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清明節小報手抄報內容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手抄報吧,藉助手抄報可以培養我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什麼樣的手抄報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清明節小報手抄報內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清明節小報手抄報內容

三年級清明節小報手抄報內容1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3、寒食

(唐)韓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4、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5、《阮郎歸》南國春半踏青時

(唐)歐陽修

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樑雙燕棲。

6、清明後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7、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遊,我於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8、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9、清明

(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裏,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並羽儀。

10、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11、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12、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遙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三年級清明節小報手抄報內容2

一、清明節氣的含義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氣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氣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清明節氣”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爲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二、清明節氣得來歷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曆每年大約4月5日爲清明。

清明節氣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爲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爲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節氣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氣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氣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三、清明節氣的意義

清明節氣在唐朝定型之後,其節日習俗就不斷髮生變遷。不少清明習俗都消失了,只有墓祭得以留存下來,而墓祭習俗又在當代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從清明節氣的發展歷程來看,其祭祖習俗體現了歲時民俗在與時代相適應過程中的吸納和採借功能,墓祭因而成爲中國現當代清明節氣中重要的內涵。在網絡時代,這種吸納和採借功能表現爲網絡公墓的熱銷和網祭的盛行。

清明節氣習俗既是個體的時間感受與空間體驗,又是羣體的一種民間宗教實踐活動。在清明節氣中,民衆對先人的哀思具有調節身心、舒緩壓力和改善人際關係的作用。清明墓祭習俗所體現的文化意義,在不同時代、不同層次的主體身上都能夠有相應的解釋和體會。清明是一個祭祖的節日,更是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大好時節。這些習俗活動體現民衆順應天時、和諧共生的樸素理念。清明條祖活動所呈現出來的恆久民族情感,更讓我們有機會對傳統節口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有了一次重新審視的機會。

作爲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清明在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現在的清明節氣是融合了清明、寒食與上巳三大節日,最終於唐朝時期定型的,即使從這一時代算起,也已經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了。作爲一個承載着很強的中國傳統文化且富於特色和活力的傳統節日,在今天清明節氣仍然是一個被廣大民衆所看重的節日。近些年來,隨着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的巨大發展,很多傳統節日都出現了式微的現象,很多傳統習俗逐漸被人們遺棄。但是,在今天整個傳統節日面臨巨大變革的時期,也有許多傳統節日習俗及其內涵保留了下來。就清明節氣俗而言,被完整保留下來的其兩大主題之一的祭掃,也不可避免發生了某些變化。清明掃墓祭祖這一相沿悠久的習俗,源於傳統文化中的祖先崇拜和孝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崇本尊親、慎終追遠、感念先人功德的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因而成爲清明節氣節俗活動的核心內容。在今天,這一節俗仍然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只是,由於城市與鄉村間的相關差異,清明祭祖在城市與鄉村表現出了不同態勢。

在城市地區,清明掃墓依然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據上海新民晚報2004年3月31日報道,當年清明期間祭掃人數達到了646萬餘人。掃墓高峯期,在一些陵園的周圍更是要採取單行措施,以防止交通擁堵。不過,與此同時,和傳統相比城市的掃墓習俗已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於現今城市的`喪葬都採取火葬的形式,祭祀對象放在骨灰盒裏,與其他人的骨灰放在一塊。或者是雖有墳墓,但一般已沒有祖墳了。這就導致人們在祭祖現象上發生了某些改變,比如不再有整修墳墓的內容,或者由於找不到祖墳,一般也就不再祭祀祖靈。在祭祀方式上,總的趨勢是不斷趨向簡單、文明、花樣翻新。 很多人改變了清明節氣燒紙祭祀亡靈的傳統習俗,而是代以敬獻鮮花、網上掃墓等形式來寄託哀思。 尤其是網上祭祀是近幾年來就興的一種祭祀方式。 網民可以在某些網站上所設立的虛擬墓園裏爲死去的親屬設置墓穴,死者的親朋好友可以在這個屬於死者個人的專屬網頁上,爲死者獻上一束鮮花、點一根蠟燭、種一棵松柏或留下自己的祭文。 這種祭祀方式既新穎又方便,但卻不能兼有春遊的好處。 建國後,在政府的提倡之下,清明到烈士陵園掃墓已變成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活動。 清明期間,全國各地的學校或單位常常組織人們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以緬懷先烈事蹟。 而在農村,大體上仍保持着傳統的形態,清明掃墓是每個農家所要鄭重完成的事情。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大部分還是採取墓葬的喪葬方式,這就爲保留傳統清明節氣俗提供了客觀條件。 不過,在農村地區變化也正在悄然發生。 隨着進城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加,許多農村家庭集體搬離了農村,也導致農村清明祭掃方式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一些家庭已不再進行傳統的清明祭掃活動,而是把祭祀挪移到了春節時期,因此時大家都是要回家過春節的。

