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銀行從業初級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精選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6銀行從業初級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精選,希望對您的學習和考試有所幫助!

2017銀行從業初級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精選

  【知識點一】風險管理

  A 銀行風險的種類:

銀行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家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合規風險和戰略風險九大類。

戰略風險是指銀行在追求短期商業目的和長期發展目標的系統化管理過程中,不適當的未來發展規劃和戰略決策可能威脅銀行未來發展的潛在風險。

  B 風險管理的發展歷程:

1.資產風險管理階段

2.負債風險管理階段

3.資產負債風險管理階段

4.全面風險管理階段

C 全面風險管理:

全面風險管理模式體現了面向全球的風險管理體系、全面的風險管理範圍、全程的風險管理過程、全新的風險管理方法以及全員的風險管理文化等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方法。

  1.全球的風險管理體系

  2.全面的風險管理範圍

所謂全面風險管理是指對整個銀行內各個層次的業務單位、各種風險的通盤管理,這種管理要求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等不同風險類型,公司/機構、個人等不同客戶種類,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等不同性質業務的風險都納入統一的風險管理範圍,並將承擔這些風險的各個業務單位納入統一的管理體系中,對各類風險依據統一的標準進行測量並加總,依據全部業務的相關性對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全面風險管理是銀行業務多元化後產生的一種需求,其優點是可以大大改進風險一收益分析的質量,在銀行系統內實現風險管理理念、目標和標準的統一,從而實現風險管理的全面化、系統化。

  3.全程的風險管理過程

銀行的業務特點決定了每個業務環節都具有潛在的風險,銀行的風險管理也應貫穿於業務發展的每一個過程。哪一個環節缺少風險管理,就有可能出現損失,甚至導致整個業務活動的失敗。

  4.全新的風險管理方法

  5.全員的風險管理文化

風險存在於銀行業務的每一個環節,銀行的這種內在風險特性決定了風險管理必須體現爲每一個員工的行爲,所有銀行工作人員都應該具有風險管理的意識和自覺性。爲了有效地識別、計量和監控風險,銀行通常設有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但風險管理絕不僅僅是風險管理部門的職責,無論是董事會、管理層,還是業務部門,乃至運營部門,每個人在從事崗位工作時,都必須深刻了解可能存在的潛在的風險因素,並主動地加以預防。

  D風險管理流程:

銀行風險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計量、風險監測和風險控制四個步驟。一般來說,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承擔了風險識別、風險計量、風險監測的重要職責,而各級風險管理委員會承擔風險控制、決策的責任。

  1.風險識別

有效識別風險是風險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其關注的主要問題是:風險因素、風險的性質以及後果,識別的方法及其效果。風險識別包括感知風險和分析風險兩個環節,即瞭解各種潛在的風險和分析引起風險事件的原因。

  2.風險計量

風險計量是全面風險管理、資本監管和經濟資本配置得以有效實施的基礎.

  3.風險監測

風險監測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監測各種可量化的關鍵風險指標,以及不可量化的風險因素的變化和發展趨勢,確保可以將風險在進一步加大之前識別出來;二是報告銀行所有風險的定性、定量評估結果,以及所採取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措施的質量與效果。

  4.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對經過識別和計量的風險採取分散、對衝、轉移、規避和補償等措施,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過程。

  【知識點二】公司治理

A涵義:銀行公司治理,是指在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情況下,銀行的投資者爲了實現對銀行控制並獲得良好回報,針對銀行運作所設計的各種激勵約束機制以及制度安排的總和。

  B公司治理的主體

銀行公司治理的主體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

C利益相關者:除了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監事以外,商業銀行的利益相關者還包括存款人及其他債權人、職工、客戶、供應商、社區等。商業銀行在處理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係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1)銀行應與利益相關者積極合作,共同推動銀行持續、健康地發展;(2)銀行應爲維護利益相關者的權益提供必要的條件,當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利益相關者應有機會和途徑獲得賠償;(3)銀行應向存款人及其他債權人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其對銀行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作出判斷和進行決策;(4)銀行應鼓勵職工通過與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人員的直接溝通和交流,反映職工對銀行經營、財務狀況以及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決策的意見;(5)銀行應在保持銀行持續發展、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應關注所在社區的福利、環境保護、公益事業等問題,重視銀行的社會責任。

