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專升本醫學綜合生理學知識點彙總

  腎臟的功能和結構

成人專升本醫學綜合生理學知識點彙總

  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徑

機體將體內物質代謝的終產物、多餘的物質以及進入體內的異物和藥物的代謝產物等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爲排泄。排泄的途徑有:①呼吸器官以氣體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②消化道通過糞便排出膽色素及一些無機鹽類如鈣、鎂、鐵等;③皮膚以汗液形式排出水分、氯化鈉和尿素等;④腎臟以尿液形式排出水分、無機鹽(主要是氯化鈉,其餘爲硫酸鹽和鉀、氨等鹽類)和有機物(主要是尿素,其餘爲馬尿酸、肌酐、尿色素等)等。其中腎臟是機體最重要的排泄途徑。

  二、腎的功能結構

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

腎單位按所在部位的不同分爲皮質腎單位和近髓腎單位兩類,其結構有明顯的不同。

  (一)皮質腎單位

主要分佈於外皮質層和中皮質層。人腎的皮質腎單位約佔腎單位總數的85%~90%。這類腎單位的腎小球體積較小,髓袢較短,只達外髓質層。

  (二)近髓腎單位

分佈於靠近髓質的內皮質層,在人腎約佔腎單位中的10%~15%。這類腎單位的腎小球體積較大,其髓袢甚長,可深入到內髓質層,有的甚至到達乳頭部。

  尿生成的基本過程

  尿生成的基本過程爲: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2.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必作用。

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及影響因素

  一、腎小球濾過率

單位時間內(每分鐘)兩腎生成的超濾液的量,即腎小球濾出的濾液量或原尿量,稱腎小球濾過率。正常成人安靜時約爲125mL/min。每24小時兩腎的.原尿量可達180L。

  二、濾過膜及通透性

濾過膜由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基膜和腎小囊髒層上皮細胞構成。膜上有大小不同的孔道或裂隙,血細胞和大分子物質(如大分子蛋白質)不能通過孔道濾過。濾過膜各層含有帶負電荷的物質,主要爲糖蛋白,能阻止血漿中帶負電的物質的通過。因此,可以把濾過膜看成分子大小和分子電荷的選擇性過濾器。

  三、腎小球有效率過壓

是指使血漿通過濾過膜而濾出的靜壓力,是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動力。可用如下公式表示: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一(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壓)

其中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是推動血漿濾出的力量,血漿膠體滲透壓和腎小囊內壓是阻止濾過的力量。在有效濾過壓爲正值時纔能有濾過發生。

  四、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

  (一)濾過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濾過面積

濾過膜的通透性有兩個因素決定,濾過膜上的裂孔和膜表面帶負電荷的糖蛋白的屏障作用。正常情況下,濾過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濾過面積比較穩定,所以對。腎小球濾過率無明顯影響。病理情況下,濾過膜所帶負電荷減少或消失,通透性增大,尿中出現蛋白或紅細胞;疾病造成腎小球破壞,使有效濾過面積減少,出現少尿或無尿。

  (二)有效濾過壓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是推動血漿濾出的力量;而血漿膠體滲透壓和囊內壓是對抗濾出的力量。這三者中任何一個因素髮生變化,都會影響有效濾過壓,從而影響腎小球濾過率。

1.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主要取決於動脈血壓的高低和出、入球小動脈的口徑。由於腎血流量有自身調節機制,當動脈血壓在 10.7~24.0kPa(80~180mmHg)範圍內變動時,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變化不大。正常時不論入球端和出球端都約爲 6.0kPa(45mmHg)。當動脈血壓低於10.7kPa(80mmHg),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降低,有效濾過壓降低,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引起少尿甚至無尿。

2.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決定於血漿蛋白的濃度,正常情況下變化不大。當極度營養不良或大量靜脈輸液等特定情況下,血漿蛋白濃度降低,造成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使有效濾過壓增加,濾出增多。

3.囊內壓一般情況下囊內壓變化不大。當結石和腫瘤等阻塞輸尿管,尿液積存,使囊內壓升高,使有效濾過壓降低,濾出減少。

(三)腎血漿流量

超濾液來源於血漿,其他條件不變時,腎小球血漿流量與腎小球濾過率呈正變關係。一般情況腎小球血漿流量可保持穩定。若腎小球血漿流量增多、濾過率增多、尿量增多,若。腎小球血漿流量減少(如急性大出血、休克等),濾過率降低,尿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