2007 年,清明節氣被立爲國家法定節日。 之所以會有這一立法的出臺,就是因爲清明節氣俗仍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承載體之一,在民間仍然有很大的羣衆基礎,有諸多的現實意義在裏面。 就祭掃這一主題而言,首先它可以寄託人們對於離世親人的哀思,密切人際關係。 尊祖敬宗,對同一個祖先的祭掃與追念有利於一個家庭或家族的親情凝聚或親和力的增強,從而促進人際關係的合密,這對於當前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有利於人文精神的建設和大力弘揚。 清明節氣俗的興盛,宣揚了中國傳統倫理的孝道觀念,強調了親人間的感情聯繫,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當前人文精神的建設和弘揚。 孝道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而山東作爲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清明節氣俗的孝思對於山東而言更具重要意義。 第三,祭祖習俗的大力弘揚,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團結海外僑胞。 弘揚清明節氣俗,可以增強中國人民的文化認同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從而加強民族凝聚力。 另外,共同的清明節氣俗,可以使大陸人民和千百萬僑居海外的華人華僑把心緊密聯繫在一起。 每年清明節氣,數以萬計的海外華僑都會來到陝西橋山黃帝陵、軒轅墓,祭祀華夏始祖軒轅黃帝,就是這一狀況的最好說明。

另一方面,清明節氣俗的另一主題遊樂也有着重要意義,也應進行大力提倡。首先,它可以起到鍛鍊身體的功用。 如就放風箏而言,中國有句古話,叫“鳶者長壽”,就是說經常放風箏的人會活得長。 傳統中醫認爲,放風箏之人沐浴在和煦的陽光和春風中,可“疏泄內熱,增強體質以益”。 確實,放風箏時通過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動,可以達到通經活絡、調和氣血、強身健體之功效,對神情抑鬱、視力減弱、失眠健忘等均有祛病養生的作用。 近些年來,國內外有些醫院和療養院採用“風箏康復療法”,治療精神抑鬱、失眠健忘等症狀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至於盪鞦韆、拔河等亦是可以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 其次,春遊、植樹等活動的進行,可以增強國人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而這又對於當前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通過親近大自然,可以起到愉悅身心的巨大作用。

總之,清明作爲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豐富的節日習俗內涵,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促進當前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都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 因此,對於清明節氣俗,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及大力傳承。

三年級清明節小報手抄報內容3

春風送暖,春回大地,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也到來了。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對於清明節有着不同的說法。說法一、清明節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基祭”之補。後來民間亦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個固定的風俗。說法二、由寒食節演變而來。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爲一。

寒食節,寒食從詞面上來理解,便是吃冷食的一天。那麼寒食節有沒有吃什麼冷食的講究,在寒食節這一天裏,人們一般吃什麼呢,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掃墓祭祖踏青之餘,能與家人一起品嚐清明的清甜與清香也是一種欣慰。我們來看看各地的清明都有那些美食,在食用清明美食時還有什麼講究?

青團

青團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來饋贈或款待親友。青團在江南一帶很受歡迎,也是安徽一些地方清明節時令性小吃。

青團,顧名思義是青色的,用清明前後纔有的一種艾草的汁拌進麪粉裏,再包裹進豆沙餡兒。那種味道,是春天的味道。綠綠的鬆軟的皮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有一點兒黏,卻不粘牙齒,再加上清甜的豆沙,入口即溶,簡直讓人停不了口。

饊子

南北各地清明節都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爲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大家的喜愛。

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爲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

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薺菜

辛棄疾寫道:“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我們國小還有篇課文叫《挖薺菜》,薺菜在很多人心中並不僅僅是普通的野菜那樣簡單,它代表着童年、故鄉、舊時光。

