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

在我國二千多年的帝制史上走馬燈似的出現了三四百個大小皇帝,那麼大家知道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誰?下面小編爲大家解答。

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

 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聖祖康熙

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愛新覺羅氏,名玄燁,蒙古人稱爲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爲漢語“康熙”的意譯),爲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廟號“聖祖”,史稱清聖祖或康熙帝。

康熙帝於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順治帝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後先後取得了對三藩、鄭經、準噶爾的戰爭勝利,驅逐沙俄侵略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一年零十個月(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清聖祖康熙(1654—1722),名愛新覺羅•玄燁,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八歲登基,十歲喪母,在其祖母孝莊太后的教導下長大成人。他雖年幼,卻年少老成,十六歲便剷除了鰲拜,繼而平定三藩叛亂,穩定了西南邊陲;重農治河,興修水利;收復臺灣,擴大了大清的版圖;北拒沙俄,訂《尼布楚條約》;西征蒙古,更加穩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

關於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十位皇帝

一、功同開創——聖祖康熙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公元一六六一年繼承皇帝位,在位長達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聖祖。(清朝共有三個皇帝稱“祖”,分別是太祖努爾哈赤、世祖福臨和聖祖康熙)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朋友們莫要驚異於康熙帝的諡號怎麼會如此之長,實際上中國皇帝的諡號原來並不長。像我們熟悉的劉邦,他的諡號就一個字——“高”,因此被稱爲高帝。隨着朝代的更替,皇帝的諡號越來越長,到了清朝就搞成二十多個字了。但是也可以稱康熙帝爲“聖祖仁皇帝”,簡化點。

關於康熙帝的功業爲什麼稱爲“功同再造”呢?這是由於康熙實際上是清王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距離八旗勁旅掃平天下僅僅十幾年功夫。此時的清王朝僅僅只是達到了“天下粗安”的程度,還遠遠談不上穩固了統治。康熙帝在位期間,前期在孝莊太皇太后的輔助下剪滅輔政權臣鰲拜,穩固了朝廷。隨後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平定葛爾丹、平定蒙古叛亂、擊退沙俄侵略軍,基本掃除了清王朝的心腹大患。六十一年間基本保持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的政策,開啓了帝制時代最後一個盛世。

康熙六十一年,玄燁在暢春園駕崩,歸葬景陵。

二、十全老人——高宗乾隆

高宗弘曆戎裝像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1736年到1796年在皇帝位,乾隆六十年禪位給太子顒琰,稱太上皇。

歷史上像康熙乾隆這樣祖孫執政時間都如此漫長的是絕無僅有的,加起來幾乎是清朝入關後歷史近一半。乾隆皇帝雖然以自己不敢超過皇祖在位六十一年的記錄而選擇提前退位,實際上乾隆帝處處效仿康熙帝。關於乾隆帝的許多執政措施和那些傳奇的野史我們就不贅述了。大家都知道乾隆帝自稱“十全老人”,我們今天就來專門說說這“十全”到底是什麼吧。

“十全”就是指乾隆二十年平定達瓦齊叛亂、乾隆二十二年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平定大金川、平定小金川、平定臺灣農民起義、迫使緬甸和安南降服(算兩功)、兩次迫使尼泊爾投降。

嘉慶四年,弘曆駕崩。上廟號:高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至純皇帝。歸葬裕陵(1928年被軍閥孫殿英盜掘)。

三、雄才大略——漢武大帝

漢世宗,劉徹(前156—前87)。公元前141年繼位,在位55年。有的朋友看到“漢世宗”這個稱號可能感到陌生。一般來說我們稱呼劉徹爲“漢武帝”,實際上這是稱諡號,因爲劉徹諡“孝武”。之所以習慣稱漢朝皇帝諡號而非廟號,這是因爲漢朝並非所有的皇帝都有廟號。像漢景帝就沒有廟號,有關中國曆代皇帝的廟號、諡號問題以後我會專門寫文章闡述。

班固在《漢書》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是再恰當不過的。他在位期間改變漢興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名將對匈奴展開全面的戰爭。經過數十年的打擊,迫使匈奴一部分內附,大部分不敢隨意侵擾邊境,取得了輝煌的武功。執政後期認識到窮兵黷武帶來的“海內虛耗”,發佈輪臺罪己詔。

後元二年在五柞宮駕崩,傳位給幼子劉弗陵,歸葬茂陵。

四、亡國肇始——萬曆皇帝

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1572年即位,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萬曆帝當政時期基本可以劃分爲兩個時期,前十年是張居正改革時期,國家蒸蒸日上。後三十八年是真正親政時期,雖然不能說萬曆親政後就開始惰政,可是自萬曆十五年之後他逐漸耽於享樂卻是不爭的'事實。(參見《萬曆十五年》)

總的來說,在萬曆帝執政時期大明已經進入多事之秋。雖然有“萬曆三大徵”的勝利。但是由於朝廷陷入無休止的“爭國本”內鬥,經濟上苛捐雜稅橫行,整個王朝不可避免地滑向深淵。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大戰以明朝軍隊大敗結束,帝國東北的女真勢力真正地崛起了。史稱“明之亡實亡於神宗”還是很有道理的。