D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披露,是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持續有效的重要保證和促進因素。商業銀行應披露下列公司治理信息:

(1)年度內召開股東大會情況;

(2)董事會的構成及其工作情況;

(3)監事會的構成及其工作情況;

(環球網校小編整理銀行業初級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公司治理)

(4)高級管理層成員構成及其基本情況;

(5)銀行部門與分支機構設置情況;

(環球網校小編整理銀行業初級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公司治理)

(6)獨立董事的工作情況。

  【知識點三】存款準備金率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爲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是繳存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deposit-reserveratio)。

  作用過程

存款準備金,也稱爲法定存款準備金或存儲準備金(Depositreserve),是指金融機構爲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RDR,即RMBDeposit-reserveRatio,全稱爲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是限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的總額的比率。這一部分是一個風險準備金,是不能夠用於發放貸款的。這個比例越高,執行的緊縮政策力度越大。存款準備金率變動對商業銀行的作用過程如下:

  增長

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提供放款及創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爲準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就變小,從而降低了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創造信用、擴大信用規模的能力,其結果是社會的銀根偏緊,貨幣供應量減少,利息率提高,投資及社會支出都相應縮減。反之,亦然。

打比方說,如果存款準備金率爲7%,就意味着金融機構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7萬元的存款準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爲93萬元,倘若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7.5%,那麼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92.5萬元。

  制度

在存款準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準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準備金制度有利於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着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準備金逐步演變爲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的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將相應減少。

  發展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超額存款準備金率是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而保留的準備金佔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從形態上看,超額準備金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動性的金融資產,如在中央銀行賬戶上的準備存款等。

2006年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但經濟運行中的矛盾也進一步凸顯,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不減。而投資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信貸增長過快。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可以相應地減緩貨幣信貸增長,保持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存款準備金利率水平是指人民銀行爲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支付利息所執行的利率水平。

一般地,存款準備金率上升,會使得利率被迫上升,這是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的信號。存款準備金率是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對最終客戶的影響是間接的;利率是針對最終客戶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響是直接的。

  上調目的:旨在防止中國經濟過熱

“加息屬於意料之中,但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兩大貨幣工具同時使用,這在本輪調控中還是第一次。”經濟學家王小廣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認爲,此次加息主要意圖在於防止中國宏觀經濟從偏快走向過熱。

2007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高達11.1%,呈現出多年所沒有的快速增長。而一季度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了2.7%,3月漲幅達3.3%,4月上漲達3%,經濟界人士普遍認爲當前存在一定通脹壓力。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湯敏說,此次央行採取的這一系列措施是這幾年來較大的動作,此舉表明政府不願讓經濟朝着過熱的方向發展,而是更加註重經濟發展的質量,促使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央行也表示,本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旨在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和投資合理增長,保持物價水平的基本穩定。

湯敏說,中國經濟存在通貨膨脹有擡頭的風險。央行系列政策能做到“防患於未然”,有效防止通貨膨脹,防止資本市場過熱,防止過多的外匯流入,達到防止經濟過熱的目標。

  深層次引導百姓理財行爲

“由於流動性過剩等諸多矛盾的存在,中國經濟中已存在資產價格增長過高,股票市場火熱,物價上漲存在壓力等現象,央行出臺的組合政策能有效緩解這些矛盾問題,也能深層次地引導百姓理財行爲。”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錫軍說。

中國股市已經持續一年多的上漲,上證綜合指數屢次創新高,百姓買股票、基金的熱情空前高漲。央行今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數據顯示,前3個月投資股票開戶數新增871萬戶,是2006年全年新增數的1.7倍。而購買基金的投資者也導致銀行排隊現象進一步加劇。

