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如何把握風險與機會

首席財務官--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是企業治理結構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必然產物。沒有首席財務官的治理結構不是現代意義上完善的治理結構。從這一層面上看,中國構造治理結構也應設立CFO之類的職位。當然,從本質上講,CFO在現代治理結構中的真正含義,不是其名稱的改變、官位的授予,而是其職責權限的取得,在管理中作用的真正發揮。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CFO應該如何把握風險與機會的知識,歡迎閱讀。

CFO如何把握風險與機會

  首先,從職責角度出發,CFO要提升揭示風險的能力

CFO的首要職責是風險控制,我們在每一個經濟事項決策過程中,要高估風險低估資產與收益,在履職過程中體現謹慎性與穩健性原則。

CFO要根據所在企業的資源狀況對資源配置方案進行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提醒相關團隊:1、我們是在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進行分析的,所以要對信息進行甄別,留出信息偏差可能給我們帶來風險的分析目標成果餘量;2、即使我們現在掌握的信息相對對稱,但未來與市場的各種變化也會給我們的目標計劃帶來威脅,所以要做相關的彈性與敏感性分析,預留風險係數。當然,對經濟事項中的每一個具體風險,CFO也要在分析過程中儘可能量化,對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經營風險、存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逐一分析,把風險分析透。

  其次,CFO要儘可能客觀地衡量企業承擔風險與未來收益的投入產出比例

既然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那麼企業CFO在充分揭示風險的同時,也要儘可能客觀地衡量企業承擔風險與未來收益的.投入產出比例。

2009年,北汽以兩億美元收購SAAB知識產權的經濟行爲,沒有CFO的支持是不可能實現的。當時,兩億美元對北汽而言是一個相當大的支出,如此大的投入與未來三、五年之後的產出比例不是簡單的財務計劃或預算所能準確計算的。在決策之前,集團財務與規劃、技術、生產、銷售、法律等業務部門從政治、技術、經濟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多次預測,在儘可能設計各種假設前提條件下對風險與機會、投入與產出進行了計算、預測、分析,結論是這次併購機會大於風險,這纔有了北汽收購SAAB知識產權的行動。後來證明,類似的機會只有一次:金融危機平緩後,再沒有一個汽車跨國公司會出賣自己的核心知識產權,而北汽據此擁有了世界水平的自主品牌中高端轎車。

如果沒有2009年的核心技術併購,北汽也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拿出世界水平的自主品牌高端轎車,提供給消費者,而中國車企“閉門造車”模式研發的投入產出比例是非常不對稱的,北汽的這次收購是中國本土車企國際併購的成功案例,較好地把握住了風險與機會,爲企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三,CFO不僅要揭示風險,更要提供規避與化解風險的方法和途徑

CFO揭示風險的能力要強於企業高管層的其他成員,但如果我們總是不停地單方面揭示風險,告訴領導這件事有風險、那件事不能做,領導會認爲我們侷限於狹隘的會計思維,對我們的提示視而不見。筆者認爲,一個合格的CFO應該站在企業戰略發展的大局去分析風險與發展機會,從企業基業長青的角度尋找財務風險與企業發展機會的平衡點,在戰略層面與企業當家人形成共識。

在戰術方面,CFO應發揮職業特長,在揭示風險後,帶領團隊尋找化解與規避風險的方法與路徑。北汽收購SAAB的最初模式,並不是以兩億美元購買技術,而是相對複雜的交易形式。因爲瑞典柯尼塞格公司先於北汽取得了SAAB的收購權,所以第一個併購方案是北汽以兩億美元入股柯尼塞格,然後與柯尼塞格在北京成立合資汽車公司,柯尼塞格以我們所需要的SAAB相關技術入股合資公司,達到北汽獲取SAAB知識產權的目的。這個交易過程不確定因素太多,風險較大且不容易控制。雖然在收購SAAB知識產權的戰略決策過程中,作爲北汽CFO,筆者全力支持、積極籌資,但對此交易方式則表示反對,因爲牽扯太多的法律與財務、技術問題,風險過大。筆者明確表示,我們缺什麼買什麼,北汽要的是SAAB三款整車、兩款發動機的技術,應該一手錢、一手貨,否則筆者對此反對,也籌不來兩億美元。與此同時,筆者也在積極幫助商務談判團隊設計方案,給主要領導講明風險與化解風險的最好方法,是直接與SAAB交易。最終,北汽在主客觀條件成熟後實現了風險可控基礎上的直接收購。

由此可見,儘管揭示風險是CFO的天職,但只有在風險提示的同時尋求化解與規避風險之策,企業領導纔會充分信任財務團隊,接納我們的建議與意見,在CFO風險控制職能實際履職過程中化解、規避風險之策比風險揭示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