薺菜餛飩、薺菜黃魚羹、薺菜豆腐羹都是美味啊……

蒿子粑粑

蒿子粑是桐城一帶民間傳統風俗。據祖輩老人傳下來的`說法“三月三”是一切亡靈的節日。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爲的是紀念死者,同時祝願人人健康長壽,不爲邪惡所侵。如今,蒿子粑在清明期間也是十分受歡迎的小吃。

小蒜粑

按照安慶的習俗,各家各戶都要吃小蒜粑。將小蒜切成小節,然後用開水和麪粉,與小蒜充分攪拌成糊狀,再加入鹽等調料,搓成圓形用小火煎十分鐘,至兩面發黃完全熟透後,起鍋即可。據老年人說,因爲三月三這天自古就是招魂續魄的“鬼節”,這“小蒜”米粉粑,有免災驅疫、招徠吉福、消弭兇禍、攘除疾病的功能。

三年級清明節小報手抄報內容4

(1)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程顥《郊行即事》

(2)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杜牧《清明》

(4)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5)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6)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韓翃《寒食》

(7)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8)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9)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孟雲卿《寒食》

(10)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 ——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1)三千丈清愁鬢髮,五十年春夢繁華。 ——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2)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 ——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13)舊遊人不見,惆悵洛城東。 ——張繼《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14)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 ——溫庭筠《清明日》

(15)不知何處火,來就客心然。 ——沈佺期《寒食》

(16)玉爐瀋水嫋殘煙。 ——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17)遙憐鞏樹花應滿,復見吳洲草新綠。 ——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18)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嫋間花鈿,捲簾直出畫堂前。 ——韋莊《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19)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韓偓《夜深》

(20)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 ——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21)黃昏疏雨溼鞦韆。 ——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三年級清明節小報手抄報內容5

1、神視可已胡不已,清明之德先諸身。——晁說之《楊班湫神恩加廣應公以其誥祭之》

2、慶曆朝廷天清明,誰張黨論搖昇平。——方回《醉翁亭圖引爲趙達夫作》

3、轉轂年光逢小暑,夾第天氣似清明。——姚鼐《將會夢樓於攝山道中有述》

4、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王維《寒食城東即事》

5、清明日郊行碧桃花下簾旌,綠楊影裏旗亭,幾處鶯呼燕請。——張可久《天淨沙·書懷二首香》

6、夜來一霎清明雨,萬卉千葩勝剪裁。——釋印肅《頌十玄談·轉位·優鉢羅花火裹開》

7、掠削嬌雲放嫩晴,三朝五日即清明。——楊萬里《春望二首·掠削嬌雲放嫩晴》

8、清明節到了,小節日也來了,緊緊擁抱幸福,幸福隨之而來;告別煩惱,所有的煩惱都會快樂。清明節,祝你健康快樂,心想事成。

9、播種清明候已遲,今將穀雨未翻鎡。——鄭用錫《望雨》

10、清明池館,芳菲漸晚,晴香滿架籠永晝。——曹勳《倚闌人》

11、駘蕩清明日,儲胥小苑東。舞衫萱草綠,春鬢杏花紅。——溫庭筠《禁火日》

12、是爲清明淵,可用洗煩溽。——鄭剛中《黎伯英解元贈予一大缶封泥如法初謂酒也至乃》

13、清明過了,殘紅無處,對此淚灑尊前。——蘇軾《雨中花·今歲花時深院》

14、寒食清明邀等伴,銀釵羅髻亦風光。——韓邦靖《長安宮女行》

15、王程不趁清明宴,野老先分浩蕩春。——周必大《次韻王少府送焦坑茶》

16、花發西園,草薰南陌,韶光明媚,乍睛輕暖清明後。——柳永《笛家弄·花發西園》

17、你真的不知道我們有多累!我是一個被變成女漢子的'小女孩:當我舉起手臂時,我得到了肌肉。每天努力工作!

18、微風簾幕清明近,花落春殘。——馮延巳《採桑子·小庭雨過春將盡》

19、無涯桃李待清明,經歲言能開得成。——邵雍《禁菸留題錦屏山下四首·無涯桃李待清明》

20、畫橋外、花晴柳暖。今年自是清明晚。便覺芳情較懶。 ——史達祖《杏花天·軟波拖碧蒲芽短》

21、日長人困,綠水池塘,清明時候。——趙長卿《燭影搖紅·深春》

22、每到清明賽社,傾城士女,愁弄笙簧。——陳維崧《送蘧庵先生之廣陵,並示宗定九,孫無言,汪》

23、候過清明節,人忙穀雨天。——宋湘《家園雜憶四十韻》

24、在清明節這個日子裏讓我們爲英烈敬獻鮮花、留言寄語、傳遞火種,讓我們共同緬懷先烈,追憶英魂,銘記歷史,致敬英雄!

