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提出的10個2017年新年建議

下面是本站小編分享的心理諮詢師提出的10個新年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和啓迪!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心理諮詢師提出的10個2017年新年建議

  1. 多嘗試一些“反常”的行爲

又是一個知易行難的問題,因爲打破常規總是艱難的。但你依然可以嘗試一下,尤其是某個“常規”行爲已經將你拖入了窘境時。比如,別再做一個要花費半天時間來修改郵件草稿的完美主義者了。相反的,寫好郵件,通讀一遍,避免大的失誤,就立即發送出去。

我們常常因畏懼壞事的發生而畏首畏腳。但事實時,打破你的“慣例”,做一些相反的行爲,基本上也沒有什麼災難發生。更重要的是,即使發生了,你依舊有辦法來補救。

當然了,如果你平時就是一個馬虎的人,那還是學習一下如何多花點時間,寫一封謹慎的郵件吧。

  2. 耽溺於某種過去式時,趕緊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你是否曾在腦海裏不斷的重複、回放、反芻某件已經發生的事情,並常常因此而沉思?譬如失戀、工作受挫等等。記住,這是有危害的!因爲在沉思時,你並沒有在學習任何新東西,也沒有在解決問題,或者獲得某個新的視角。你只是在重複又重複。有證據顯示,有過度沉思傾向的人,更有可能患上病理性的抑鬱或其他症狀。

即使你想沉思的慾望不是太強烈,你也需要花費一兩分鐘時間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你得找到某個能吸引你注意力的東西或事情,看一個視頻,玩一個智力遊戲,和朋友聚個餐,諸如此類。

  3. 感到孤獨時,需要邁出一步

很多人都有同孤獨做鬥爭的經歷,孤獨就同失敗一樣,在我們腦海中造就了錯誤的認知。孤獨讓我們誤以爲自己的人際關係不夠穩定,身邊的人不關心我們。

孤獨還會讓我們疏離,越疏離就越造成孤獨,如此惡性循環。我們應該勇敢地打破這個怪圈,與朋友交談,聚會,一起旅遊,邁出第一步。

當然,如果你是那種喜歡獨處與內觀的人,孤獨也並不是一件壞事。隨你所願。你需要成爲你自己。

  4. 幸福不是常態,也不一定是最終目標

我們的文化教育我們,人應該快樂。如果你不快樂,那肯定是你的問題。但是,幸福什麼時候變成了一個終極的目標了呢?也許終極的目標應該是自我實現與有意義?我們常常經歷一些困難的時刻,飽受折磨,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你需要允許這些東西的存在,感受它們,同它們呆在一起,而不是逃避,或者強行把他們轉換爲幸福快樂。

  5. 時刻關注心理健康

我們時刻將自己的身體健康置於首位,而冷落了心理健康。我們需要監控自己的心理健康,看清楚自己正在做什麼,出現問題時要敢於正視和承認。當你遭遇了挑戰,或者步入了一個非常痛苦的境地時,仔細觀察自己的感受,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繼續向前,並及時求助。

  6. 去練習冥想吧

冥想這個詞已經快流行到爛大街的地步了。但事實是,並沒有多少人將其真正地付諸實踐。而更重要的是,冥想,是真的,真的,真的,有作用。諸多心理學家、治療師、瑜伽師的研究與試驗都證明,冥想能夠刺激人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就像肌肉一樣,你越多地練習冥想,你就越有可能對抗壓力。此外,冥想也對一些低階程度的焦慮或抑鬱症狀有明顯益處。

嘗試冥想,或者一些與冥想類似的方式來幫助自己。甚至是在你吃飯、洗碗、發呆時,都可以嘗試着更多地內觀自己。(你也可以回覆“冥想”二字給本公衆號的後臺,讓簡裏裏帶你一起做冥想哦~)

  7. 做最好的期待

這句建議與前面的很多條都有些相悖。但期待並沒有什麼不對呀。認真、努力,常懷感恩之心的你,爲什麼不會獲得好運的青睞呢?

  8. 停止對自己的過度苛求

吾日三省吾身,這是一個提倡自我批評與反省的時代。但是,對自己過度嚴苛真的有用麼?我們常常認爲,苛求自己就能幫助我們一直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或者迅速從錯誤裏抽身而出。但事實上呢?有研究證明,一味的苛求自己,反而會讓我們不斷的重複那些錯誤的/壞的行爲。相反,後退一步,施予自己一些同情,給自己提供更多的“彈性”空間,反而會更好。你可以藉此增強自信,也更有可能在下一次做出新的`、積極的選擇。

當你下一次開始苛責自己時,不妨這樣做:將自己當成自己的朋友,用一種更善良、溫和的方式和自己對話,就像你呵護一位遭遇困境的摯友時那樣。“好了,別再逼自己了,放輕鬆,讓我們一起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9. 覺察並正視你的嫉妒

新年假期快到了,你的微信朋友圈裏即將會出現一波又一波的“別人的生活”:去度假了,收到了昂貴的新年禮物,跳槽頂級公司工作,脫單了……諸如此類。嫉妒不?羨慕不?記住,當你的嫉妒開始正面襲擊你的時候,正視它,並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麼。千萬不要故作瀟灑地說,切,我纔不稀罕呢。你需要做的是,看清自己的嫉妒與慾望。真的想要這些?那就釋放自己的能量,努力去追尋這樣的生活。又或者,你發現這並不是你真正的想要的。那就平靜下來,不要過度關注社交網絡上的“生活”。

你生活中真正的標尺與準則,應該是你自己內心的那個目標。

  10. 習慣“失敗”,並對“失敗”二字保持質疑

2017年,希望你不要對“失敗”反應過度。因爲負能量反雞湯學一定會告訴你:2016年你會繼續失敗的。你有可能會在考研成績揭曉時哭暈在廁所(不是激動的),也可能發現自己工作了一年的創業公司突然倒閉了,或者本該是你的晉升崗位被局長的侄子頂替了。

失敗是人生的巨大部分之一,但實際上它們也沒那麼有摧毀力。“失敗”會造成我們大腦的紊亂,它讓我們錯誤地認爲這道關卡實在太難,而我們實在太弱。這是意識和你玩的一個小小的遊戲。此外,社會意義上的“失敗”,真的是失敗麼?也許你需要更多地思考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