朱翊鈞五十六歲駕崩,廟號:神宗,諡號: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歸葬定陵。

五、英察中主——嘉靖皇帝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7)。1521年依明武宗遺詔入京繼承大統,在位四十六年。嘉靖帝即皇帝位其實是意外之事。因爲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時候沒有後嗣,再加上武宗的父親明孝宗朱祐樘只有武宗一個兒子。所以根據《皇明祖訓》就決定選擇興獻王朱祐杬之子作爲繼位皇帝。嘉靖帝是很在乎自己外藩繼位的身份,在當上皇帝后還因爲追尊自己父母搞出了一場大禮議的風波。

嘉靖帝其實是一個聰明絕頂的皇帝,詩文做的也不錯。可惜他的興趣全在煉丹修道上,以至於在後期朝局被嚴嵩一黨搞得烏煙瘴氣。但是大權一直牢牢地把握在嘉靖帝手裏。晚年殺嚴世藩,滅嚴嵩一黨,可惜太晚了。就像海瑞說的那樣,當政四十餘年搞得“家家淨也。”

1567年朱厚熜駕崩,廟號:世宗,諡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歸葬永陵。

六、任人評說——大唐明皇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公元712年即位,在位四十五年。唐玄宗的青年時代基本上是在波雲詭譎的宮廷鬥爭中度過的。他得以繼承皇位也得益於非凡的政治魄力和老辣的謀略手段。他先會同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后集團,把自己的父親睿宗扶上皇位。後來在父皇傳位給自己後,又於先天年間發動政變處死太平公主,徹底穩固了皇位。

玄宗之所以說是一個譭譽參半的皇帝就是因爲他不僅開創了開元盛世,還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在他在位期間大唐國力達到極盛,但是也是在他手裏很快衰落下去。無論如何,是非對錯任人評說吧。

公元762年李隆基駕崩,歸葬泰陵。廟號:玄宗,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七、名副其實——仁宗皇帝

宋仁宗,趙禎(1010—1063)。公元1022年即位,在位四十二年。

之所以說宋仁宗是名副其實,是因爲他確實稱得上一個“仁”字。仁宗不僅施政寬仁,對待臣下和善,對自己要求也很嚴格。在對北方遼國的關係上推動和平,以至於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到遼國的時候,遼國皇帝都禁不住流着淚說“四十年不識兵戈。”

仁宗無子,過繼宗室爲太子(即英宗趙曙)。駕崩後上廟號:仁宗,諡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歸葬永昭陵。

八、壯志未酬——理宗趙昀

宋理宗,趙昀(1205—1264)。公元1224年即位,在位41年。

宋理宗並不是他的前任皇帝宋寧宗的兒子。因爲寧宗無子,所以選擇宗室皇族繼承皇位。其實宋理宗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世孫。之所以說宋理宗是“壯志未酬”是由於他在位期間曾經試圖收復開封等失地但是遭遇失敗。1234年,在權相史彌遠死後親政不久的理宗皇帝聯合蒙古滅金。並於端平元年派兵進入開封、洛陽,結果被窩闊臺以此爲由發動進攻。“端平入洛”的失敗開啓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宋蒙大戰。

趙昀在臨安駕崩後歸葬永穆陵,上廟號:理宗,諡號: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九、大元黃昏——惠宗順帝

元惠宗,奇沃溫.脫歡鐵木兒(1320—1370)。公元1333年即位,在位三十八年。爲什麼脫歡鐵木兒同時擁有“元惠宗”和“元順帝”兩個稱號呢?其實“順帝”是朱元璋給的稱號,“惠宗”纔是北元朝廷給他上的廟號。至於爲什麼是“順”帝,大約是在徐達北伐的時候元朝沒有死守大都,“順從”地逃走的緣故吧。

作爲一個亡國之君(北元朝廷已經不算統一王朝了),元順帝倒也不算是昏庸無能之輩。元朝在忽必烈駕崩後就進入了無休無止的宮廷鬥爭中,四十年之間竟然換了十一個皇帝,足見朝局是多麼動盪。元朝統治的政策就不用說了,反正基本上搞的天怒人怨。1340年元順帝剷除把持政權的伯顏,在脫脫等人的協助下親政。雖然也想挽救大元,但是已經積重難返了。1351年劉福通首先舉起反抗元朝暴政的義旗,點燃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熊熊烈火。後來一個名叫朱重八的叫花子和尚也參加了紅巾軍,再後來的事大家就知道了。

至元三十年,脫歡鐵木兒在應昌駕崩。按照蒙古舊俗,不起陵墓。

十、千古一帝——始皇嬴政

始皇帝,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前247年即秦王位,秦王政二十六年掃平六國,以自己“功高三皇,徳蓋五帝”的緣故創造“皇帝”尊號,是爲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