不過,在股市火熱的情況下,投資風險尤其值得注意。而國內股市的火熱,“賺錢財富效應”也在加劇着市場的流動性。

伴隨着基準利率的調整,相關房貸利率也會上調,這將適當加大購房者的壓力。不過,從五年以上貸款僅上調0.09個百分點和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也上調0.09個百分點的幅度來看,購房者“負擔”不會太大。而各家商業銀行還會有相應優惠措施,更緩解了購房者的還款壓力。

  經濟影響與銀行的關係

在存款準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準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準備金制度有利於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着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準備金逐步演變爲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的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將相應減少。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超額存款準備金率是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而保留的準備金佔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從形態上看,超額準備金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動性的金融資產,如在中央銀行賬戶上的準備存款等。

2006年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但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也進一步凸顯,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不減。而投資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信貸增長過快。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可以相應地減緩貨幣信貸增長,保持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存款準備金率與利率的關係:一般地,存款準備金率上升,利率會有上升壓力,這是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的信號。存款準備金率是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對最終客戶的影響是間接的;利率是針對最終客戶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響是直接的。

簡單的說,存款準備金率對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有影響。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相應的減少了貨幣供應量,利率就會有上升,這樣人們的CPI指數就會下降,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降低通貨膨脹率。

2010年10月11日,央行已將六家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50個基點至17.5%,時間爲2個月,此次是自5月份以來首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已經是今年第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利率。利率也從年初的15.5%提升至17%,離歷史高位17.5%僅差0.5%。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是商業銀行與央行之間的事情,與普通居民關係不大;但這次可能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影響。具體體現在:如今房地產二次調控正在進行中,伴隨着首付款政策的出臺,商業銀行可放貸金額的減少,也意味着銀行房貸的進一步收緊。

2010年12月10日,中國央行宣佈,自12月20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達18.5%歷史高位。這是央行年內第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亦是最近30天內第3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頻度密集屬罕有。

  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將進一步抑制投資性購房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8月CPI同比上漲3.5%,漲幅較7月份擴大了0.2%,而市預計9月份CPI還會上升,通貨膨脹壓力加劇,“鏈家地產”首席分析師張月認爲,在目前CPI增速過快的同時,全民投資意願將會有所加強,而此產生的投資行爲也更容易作用到房產市場,存款準備金利率實施上調,對於回籠資金抑制投資性貸款從而抑制投資是一個抑制作用,在當前房產市場調控背景下,該效果也將事半功倍。

近來房地產市場火熱,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間接收緊房貸存款準備金利率的上調是間接收緊房貸。最近三個月,市場有所回暖,尤其是九月份,更是屢創新政後日成交新高。而剛剛出臺不久的二次調控政策,從資金上限制購房,各地首付款比例提高到30%,二套房嚴格執行首付不低於50%,利率1.1倍。而此時央行決定提高存款準備金利率對於房貸市場來說,銀行可放貸資金進一步的減少也意味着放貸額度降低。從而限制了開發商貸款的額度,隨着市場調控的深入,市場成交漸冷,開發商資金壓力或許會在幾個月後顯現。

  功能作用

存款準備金率政策的真實效用體現在它對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對貨幣乘數的調節。由於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與中央銀行投放的基礎貨幣量存在着乘數關係,而乘數的大小則與存款準備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銀行採取緊縮政策,可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存款準備金而限制了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降低了貨幣乘數,最終起到收縮貨幣量和信貸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政策效果

第一,可以將金融機構分散保管的準備金集中起來,防止存款人集中、大量擠提存款而導致支付能力削弱,對經濟金融產生破壞性影響,保證金融機構的清償力和金融業的'穩定;

第二,用於調節和控制金融機構的信用創造能力和貸款規模,控制貨幣供應量;

第三,增強中央銀行資金實力,使中央銀行不僅有政治實力,還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

