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炮

世界上的每一場戰爭都離不開大炮。讓我們瞭解一下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炮吧!

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炮

  世界口徑最大的大炮——多拉大炮(古斯塔夫大炮)

多拉大炮(古斯塔夫大炮)是一門超射程炮,是希特勒上臺後祕密研製的超巨型火炮,多拉大炮身管長32.48米,全長42.9米,口徑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噸。這是世界上重量最重、口徑最大的巨炮,炮膛內可蹲下一個士兵,德軍稱這門炮爲“多拉大炮”。它發射的炮彈有兩種,一種是榴彈,彈重4.81噸,射程47千米;另一種是混凝土破壞彈,彈重7.1噸,射程38千米。

爲這門炮找到合適的目標也絕非易事。 多拉大炮 原計劃中,這門炮主要用來對付馬其諾防線和 直布羅陀(Gibraltar)的防禦工事,但是 法國很快戰敗, 佛朗哥拒絕放棄 西班牙的中立狀態。剩下的就只有 蘇聯的目標了,於是選中了 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爲目標,因爲只有用最強勁的火力才能打破該市嚴密的防線,才能降低德軍的傷亡。

該炮被迅速拆解,經過長途運輸,到了 克里木半島(Crimea)。每次運輸任務都需動用28輛特種車輛,包括一門裝配用的龍門起重機,以及目的地的兩輛牽引用的柴油機車。1942年3月初,抵達 彼列科普地峽(Perekop Isthmus),一直停放到4月初。從辛菲羅波-塞瓦斯托波爾(Simferopol-Sevastopol)到巴赫切薩拉伊(Bakhchisaray)修建了一條專門的鐵路支線來支持設備的運輸。還鋪設了環形軌道,用於裝配112噸龍門起重機的運作。此外,還挖了一條8米深的溝,用以躲避蘇聯的空襲和炮兵火力,並在幾公里之外建了一個虛假的'大炮陣地。最後還將兩個輕型高射炮連調到這裏,提供近距離的防空保護。

儘管克虜伯在該炮的部件設計上表現出了巨大的創造性,但要將其組裝好絕非易事,特別是懸在龍門起重機上時,要將這102噸重的炮管的後半部分與前半部分連接起來,更是困難。整個組裝過程花了三週時間,由一位少將負責,動用了1720人。該炮最終在6月5日開始發射。它的最快射速約爲每小時4發。由於炮彈的體積和重量都很大,即便有機械動力輔助,裝彈速度還是非常慢。而且,每次發射都需要大量的數據計算,包括初速、飛行時間、裝藥量、溫度、燃燒室膛壓、距離、天氣狀況以及燃燒室和膛線的磨損程度。

  戰鬥應用

1942年5月,德軍圍攻蘇聯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久攻不下。“多拉大炮”被調往前線。6月7日,在攻克 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戰鬥中,火炮特別是“大多拉”炮立下了汗馬功勞。“大多拉”火炮向該要塞的7 個主要目標共發射了48發巨型炮彈(佔其炮管壽命 150發的三分之一),目標全部被摧毀。劇烈的爆炸聲似電閃雷鳴,驚天動地,一股股濃煙從要塞升起。炮彈降落之處, 立即化爲廢墟,尤其是其中有一發炮彈擊毀了在席費拉亞灣北岸埋在岩石下30米深的一個巨型彈藥庫。令德軍和蘇軍都爲之震驚。它平均每發射7發炮彈便能摧毀一個目標,精度驚人。儘管人們認爲“大多拉”的真正效力與製造它的成本不成比例,即效費比很低,但“大多拉”在 克里米亞的出色表現令參戰的將士終身難忘。在攻下塞爾斯托波爾要塞後,“多拉大炮”又參加了斯大林格勒攻城戰。

  多拉大炮結局

該炮的最後結局是由多種互相沖突的原因造成的。但很可能在1944年底時,被德軍主動放棄。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武器,它的造價驚人,大約爲700萬馬克,這不包括支持設備。這相當於至少21輛虎王坦克的造價,每輛虎王坦克的造價是321500馬克。而且,還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資源,爲它服務的1720人中,大部分都是技術一流的工程人員。