需要,包括對食物、水、排泄、性、避免傷害等的幾種需要;第二需要,又稱心因性需要。其中,心因性需要包括兩小類:一類是與學習任務有關的需要(如條理、構造、守恆、獲得等需要)和影響學生操作水平的一些需要(如成就、優於他人、避免失敗等需要);另一類則是與人際關係有關的需要,包括使人們結合起來的需要(如尊重、歸屬、援助等需要)及使人們分裂的需要(如排斥、侵犯、防衛、統治等需要)。

13.【答案】A

【解析】行爲適應性標準是劃分正常行爲與偏差行爲常用的一個標準。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維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狀態,人能依照社會生活的需要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因此,正常人的行爲符合社會的準則,能根據社會要求和道德規範行事,就是適應性行爲。如果由於器質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個體能力受損,不能按照社會認可的方式行事,其行爲後果對本人或社會是不適當的,則被認爲行爲產生偏差。

14.【答案】B

【解析】危機的發展一般可以分爲四個階段:①危機發生;②危機應對;③解決危機;④恢復期。其中,危機應對是指在危機出現後,服務對象就會尋找其他的途徑和方法解決面臨的困難。

15.【答案】A

【解析】家庭對個體的.影響主要通過家庭教養模式。家庭教養模式的影響包括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其中,橫向影響主要關注家庭成員間互動如何影響個體的成長與發育,屬於微觀層面。小明的奶奶平時與小明很少交流,以至於他覺得在家沒意思而偷偷出去玩耍,這正是家庭成員中缺乏互動的表現和帶來的後果。

16.【答案】B

【解析】學齡前階段爲3~6歲,這一階段的生理特徵是智力發展迅速,兒童活動範圍擴大;在心理方面,工作和語言能力發展迅速;在社會性發展方面也不斷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17.【答案】B

【解析】馬斯洛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需要層次論。他認爲人有五種基本需要,依次構成需要的層次。

18.【答案】B

【解析】放鬆練習是行爲治療技術中應用最廣的治療技術之一,要求服務對象通過身體的放鬆舒緩生理和心理的緊張。最常見的是一種漸進式緊張——鬆弛放鬆法,即首先要求服務對象保持某部位肌肉的緊張;接着放鬆這部位的肌肉,通過緊張和放鬆不同部位的肌肉,逐漸學會放鬆整個身體。

19.【答案】A

【解析】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包括:①對人的成長髮展的假設;②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假設;③對人際溝通的假設;④對人的價值的假設。其中,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假設認爲服務對象的問題與服務對象感受到的壓力有關;對人的價值的假設認爲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即使是暫時面臨困擾的服務對象,也具有自身有待開發的潛能。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目標就是幫助服務對象發掘自己的潛在能力,促進自身健康地成長。

20.【答案】A

【解析】成長小組的工作旨在幫助組員瞭解、認識和探索自己,從而最大限度地啓動和運用自己的內在資源及外在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解決所存在的問題並促進個人正常健康地發展。成長小組的焦點在於個人的成長和正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