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畫的筆墨論文

以傳統中國畫的歷史分期而論,晉唐是古代人物畫的高峯,嗣後的畫家無論宋元明清,無不對晉唐大家顧愷之、吳道子、周擁雀、壯瞥跡凰臥是山水畫的高峯,明清畫山水的無不崇尚宋元;而明清則是花鳥畫的高峯,徐渭、八大、吳昌碩這些大師,曾引來多少畫家頂禮膜拜。

傳統中國畫的筆墨論文

以上三個時期若以筆墨特性來區分,正體現了從工筆、到小寫意,再到大寫意這個歷程。而這一大的發展趨勢,竟與書法的發展由篆隸楷而行而草的趨向是一致的,只不過書法的這一發展過程要比中國畫出現得更早更快而已。我把中國書畫發展的這一必然性規律稱之爲“寫意化”趨向,這種趨向其實對書畫家正確的個人修煉來說,也必然是體現在其中的。

若以大的`時期來區分,晉唐宋元的中國畫從工筆到小寫意,屬於古典貴族藝術傳統時期,而明清的大寫意則屬於平民化藝術傳統時期。從古典貴族化時期到平民化時期,可以明顯看出筆墨從工到寫,從靜到動,從單純到豐富的變化特徵。

到了“大寫意”階段,筆墨變化更爲豐富,更適宜於畫家在其中宣泄情感,在這點上它也最容易與現代藝術取得溝通(林風眠的畫風就很受“大寫意”的影響);可是因爲“大寫意”在技巧和情感協調方面具有更大的難度,尤其是畫家若情感矯飾或宣泄過度,也會制約他對客觀對象的表現,因而寫意畫家很可能題材的表現面相對較窄,而工筆畫家則由於下筆工穩,反倒對題材表現的適應面較廣。

有鑑於此,同時也爲了避免筆墨過於草率失控,有時需要對“寫意化”發展過度進行反向調控。在畫史上趙孟??、董其昌、陳洪綬等大家提倡的復古,其深邃用意即在於此。其實這與經濟發展過熱需要調控的道理也是差不多的。正像我們不能用經濟發展過熱產生的弊端來否定經濟發展一樣,我們也不能用“寫意化”進程中的一些弊端來否定寫意畫。

在畫史上,“揚州八怪”也並非一無可取,齊白石不也曾從黃癭瓢那兒大受啓發嗎?因此不宜將晉唐宋元與明清傳統一刀切。正像書法中可有行草書而兼有楷意,在寫意畫中也可以融入工緻端凝的意味。在真正的高手眼裏,工筆和寫意其實也是可以互爲貫通的。

古人曰“目忘縑素,手忘筆墨,磊落揮灑”。到了那境界,筆墨隨意揮寫,無累於心。可能夠到達那般境界的人畢竟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