  調整存準率的副作用

雖然法定準備率的調整對社會貨幣供應總量有較大的影響,但很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的中央銀行在實施貨幣政策時往往把重點放在再貼現率的調整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上。因爲調整法定準備率雖然能帶來在調整貨幣供應總量政策上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給社會帶來的副作用也是很明顯的。法定準備率的微小變動也會引起社會貨幣供應總量的急劇變動,迫使商業銀行急劇調整自己的信貸規模,從而給社會經濟帶來激烈的振盪。尤其是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率時,導致社會信貸規模驟減,使很多生產沒有後繼資金投入,無法形成生產能力而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各國中央銀行在調整法定準備率時往往比較謹慎。

  【知識點四】稅收政策目標

稅收政策目標是稅收政策的核心內容。它與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總目標聯繫在一起,併爲實現總目標服務。從稅收政策自身看,稅收政策目標規定着稅收政策的作用方向,對稅收政策手段的運用具有指導和制約作用;同時,稅收政策目標也是判斷稅收政策手段有效性的標準。因此,科學地確定稅收政策目標,對於有效發揮稅收政策的誘導、調節作用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稅收政策目標的內容

稅收政策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條件下,稅收政策目標是不同的。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稅收政策目標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和分層次的。稅收政策的主要目標包括:保障國家財政需要,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促進收入公平分配。

(1)保障國家財政需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財政需要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內容:

1.國家實現其政治職能對財政資金的需要,如國防、司法、行政管理、外交等部門所需要的資金;

2.國家實現其社會管理職能對財政資金的需要,如公益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福利等事業和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要的資金;

3.國家實現其宏觀經濟調控職能對財政資金的需要,如國家興辦或補貼民間無力興辦的能源、交通、通訊、基礎材料、農業等基礎產業所需要的資金。上述國家財政需要,除了一部分通過國有資產收益和公債融資籌措外,主要依靠稅收收入來保障。

爲了有效保障國家財政需要目標的實現,在制定稅法和稅收政策時,設置哪些稅種稅法,它的徵稅範圍和課稅基礎應該有多大,由那些人來承擔直接納稅義務的責任,徵稅的程度、比例或數量應該如何確定等等,都應當在考慮經濟發展可能和納稅人承受能力的基礎上,作出科學、明確的規定。通過稅法和稅收政策的科學制定和有效實施,保障國家的財政需要。

(2)促進資源合理配置

資源合理配置包括資源充分利用和配置比例協調兩方面的含義。前者寓於經濟穩定增長目標之中;後者則以社會供求結構優化爲前提和標誌。稅收政策調節具有廣泛性特點,流轉稅和行爲稅都對資源配置比例產生影響。具體地說,要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調節作用下,通過流轉稅特別是消費稅政策的調節,影響某些產業或產品的利益結構,影響其價格水平和市場競爭條件,從而誘導資源的流向和流量,改善投資需求結構,促進資源合理配置;通過稅收和財政支出機制,直接配置一部分社會經濟資源,使公益性投資項目和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等得到必要的資源投入,促使整個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優化。

(3)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經濟穩定增長是以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大體均衡爲基本前提的。當經濟發展速度過快,投資和消費需求形成的社會購買力超過社會供給代表的商品和勞務可供量時,就會出現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不利於社會穩定和市場經濟健康運行。這時,採用增加稅收的政策,通過改變政府與微觀經濟主體的資源支配使用比例,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相應降低投資者的投資淨收益和家庭的稅後可支配收入,從而達到收縮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抑制經濟過快增長和通貨膨脹的調控效應。反之,在經濟衰退,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和供求相對過剩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工廠開工不足、資源閒置浪費和失業率上升等,不利於資源充分利用和社會穩定。這時,採用輕稅政策,使必要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得以維持,從而起到刺激社會總需求,擴大就業,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調控效應。

(4)促進收入公平分配

稅收政策是國家參與和調節社會分配的一個基本手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政策調節社會收入分配主要表現在兩方面:(1)統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理順國家與企業、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稅收分配關係;(2)通過稅收政策調節,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隨着時間的推移,稅收政策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面不可替代的職能作用,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