25、暑雨若混沌,清明如空虛。——儲光羲《仲夏入園中東陂》

三年級清明節小報手抄報內容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在去掃墓的路上念起了這首詩。馬路上人山人海,汽車的喇叭聲經常傳到我的耳邊。在每一個公墓的入口都停滿了車子,一輛又一輛大巴緩緩開去。爸爸只好把車停到很遠的'地方,我們都是走了一大段路才走到了墓地。鞋子上沾滿了爛泥。我們是來紀念去世去的爺爺,他的墓正好在一棵香樟樹過去一點。大家每人都拿着三根香,站到爺爺的石碑前。低下頭,默默地鞠三個躬。輪到我了,我拿起三根香像大家一樣閉上眼睛,低下頭,只不過在心裏對爺爺祝福。大家都拜完了就拿出自己折的一袋銀元寶,把銀元寶放到一個桶裏,用火把它燒掉,爸爸還對我說:“這樣,爺爺才能收到。”回家了,那時,我心裏在想:清明節有很多人和我們一樣,祭奠我們的祖先希望他們在天堂生活地很好,而我們活着的人也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工作,生活!

三年級清明節小報手抄報內容7

清明節的前一天,全校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手拿白花,排着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的走向烈士陵園。耳邊想起悲壯的歌聲,眼前立着高高的石碑,那一個個刻在冰冷石碑上的名字本該是一張張的笑臉,然而卻長眠於此,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自己的熱血和青春。

爲我們迎來了嶄新的生活。聽了校長的講述,我們感動的流下了眼淚。最後同學們懷着悲傷的心情往學校走,我一邊走也一邊想,在這美好的`環境裏我要認真學習,學好本領決不辜負烈士對我的期望,我會加油的。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奠烈士、先人和踏青的日子。

每逢這一天人們帶着鮮花或絹花,三五成羣結伴爲先人和烈士掃墓,以寄託哀思。姥爺也帶我去過烈士墓,那裏有許多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我們輕輕地從他們身邊走過不去吵醒他們的安息。

三年級清明節小報手抄報內容8

“又一年芳草綠”伴隨着春天的腳步,清明節到了,週二,我要跟着父母去給奶奶掃墓。

一路上,無意賞花賞草;飛鳥蟲蟲讓我無心聆聽,只爲早點來到墳墓。過了一會兒,我們來到奶奶的墳前,拿出紙幣,跪在墳墓上,把紙幣全撒在墳墓上。

這是,我突然想起了還在車裏的百合花。聽媽媽說,奶奶生前最喜歡百合花,於是趕緊把它從車裏拿出來,插在奶奶的`墓前,希望奶奶能在天上安神……

雖然今天沒有下雨,陽光照在我身上,但我並沒有感覺到任何溫暖。可能跟今天的假期有關吧。

掃墓結束,太陽落山了,大家慢慢往回走,也許會輕鬆很多,大家有說有笑就往回走,我只是折了一根柳條,編成了一頂帽子在頭上。

清明節是幾年來重要的祭奠先人的節日,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

三年級清明節小報手抄報內容9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按照我們馮家的傳統,清明節的前一天是我們家族集體掃墓的日子,在這一天,無論身處多遠的'遊子都要回到家鄉掃墓、祭祖,所以,今天我們全家早早就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到老家以後,只見村子了很多人三五成羣,帶着鞭炮、白紙,還有鐵杴,先是在各自的家墳上掃墓,然後集合在一起,由年長的的主持,到祖墳上集體掃墓,先是在墳頭上填土,然後把白紙條掛滿墓地周圍的樹枝上,人們按輩分站成排,點上香,供上好吃的食品,大人們神色肅穆,按照主持人的指揮,磕頭作揖,我和幾個同輩的哥哥站在最後一排,跟着大人們做,我覺得跪下站起,挺麻煩的,乾脆趴在地上玩起來了。引起大人們一片鬨笑。

雖然往年我也回來掃墓,但是印象比較模糊,今年因爲我仔細觀察,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雖然跑了很多山路,但是也學了許多家族的知識,還順便欣賞了山村的美麗景色,以後我會每年都回來掃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