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坻大蒜的特點有什麼特徵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得“胡荽”(即大蒜)帶回長安。初在長安種植,唐朝以後傳至北方各省。 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寶坻大蒜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寶坻大蒜的特點有什麼特徵
  寶坻大蒜的特點

寶坻大蒜又名“六瓣紅”,六瓣紅是紫皮大蒜品種,主要種植位於天津寶坻區,是寶坻三辣之一,種植歷史悠久,因爲蒜頭的蒜瓣一般有6瓣,所以有了“天津六瓣紅”的稱呼。近幾年的經濟很好,個頭大、皮紅、勻稱,並且不易受病蟲害的危害。下面爲大家講一下該大蒜品種的具體特點六瓣紅株高65釐米,株幅25釐米。假莖高26.5釐米,粗1.5釐米。蒜瓣大小相近,瓣形整齊,排列緊實,蒜衣1層,暗紫色,平均單瓣重4克左右單株葉片數9片,葉色濃綠,葉面蠟粉較厚,最大葉長50.7釐米,最大葉寬2.4釐米。蒜頭瓣數主要爲6瓣,少者5瓣,多者7瓣,分兩層排列,內、外層各爲3瓣,蒜頭扁圓形,橫徑5釐米左右,外皮淡紫色,平均單頭重30克左右。

種植主要位於天津寶坻區,是寶坻三辣之一,種植歷史悠久,因爲蒜頭的蒜瓣一般有6瓣,所以有了“天津六瓣紅”的稱呼。近幾年的經濟很好,個頭大、皮紅、勻稱,並且不易受病蟲害的危害。下面爲大家講一下該大蒜品種

由於地質條件的影響,寶坻出產的大蒜,口感佳,味道好,即使用山東大蒜作爲種苗,作物在寶坻,出產的大蒜相比于山東大蒜也是口味獨特,第二年即和六瓣紅口感無異。不是每一種大蒜叫做寶坻紫皮大蒜。

  寶坻大蒜的營養價值

大蒜,古時稱爲“葫”,又稱“葫蒜”。據說是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種植的,在我國至少已有2000餘年的栽培歷史了。

大蒜何時傳入京、津一帶,已難以考證。但從史志記載,明朝中期以來大蒜已在寶坻廣泛種植,尤其沿箭桿河中游以下兩岸土質肥沃,有機質豐富,最適應大蒜生長,這裏成爲大蒜主產區。經過精心選育,寶坻大蒜的蒜頭形狀規則,通常是六瓣,蒜皮兒呈紫紅色,故有“六瓣紅”之稱,而其味辣含香,是上等的調味品。

清朝乾隆年間,江浙絲綢刺繡業發展很快,刺繡工匠發現用蒜汁向絲綢上粘貼圖案,不但不污絹,而且不發黴不變色,還防蟲蛀。寶坻大蒜因其蒜汁黏稠度高而成爲江浙刺繡所用粘貼原料之首選,用在了手工業上。當時,每到大蒜收穫季節,江浙一帶的客商不顧路途遙遠,紛紛通過水路到寶坻收購大蒜,箭桿河以及薊運河等河道上大蒜運銷船多得可觀。

寶坻大蒜不僅譽滿江南,而且成爲宮廷御品,上奉皇宮,一來食用,二來具有藥用價值。祖國醫學認爲,大蒜性溫,味辛辣,有下氣、除風、破冷、解毒、散痛等功效。古代名醫華佗曾用大蒜醫病。明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大蒜治腹瀉、暴痢、吐血、水腫等病的記載。現代中西醫結合的臨牀實踐證明大蒜有消炎、殺菌、止瀉、利尿、降壓、止血、祛痰等功效。

而日常生活中,大蒜也是百姓必備的一種調味食品,尤其是吃餃子、燉魚、涼拌一些菜食,都少不了用大蒜來調味,既可增加食慾,又可殺菌除瘟。冬食大蒜則可御風寒、防感冒。所以民間有“要健康,多食蒜”的說法。

古往今來,寶坻大蒜一直保持著名優特產的地位,而且在種植方式上也有其獨特之處,以施有機肥料爲主,適宜無公害栽培,其蒜頭外觀和品質均屬上乘,在市場上身價頗高,而且是饋贈親朋的佳品,還出口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成爲創匯農產品。

  寶坻大蒜的發展歷程

1973年,寶坻大蒜種植面積列入國家計劃,並向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出口。自此,寶坻紅皮大蒜以其質量好,產量高聞名全國,並進入國際市場。

大蒜是烹製菜餚不可缺少的佐料,津菜館將其切成鳳眼片,與蔥絲、薑絲合成“大佐料”用來熗勺,爲菜餚增色提味。特別是爆菜更缺不了“蒜米”之香。凡熬魚、烹製“下水”類菜餚都要放上大蒜以去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