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基金業的三大趨勢

導語:2016年,基金行業又將迎來那些變化?產品創新與規範又將如何演變?下面就讓小編來跟你聊一聊2016年基金業的三大趨勢吧!

2016年基金業的三大趨勢

  一、互聯網銷售成潮流

近年來,隨着基金業務模式發展方向的多元化,基金銷售也出現了多元化發展格局。以“餘額寶”爲代表的互聯網平臺的興起,曾爲貨幣市場基金帶來了爆發式的增長。那麼在2016年,基金的銷售渠道是否會加速“觸網”呢?

對此,業內人士認爲,未來一年中,基金銷售渠道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上述不願具名的基金從業人員分析指出,未來基金銷售還是以銀行爲主,但線上的銷售增加是趨勢。

他同時向記者指出,未來基金銷售將會側重於對客戶羣體進行細分。“我們市場層次不多,因此產品層次也不豐富。投資者一方面沒有更多的投資渠道,另一方面也說明基金公司對投資者的教育和開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業內一些基金公司已經開始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開發了針對客戶羣的大數據基金。2015年,大數據基金累計發行10只,另有10只產品上報。對此,天弘基金副總經理周曉明認爲,大數據產品發展空間巨大,將提高投研能力,拓展信息挖掘的'廣度、深度和效率;同時,基於數據的投資可以認知和刻畫客戶需求,在產品開發上,更可以精準定位客戶。

而在上述基金從業人員看來,大數據基金將成爲未來的趨勢。“我始終認爲銷售也是要有針對性的,但目前國內的基金產品設計更多還是針對市場趨勢,而不是針對客戶羣。”這位從業人員向記者表示。

而周曉明分析,未來基金銷售渠道將會產生三個分支:一是以便利化、低成本爲主流的在線銷售模式;二是以個性化、定製化爲特徵的顧問式銷售;三是傳統以佣金爲主流的銷售模式將會漸漸萎縮。

  二、基金互認令人心動

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連下數城,給基金行業也帶來了不少利好。12月18日,備受期待的內地與香港互認基金正式啓動。當天,中國證監會正式註冊了首批3只香港互認基金,香港證監會也於同日正式註冊了首批4只內地互認基金。

而從2016年1月8日起,由深交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兩地基金業界共同推出的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服務平臺將正式上線。

基金互認服務平臺的上線,標誌着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將進入常規階段,基金業對外開放邁出重要步伐。

“基金互認是好事,說明我們的產品也能被海外的成熟市場認可。可以想象我們基金產品以後就是對全世界投資者開放,發展潛力巨大。”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外合資基金從業人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我們公司也在做準備,爲此已經不短時間了,沒能爭取到第一批有點遺憾。”

業內人士分析,互認基金的正式註冊,一方面有利於通過引入境外證券投資基金,爲境內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產品,及更加多樣化的投資管理服務,同時也有利於境內基金管理機構學習國際先進投資管理經驗,促進基金行業競爭。

另一方面,這一舉措有利於吸引境外資金投資境內資本市場,爲各類海外投資者提供更加方便的投資渠道,同時也有助於推動境內基金管理機構的規範化與國際化,培育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資產管理機構。

不過,也有基金從業人士認爲,對於互認基金不應盲目樂觀。“目前基金互認還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未來的發展還需要時間驗證。”一位基金研究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基金互認的意義更多地體現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對於國內基金市場不會帶來大的變動,“畢竟海外資金投資中國資本市場還存在一定的限制。”

  三、產品創新繼續深化

2015年上半年股市紅火,大量資金借道基金入市,無論是新成立的基金數量還是首發規模,都遠超之前各年。而基金產品的創新也經歷了一段繁榮期。那麼,未來2016年基金產品還會出現哪些新的方向呢?

分級基金指引落地或許會成爲2016年的一個大概率事件。分級基金在2015年大起大落,目前有近200只分級基金排隊等待審批,亟待監管新規則指引。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分級基金是非常好的創新產品,但在2015年的股市震盪中飽受爭議,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投資者教育和風險提示的缺失。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提高分級B的交易門檻,同時積極做好投資者教育和推廣,完善風險提示機制。

“希望新的監管規則能完善風險提示、投資者教育、投資者准入等分級基金規則。不要再發生投資者因爲認知不夠、盲目投資導致悲劇上演的事情。”一位基金公司研究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而另一方面,隨着基金種類和數量的快速增長,政策逐步放開和私募FOF(以基金爲投資標的的基金)發展壯大,公募FOF推出時機也逐步成熟。但業內人士指出,應避免FOF的多重收費、同質性高、利益輸送等問題。

“基金產品多樣化當然是好事,但必須是真正意義上的多樣化,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樣化。”上述基金從業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