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圖片欣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拜祭祖先的日子,同學們在掃墓的時候也要注意森林防火,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圖片欣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圖片欣賞
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圖片欣賞

  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圖片1

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圖片欣賞 第2張

  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圖片2

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圖片欣賞 第3張

  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圖片3

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圖片欣賞 第4張

  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圖片4

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圖片欣賞 第5張

  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圖片5

  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內容1

我們常在清明節時掃墓,卻不清楚它的由來。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

關於包袱裏的冥錢,種類很多。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都城的圖案,多系鉅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後,即可於門外焚化。焚化時,劃一大圈,按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外祟”。

  清明節黑板報手繪內容2

插柳,作爲清明節重要的文化符號,歷經唐宋元明清,似乎一直沒再衰微。這與寒食習俗截然相反。

在南宋的京城,清明時節,屋檐插柳已蔚然成風。

當時,家家都到西湖邊上折柳,甚至把湖邊柳樹都糟蹋得不成樣子了。故有詩人感嘆:“莫把青青都折盡,明朝更有出城人。”

柳樹屬於楊柳科,泛指其中柳屬、鑽天柳屬的500多種植物。柳樹也有性別,可分爲“柳男”與“柳女”;柳花花序由若干朵小花組成,被稱爲葇荑花序。

柔荑,在古時常被比作女子的手,贊其溫軟、細滑。《詩經·碩人》中描述道:“手如柔荑,膚如凝脂……美目盼兮!”

借柔荑喻柳樹之花,可見古人對柳之愛。

每一朵柔荑小花發育成熟後,花內的小蒴果逐漸裂開,帶着種子的白色柳絮,便漫天起舞。

柳是我國的原生樹種,另外,它也是我國被記述的人工栽培最早的植物之一,甲骨文中就已有“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